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爱吱声 返回首页

gordon的个人空间 http://aswetalk.net/bbs/?66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蒙古史

热度 7已有 358 次阅读2012-6-16 22:34 | 蒙古


作者简介

  普兰诺·卡尔平尼(Giovanni de planoCarpini,1180-1252)著有《蒙古史》(Historia Mongalorum)。作者出生于意大利中部佩鲁贾附近之Plano Carpini。他是方济各会创始人圣方济(Saint Francisda Assisi)的弟子,先后在德意志、西班牙担任大主教,为建立北欧、西欧的方济各会作出很大贡献。


  此书是他1245—1247年作为教皇使节出使蒙古汗廷归来所写的报告,分九章,前八章分别记述蒙古(即我国的元朝)的地理、人民、宗教、习俗、国家、战争、被征服国家、对付 蒙古人 的 方法,第九章叙述其往返路程和在蒙古宫廷的情况。这是欧洲人根据亲身见闻所写的关于蒙古的第一部详细报告。


        这本书怎么读?个人觉得,首先读第六、七、八章这三章。第六章描述了蒙古人的作战特点,第七章讲了曾经和蒙古人作战的国家的一些战例,第八章提出了应对蒙古军队的方法。


        总之,这是一本内行人写的书,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里提到了穿甲箭的淬火的工艺,这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宋朝对金的重甲骑兵毫无办法,后来还成为中国文化中的噩梦,为“拐子马”和“铁浮屠”写了一系列的论证文章。


蒙古的其它军事技术没有提到,例如 短镫(马镫的一种)、反转弯曲复合弓、三马连乘的战术,铠甲(蒙古的铠甲也很有特色)、军医(蒙古是第一个拥有军医的军队),仅仅提到了淬火穿甲箭头。


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他之所以仅仅看出了淬火穿甲箭头,而看不出其他的,例如骑兵的一些改进,我推测和他本身的积累有关,西欧的重骑兵可能使得它在冶金技术上有很多积累,所以可以直接看出淬火穿甲箭头的优点来。


中国人老有一个愚蠢的问题,为什么文艺复兴不发生在中国?

如果真正理解这个问题的人,会告诉你,这是一个偶然性的事件,真的,这真是一个偶然的事件。


注:如果一个人没有读过《蒙古史》,没有读过《阿拉伯通史》来跟你谈文艺复兴,不用理他。


名词解释:盐水淬火


水的冷却能力强,使钢易于获得马氏体,但工件的淬火内应力大,易产生五星裂纹和变形。

油的冷却能力低,工件不易产生裂纹和变形,但用于碳钢件淬火时难以使马氏体转变充分。

通常,碳素钢应在水中淬火;合金钢则因淬透性较好,以在油中淬火为宜.



膜拜

鸡蛋
4

鲜花

路过

雷人

开心

感动

难过

刚表态过的朋友 (4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9 个评论)

回复 魔术师 2012-6-17 08:46
“宋朝对金的重甲骑兵毫无办法”?呵呵,这话说得。。。估计得让好些宋朝人从坟墓里头爬起来穿越到你跟前来了。
回复 gordon 2012-6-17 08:53
魔术师: “宋朝对金的重甲骑兵毫无办法”?呵呵,这话说得。。。估计得让好些宋朝人从坟墓里头爬起来穿越到你跟前来了。             ...
野战真的有办法吗?

除了山区丘陵地和 南方水网 这种不利于骑兵的地形,请举出例子。

唯一的例外就是郾城之战了,使用了钩镰枪和用刀斧专劈马足。

问题在于这是一场城市攻防战(是金攻宋,而不是宋攻金),并不能改变“遇骑兵首用弓弩”的规律。

以前也讨论过筑垒,不过耗资巨大,一字长蛇阵也是问题。(筑垒要考虑的问题是筑垒的间距,野战不行始终是一个问题,步兵没有筑垒的保护,在野外被人家围起来,唯一的命运就是全军覆没)
回复 魔术师 2012-6-17 09:05
就是啊,你自己都举例子了。再说,到岳武穆的时候,野战胜金军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了。什么兵种都有其自身的弱点,取胜之道就是扬长避短。重甲骑兵一开始锐不可当,是因为大家头一次见,所以不知道该怎样对抗,就像坦克第一次出现在战场上一样。时间长熟悉了,自然就能找到克敌之法。
回复 魔术师 2012-6-17 09:07
我想你想说的应该是“宋军的弓箭对金的重甲骑兵毫无办法”吧?
回复 gordon 2012-6-17 09:46
魔术师: 我想你想说的应该是“宋军的弓箭对金的重甲骑兵毫无办法”吧?
这个问题宋代完全搞错了,破甲的关键在于箭头的硬度,宋代把精力全花在弓上了。

就是长杆穿甲弹的原理,这个是不爱的专业。

穿甲弹是一种典型的动能弹,依靠弹丸强度、重量和速度穿透装甲的炮弹,现代穿甲弹弹头很尖,弹体细长,采用钢合金、贫铀合金等制成,强度极高。
回复 小绿爷 2012-6-17 11:30
gordon: 野战真的有办法吗?

除了山区丘陵地和 南方水网 这种不利于骑兵的地形,请举出例子。

唯一的例外就是郾城之战了,使用了钩镰枪和用刀斧专劈马足。

问题在于这 ...
1,金国的重甲骑兵用具一直没有实物出土,连重量在基础史料上也没记载,根据宋军的重甲步兵来推测金军大概重甲骑兵的护具70市斤左右。
2,郾城之战不是城市攻防战,《金佗粹编》里,岳珂(岳太保孙子)把岳飞给高宗的奏捷和高宗的批复收集了很多,可以看出,岳飞是在野战打败的金兀术,为此南宋朝廷特旨颂功。
3,铁浮屠之前在顺昌已经被打败过一次。
4,拐子马不是重装骑兵,这个宋史研究已经有定论了。这个词单指两翼骑兵,左拐子马,右拐子马。
回复 小绿爷 2012-6-17 11:34
gordon: 这个问题宋代完全搞错了,破甲的关键在于箭头的硬度,宋代把精力全花在弓上了。

就是长杆穿甲弹的原理,这个是不爱的专业。

穿甲弹是一种典型的动能弹,依靠弹 ...
真心话,宋军的杀器是弩不是弓。
澶渊之盟中被宋军床子弩射死的萧挞凛(辽承天太后萧绰的堂弟)情何以堪。
回复 小绿爷 2012-6-17 11:44
gordon: 野战真的有办法吗?

除了山区丘陵地和 南方水网 这种不利于骑兵的地形,请举出例子。

唯一的例外就是郾城之战了,使用了钩镰枪和用刀斧专劈马足。

问题在于这 ...
野战当然有办法了,给你抄段书。
赵延寿曰:“晋军悉在河上,畏我锋锐,必不敢前,不如即其城下,四合攻之,夺其浮梁,则天下定矣。”契丹主从之,三月,癸酉朔,自将兵十馀万陈于澶州城北,东西横掩城之两隅,登城望之,不见其际。高行周前军在戚城之南,与契丹战,自午至晡,互有胜负。契丹主以精兵当中军而来,帝亦出阵以待之。契丹主望见晋军之盛,谓左右曰:“杨光远言晋兵半已馁死,今何其多也!”以精骑左右略阵,晋军不动,万弩齐发,飞矢蔽地。契丹稍却;又攻晋阵之东偏,不克。苦战至暮,两军死者不可胜数。昏后,契丹引去,营于三十里之外。”

契丹对后晋,中路攻不动,两翼打不动,后晋的两翼步兵表现的都不错。

骑兵打步兵绝不像百家讲坛那几块料形容的那么简单,连我这样的业余历史爱好者一听都错误连篇,可想水平有多低了。
回复 nj_power 2012-6-17 14:25
老兵,史鉴还没来拍,
说明还可以继续

这里历史爱好者很多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20 01:50 , Processed in 0.033152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