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爱吱声 返回首页

gordon的个人空间 http://aswetalk.net/bbs/?66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地图开疆 日记强国

热度 4已有 412 次阅读2014-6-3 08:46 | 日记

        南海“九段线” 的来历,其实很诡异。

       1933年4月,越南的宗主国法国派出一支“探险队”,强占了包括南沙主岛在内的西沙、南沙两个群岛的6个岛,后又扩大为9个岛礁。此即轰动一时的 “法国占领九小岛事件”,开始引起了主权争端。事件发生以后,国民政府迅速成立了“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并于1935年出版了《中国南海岛屿图》,确定 中国南海最南的疆域线至北纬4°,把曾母暗沙标在疆域线之内。当时还有一幅《海疆南展后之中国全图》,在南海疆域内标有东沙群岛、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今 中沙群岛)和团沙群岛(今南沙群岛),其周围用国界线标示。

       1935年4月,法国派遣军舰载运30名越南人长年移居南沙主岛。当年在中国周边甚至境内,日本军队虎视眈眈,伺机而动,成为心腹之患,中国国内又 内战频仍,国民政府应接不暇,只能坐视不理了。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为推行南进战略,从1939年3月起,日军从法军手中夺占西沙群岛,3月底又攻占南沙 主岛。4月9日,日军为了杜绝后患,驱赶了占领南沙部分岛屿的法军和越南渔民。不久,日军陆战队、气象情报组和通信分队进驻西沙永兴岛和南沙主岛(日军命 名为长岛)。

        林遵收复西沙、南沙,成为近代中国宣誓、确认南海主权的关键环节


注:当年就跟法国有争执,英国好象没提这事。

××××××××××××××××××××××××××××××××××××××××××××××××××××××××××××××

1887年6月26日

中国同法国签订《越南边界决定》: 规定东经(巴黎子午线)105度43分以东的海洋岛屿归中国所有。

1933年9月27日

法国外交部给中国驻巴黎公使馆递交了一份照会,回复1932年的中国照会。该照会说,1887年的中法界约不适用于西沙群岛,因为这些岛屿在界线以东200海里处,该界线应该被认为是局部的,只适用于越南北部的芒街地区。此外,法国的照会还说该界线穿过了越南中部,使的该地区以及很多的越南岛屿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它还进一步声称,中国意欲吞并该群岛是1907年水师提督李准的海军分遣舰队被派往西沙群岛进行调查的时候的事,而越南人早在1816年就主张这个群岛了。至于法国代表团在香港远东气象会议上的行为,法国的照会说那是一个科学会议并不涉及政治问题。对于1932年9月29日中国照会上提出的其它理由,该照会则没有回应。

1934年3月20日

中国再次指示驻巴黎公使馆向法国提交了一份照会驳斥法国的理由。关于界线,中国指出该条约特别提到了“群岛”,当然与越南大陆的中部没有任何关系。该照会还清楚地提及了界线以东的岛屿以及该条款并没有提出任何例外这一事实。关于越南1816年对西沙群岛所谓的占领,中国的照会再次提请法国注意当时的越南是中国的附庸国这一事实,而且中国史籍对该群岛的记载要远远早于这个时间。最后,中国的照会还指出,实际控制是中国在近年间才实行的。


注:按照中法条约的话,实在是没有越南的份儿。

××××××××××××××××××××××××××××××××××××××××××××××××××××××××××××××

       日本人早在本世纪20 年代前后就串通中国商人在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偷采鸟粪。1939年2月10日, 日本侵略军占领我国海南岛之后, 又于3月30日派兵占领我国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 并把它们划归台湾高雄市管辖。
 
      1945年8月15日, 日本宣布投降, 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协定》, 台湾应归还中国, 南海诸岛也应从日军占领下重归我国。
 
      进驻前的准备工作
 
      1945年10月25日台湾光复, 台湾气象局派员于12月8日乘机帆船“成田”号从高雄出发, 巡视南海诸岛。12月12 日先到达西沙永兴岛(当时称林岛) , 随后遍历各岛, 于1946 年1月20 返抵高雄。他们的巡视报告, 引起各界的注意, 国民党政府行政院随即根据台湾行政长官陈仪的报告,决定将南海诸岛划归广东省管辖, 并命令中央各部商讨收复和进驻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的措施。1946年9月, 以内政部代表傅角今, 国防部代表马定波, 外交部代表程希孟、凌乃锐, 海军总司令部代表姚汝任等人为主, 逐项研究, 决定由海军总司令部协助广东省政府接收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 并由海军派兵进驻各岛。与此同时, 对南海诸岛的名称做了一些正名和定名的工作。如南沙群岛旧称团沙群岛, 日军占领时称为新南群岛, 中沙群岛旧时也称南沙群岛。这时,统一按照各群岛在南中国海上的位置正名为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习惯上仍统称为西、南沙群岛) 。后来又按照我国历史上的先例, 以进驻的舰名命名几个岛屿, 把南沙群岛的主岛黄山马岛命名为太平岛, 铁崎岛命名为中业岛; 把西沙群岛的主岛猫岛命名为永兴岛, 中途崎岛命名为中建岛。1947年11月, 国民党政府内政部曾将我国南中国海各群岛领土的全部定名公布于世, 得到世界各国的承认, 当时没有任何国家提出不同意见。
 
      海军进驻南海诸岛的筹备工作, 是海军总司令部第二署海事处承办的, 由科长海军上校姚汝钰主持, 海事处参谋程达龙、李秉成和我具体负责。因各群岛沦陷多年, 现实情况不清楚, 历史资料又大都在广东省, 海军只能根据有关航海图志制定进驻方案。同时注意到法国舰艇正在西沙海域活动, 有抢先侵占各岛的迹象, 给筹备工作带来紧迫感, 既须周密计划, 又要行动迅速, 几经研讨, 最后作出以下决定:

      (一) 为了执行进驻任务, 调护航驱逐舰“ 太平”号、驱潜舰“永兴”号、坦克登陆舰“中建” 号和“ 中业” 号等四舰, 组成海军进驻西南沙群岛舰队,派海军上校林遵为指挥官, 姚汝钰为副指挥官, 海军上尉林焕章和我为舰队参谋。为了争取时间, 并决定由林遵偕林焕章率“ 太平” 号、“ 中业” 号两舰进驻南沙群岛, 我随姚汝饪率“ 永兴”号、“ 中建” 号两舰进驻西沙群岛。

      (二) 进驻目标和人员装备: 南沙主岛为太平岛(当时称长岛) , 西沙为永兴岛, 进驻后每岛设置海军电台一座, 驻守海军陆战队一个独立排。每岛在编人员59 名, 直属海军总司令部指挥, 并派电信上尉李必珍为海军西沙群岛电台台长, 邓清为南沙群岛电台台长。岛上的装备, 电台配250瓦功率的发报机组及相应的设备; 武器配25 毫米机关炮9 门、机枪4 挺、其它长短枪2 枝。

      (三) 物资供应: 考虑南海诸岛远离大陆, 补给不便, 生活上会有各种困难, 所以一应生活用品, 从鱼钩、鱼网、针线、猎刀、火种, 以至主副食品、种子、禽畜、营房器材、发电机组、机械、材料、配件、工具等, 无不妥为准备。还规定每半年补充供给品一次。
 
      为了稳定军心, 还规定驻岛人员每年轮换一次, 驻岛期间支领三倍薪金, 以示优待。这些计划经过核准后分交有关部门执行, 并把有关情况通知了广东省政府。
 
      进驻舰队南下广州
 
      海军进驻西南沙群岛舰队指挥部人员于1946年10月25日到达上海, 随同工作的尚有中央各部会代表及内政部方域司科长郑资约等13人。检查准备工作就绪后, 10 月29 日晚各舰分别出港, 22点在长江口编队南下, 航线经台湾外海并绕过香港, 于11月1日晚抵外伶仃, 连夜进入珠江口。午夜, 舰队在虎门炮台抛锚, 海军广州炮艇队派艇迎接。舰队指挥官林遵、姚汝任, 参谋林焕章和我, “太平” 舰长麦士尧, “ 永业” 舰长刘宜敏,“中建” 舰长张连瑞, “中业” 舰长李敦谦等一行8人去广州。11 月2 日上午8 时舰队人员先到广东省政府拜会省主席罗卓英, 并会见广东省接收各岛的负责人, 交换了工作情况。上午10 时又拜会了军事委员会广州行营主任张发奎, 向他报告了舰队情况和工作计划。广东省政府派省政府委员萧次尹为接收西沙群岛专员, 省政府顾问麦蕴瑜为接收南沙群岛专员,每个接收工作组都有广东省各机关代表, 还有民政厅、实业厅、中山大学等单位的专业考察人员、测量人员及各行技工。并预制了收复各岛的标志和纪念碑, 这些人员和物资都分别登上产中建州号和“中业” 号登陆舰
 
      在广州期何, 舰队参谋人员会同广东省接收专员, ‘对各舞岛的厉史情况和自条件做了一些研究, 补充修订了行动方案。
 
      在永兴岛和太平岛竖立纪念碑
 
      准备工作完成后, 舰队于11月6 日晨从虎门起航, 8 日下午到达榆林港, 在此补充了一部分物资, 添置了一批适航珊瑚礁区的渔业木船, 又雇用约40 名熟悉各岛情况的渔民, 作为在礁环区运输物资的民工, 等待天气条件适当, 分别开往各岛。
 
      11月份正是南中国海域东北季候风强劲的时期, 海上风力通常都在8级左右, 11 月12 日和18日“ 太平” 、“ 中业” 两舰两次出航, 都受天气影响中途折返。11月23 日, 我随姚汝钰率“永兴” 、“ 中建” 两舰, 抢在风浪稍减的间隙先行出航。11月24 日凌晨, 到达西沙永兴岛, 在礁环外一海里处抛锚。我先率战斗小组乘艇登陆搜索, 岛上未见有人, 但原有建筑都已破坏殆尽。随即按原定部署组织人员登陆, 抢运物资, 各行技工首先搭建活动营房, 抢修损坏的房屋, 构筑工事, 修建炮位。这时, 海上仍有7 级大风, 各项工作及物资运输都遇到很大困难, 经过五昼夜苦斗, 进驻工作大体完成, 官兵生活设施安排就绪, 电台已经架通,各行专业考察工作次第完成。29 日上午, 舰队派出仪仗队, 会同广东省政府接收专员和驻岛人员, 为收复西沙群岛竖立纪念碑揭幕, 并鸣炮升旗。纪念碑系水泥制作, 正面刻“ 卫我南疆” , 背面刻“ 海军收复西沙群岛纪念碑, 中华民国35 年11月24日立” 。至此, 海军进驻西沙群岛的任务初步告成。广东省还留下一名省政府官员驻岛作为行政负责人。29 日中午, 舰队告别了永兴岛, 按计划驶往永乐群岛考察。下午“永兴” 舰越过璨航岛和广金岛, 察看了珊瑚岛, 见岛上仍有法国和日本侵占时期残留的房屋, 随即将此情况电告海军总司令部,舰队于11月30 日下午返抵榆林港。
 
      12月9日, 指挥官林遵、参谋林焕章率“ 太平” 、“中业” 两舰, 再次从榆林港出航, 驶向南沙群岛, 于12 日上午到达太平岛, 派兵登陆搜索, 也未发现岛上有人。随即组织登陆, 抢运物资, 进行接收和考察工作, 最后竖立纪念碑, 正面碑文为“ 南沙群岛太平岛” , 背面为“ 中华民国35年12月12日重立” , 碑左刻“太平舰到此” , 右侧刻“中业舰到此” , 广东省接收专员及驻岛官兵并在碑侧举行接收仪式。任务完成后, 舰队于17日返航, 2 0 日到达榆林港, 稍事休整, 即与接收西沙群岛的舰队一同回航广州。接着, 广东省政府为胜利完成收复西沙、南沙群岛, 举行了一系列欢迎庆祝活动。“太平” 、“ 永兴” 两舰驶进白鹅潭, 在江面抛锚。在广州市民中引起一股欢庆的热潮。广东省政府为了研究和开发南海诸岛, 做了许多工作, 并设置“ 广东省西南沙群岛志编纂委员会” , 我被聘为委员。后接海军总司令部命令, 进驻西南沙群岛舰队留驻广州, 就近处理两岛事宜, 并筹备春季补给工作, 还奉命筹组海军珊瑚岛电台, 于春季补给时进驻珊瑚岛。
 
      抗议法国人侵
 
      1947 年1月16日, 有法国飞机一架飞临永兴岛上空侦察。18 日上午, 法国军舰“ 东京人” 号驶抵永兴岛, 派官兵登陆, 要求我驻守人员撤退, 为李必珍台长严词拒绝, 并令法军立即退走, 全岛随即进入紧急备战状态。法军离岛后, 法舰仍停留在永兴岛海面, 越24 小时之后撤离。后据巴黎外电报道, 法军自永兴岛撤走后, 随即驶往珊瑚岛登陆。对此次法军进犯西沙事件, 1月18 日海军总司令部据李必珍电报立即指示, 坚守国土, 妥为应付, 不首先开火。进驻舰队也奉命准备支援。1月19日下午4 时, 国民党政府外交部长王世杰约见法国驻华大使梅理霭, 申明西沙群岛主权属于中国, 质询法国海军在西沙群岛活动是何意义?
 
       1月21日国防部长白崇禧谴责法国侵占我珊瑚岛,28日我外交部又照会法国大使, 抗议法军入侵珊瑚岛。
 
      运送补给物资,组织专家实地考察
 
      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 我又在指挥官姚汝钰带领下, 随海军进驻西南沙群岛舰队(由“永兴” 号和“中基” 号两舰编组) , 于1947年4月14日从广州出发, 经榆林港驶往西沙永兴岛。此行的任务是:
      一、对永兴岛官兵补给半年的供应品。
      二、根据国际气象组织的建议, 在岛上开展气象观测工作, 派一个气象组驻岛, 并在石岛建立一个航标灯桩。
      三、派官兵和电台进驻珊瑚岛。四、组织各专业单位对西沙群岛自然条件及资源进行调查。所以, 此行随舰工作人员有中央研究院植物研究所、地磁研究所、青岛海洋研究所、经济部地质调查所、资源委员会矿测处等单位的专家, 以及中山大学地理系和生物系的师生。
      另外, 海军总司令部还派电工处长曹仲渊陪同印尼归侨周苗福,和由广州行营介绍的卸任湖南省主席胡奇伟等一行, 也随舰去西沙群岛考察, 他们的目的是考虑开发和建设西沙群岛。舰队指挥部还邀请铁道部琼崖铁路工程处处长吴廷玮派土建工程人员去永兴岛,帮助规划修建码头和栈桥工程。此行任务繁 多, 但因准备充分, 组织得当, 都能顺利完成任务。
 
      4月24日, 舰队在永兴岛完成任务后, 直航珊瑚岛, 在岛前海域停泊观察, 看到岛上悬挂一面法国旗, 岛上人员正在紧张运动, 立即将情况向海军总司令部请示, 回电指示, 暂停进驻。舰队随即启旋返航, 于4月底回到广州, 由于法国侵占珊瑚岛, 进驻该岛的计划暂时未能实现。此行广东省派驻西沙群岛的行政官员也随舰调回广州。
 
      这时海军总司令部又调“中业” 舰装运物资补给南沙群岛。5月8日, 舰队指挥部又率“ 永兴” 、“中业” 两舰离开广州, 10 日到达榆林港。这时南中国海上空为低压气团控制, 14 日强台风袭击榆林港, 舰队连日停港避风。18 日气象台报告将有一周晴好天气, 舰队连夜出港赶航63 6 海里, 于21 日下午5 时到达太平岛抛锚。人员随即登陆, 抢运物资, 同时进行科研调查工作, 完成全部任务后, 随即返航, 于6 月3 日返抵广州。
 
      经营南海诸岛
 
      在补给南沙太平岛期间, 舰队指挥部接到海军总司令部5月16日命令: 一、行政院据广东省政府意见, 命令海军暂行代管各群岛的行政工作, 并相应设置海军各群岛管理处, 派张君然为海军西沙群岛管理处主任。二、在广州设置海军黄埔巡防处, 派姚饮任为处长。因此, 进驻西南沙群岛的舰队于6 月初回到广州后, 即行结束, 前后共工作了8个月。“永业” 舰则奉命在广州驻防, 配合巡防处和西南沙群岛的工作。我被任命为第一任西沙群岛管理处主任之后,暂留广州, 会同广东省有关人员, 对南海诸岛资料作一些比较深入的研究。广东省政府于6 月11日至15日, 在广州文庙开了一次西南沙群岛物产展览会, 将各群岛的物产实物标本、照片图表以及地理历史文物资料的情况, 公开展览, 先后有30 万人次参观, 使广东人民对南海诸岛的重要性有了比较深刻的印象。在这期间, 我根据收集和调查的资料, 结合各岛现实情况, 拟了一个海军管理和开发西沙群岛的意见书, 其主要内容是: 修建各岛的港湾码头, 发展各岛海上交通, 开发磷矿和水产资源, 加强气象和航标工作等等。这一意见上报之后, 未被采纳, 连华侨投资开发的计划也未得到支持。
 
      当时海军总司令部西沙群岛管理处核定编制为: 主任一名(海军中校级) , 办事机构设办公室、气象组、电信组, 各类专业技术军官佐和士兵等共128名。我在建设西沙的设想不能实现的情况下, 只能按照编制组织人员准备去永兴岛接防, 同时推荐海总训练处参谋彭运生担任南沙群岛管理处主任。1948年3月我和彭运生率两岛全部换防人员, 乘“中海”舰从上海出发, 经高雄、广州、榆林港, 先送彭运生到太平岛接任, 再回永兴岛换防。从此, 海军管理西沙和南沙群岛的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在气象人员设备充实之后, 气象工作就成为各岛的中心工作。永兴岛气象台每两小时作地面观测记录定时播报, 并上报南京海军总部, 又定时抄收东京、上海、香港等气象台汇总观测资料, 每天绘制24天气图。试作天气预报以后,又公开广播, 在国际航运气象方面起了一定作用。
 
      我在驻岛期间, 为了纪念1946年以来海军收复和经营西沙群岛的工作, 曾建造了一座“ 海军收复西沙群岛记事碑” , 记叙收复和经营的经过, 并附有关人员的题名录。全碑用铝合金铸成, 镶在水泥座上, 总约千余字, 由电信员汪润生书写, 电机军士长司克森凿刻‘ 字体隽秀, 布局美观。又重建了“海军收复西沙群岛纪念碑” , 正面碑文为“ 南海屏藩” , 由我署名。
 
      1949年6月, 我和刘运生换防离岛, 回到广州。当时接任西沙管理处主任的是原“中训” 舰长海军中校梁剑光。1950年5月, 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海南岛之后, 原驻西沙、南沙群岛的海军官兵都撤往台湾。


作者: 张 君然   来源:《文史精华》   1998年 第02期 

作者简介:时任国民政府海军司令部海事处上尉参谋,于1946年9月三下南海,四进西沙,于11月23日,协同舰队副指挥官姚汝玉,乘“永兴号”驱逐舰 登临永兴岛,使永兴岛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岛名也因此而得。张君然当年立下的“海军收复西沙群岛纪念碑”至今仍巍然屹立。


××××××××××××××××××××××××××××××××××××××××××××××××××××××××××××××

1883年
德国有一探险队到南沙群岛调查测量工作。清廷即时向德国政府提出抗议,主张南沙群岛属于中国领土。德国自感理短,停止调查工作。

1887年6月26日

中国同法国签订《越南边界决定》: 规定东经(巴黎子午线)105度43分以东的海洋岛屿归中国所有。

1902年
清政府派官员到西沙群岛视察并树碑纪念。碑身高60厘米、宽18厘米、厚4厘米,碑上中间刻“视察纪念”,左边刻“大清光绪二十八年”字样。

1907年
日本商人西泽吉次强占东沙群岛。悬挂日旗,改岛名为“西泽岛”。大肆开发该群岛的鸟粪石与海产资源。清廷向日本驻粤领事提出交涉。日本自知理屈,乃承认东沙群岛是中国领土。由清政府赔偿日商西泽开发时的费用十六万元。但扣抵了中国渔民的损失三万元,实付十三万元。宣统元年(1909)六月签条款;十月清廷派员接收,正式收回。

1909年3月21日
清政府设立西沙群岛筹办处。

5月
广东水师提督李准率领水师官兵、官商、测绘学生、化验师、工程师、医生以及各种工人共170余人,分乘“伏波”、“琛航”和“广金”3艘军舰到西沙群岛巡视勘察。对西沙群岛的15个岛屿进行了调查、测绘,逐一命名,勒石竖旗。

6月6日
由于没有任何物质的标志表明越南人拥有西沙群岛,使得清朝广东总督派遣两艘巡逻艇到这一地区进行巡逻。他们绘制了一张该地区的地图,24小时内便离开了该群岛。

10月11日
中日签订《东沙问题条约》,明确东沙群岛为中国固有领土,日本人立即撤出;中国以广东毫银16万元收购岛上已建设施,同时,日本人补缴各项税款及损坏庙产等的赔偿合计广东毫银3万元。

●1917年
2月-8月
日本人平由末治等组队前往南沙群岛的太平岛、双子礁等处调查矿产。海利公司商人何承恩向广东省长公署申请在西沙群岛采取磷矿及海产物。

●1918年
12月
日本拉沙磷矿公司派遣退伍军人海军中佐小仓卯之助率十六人乘一艘58吨的旧式船“报效丸”号到南沙群岛“探险”,妄图寻找“无人之地”,以扩大日本帝国的版图。他们一到南子岛,就发现三位中国“文昌县海口人”住在北子岛上,有罗盘针,才知道这是有主之岛。通过和我国渔民的笔谈,他们知道许多岛都有中国名称,根据渔民绘的草图,他们到达过太平岛、南子岛、北子岛、西月岛、三角岛等5个岛,擅定13个岛的日本地名。
冬,日本人神山闰次,桥本圭三郎及农务省技师调查南沙群岛。

●1919年
商人邓士瀛申请开垦西沙群岛中之和五岛,从事种植业。

●1920年
日本又编第二次探险队,详细调查鸿庥岛,景宏岛和安波沙洲等,探明各岛蕴藏有丰富的磷矿。此后,日本人恒藤规隆博士擅自将我南沙群岛命名为新南群岛(Sinnan Gunto)。在太平岛修筑码头、轻便铁道及房舍等设施,准备开采磷矿。

●1921年
3月
日本商人诱惑一个名叫何瑞年的中国人申请成立西沙群岛实业公司。在中国政府授权何的公司开发西沙群岛的资源时,该公司偷偷将权利转让给了日本商人。 1927年,鉴于广东反日运动的高涨,日本商人悄悄地从这些岛屿撤退了。
4月
日本拉沙磷矿公司企图以“殖民地占领”“新南群岛”并挖掘磷矿向东京地方裁判所登记。
6月
日本拉沙磷矿公司在太平岛设置“新南群岛”出张所。
12月
日本拉沙磷矿公司经营南双子岛。

●1923年
日本拉沙磷矿公司把开采磷矿的范围扩展到南子岛。
3月
奸商何瑞年先后勾结日商平田、斋藤、安原美佐雄等,出卖西沙群岛的资源。

●1925年
法国船只“德拉内桑号”为了在西沙群岛上寻找储量丰富的磷矿床对这一地区进行了科学勘探。关于这次探险的公开报道使得人们对西沙群岛产生了经济上的兴趣,一些日本公司开始向在越南的法国殖民当局申请开采那里的磷矿。可是,由于发现此项生意并非特别有利可图,日本人后来放弃了经营此项业务的公司。




膜拜

鸡蛋
3

鲜花

路过

雷人

开心

感动

难过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coo 2014-6-3 09:36
1949-1974这一段要查清楚。

说到底是国力不足啊。因为内战,没精力顾及南海诸个岛屿。查一查74拿下西沙以后,南越,北越,米是如何反应的。米那时候撤退,肯定不想管这些烂事情。北越肯定不会同意中国拿去西沙。要看南越做了什么样的反应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26 18:35 , Processed in 0.030738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