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爱吱声 返回首页

顽石的个人空间 http://aswetalk.net/bbs/?399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在KTV说爱你20100405

热度 7已有 644 次阅读2013-1-10 06:47 |个人分类:装X| KTV, 工业化, 牧歌

Part1K歌之王

 

A君一直是我心目中的K歌之王,虽然其他两位兄弟也是极具实力的唱将,但他的声音中似乎能够承载着更多的负荷。

记得某个晚上,AB女 和我等一干相关路人面前,一曲《想和你去吹吹风》之后,整个房间死一般的宁静。不知道她听完会是怎样的感受,我只是恍惚地在想,人为什么要歌唱?那是因为 没有其他的方式,能够那样地直抵人心。在情感无法单纯地用语言荷载与表达的时候,它冲破了文字本身的束缚,将语言表达为比语言更多的东西。

当然,这一切都是白费,因为那只是一首歌,它不能承载,更无法实现。

让人念念不忘的,也许只是那些在荷尔蒙强化下的希望与绝望,曾经有那样的冲击力,不仅仅震撼着自己,也曾经激荡过我这样的相关路人。或者说,在围观者看来,因为无法做到,所以一直铭记。

只是,今天,89年之后,你还在那样歌唱吗?

 

Part2:在KTV说爱你

日本人发明了卡拉ok,中国人比他们更加狂热地消费着这一娱乐方式,大江南北,男女老少。

一个月前,在家乡的KTV走廊里走过时,旁边的女孩跟我说,KTV的走廊是个恐怖的地方。也许大家感受的恐怖不同,但对于这个词本身,我深有同感。

那些地方大多是灰黑色的基底色调,其上流动着一些彩度极高的色斑,那些色斑在地板和墙壁上不间断地旋转着,模糊了空间的三维感知,混淆了黑夜与白天的时间体验。

让这里更加悚然的,是那些不小心打开的门中,传递出来的,撕心裂肺的歌唱。

这一切有如地狱中的单行道,赶紧往前逃离吧,不然你的耳边就一直充斥着绝望而痛苦的嘶喊,迷乱地交织,而且久久不息地在身前身后回响。

进入包厢后就好多了,至少身边的人是熟悉的,就算是地狱,一个熟悉的地狱,总没那么恐怖。关上门,以为从原有的生活约束下解脱出来,在一个钢筋水泥盒子里,从金属盒子中选出别人早已制作好的歌曲,等待,拿起话筒,对着墙壁与空气,开始模仿想象中的歌星们的声音与动作……

我们为什么歌唱?如同爱情的某种理解一样(爱情的对象是我们爱情理解的投射物),因为其中某首歌,正好满足了你的某种情感需求,也许是几句歌词,也许是一段旋律,也许仅仅是歌唱这种方式本身,在这里面找到了满足我们需求的东西,某种我们的想象。

这是一种个体想象中的对象投射到工业化实体上的一个消费过程。

就像城市生活的很多方面一样,分工,专业化,KTV给人们准备了批量生活的情感安慰,你所需要的,是寻找自己的消费偏好,在分门别类的感情体系里面,找到自己的位置。

所以在KTV说爱你,也许是一件过于廉价的事情。

那 些黯淡的空气里,那些歌词中蕴含了太多预制的深情,深情到成为溢出的虚幻,你的感受,借尸还魂般地被表达,那些表达如同世上大部分事物一样,对于自己来说 荡气回肠,然而却只能在空气中孤独地回响,直到被墙壁、地板、家具、酒瓶和人体完全吸收,尸骨无存地迎接下一波震荡……

 

 

 

Part3:何处安放?

工业化其实只是手段,它背后的过程是社会化,是告诉每个人,“应该”是什么。

曾有人略带生气的反问我,我们的感情是社会塑造的吗?我们不是天性地去追逐爱情吗?

社会化只是我们生长的必须,但不是事情的全部,我曾经向我的学生们絮絮叨叨地说着,解构与建构的人生,将社会赋予我们的东西理解,破坏,再重新按照自己的理解组织。

但是这一过程不是必须的,而且很困难。社会是个太过强大的对象,特别是在中国这样相对西方的个人化、更注重集体性的地方,个体既没有制度上的保护,又没有文化上的栖身之处,个体很难具有与社会对抗的力量。对我个人来说,这种无力感常常转化为愤怒。

所以,每次听到MTV般的对白,总有一种打人的冲动。

例如某天,离开之后,收到这样的短信后,怒了,于是在激动的心情中辗转反侧,深夜里发了几条N长八长的短信过去。第二天,收到对方凄婉缠绵的回复:“你的短信说了些什么啊?都是乱码……”。非FML无以形容……

其实那只是一种过于自我的不安全感,担心被大多数人泯灭自我的不安全感,那些歌词中无法找到我感情的投射,或者有,但是我恐惧其中的个体的泯灭感,所以拼命地回避它。

也许这就是“矫情”,社会化是个体融入社会的有效途径,社会化是一种多样的社会化,而且其中也预留了个人的空间。

但就正如lefebvre所说的空间的均质化与个体分散化的需求的冲突一样,社会与个体之间有某种内在的不可调和,这样的矛盾是根本性的,只不过在一部分人那里,被呈现为更加明显的形态。

MTV里面,有多少美好的词汇啊,几乎可以成为一种信仰,爱情、幸福、思念、寂寞、流浪……那几乎成了我们思维的唯一模式,那些词语,到底意味着什么?爱情、友情、事业、家庭,这些闪闪发光的词汇,我们去一一实践的时候,到底是因为理解,还是因为无意识的顺从?

昨天看《up in the air》,里面试图对于婚姻提出一些追问,最终却滑于表面,或者说,将其轻轻地归结于人性的弱点,远不如《第七封印》之类,野蛮而狂热地追问,至死不休。

有些人也许只是喜欢那个调调而已。

其实MTV只是一个象征,个人的身份同样是如此,而且更加彻底。

你是什么样的人,社会早就提供好了形形色色的模板。从你的基本条件、进入方式、进入后的行为对象、评价标准、预期的后果,一切的一切都是社会化的。你当然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扮演这个角色,但是一如前述,个人在社会化的力量面前应该如何自处?

就拿所谓大学教师来说,领着微薄的薪水,只能以作项目维生。对于职位上升的考核,绝对的科研优先导向,逼着你在量化的考核中,不断地生产学术产品。至于最根本的教学,其考核弱到几近虚无,而且几乎没有正向的激励存在。

这是制度层面的张力,而站在讲台上的个体,当你以个体面对群体时,又将如何自处?

你讲什么?你怎么讲?你真的明白你所讲的东西吗?你相信你自己所讲的是正确的吗?你以为下学生能够理解你想讲的是什么吗?你认为你有资格在这里做这样的事情吗?你能够为你造成的影响负责吗?

你所扮演的教师角色,能够体现社会所规定的教师角色吗?

你所扮演的教师角色,能够体现你所理解的教师角色吗?

……

你所扮演的教师角色,是真的教师角色吗?

这个所谓教师角色,真的是你吗?

 

记得里卡尔(不知此人是谁)读完昆德拉的小说后,将人们的理想形容为牧歌,他认为有两种牧歌,集体的,个人的。当你喜欢集体的牧歌,那么恭喜了,人生那将是一段美好的旅途。

那么,个人的牧歌呢?何处安放?


膜拜

鸡蛋
5

鲜花

路过

雷人

开心

感动

难过

刚表态过的朋友 (5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8 个评论)

回复 gordon 2013-1-10 07:16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政治思想家托马斯·霍布斯于1651年出版了他以怪兽Leviathan命名的著作----《利维坦》,意在用以比喻一个强大的国家,借此论证君权至上,反对“君权神授”。传说,在上帝造人之后,人请求上帝:“上帝啊,我们太弱小了。请你再创造一个英雄吧,让他保护我们”。上帝说:“英雄在保护你们的同时,也会欺压你们,吃你们”。后来人们为了抵御各种外来的风险,自己创造了一个利维坦,创造了一个能让他们有归属感的庞然大物----政府,但政府这个利维坦(Leviathan)有双面的性格。它由人组成,也由人来运作,因此也就具有了人性的那种半神半兽的品质,它在保护人的同时,又在吃人。所以,就有了人类社会的最高理想就是把利维坦关进笼子里一说。
回复 gordon 2013-1-10 07:18
中国的问题在于个人力量太过薄弱,他们需要一个强政府保护他们。

还得等待人口减少才行。

其实很多时候你不再感到压力,不是问题变简单了,而是你变强大了,呵呵
回复 gordon 2013-1-10 07:23
英国议会1628年给国王查尔斯一世的权利请愿书(Petition of Right)里有这么一段话:“您的臣民继承了这个自由的权利,并非来自于一个抽象的‘人权’,而是我们英国人从父辈世世代代继承来的权利。”

英国人的自由权利来自于继承,来自于祖先,特别是大宪章(Magna Carta)。

民主理念不可能从天而降地进入每个公民的脑海里,恰恰相反,民主制度是平民阶层一代又一代地和统治阶级博奕所赢来的权利的积累。

闲了多读读《英国史》,那里一代又一代人争取自由的历史。
回复 云淡风轻 2013-1-10 08:20
gordon: 中国的问题在于个人力量太过薄弱,他们需要一个强政府保护他们。

还得等待人口减少才行。

其实很多时候你不再感到压力,不是问题变简单了,而是你变强大了,呵 ...
中国个人的力量薄弱?此话怎讲?可否展开来说说?
回复 coo 2013-1-10 09:11
gordon: 中国的问题在于个人力量太过薄弱,他们需要一个强政府保护他们。

还得等待人口减少才行。

其实很多时候你不再感到压力,不是问题变简单了,而是你变强大了,呵 ...
个单看的不错。你能耐大了,别人跟你说话句不地不客气了。
回复 coo 2013-1-10 09:13
gordon: 英国议会1628年给国王查尔斯一世的权利请愿书(Petition of Right)里有这么一段话:“您的臣民继承了这个自由的权利,并非来自于一个抽象的‘人权’,而是我们 ...
So right! 这就是中国现阶段搞不成西方民主的原因:老百姓还是糊涂的,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权利,也不懂如何抗争
中国老百姓一天不长大成人,就一天走不进民主社会:人民一直都是被政府这个强权的家长管着的。
回复 顽石 2013-1-11 07:00
gordon: 英国议会1628年给国王查尔斯一世的权利请愿书(Petition of Right)里有这么一段话:“您的臣民继承了这个自由的权利,并非来自于一个抽象的‘人权’,而是我们 ...
嗯,现在看结果总是很清楚,一代代的人争取了所谓民主的权利

但是回到当时的语境,也许会非常复杂,凭不靠谱的直觉来看,不仅仅是人口的问题,或者人口素质的问题,应该是一系列因素叠加的结果。。。
回复 顽石 2013-1-11 07:02
coo: So right! 这就是中国现阶段搞不成西方民主的原因:老百姓还是糊涂的,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权利,也不懂如何抗争
中国老百姓一天不长大成人,就一天走不进民主社会 ...
嗯,什么样的政府和什么样的人民,两者的关系绝不是单向的。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11 14:37 , Processed in 0.029788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