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讲座-中国经济改革与经济学发展
热度 36已有 1587 次阅读2013-10-30 12:41
|
中国经济, 经济学, 林毅夫
林老师探讨和回答了主要是五个问题
一 为什么中国的转型和经济改革如此成功,成功的背后原因是什么?
二 为什么这样的成功在1979之前不存在?
三 为什么全世界其他转型的发展中国家,具有和中国一样起始条件的国家没有成功?
四 中国的渐进双轨制改革存在哪些问题以及为什么导致这样的问题,其他发展中国家存在什么
五 中国未来的改革应该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并且未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基础是什么?
经过对以上问题回顾与反思,探讨中国经济学发展的未来
所有录音分了大概五段,我搞音频分割不是那么专业,所以搞的不好地方请大家海涵。后面复件002那个是韦森教授的点评和林老师的交锋,很精彩!
这是本人第一次现场聆听林老师的讲座,林老师在周六到复旦由复旦高研院请过去做的讲座。人山人海水泄不通,显然很多来凑热闹的。林老师的讲座非常精彩!可能是学术化了些,会场上大概有三分之一的凑热闹的后来听得昏昏欲睡。不过我个人对于林老师确实是敬服不已,林老师表现出来的对国家民族的拳拳之心,对学术发展的热忱,对真理的那种热爱,对治学的严谨都是我们这些后辈小子学习的楷模,也第一次看到听到中国第一流学者的风采,让经济学专家这个这些年来有些负面的形象一下子回复其本来的地位,林老师的风采真是高山流水,韦森教授也一样,这样的学人的努力,让我看到中国经济学界还是有希望,也对中国未来的经济改革有了一点希望!至少,林老师绝对不是张维迎和厉股份之流。
林老师反复强调理论要服务现实!为改造世界提出可行的正确方案,破除对西方经济学的迷信!
我后来把林老师录音听了两遍,应该说林老师是深入浅出的说明了他要回答的五个问题。
----------------------------------------------------------------------------------------------------------------------
考虑到很多人也许没有时间听,大概写个听后感算个人体会
林能在短短一个半小时把他的研究方法和心得,结论层层递进,应该说是大家水准。
林治学目的是追寻经济学的研究本质,就是回到亚当斯密方法论,注意他反复说不是分工和看不见手,那是斯密的结论而不是方法论。
循着这个方法论,林探讨中国经济发展成功33年背后的逻辑,经济学研究的是什么?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那么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有技术的进步和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带来直接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产业升级带来劳动力的更有效率的配置。(原来100个农民在地里干活,产业升级后,90个农民成为工人在工厂干活,整体劳动生产率提高),那么这样的技术进步来源于模仿和创新,而创新的成本效益比是远远小于模仿的。所以相对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拥有的就是模仿这样的比较优势,也就是后发优势。这就是他找到的中国33年快速发展的原因(注意这是他的结论,不是真理,他反复强调理论要服务现实),因为中国相对于发达国家有后发的优势。那么这个理论以其他经济体的发展历史来佐证呢?二战后有13个经济体快速发展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其中日本、韩国、台湾都曾拥有过20年以上的7%-9%的高速发展期,都是从劳动密集型出口导向型经济体,这个过程不是孤立的,仅仅中国发生,并且中国的发展速度并不是那么的奇葩。所以可谓前有车后有辙,中国在1979之后通过改革,发挥了自己的比较优势,所以获得高速发展。
那么为什么1979之前的中国没有这样的高速发展呢?1949之前,中国没有基本的国家安全和政治稳定,根本无从谈起经济发展。任何经济发展都是以政治稳定为前提条件的。1949之后,1952战后恢复开始社会主义建设。那时候采用苏联式的斯大林体制,优先发展与国防相关的重工业,这些都是技术先进,资金密集型的企业,这种企业对国家现代化和国防很重要,但是并不符合中国当时的比较优势,中国当时一穷二白,既没有资金也没有技术,那么这样的企业的产品必然成本高,没有竞争力,又是国家必须,于是国家动用体制扭曲,强制资源投入重装工业,为了这样的扭曲,必须采用苏联式的体制。所以1979之前的中国无法发挥自己禀赋所具有的比较优势,产业在国际上就没有竞争力,效率呢是低下的。
那么1979之后的改革开放的故事呢?1980年代开始,全世界的社会主义国家和采用苏联计划体制的非社会主义国家以及非洲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都遇到产业效率低下的问题,都开始了改革,为什么仅仅中国成功了,其他国家都失败了呢?答案是中国采取了渐进的双轨制的改革路径,这个被全世界经济学家达成共识必然失败的改革路径。林的理论解释是,双轨制道路在1980年代被全世界经济学界用严密的数学模型证明其不成功,转型国家成功道路用严密数序模型证明,并在某些国家实验成功的就是萨默斯(summers可能拿诺贝尔奖)提出的华盛顿共识-市场化、自由化、私有化的新自由主义路径,并且三化要同时开展。
在转型国家以前体制中,因为国家体制的力量扭曲了市场,导致资源的错配带来效率的低下。那么就要把政府的有形的那只手扭曲的手撤掉。但是,理论模型的优美并没有带来结果的美妙,事实上是所有采用华盛顿共识的国家没有一个成功(林在世行调查了100多个国家的结论),为什么呢?林揭穿这个理论的巨大漏洞是,条件设定错误了。
所有转型国家,都把国家最优质的资源投入到没有比较优势的进口替代或者说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工业上,这些工业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在这些国家占用举足轻重地位,雇佣大量人员,占用大量资源。长期依靠国家的输血,就是扭曲的资源配置来生存,一下子把国家的扭曲的手拿掉,结果是这些企业必然在市场竞争中迅速崩溃!因为这些企业所拥有的地位,结果就是大量人员的失业,导致政治的动乱,政治的不稳定直接导致经济的剧烈动荡。当然没有所谓的发展。
双轨制以及之前的国家扭曲必然导致制度的租金,必然产生效率低下和剧烈的寻租现象。因为政府扭曲资源分配吗,层层管理层层寻租吗。但是转型之后的国家就没有腐败了吗?从逻辑上讲腐败会更严重!林说90年代他就做了逻辑推演。很简单,转型后的国家,无论政府还是社会精英都会达成共识,就是某些产业是国家必须拥有的,就是那些转型前的没有竞争力的代表国内技术水平的产业,于是转型私有化之后,这些企业依然没有生存能力,依然需要国家投入,私有化之前,企业领导是国家公务员,贪污腐败是犯罪,后面有死刑等着。他们需要国家的补助是有监管的,从制度和动机上可控的。私有化之后呢,企业拥有人是私人,只有国家补贴私人没有私人会补贴国家,既然这个产业是国家力保不能消灭的,那么私人企业主当然非常有动力向国家要补贴,而且这些补贴大量进入私人口袋,并且合理合法,国家还不能怎么样,只能做冤大头,这些私人企业主的活动国家的能力就越来越强,导致大量国际资源变成私人的资源。这样的逻辑推演,在现在已经有很多国家的实证结果证明了。比如俄罗斯的腐败比中国的还要严重,俄罗斯的经济发展却经历了崩溃,复苏,崩溃再复苏的过程,远远无法和转型前地位相比较。其他的转型国家也一样,非洲和拉美国家经历的是周而复始的经济、政治动乱。经济发展无从谈起。
那么中国1979年之后的做法呢,是双轨制,首先维持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的生存,在这些产业国家依然像父亲一样扭曲的给予补贴这样保证政治的稳定,同时放开有比较优势的那块,起始就是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搞出口导向,这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因为效率提高,迅速带动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时,国家开始逐步的渐进改革。当然因为资源的错配,以及背后有政府的强有力的手,所以寻租现象必然大面积存在。为了维持国家垄断的重要产业的发展,体制上面保证着资源投入的扭曲,必然中国金融体系是服务于这个低效的国有企业体系的,股市曾经是为国企融资服务的,实质是用农户、小商贩、小微型企业的盈利去补贴那些巨型垄断的必须不能倒的企业,他们以前是财政拨款后来是拨改贷,再后来是股市融资以及银行给予的大量廉价资金,金融体系是低效的。资源商品的成本几乎忽略不计,比如各种矿业,原始采矿对于矿藏所在地方的回报几乎是无偿的。并且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有钱的私人进入这些国家扭曲的产业,受到国家保护的企业,比如矿产业,几十亿的矿给两三千万的环境补偿就行了,所以进入这些产业的就极为富裕,比如山西煤老板。(个人以为,房地产业是更加典型的政府垄断的资源错配行业)以呢结果是收入分配差距越来越大,体制内的靠近政府扭曲资源的手的近的就发财了,离得远的或者不在体制内的就被整个双轨制错配的资源制度吸走了自己的收入。所以呢,现在层层寻租,层层腐败。解决方法呢一个扬汤止沸,一个釜底抽薪。扬汤止沸就是找个能干的官员比如王岐山来管一下,釜底抽薪是把扭曲的那只手拿走。现在中国已经到了可以进行双轨制改革的时候了,比如装备制造业已经很有竞争力了,就不需要国家的扭曲了,比如三一(林讲话中唯一提到企业),这样的企业已经可以到国际上竞争去发挥比较优势了。那么中国现在的发展水平是2008年人均gdp、6800美元。仅仅是世界发展中国家的中上水平。对比历史上二战后经济体的发展。相当于日本1951年,韩国1977,新加坡1976,台湾1975的水准。这些国家其后都发挥比较优势有20年的高速发展。那么中国也应该享受这个20年高速增长。中国前面33年的后发优势,在后面发展中还是有的,这个发展的基础没有变,这还是能支持中国继续发展。10年后中国人均GDP达到发达国家及格线的12700美元时候,仅仅是美国的人均的25%,加上汇率的因素,中国依然相对于美国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日本1972年时候,人均GDP已经是美国60%,其后经过20年发展超过美国人均GDP时候才失去发展后发优势,停滞20年。台湾的发展的三段非常明显,20年9%,10年6-7%,10年4-6%.对于这个阶段判断,后来韦森教授和林有精彩交锋。
所以,中国这次的新改革就是要把错配的资源体制改掉,比如低效的金融体系改成高效率的体系,人民币的可自由兑换等等。未来中国相对发达国家的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将很有前途,并继续带动中国的发展。
回顾完上面五个问题,林反思自己和中国经济学科发展,得出结论是西方没有所谓的真经,经济学发展还是要本土化,理论来源于客观现实,不仅仅是解释现实还有要指导现实,知识分子要实事求是,不能为了自己书斋里面的逻辑游戏推出不符合现实的理论,做好心办坏事的事情。这点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知识分子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