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爱吱声 返回首页

顽石的个人空间 http://aswetalk.net/bbs/?399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图像再现:城市公共文本的个人化与简化——关于抄绘城市的可能性 ...

热度 2已有 669 次阅读2013-1-12 07:53 |个人分类:装X| 阅读城市

图像再现:城市公共文本的个人化与简化 ——关于抄绘城市的可能性

一个很久之前的设计任务书了。。。 

 

 

 

 

暂且不要去管这个城市,让我们去更远的地方。

 

——《马可波罗游记》,转引自勒克莱齐奥,2011817日下午,上海书展

 

1 为何要抄绘城市?

2 如何选择抄绘的城市?

3 如何抄绘选择的城市?

4 工作进度安排

 

1 为何要抄绘城市?

城市规划专业的知识与能力储备,可以被粗略地分为两个部分:客观性的和主观性的。前者包括城市的起源、运作、衰败的客观事实的描述与解释,例如城市建设史、城市地理学这些课程,有大量的信息讲授;后者包括对于城市的美学、伦理学式的价值判断,这是借助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城市设计等课程,在一种虚拟实践的过程中,更多地让同学们去自我发掘。

其实前者的客观化,与其说是一种事实,不如说是一种愿望。知识必须通过和主体结合才具有“意义”,主体对于不同理论流派具有不同的倾向性,这一倾向性既是情感上的,也是认知上的,基于知识本身和主体的契合程度。(例如有人愤青,看城市社会自然偏向卡尔·马克思的冲突范式,有人安稳,则可能更喜欢马克思·韦伯式的功能范式。)

所以主观化的过程是不可避免和至关重要的。

 

那如何实现主观化的体验和认知呢?

一种可能的方法论是,先分立,再融合。并且重复这一过程。

所谓分立,在于区分主观与客观,作为理论概念建构在头脑中,以期基于此对于外部世界与自我进行分类。只有分类,才能更好地区分不同对象,进而把握不同对象的特质。先去进行客观地和主观地双重分离认知。

但其实所谓分类大多荒谬,但是是一种“必需的荒谬”。也就是说,分类是一种认知的方法,被分类的对象们其实不一定能够被真正严格区分。分类是为了把握认识对象的某种特质,这种特质让分类成为可能,也让对象在对象们整体中的结构性作用得以展现。分类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这其实是一种“假装客观”和“假装主观”的认知方式。

所以第二步要打破分类,将主客观的认知一体化。也就是说,将之间假装客观和主观的方式彼此交汇,让客观对象被主观化。

 

这一过程的方法在于“个人化”,关键在于“判断”,其结果是让客观对象具有“意义”。

“个人化”的意思是将对象们以个体为核心,或者假设一个核心,建立一个接受与认同程度的排序体系,哪些是你所接受、认同、喜欢的?其标准是理性与感性的双重标准。

“判断”的意思是对于对象的取舍。取舍之间最大的难题是选择的不确定性。你不知道选择的后果,但你又必须去承担它。

“意义”的意思在于,让对象对你产生功能与作用。对象不再是外在的,而是内在的,以一种内在的方式,参与你的自我建构,是你的身心的一部分。

 

抄绘城市就是这样的一种将城市作为客观对象,然后“客观对象主观化”的尝试。在分类与融合之间,在“个人化”、“判断”、“意义”之间,进入、体会、认识、描述乃至解释城市,同时理解自我。

 

2 如何选择被抄绘的城市?

如果,你只剩下一个月的生命,而你的体力与财力让你只能再去一个城市,

那么,你会选择去哪个城市?

如果,你有兴趣、资金、人才与时间能够兴办一所大学,让青年们有一个挥霍青春的地方,

那么,你会选择去哪个城市?

如果,你预先能够知道,某次邂逅会遇上此生最重要的爱人,你可以选择邂逅的地点,

那么,你会选择去哪个城市?

如果,你在某个晚上突然厌倦了当下的生活,只想背着行李马上离开,

那么,你会选择去哪个城市?

 

当然,以后答案都可以选择去农村而非城市。但是我们的课程逼迫我们必须选择一个城市来抄绘。那么,你会选择抄绘哪个城市?

你可以用直觉、梦境、偶遇等种种非理性的方式来选择,非理性一直是很好的方法,它自由而充满创意,特别是女性往往擅长于此。但是其问题是,你往往无法说服别人。文学可以自high,而城市规划必须说服外部对象。

 

如何建构理性的选择过程?

我们依然回到最初的框架,在客观性的和主观性的分类方式之下,其实有无数的可能性:

1)主观性的理由(基于个体成长经历和文化体验所选择的城市):

A 生活过的城市

B 旅游过的城市

C 他人提到的城市

D 书中读到的城市

E 文体偶像(著名人物)的城市

F 美梦(出生、死亡、爱情和生活)的城市

G 噩梦(出生、死亡、爱情和生活)的城市

H 专业教育中作为典范的城市

I 儿时憧憬的城市

J 著名事件的城市

……

 

2)客观性的理由:

A 生态的城市:(美国)伯克利、(德国)埃尔兰根、(上海)东滩、(河北)曹妃甸

B 历史的城市:(法国)巴黎、(意大利)罗马、(云南)丽江、(山西)平遥

C 设计创意的城市:(意大利)米兰、(美国)纽约

D 宗教的城市:(沙特阿拉伯)麦加、(以色列、巴勒斯坦)耶路撒冷

E 规划的城市:(印度)昌迪加尔、(巴西)巴西利亚

F 城市设计的城市:(美国)华盛顿、(澳大利亚)堪培拉

G 建筑的城市:(西班牙)巴塞罗那、(美国)芝加哥

H 宜居的城市:(加拿大)温哥华、(澳大利亚)墨尔本

I 城市更新的城市:(法国)巴黎、(意大利)博洛尼亚

J  BRT的城市:(巴西)库里蒂巴

K 工业的城市:(德国)里尔、(美国)底特律

此外,还有文学之都电影之都音乐之都设计之都媒体艺术之都民间艺术之都烹饪美食之都……

 

其实也就是结合你自己的特征与爱好,然后寻找对应的城市,或者去了解你想象中的城市,去看看它们是否符合你的想象?

 

愿你们每个人都找到自己的梦想之城。

 

3 如何抄绘所选择的城市?

 

抄绘城市是一种高度疯狂的行为。城市这一尺度,远远超过了个人理解与掌握的极限,试图以神的视角鸟瞰、理解与掌握这个城市,无疑是一种羁越的行为,对于身体的天分、头脑的容量和认识世界的能力,皆是如此。

一如城市规划这一人类行为本身。

 

在学习建筑学之初,我们就抄绘了好像是彭一刚老师的建筑设计方案,那是一个对于双重转化过程的初次体验,因为建筑与图纸之间的、彭的图纸和我们的图纸之间的转化,我们笔下的线条,似乎有了神奇的力量,让书写与绘制过程,仿佛联系从无到有的创造过程一样。

 

图纸的绘制,和地图的绘制一样,是以一种图例的方式,将被绘制的对象,根据地图观赏者的需求,进行简化和缩小的绘制方式。

和抄绘城市的主题结合的话,这里有三个要素:

1 地图观赏者的需求——观赏者有什么样的需求?

2 图例——图例如何体现城市的主要要素?图例如何满足观赏者的需求?

3 简化——构成城市的元素有哪些?这些元素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哪些是重要的?

 

让我们以(3)、(1)、(2)的方式进行阐述。

 

3)简化

城市是复杂的巨系统……

然后,每一个学科都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去描述城市;

然后,在每个学科内部还有不同流派,其视角也有差异;

然后,不同流派中另有不同学者,其法各异;

然后,不同学者有不同的思想时期,

然后,同一时期有不同文本……

 

好吧,我只是想说,似乎每个人都声称自己与其他人不同。

所以,每一个与城市设计相关的文本,都展示或者隐含了一套自己描述城市的方法。

这一套方法从词汇的视角去阐释的话,包括:

A名词

有哪些东西在城市中存在,而且被作者从无数对象中找出来,进行特别的定义和描述?这些名词和其他人的名词是否存在借用关系?作者为何选择这些对象单列出来?为何用这些词汇去描述它们?

B动词

这些名词如何相互作用,进而形成城市的各个方面(空间、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整体?这一过程中的变化是什么?

C形容词/副词

这些名词是如何被形容的?名词与名词之间的关系呢?那些动词的过程呢?

作为结果的城市,被怎样形容?

 

这一不同词汇产生,并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就是简化。

基于此,整体丰富多样、复杂多变的城市景象,从一种公共性的对象,被不同的作者以不同的方法肢解,重新组合,成为个人化的简化的对象。

 

1)地图观赏者的需求

城市被简化的目的是什么?

我们是基于城市规划的专业视角来简化的,更直接地说,我们的目的是城市规划专业的教育。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们理解,什么是一个城市,更进一步地说地话,要说明,什么是一个好的城市。

 

什么是一个好的城市?

 

这在根本上是一套价值观的问题!

评判城市的标准是什么?

A美学价值——美的城市

B认同与归属价值——识别与认同的城市

C经济价值——资本与土地利用有效率的城市

D公共生活价值——营造优质公共生活的城市

E基本生活价值——衣食住行便利的城市

F……

 

西特的城市设计,重视的是美学价值;凯文林奇的五意象,注重认同价值;阿隆索的竞租曲线,强调经济价值;杨盖尔的交往理论,凸显公共生活的价值;而基本生活,衣食住行,那更是最基础的价值观。

 

什么样的城市,是一个好的城市,这一大的标准建立之后,就是分解为不同小标准的过程:

什么样的城市有美学价值?——轴线、对称、均衡、细部

什么样的城市有认同与归属价值?——区域、边缘、通道、节点、地标

什么样的城市有经济价值?——商业、工业、住宅、农业各自的分布

什么样的城市有公共生活价值?——多样性、小尺度、灰空间、人性化

什么样的城市有基本生活价值?——居住、游憩、购物、医疗、教育

 

2 图例

那剩下的就很简单,图例将13联系起来,对应着现实城市与抽象的价值观,用城市的要素体现价值观,将价值观落实到城市实体空间之上。

图例当然要具有自身的“象征性”、“易明性”、“简单性”等特征,以简化的和个人化的方式,将“市民”的城市,转化为“作者”的城市。

 

怎样抄绘城市,其实可以被理解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主观化的理论知识与经验知识,这是抄绘城市的工具,一方面是客观化的城市物质对象与物质之上的其他附着物,这是抄绘城市的对象。寻找图例与绘制图例的过程,就是两者的融合。

然后,这个过程可以不断循环往复。


膜拜

鸡蛋
2

鲜花

路过

雷人

开心

感动

难过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回复 夜观天象 2013-1-12 08:09
继续学习~~~
回复 小猫 2013-1-12 10:53
这么多文字看的好累啊,把水分挤掉,给点干货!
回复 顽石 2013-1-13 07:54
小猫: 这么多文字看的好累啊,把水分挤掉,给点干货!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17 22:49 , Processed in 0.031573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