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老财迷 @马鹿 同学不同,自己不是铁路子弟,但下面要讲的几个小故事却又让我多多少少的与铁路缘在了一起。
(有些时间点故意写的比较含糊,还望多多包涵)
1.初乘火车
第一次坐火车是全家一起从北京下放去河南的干校,五十多年过去了,已经记不得当年吃过的道口烧鸡是什么滋味,
但车过保定时小贩的叫卖声至今还能模仿出来。“人民日报,河北日报,新保定”,把头一个字都念成了四声,
就变成“任民日报,贺北日报,信保定”方言的语调了。
2.看火车
在干校的年代还在抗美援越,那会儿课后打发时光的选择之一就是在山坡上看京广线南来北往的火车。
时不时的也真能看到载着坦克大炮的军列往南方驶去。最常见的是货车,数过最长的好像有50几节呢。
3.搭火车
偶尔也曾随母亲一起去确山或驻马店逛一逛,记得那绿皮车比大家常说的那种还要旧些窄些,车厢和座位全是木头的。
最差的时候是搭 @晨枫 同学说的那种大篷车,火车跑起来后车厢中间的那个大铁门就一直敞开着,大家称它为闷罐子。
4.最漫长的旅途
从北京回湖南探亲,京昆特快61次,30几个小时下来后走在路上已经是深一脚浅一脚的感觉了。
返程时从乡里回到县城时京广线断了,本以为等几天就能通车,好巧不巧遇到的是758洪灾,
最后是经湘赣线绕道上海再走京沪线才回到北京。
5.走铁轨
小学上学的路上有一段铁路,“人”字型掉头用的那种,平时很少有火车,上下学时也就通常会沿着铁道走一段。
走过铁道的同学可能都知道,路基上的碎石是很硌脚的,跨着枕木走的话,步幅则要受枕木的间距摆布。
大人或许感受不到,对小孩来说,就是一直在跨步走的感觉了。于是,走铁轨就成了最佳选择,也是多年之后
才发现自己走那种需要些平衡能力地方比别人轻松得多呢。
6.自制列车钥匙
理工科出来的同学在大一的时候大概都经历过金工实习,我也是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干了点私活。
这东西眼下花个十块钱就能在网上买到,可是我上大学的那个年代且不说十块钱就顶半个月的伙食费,
想买也买不到呵。总之是从哪里找来了一截小拇指粗细五公分长的废料,夹到车床上前粗后细的车一下,
再到钻床上前纵后横各钻一下,剩下的就全靠钳工的锉刀了。横着的那个孔是为了挂钥匙链,纵着的圆孔
要一点一点的搓成内三角形还真是费了些功夫。后来到列车上试了一下还真把厕所门打开了,
当然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最终也只是收藏在身没怎么派上用场。
7.爬行李架
大四的时候在洛阳实习,周末晚点名后就和一哥们溜出了实习队,目标华山。
一到车站有些傻眼了,要搭的那列从郑州开往新疆的火车严重超员,车门已经打不开了,与开着车窗的老乡商量之后
总算从车窗爬进了车厢,可是车内已经挤得下不去脚了,只好站在座位的靠背上,站了一段时间之后,
就有了下面一幕。
@黄序 同学提到了爬行李架的感受,这里就不多说了,好在我俩的路途也不是很长,吊了一阵子就到华阴站了。
8.睡地铺
那年是为了去看哈尔滨冰雪节,大概是托了全套冬装的福,从上到下棉帽、军大衣、大头鞋穿戴严实后,
躺在车厢的地板上除了空气味道差些,身体感觉与硬卧并无太大差别。
(顺带插一句,零下20度的“冻”与零下5度左右的“冷”还是差别很大啊!)
9.逃票
准确的讲这个故事应该叫“旁观逃票”,我自己逃票的故事在下一个里面。
那年国庆假期,兰州开往西宁的普快,定员一百来人的硬座车里稀稀拉拉也坐上了七八十人的感觉。
开车不久就有列车员从车尾往车头方向查票,也就不断的把需要补票的人往前方(车头方向)赶,
等查完之后再探头环顾了一下四周,整节车厢内已经不足十个人了。
@蓦然回首 同学提到了老车票的样子,从网上抓来一张图示意一下。
(道听途说,为了抓逃票的,不同的车站用的是不同形状的剪票夹,不同的车次剪票缺口的位置也是不同的。)
10.车票有效期、扒火车
@料理鼠王 同学提到了利用车票有效期旅游的方法,这个规定的具体行文是:车票的有效期是按乘车里程计算,
300公里以内为两日,301公里以上,每增加500公里加一日,不足500公里的也按一日计算。
(不知道这个规则是否仍然有效,流行自驾游的当下即便有效恐怕也很少有人利用了吧)
自己有两次旅游就是利用了这个方法,第一次是去大连,中途顺带着游了北戴河和沈阳。
第二次是从广元回北京,途中逛了一下西安并再次爬了一趟华山。
前面爬行李架的故事中曾提到华山,那次因为要在第二天晚点名之前赶回实习队,尽管我和同行的哥们我们当时
已经翻过苍龙岭眼看中峰就在眼前还是不得已折返下山了,为了弥补这个缺憾,这次就又爬了一趟。
长话短说,把各处景点一路转下来,下山顺着铁道往华阴站走的途中,开往西安的火车就从身边过去了,
本以为那火车怎么也得在华阴站停上几分钟,谁曾想等我接近站台时列车就开始起动了。那时大约真是
把吃奶的力气都用上,紧跑几步抓到车厢的扶手跳了上去,站在车尾的列车员起初还有意要拦阻我,
见我已经跳上了车,也只好说了句:“到前面补票去”作罢。我后来也就没去补票,到西安下车后,
顺着车尾的铁道走一阵之后就出车站了。(错过了那趟车,当天就回不了西安,已经签好的车票也得作废)
11.找抽
走南闯北驴行天下也还真没遭遇到黎叔或 @雷达 同学那样运气差的事,只碰到一次麻烦还是我自己找的。
那年从天津串亲戚回北京的车上碰到个卖地图的小贩,就是早些年那种胶版印刷的北京市交通旅游图,
标价大概是五角小贩开价好像是2块,见到邻座的要买我就多嘴说了句:你往出站口走的通道里就可以买到平价的。
这下算是把人家的生意给搅和了,也就和那不依不饶的小贩纠缠起来,看上去小贩与我年龄相仿,周围的几位旅客
都比我们年龄大些,我对面还是位军人,我想说的是当时若有谁再为我说句话的话,也就把那小贩镇住了事了,
遗憾的大家都匆匆下车走人了。记不得当时那带了多少行李,总之有一搭无一搭和小贩套着话往出站口走,
也就说起了家住哪里,一聊原来那小贩的父母和我工作单位是一个系统的,也才终于放了我一马。
12.结语
时光荏苒,岁月蹉跎。一年两趟探望岳父岳母的行程已经成为不定期的扫墓之旅。
这期间也体验了京津高铁的快捷,目睹了广深动车的高效,享受了浦东磁悬浮的舒适。
和许多同学一样当年的那些经历已经成为回忆,今天,铁路在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时空的同时,
让大家变得更加来去匆匆,也似乎在不经意间淡去了与亲人与同路人的那份情谊。
明天,日新月异的铁路网还会载这我们到达新的远方,就此表达一下自己对那些
正在或曾经为了每一位旅客
安全正点抵达目的地而辛勤工作中(过)的铁路人的谢意和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