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爱吱声 返回首页

gordon的个人空间 http://aswetalk.net/bbs/?66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大刀、长矛是如何与热兵器配合使用的

热度 9已有 607 次阅读2012-7-7 13:08 | , , 如何


人民军队由于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武器多数依靠战场缴获,来源不稳定,数量也不足,不得不大量使用大刀、梭镖等原始冷兵器作为补充。

抗战初期,八路军、新四军同样大量装备和使用大刀,这里虽然有继承红军传统的因素,但抗战初期部队的迅速扩充导致武器匮乏则是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原因。从1938年秋到1940年7月,八路军120师总人数扩张了10余倍,进入晋南的4个连(老红军家底),数月内就发展成两万人的部队,而且还有各种游击队、先遣队等名目繁多的地方和半地方武装。这些新部队都需要武装起来,而同期的作战缴获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因此只能大量使用大刀、梭镖这样的原始兵器。虽然其效力远比不上枪械,但毕竟使得战士们不至于赤手空拳,敢于并且能够与日寇作面对面的斗争,并通过战斗不断夺取敌人装备来武装自己。

大刀的另一重要意义在于它使得广泛发动和武装群众、开展群众性的游击战争成为可能。因为它简单而且廉价,被击毁的敌人汽车、铁路道轨都是大刀的好原料,即使在毫无工业基础的农村中也能大量制造,同时使用简单,儿童和妇女也能使用,在素来有习武传统的中国农村地区很容易推广,比起枪支来更容易普及。

抗战初期,对大刀这种落后兵器的认识上也有过一些曲折。如1939年前后,因为部队发展很快,新四军军部修械所奉命停止仿造步枪、刺刀,专门生产大刀和长矛。不久叶挺军长发现这种情况后,下令恢复步枪和刺刀的生产,他说:“敌人使用飞机大炮,我们却用大刀长矛,这不是白白送死,让敌人取笑我们?”不过,大刀的生产后来并没有停止,因为只有它的产量和成本才足以迅速武装新编的部队,而对于严重缺乏枪械和弹药补给的老部队来说,它也是战时的重要补充。新四军各师始终都把大刀作为军事训练的一个重要内容,要求从师首长到普通战士,人人都熟习大刀,这在后来的多次战斗中都发挥了关键作用。

他们常用的一种战法就是一把大刀加上一支驳壳枪,远者枪打、近者刀砍,日军虽然训练有素,但在近距离混战中因不能随便开枪,而对刀枪俱下的局面,反而居于下风。这种战法比单独拼刺刀或劈大刀要上算得多,在与日军的白刃战中有一定效果,但应用不很普遍,因为有条件用驳壳枪的只有指挥员和警卫员等少数人。普通战士常用的则是大刀加手榴弹的组合。阵地打阻击时先将敌人逼进30m左右的近距离内,然后集中投掷一两排手榴弹,待敌人遭到一定程度的杀伤后,再打上一两个排子枪,当敌人的进攻被彻底打乱甚至开始败逃时,战士们再跃出战壕,用大刀和刺刀来收拾残敌。当和敌人近距离拉锯战时,常采用3人战斗小组的形式,3人分执步枪、手榴弹和大刀,相互配合,远了开枪打,稍近时投手榴弹,再近就用刀砍。进攻时也是先集中投掷手榴弹,将敌人逼出据守的工事或院落,然后迅速接敌并将敌分割,使敌人的重火力不能发挥,再以大刀与其肉搏。

这种作战方法基于一个常识,那就是冷兵器是作为热兵器的补充存在的。

这也是因为冷兵器本不在他们主要考虑的范围内,他们利用冷兵器的意图还是为了获得热兵器,但不管怎么说,你还是需要进行战斗才能夺取对方武器的。

当然夺取武器的战斗都是小规模战斗,但积少成多,武装差不多的时候就有能力进行大规模战斗了,但是根本性的解决问题还是得靠兵工厂。

======================================================================

冷兵器使用的典范——神头岭伏击战

  当时,根据进攻晋南的日军一〇八师团是沿河北省邯郸经武安、涉县、黎城、良马等直至山西临汾这条路线出击的情况分析,邯(郸)长(治)大道及由长治到临汾的公路,便成了日军重要的后方交通运输线,而黎城则是日军在这条运输线上的兵站要地。黎城,既是日军运输线上的重点,又是后方防守上的弱点。针对这种情况,刘、邓首长当即决定:再次运用"攻其所必救,歼其救者"的兵法战策,决定在神头岭地域再次组织一次伏击战斗。即先以一部兵力袭击日军占领的重镇黎城,吸引潞城之敌来援,而后以主力在神头村附近地域组织伏击,歼灭增援日军。

  神头岭,是一个地形比较复杂的山岭。在这里,日军的陆空技术兵种难以施展其技术优势,骑兵亦难以左右机动。但是,在选择战场时,有的参谋人员则认为,神头村及其附近地域的山岭太崎岖,虽然不利于敌技术兵器发挥其技术优势,但也同样不利于我展开兵力。

  根据刘、邓首长的作战意图,陈赓认为,战争双方在战场选择上应该辩证地分析和看待地形的利弊条件。任何一种地形,对作战双方都存在着相反相成的辩证关系。一般地说,利于隐蔽的地形,往往就不利于兵力兵器的展开,反之亦然。假如此次战斗换个开阔地形,确实利于我军兵力的展开,但同样利于日军技术兵器的展开。而在利于日军技术兵器展开的地形上,日军显然比我方占有更大的优势。陈赓认为,军事对抗利弊因素选择的基本原则就是"两利相权从其重,两弊相衡从其轻"。所以,经过深思熟虑,毅然决定选择利于我隐蔽埋伏,而不利于敌人展开技术兵器的神头岭为伏击战场。

    神头岭战役的整个战场分为两部分,因而作战部队也划分为两个集团。刘伯承运用“攻其所必救”,歼其救者的战法,以1 个营的兵力作为箝制部队,袭扰日本补给兵站黎城,吸引潞城、涉县等敌增援;用1 个旅即3 个团的兵力作为主攻力量设伏神头岭,消灭敌人增援黎城的部队主力于运动之中。

  从地图上看,位于潞城县城东北12.5公里处的神头岭,确实是个适应打伏击的好地方。那里有一条深沟,公路正从沟底通过。公路两旁山势陡险,既便于隐蔽部队,也便于出击。看来,整个邯长线上,再也没有比这里更理想的伏击战场了。

    实际地形和地图标示的根本是两回事,公路不在山沟里,而在山梁上!公路铺在一条几公里长的光秃秃的山梁上,山梁宽度不过一二百米。路两边,地势比公路略高,但没有任何隐蔽物,只紧贴着路边,筑了些工事。山梁北侧是一条大山沟,沟对面是申家山。山梁西部有个十多户人家的小村子,那就是神头村,再往西,便是微子镇、潞城了。显然,这样的地形是不适合打伏击战的。因为这种地形,既不利于部队隐蔽,也难于作战展开;更何况北面又是一条深沟,不便于预备队运动,搞不好,还可能使自己陷于困境。


    据此,当即调整部署,以第771团主力埋伏在张庄、王家庄以东公路两侧,正面阻击敌人,并以一个营位于申家山,作为预备队;团特务连前伸至潞河村,向黎城方向警戒,并破坏赵店木桥,断敌交通,确保主力歼敌;以第772团主力埋伏在1187高地和神头村西侧,对敌实施主要突击,利用旧工事严密伪装隐蔽;以第3营(欠一个连)在李家庄以东,准备适时出击,断敌退路;以一个连伸至潞城东北1505高地袭扰潞城之敌,使敌不敢倾巢出援;另一个排在余庄,保障主力侧后安全;以补充团埋伏在薛家庄、安南岭以西地区,从公路东侧突击敌人,还派出便衣二十余人至潞城西南监视长治之敌。

  3月16日4时,我第769团第1营突入黎城城内,与敌展开激战。在得知潞城、涉县之敌均已出援之后,即主动撤至黎城西北乔家庄地区。涉县之敌惊闻黎城被袭,以数百人乘汽车来援。刚过东阳关,即发现我第769团设伏部队,并向我射击,我随之还击和组织出击,该敌稍事抵抗,即向涉县回撤。

注:769团的伏击对涉县增援的敌人没打上。

  同时,一支兼有押运任务的日军增援部队从潞城出发,前往黎城,这只部队由三个单位组成:
  一、第16师团(中岛中将)野炮兵第22联队(三国大佐)第4大队(真边少佐)段列(林清辎重兵少尉),将校3人,士官及士兵87人,计90人,马81匹;(定员90人,马81匹)
  二、第108师团(下元中将)辎重兵第108联队(粕谷辎重兵中佐)第2中队(笹尾二郎辎重兵中尉),将校5人,士官及兵338人,计343人,马264匹;(定员人562,马376。)
  三、第108师团(下元中将)步兵第117联队(高树大佐)第2中队(三浦大尉)第3小队(伊藤步兵少尉)。将校1人,士官及兵51人,计52人;(定员54人)
  另外,还有两名随军记者高桥正男、本多德治。
  以上共计487人,马345匹。(1)(我方资料为1500人)

  9时30分,该敌来到神头村(日军称为神大村),经过大约十五分钟的休息后,(我军资料记载日军在休息时还派出了一支骑兵小分队,沿一条放羊小道径直朝772团1营的预伏阵地前去侦察。但以上日军并无骑兵编制,并且目前所有日方资料均表明日军当时并未侦察警戒。)继续按伊藤小队-笹尾中队-林清部队的行军序列前进。不久,当伊藤小队及笹尾中队的全部,林清部队的大部(人57,马50匹,林清辎重兵少尉也在内)进入我设伏区后,我八路军伏击各部队立即按照统一信号,向该敌突然开火。霎时间,平静的山梁仿佛变成了一座正在喷发的火山,顿时成百成千的手榴弹雨点般在日军中爆炸,横飞的弹片,闪闪的火光,连同那弥漫的硝烟与黄土,汇成了一条愤怒的火龙,一下子便把日军的队伍和整条公路给挟裹了,吞没了。这时,林清部队的一部(人33,马31匹)还未进入我伏击圈(距离伏击圈还有约700米),见此情况立即掉头向潞城方向逃跑,我方因距离等问题没有追击,当时判断这股敌人约百余人。

  伏击圈内的敌人在我突然打击下,阵脚大乱,指挥失措,四处奔逃。日军这支增援部队虽然多而战斗员少。中队长笹尾二郎中尉(秋田县人)立刻把部下的小山正美少尉、潼谷少尉、上野少尉分别安排部署,并命令战斗部队从道路的左右展开,匆忙地占领了两面的高地。布置完毕了后,开始了对峙。然而我八路军早已经在日军占领的高地前面布设了阵地。

  战后,参加过此战的日本随军记者本多德治胆战心惊地回忆:在几公里长的地段上的山梁上,露出一两千张脸,“连被憎恶的心燃烧着的充满着敌忾心的目光也可以清楚地看到”。

  “连―点掩蔽的东西都没有。部队散在三方面,各各都向着敌人!就在这时候断然将刀抽出来的笹尾队长叫喊道:‘大家一块死的地方就在这里!好好的干!’喊刚毕就挥着刀站在前头为指挥部队前进了数步。正在这时,敌迫击炮弹转瞬之间在队长的头上炸裂了,重机关枪的子弹也向着集中,当场完成了壮烈的最后。队长完结了!部下一瞬间被挡住了,又喊道:‘跟随我来!’代替笹尾队长抽出刀来的是小山正美少尉。‘我指挥放心吧! ’”

  战斗刚开始,该敌就被我军火力分隔为伊藤小队、笹尾中队和林清部队三部分,八路军趁势发起了冲击。第771团拦头,第772团第3营断尾,第772团主力和补充团从公路两侧向敌突击,激战约半小时,我预备队第771团第2营一部也投入战斗,敌虽利用大车、死马作掩护,并立即占领公路两旁小高地全力顽抗,但大部被我交叉火力和手榴弹杀伤消灭,包围圈内的林清部队一部回窜入神头村内凭借民房抵抗,也被我消灭。战至11时30分,伊藤小队和林清部队在伏击圈内的部分全部被歼,而笹尾中队残部则依托崖底窑洞和公路两旁小高地继续顽抗。

补充团的大部分战士,几天前还是辽县、黎城、涉县一带的游击队员和民兵,鉴于刚刚改编,该团除第1 、第4 连的装备较好外,其他连队都持清一色的红缨枪。然而这些第一次参加大规模战斗的战士仍是士气高涨,勇敢杀敌。“独木桥”上短兵相接,红缨枪发挥了神奇的威力,整个公路白刃翻飞,银光闪烁,连司号员、炊事员也用石头、扁担劈杀敌人,井缴获了三八大枪。面临如此迅猛的突击,日军仓皇应战,他们跻身于狭窄的地形上,现场又没有可贵利用的工事或岩石土丘,因而根本无法形成战斗队伍,更不能发挥火力优势,剩下的只有就地顽抗或四处奔逃。

注:第771团和772团3营都有掩护、阻击的任务的,装备红缨枪的部队除了冲击敌军外,无法进行阻击防御。

  当神头岭围歼战激烈进行之时,黎城之敌一部曾向神头岭方向增援,但被浊漳河所隔,并遭我特务连阻击,该敌遂在炮火掩护下抢修赵店桥。当神头岭伏歼战基本结束时,我特务连奉命撤回,这时该敌才将桥修复。

  13时,潞城留守之敌为解神头岭日军之围,以一部日军向我第772团第7连阵地猛攻,第7连予以反击,将该敌击溃于神头村以南。14时,潞城日军(十川队、安达队)又出动来援,我军未能阻止,只保持接触,其继续前进,至15时,已逼近神头岭。这时,神头岭战场的敌军已大部被歼,残余日军多散于山崖草莽间,而经过长时间激战,我军已非常疲劳,加上敌人援兵逼近,我军逐撤离了战斗。17时,自黎城到的日援军(十川队、岩馆队、谷坂队)也经刚修复好的赵店桥来到神头岭。当各路增援日军赶到时,笹尾中队残部仅余45名,其中的40人都负了伤,小山正美少尉也在日军援军到来前战死。

  至16时,神头岭伏击战胜利结束。此次战斗,据我方统计,毙伤日军1500余人,缴获骡马600余匹,枪550余只。我军伤亡仅240余人。我方统计与日军资料的统计数字有较大差别。据108师团老兵内藤清次郎回忆:日军第108师团参战伊藤小队和笹尾中队共计395人,(随军记者未算在内)却战死342人,失踪8人,负伤40人,仅5人安然无恙;林清部队参战林清辎重兵少尉以下57人,全部战死。这样,据日军统计,日军在神头岭战斗参战454人,共战死399人,失踪8人,马共损失314匹。(3)(15天后,即3月31日八路军在响堂铺战斗中被击毙的日军汽车伍长身上缴获的其在3月22日的日记记载:神头岭战斗108师团共计战死290人,失踪60人,负伤40人,“护卫的一个小队全灭了。这样的损害第108师团是没有过的”。另外,1939年6月13日,著名的散文家吴伯萧重访神头岭旧战场时,了解到王家油坊一家木匠铺在1938年3月16日半夜卖给了日军240个装尸灰的箱子。)。

注:战损比差不多是240:399 ,这其实已经差不多了,并且还占有伏击的优势,本来冷兵器和热兵器近战就是1比1,虽然并不如人意。

拿破仑的纵队战术面对的是射击不太准确,而只能横队齐射的滑膛枪,而抗日战争的时候早就是线膛枪的时代了。

总的一句话,使用冷兵器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如果有条件,尽量不用它。

======================================================================

之所以采用日军的统计,是参考关家恼 冈崎大队的战例,1500人根本啃不下,黎城和潞城之敌都来增援,外围阻援的压力也是存在的,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日军对自己战斗力的自信。

膜拜

鸡蛋
7

鲜花
1

路过

雷人

开心

感动
1

难过

刚表态过的朋友 (9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马克西姆 2012-7-7 17:42
关家恼打得双方都比较震撼。八路军吃了没重火力的亏。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27 13:40 , Processed in 0.032158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