注册 登录
爱吱声 返回首页

胖鸡翅的个人空间 http://aswetalk.net/bbs/?719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也批判某故意揭伤疤夹带私货的电影

热度 21已有 1804 次阅读2011-12-22 20:22 | 电影, 伤疤

其实这片子内在逻辑和陆川的《南京,南京》一脉相承
用之前看到的影评来说,就是专找“禁忌伤口”触碰夹带私货,就如玩弄中国话题获时代周刊优遇的艾。实质上不外乎是导演借由影片中的牺牲者和觉醒者自说自话。
 
十三钗这电影,所谓主题是城市沦陷而人性却在强大武力面前进行不屈的抗争与牺牲,“以身饲鹰”。实质上完全不符合南京大屠杀的事实,这实质上一部拿南京大屠杀说别​的事的电影。体现的是错误观念下的人性展示,充斥着人性的抗争和对施暴者的开解。而暴行的责任者和受害者被忽略了,最基本的罪与罚的历史逻辑被导演故意遗弃​。最终确立的是“普世价值”观照下救赎与被救赎的逻辑。象征着“普世价值”的闪耀,最终体现的是象征着“普世价值”薪尽火传,生生不息的伟大信念。
 
符合故意吹捧恶心人的媒体的显示需要与心中的一贯想法,带路党罢了,我呸

膜拜

鸡蛋
19

鲜花

路过

雷人

开心

感动

难过

刚表态过的朋友 (19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9 个评论)

回复 砺剑 2011-12-22 20:41
评述“中国抗战影片”,其中说道:“在表现战争残酷与猎奇方面,主要集中在“血腥屠杀”及“战争妓女”方面。……在表现“战争妓女”方面,则有《避难》(1988年),《慰安妇74分队》(1995年)、《地狱究竟有几层》(1995年)等,这类影片,正如后来它们所遭受到的误解一样,实际上自觉不自觉地沦为展览残酷、满足低级趣味的劣质娱乐片种。”
  
  《金陵十三钗》在题材上,正是这种“战争妓女片”的一种翻版,而且翻版的毫无新意。几乎在众多的反映“南京大屠杀”的影片中,都会将妓女纳入镜头,并且在影片里光彩十足,无一例外地都能拯救世界。即如陆川的《南京南京》里,我们也不会忘记一个著名女演员扮演的一个妓女的惊鸿一瞥的光彩。
  
  当妓女与战争结合起来的时候,实际上要面对着众多的尴尬的问题,所以一般作家很少去写一个大背景下的妓女的命运问题,因为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艺术立场问题。而现在《金陵十三钗》中留给人们的尴尬,恰恰是“战争妓女题材”必定遇到的问题,张艺谋的那种艺术趣味与能力,是显然无法解决这一个问题的,所以这必然使《金陵十三钗》里充满着一种愚腐、可笑与虚伪来。
  
回复 MacArthur 2011-12-22 23:32
那场劫难中有那么多的沉重和闪光点,团体操却只喜欢把镜头瞄准“妓女” 。。。

啊~ 妓女 + 战争,多么绝妙的题材。。。 想不炒作起来都是不可能的。。。

把一个很沉重的话题庸俗化,是对三十万亡灵的二次侮辱。。。   
回复 坎特雷拉 2011-12-23 00:36
非常同意,这就是我不喜欢严歌LIN的原因,大姐写啥不好,偏一副正大光明的样子写这个题材,看看人家张纯如,就知谁高谁低。
这感觉就跟拍爱情片一样,清水戏拍得好咱们也爱看,但是你一拍爱情片就总爱上露点戏,再好的感觉也恶心,当然法国人也爱露,但人家分级,而且不爱以这种以爱国为号召的露。
回复 砺剑 2011-12-23 07:48
ji女们个人生命财产安全都没保障了还那么悠闲,
玉墨在进教堂之前还有闲心抹抹口红,似乎怎么逃出南京早已胸有成竹。
还有那两非得跑出教堂找琴弦的姐们,都什么时候了,
这样的情节还不如那些脑残的电视剧,因为电视剧肯这样不要命也要找到的,是dang的一份重要文件,绝不会是琴弦。
这些ji女们坚守岗位到南京城失陷也很奇怪,又不是与城共存亡,那为什么南京城都炸成拆迁现场了才走?她们的客户都跑了呀。
回复 胖鸡翅 2011-12-23 08:45
MacArthur: 那场劫难中有那么多的沉重和闪光点,团体操却只喜欢把镜头瞄准“妓女” 。。。

啊~ 妓女 + 战争,多么绝妙的题材。。。 想不炒作起来都是不可能的。。。

把 ...
对的,所以对于这种利用普通民众认识误差来意图宣介自己的某种需要的虚伪的文人与脑残的导演,以及故意吹捧的媒体等等必须要批驳

说实在的,这帮人的人格未必比“妓女”高尚
回复 gordon 2011-12-23 11:26
电影是商业娱乐,拍这种题材也是迎合观众口味。

教育沦陷了,反而来说商业的问题,教育这个功能压根就不是商业电影应该具有的。

惊悚、恐怖+香艳,这是商业电影取胜的不二技俩,那为什么张艺谋把这些元素融入到这样一部电影里,只能说一句话,

“张艺谋,日你先人。”
回复 gordon 2011-12-23 11:48
严格芩这部小说也是走“八国联军+赛金花”的路子,但是创作也要允许有一个从模仿到创作的过程。

赛金花的故事是假的,这个是当年普遍文化素质比较低的产物。

这个玩意确实还是中国土产,太平天国、义和团都不行了,所以自然有了妓女救国,呵呵,这种蛋事天天在老百姓口中流传,这个也没有办法,什么时候经济条件好,基本素质提高了,自然就没有了。

现在人为什么恶心这类故事,毕竟都受到过现代知识教育,天生就恶心这种故事。
回复 gordon 2011-12-23 12:05
赛金花真有其人,但她的暴享盛名,却是完全因为一部小说和两首长诗而获取的。一部小说是指曾朴(孟朴)的《孽海花》;两首长诗是指樊增祥(樊山)的前、后《彩云曲》。但是不管小说或是诗歌,它们都是文学作品,不等同历史或传记,其中自有想象夸张的情节。但世人多昧于事实而不察,而后来据之而演绎的戏剧、电影更是加油添醋,背离事实也就越来越远了。

没什么创新,还是走《孽海花》的路子,但是纯粹从文艺作品来说,你也没办法说它。

你感觉到痛,正说明《孽海花》这部小说的功力。
回复 陈方 2011-12-26 22:25
张艺谋 英雄后的电影哪个不是投机!拍商业片 还要文艺,什么取巧就拍哪个!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6 14:17 , Processed in 0.033249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