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爱吱声 返回首页

东湖珞珈的个人空间 http://aswetalk.net/bbs/?241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汉口上海路天主教堂

热度 64已有 1469 次阅读2013-12-30 00:15 | 天主教堂, 上海路, 汉口

!·#¥%……—*()——+!·#¥%……—*()——+!·#¥%……—*()——+!·#¥%……—*() ——+!·#¥%……—*()——+!·#¥%……—*()——+!·#¥%……—*()——+!·#¥%……—*()——+!·#¥%……—*()—— +!·#¥%……—*()——+!·#¥%……—*()——+!·#¥%……—*()——+

老头子早年间的生活跟租界是连在一起的:他在英租界出生,上幼儿园,上学。。。
据他自己说,他小时候可臭美了,上幼儿园的时候,那雪白的“兜兜”(围嘴)是不能有折痕的,于是我奶奶只好把兜兜先提在手里,到了幼儿园门口才给他戴上;上小学穿的白衬衣一天要换两件!!(真是令人发指啊!中午午饭后要换一件)。如果不是他自己说,我真的不能想象这个老牌“自干五”在经过了几十年的农村工作,跟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之后变得跟农民似的土人以前是那个样子的。
嗯,其实,一旦他真的需要打扮起来,还是依然挺英俊的。只是他习惯了极其简朴的生活,平常吃穿都非常的马虎,只有工作和学习还是狂热的,还是一个清教徒的样子。
他上的小学叫做“圣安多”(圣安东尼),就在汉口的上海路天主教堂的旁边。他们的老师都是意大利的修女。
关于这个教堂:
“1866年,意大利传教士明位笃主教从英租界工部局购地皮6044平方米,委托另一意大利教士余作宾修建教堂,系罗马巴西利卡式建筑风格。教堂平面布局为 拉丁十字形,两层砖木结构,整体长40米,宽为26米,堂内三拱廊的中间正厅宽14米。后侧左右各有圆形塔式钟楼1座,堂顶十字架处高22米。建筑面积 1024平方米,内设祭台5座,可同时容纳1000多人做弥撒。因本堂奉耶稣的义父若瑟为主保,所以它在教内被称为圣若瑟堂。堂区前院为教堂和主教公署, 后院为武汉修女院。
20世纪初,天主教鄂东教区活动中心由武昌移至汉口。1923年划分教区时,该堂成为汉口主教座堂。1944年12月10日,美军轰炸武汉时,教堂和主教府被炸毁一部分,1948年修复。1956年 再次维修。“文革”中该堂被封闭。1980年4月重新开堂。现为武汉市天主教会教务活动中心。教堂内现在主教1人,神父2人,修女2人,信徒600余人。”




老头子的歌唱的不错,跟他在唱诗班的经历有关。那时候唱诗班的孩子们就站在右手边耶稣像下面唱歌。

老头子也多次跟我提到过幼年的他匍匐在圣母玛利亚的塑像脚下祈祷,他觉得玛利亚好美喔。我给老头子看了这两张照片后,他说都不对,当年的圣母像不是这样的,是雕塑,比这些美。不知道是不是在大轰炸中被毁了。



父母都跟我们谈到过大轰炸,以前小的时候一直把这笔账记在小日本的头上,后来才知道是美国人干的好事。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飞机把轰炸的重点放在日军活动区,1942年6月开始轰炸武汉。据《新华日报》记载:美国飞机轰炸武汉投掷大量燃烧 弹,烧毁房屋极多,烧死群众不计其数。1944年6月16日,美机100架轰炸武昌市区。12月18日,美国战斗机、轰炸机200余架轮番轰炸武汉,从汉 口一元路至五马路、江边至铁路线一带投大量燃烧弹,在长约3公里、宽约5公里的区域内,一片火海,房屋全成瓦砾。12月21日,美国第十四航空队和超级空 中堡垒协同出击轰炸汉口,落弹1 000多吨,江边码头棚户区大火蔓延约10华里。
  1944年12月28日,美国兰达少将在成都提出把美机轰炸汉口作为对日本总攻的初步。从这以后。美机利用中国基地对武汉进行穿梭轰炸,汉口旧市政府一带已成一片瓦砾,王家巷至民族路之密集市廛已夷为平地,江汉路向东北延至旧法、日租界,一片破瓦颓垣。


当年的圣安多小学就在这个小巷里面,被炸成了齑粉。

小学校长是一位意大利嬷嬷,也给炸死了。老头子回忆说她是一位身材高挑的意大利姑娘。
老头子也差点就被炸死,是呼啸着从天而降的炸弹的啸叫声让他下意识的后退了一步,就是这一步救了他的命,西洋式建筑的廊柱挡住了弹片和气浪,前面的人统统炸死。他说当时根本没有听到炸弹爆炸的声音,只记得腾空而起的气浪,然后周围都是死人的碎片。。。
这次大轰炸把老头子给炸醒了,这个“主”救不了任何人,教堂被炸,修女被炸死,成千上万的人被炸死。
是日本人的入侵和美国人的轰炸让他成为一个民族主义者,然后加入了TG的地下党。



2

膜拜

鸡蛋
57

鲜花
1

路过

雷人

开心
1

感动

难过

刚表态过的朋友 (61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6 个评论)

回复 老马丁 2013-12-30 00:29
tmd 国家倒霉连”盟军“也来踩一脚。
回复 齐若散 2013-12-30 00:41
最前面4行是从爱菊那里拷贝来的?
回复 李根 2013-12-30 00:43
老马丁: tmd 国家倒霉连”盟军“也来踩一脚。
豫湘桂大溃败中,美军在云南一次误炸就炸死炸伤我军民近万人,尼玛炸完还扫射——俺就是不信丫们在扫射高度上看不清难民和日军的区别     

美军错误翻译导致六寨轰炸惨案,死伤近万

http://www.aswetalk.org/bbs/blog-1087-6240.html
十一月二十五日上午九时许,有九架机翼下涂着美军白色五角星标志的飞机飞到六甲、南丹一带上空盘旋,遂折向巴平、六寨一带沿公路投下满天传单,内容是简单语句和方框图画,方便文盲看后知道走小路最安全,走大路最危险;图画表示军飞机要轰炸封锁公路,叫难民避入附近山村。由于飞机标志是盟机,又是散发传单,难民谁也不害怕逃避,挤在水泄不通的市街里和麻尾的铁路车站目击着美机的翱翔。六寨大街依然是难民挤肩后撤,路边饮食摊点照常营业。九架美机往南丹转一圈后向北飞去。是日下午一时许,九架飞机突然出现在六寨街上空盘旋一阵后俯冲低飞,扔下无数重型炸弹。六寨不是火车站,根本没有火车箱,从汽车站往街里约一百米处开始落弹,正是难民群集之处。剎时间,轰隆雷暴、烟尘蔽日、血肉纷飞、呼爷唤儿、喊爹叫娘。飞机又盘旋俯冲用12.7毫米机关枪轮番扫射,然后向麻尾方向飞去贵州,其中一架回头低飞盘旋一周后飞去。炸后几处大火,尸满街巷、伤者无数、哀号遍野,更无人救灾。六寨小镇,炸死、炸伤、烧死者尸体举目皆是,无法尽数。四战区长官司令部特务团死亡过半,其中有军训部中将陈克球,干训团少将教育长王辉武,另有一个少将高射炮指挥官。八个上校和两百多员长官及八百多名士兵都葬身于美机的炸弹下。时桂林市邮电局某科科长雷廷煜随军到六寨亦死在这次飞机轰炸中。在镇中心的圩上,大部分地段被炸成弹坑,弹坑大的直径有三十多米,深度九米左右。中小弹坑直径在十至三十米,深约七米左右。被炸的街市民房、公司、商店、粮食、盐库、机关、学校等,烧成一片灰烬。此外,还有国民党军用汽车、摩托车数十辆和若干枪炮。
回复 青石崖下 2013-12-30 00:50
国家不强大,啥都白扯啊。
回复 2013-12-30 01:25
我都说过两次了,还要再说一次。日本在中国大屠杀时,美国这边的时代杂志的封面是日本兵杀戮中国人的漫画,标题是:黄种杀黄种。
回复 老马丁 2013-12-30 02:36
李根: 豫湘桂大溃败中,美军在云南一次误炸就炸死炸伤我军民近万人,尼玛炸完还扫射——俺就是不信丫们在扫射高度上看不清难民和日军的区别        
...
你说难怪美国人49年瞧不起中国人。就是蚂蚁啊。
回复 MacArthur 2013-12-30 02:54
老马丁: 你说难怪美国人49年瞧不起中国人。就是蚂蚁啊。
不是看得起看不起,是根本就没拿你们当人 -- 纯粹是对待蝼蚁的态度,弄死就弄死了。。。  
回复 李根 2013-12-30 03:21
老马丁: 你说难怪美国人49年瞧不起中国人。就是蚂蚁啊。
那时候中国人可不就是蚂蚁。日本人一杀一大堆,美国人一杀一大堆,自己打仗一杀一大堆,天灾人祸一死一大堆。

所以抗美援朝时麦克阿瑟对于中国军队轻蔑的评价,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那是之前上百年中国人和中国军队的惨淡表现堆积所致。
回复 老马丁 2013-12-30 03:24
李根: 那时候中国人可不就是蚂蚁。日本人一杀一大堆,美国人一杀一大堆,自己打仗一杀一大堆,天灾人祸一死一大堆。

所以抗美援朝时麦克阿瑟对于中国军队轻蔑的评价, ...
也不怪他,正常的贝叶斯更新,只是运气不好,碰上老毛一帮子带来的拐点了。
回复 料理鼠王 2013-12-30 09:52
弱国无外交。经历那个时代的人才能激发出最强烈的爱国民族自强的决心和信心。
回复 潜了又潜 2013-12-30 11:32
帮老人整理一部自传吧,既是家庭永远的财富,也给老人一项力所能及的工作
回复 农民家的狗 2013-12-30 13:27
感动
回复 lucase 2013-12-30 14:15
教堂的照片一看就是意大利式教堂的样式。
回复 星如云 2013-12-30 14:48
武汉的教堂还真是多,武昌这边的在民主路那里。
之前上的小学就是个教堂改的,现在想起来开会的地方就是教堂做礼拜的。
回复 鹰从天降 2013-12-30 16:02
只能说  我草
回复 sylvia 2013-12-30 20:36
读成了上海汉口路天主教堂。。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9-21 13:48 , Processed in 0.032467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