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爱吱声 返回首页

gordon的个人空间 http://aswetalk.net/bbs/?66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为啥90年代钢材、房地产好干啊?

热度 4已有 676 次阅读2014-6-10 10:29 | 房地产, 钢材

        我突然明白了,台湾的小企业向大陆转移,什么康师傅啊,乱七八糟的

         那时候小、轻工都不好干,真的。问问90年代创业那帮人就知道了

         我现在明白了,是因为台资过来了,我操

        所以国内的创业都集中在房地产上,或者钢铁、煤炭、建筑、运输、汽车上。

         因为台湾没重工嘛,它的引擎、特种钢材都是进口日本的,我去

×××××××××××××××××××××××××××××××××××××××××××××××××××××××××××××××

  到了90年代初期以后,也就是92、93年,当时的台湾当局出于经济发展的需求,默许或间接承认了来自台湾的商人间接到大陆投资的行为,开始允许台商 经第三地间接到大陆投资,这样部分台商就得到了所谓的“合法化”。如此一来,在92、93年形成了第二波到大陆投资的热潮。92年一年台商到大陆的投资, 就超过了92年以前所有台商投资的总和而93年一年的台商投资又超过了92年以前所有台商投资的总和。所以,这两年台商对大陆投资是增长最快的时期。而 到了90年代中后期之后,两岸经贸的发展带动了台湾的产业升级。

     在90年代中后期,台湾岛内的电子产业特别是电脑产业,也开始向大陆转移,但这次转移同以往的传统产业的转移还不太一样。一般来说,当一个产业进 入夕阳产业,不具有发展优势的时候,才开始外移。而台湾的电子产业属于新兴产业,在90年代中后期,也开始向大陆大量转移。到2005年的时候,台湾的笔记本电 脑产业,已经拆掉了在岛内的最后一条生产线。

  台湾电子产业的大规模外移,与大陆的经济优势和整个国际电子产业发展趋势和环境是分不开的。台湾的许多产业,不论是传统产业也好,还是电子产业也好,都是做代工的,也就是OEM,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没有自己的品牌。这些产业跟成本、市场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注:毛利低,成本敏感。


  这里,需要介绍一下当时台湾电子产业的情况及国际环境。当时,台湾的电子厂商大部分都是代工的厂商,也就是给人家打工的厂商,需要按客户的要求 做。90年代中后期以后,台湾电子产业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而这个转变则是由跨国公司促成的。在电子产业中,有个“摩尔定律”,即集成电路的集成度每18个 月翻一番,或者说“三年翻两番”,它对电子产业要求快速地生产、减少流通的环节,要争取做到零库存。当时这个潮流要求代工生产的成本要尽可能便宜,并且要 求要就近接近市场。而台湾的劳动价格很高,市场也基本饱和。而大陆的劳动力优势和市场优势非常明显,所以在跨国公司的要求之下,台湾的下游代工产业就不得 不到大陆来。这也就是台湾电子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外移的原因。


       1991年两岸关系解冻,台商开始大规模进入广东和福建,将失去竞争力的出口产业——洋伞、鞋类、纺织品、 自行车——迁移到大陆,并利用二手机器设备作为投资,依靠珠江三角洲一带的廉价土地和劳动力赢得了新的优势, 将传统的出口以“台湾接单、大陆出货”的方式转移到大陆实现,其销售也主要以通过香港实现的出口为主。1993 年以后,随着大陆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台商开始卓有成效地开拓当地市场,以食品、饮料、摩托车等内销型产业, 以及为大陆台商服务的化工、塑胶等中上游产品的投资为主,带动了台湾投资大陆的新热潮。同时,配合台湾经济 转型,其新兴的资讯产业的低档部分,如电脑的键盘、滑鼠、电线等,也向大陆转移。内销型外资,和资讯产品投 资,一般要求当地有较强的市场网络和市场吸引力,并且要求当地的工业有一定的基础。因此,1993年开始,台商 投资的重点逐渐从广东和福建转移到华东一带,并向北部沿海地区和中部地区推进。

       1996年台湾资讯的制造业对江苏的投资 首次超过广东,理由是当地技术能力较强,台湾新转移的生产也集中于技术水平要求相对较高的滑鼠、主机板、监 视器及其它周边产品等,由此也带动了当地乡镇企业资讯产品的迅速发展。


注:不过话说回来了,当年大陆连电脑主板都做不了,呵呵(大陆能做电脑主板都到90年代末了,毛利很低)

       改开这一段,是谁做重工谁发财,跟普通人想的反一反。

       你出厂房、土地,他出二手设备,关键是投资有风险,在商言商,这才是做生意的,呵呵

×××××××××××××××××××××××××××××××××××××××××××××××××××××××××××××××

说实话,大陆发财这帮人还得感谢辉哥


        经过李登辉访美风波之后,1995年底,连战提出两岸关系 以经贸为主轴,并建议专门为大陆而设置的经贸特区,实施两岸局部三通,随着统一、台塑等策划在大陆投资电厂, 大企业准备大步迈向大陆之际,李登辉提出了大陆政策要戒急用忍,一下又来了一个急刹车。

  李登辉的考虑和政治反应,实际上正是担心经贸整合过快会使台湾对大陆依赖过度,“以商迫政”,使国民党 政府在政治上无法维持实质独立的地位,动摇台湾政府的权力基础、李登辉及其政治联盟的权力利益。

       给辉哥打个kiss ,辉哥我爱你

        实际上从1994年开始,两岸经济整合已在台湾政府 的制约下出现了逆转的趋势。在下游企业输出大陆之后,台湾传统的上中下游一贯制产业结构,势必带 动中上游大企业对大陆的投资,以便整合它们原来的下游市场。但是,这种中上游投资明显受制于政治因素。

       其实就是大陆的中上游 + 台湾的下游产业,这么一个格局。

       由于台湾赴大陆投资急剧增加,又集中在制造业,难免造成台湾产业空洞化的危机。台湾制造业在国民生产总 值中的比重由1987年的39.4%下降到1994年的30.8%,下降幅度很大。虽然在转换时,台湾的产业结构发生了由轻 工业和劳动密集工业向重工业和资本与技术密集工业转化,

       大陆也可以这么做,向重工业和资本、技术密集型工业转换。现在这个方向其实是对的,钢铁、冶金、造船、石化、半导体。

       只不过是中、日、韩、台  成本交织在一块儿了。


另:现在想来柳传志说的是真的,90年代电脑公司也有倒闭的,例如长城。

       史玉柱以前做汉卡的,也不做了,汉卡核心人物是 “ 姜巨满 ” ,巨人集团倒下。 豪杰解霸的梁肇星以前是巨人公司的。

       在传统印象里,一直以为90年代是充满机会的年代,实际上生存还是很现实的。




膜拜

鸡蛋

鲜花

路过

雷人
2

开心

感动

难过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回复 gordon 2014-6-10 10:44
大黑蚊子: 老兄,我觉得呢,你的问题是想的太多,书读的有点儿少
兄弟,我看的都是论文,并且找人调研过

就我上面说的这些,是香港中文大学的论文,还有台湾方面研究的资料,还不是中国大陆搞经济的人研究

你以为core 2 南巡讲话以后,生意就好干了,那时候不是没做过小商品、轻工,普遍不好干。(不知道不要乱说)

当时,国内也有做方便面的,现在呢,就是康师傅和统一打对台。

前一段时间,康师傅还想把统一给掐死
回复 coo 2014-6-10 11:38
那时候倒卖钢材很赚的。钢材还是国家控制的东东,双轨制下运作。所以有官倒来着的。
回复 gordon 2014-6-10 11:48
coo: 那时候倒卖钢材很赚的。钢材还是国家控制的东东,双轨制下运作。所以有官倒来着的。
那是80年代,大哥
回复 coo 2014-6-10 11:49
gordon: 那是80年代,大哥
好吧,是88-89来着。90初呢,就不太知道了。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9-28 02:41 , Processed in 0.026010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