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爱吱声 返回首页

宇文泰的个人空间 http://aswetalk.net/bbs/?2321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邺城

热度 9已有 1923 次阅读2013-10-4 20:56

邺城遗址
   位于临漳县城西南175公里的邺镇三台村,西距京广铁路讲武城车站5公里,分邺北城和邺南城两部分。面积近20平方公里。
  据文献记载,邺城为春秋时齐桓公所筑,经战国时西门豹、史起治理后而显名。东汉后期为袁绍统治北方的军事中心。东汉建安九年(204年),曹操打败袁绍进入邺城,开始大规模建设,后成为曹魏的陪都,管辖十郡,并挟天子以令诸侯而使之成为北中国的施政中心。后相继又成为十六国时期后赵(335—350年)、冉魏(350—352年)、前 燕(357—370年)和北朝时期的东魏、北齐(534—577年)五个王朝的都城。 作为我国历史上北方著名的六朝故都,前后延续了370年,是当时北方的政治、经济、军 事文化的中心,其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可与中国的六大古都相媲美。特别是在都城的规划建 筑上,邺都采取了对称均匀的中轴线形制,改变了汉及其以前宫殿区南北分散,并无一定格 局的现象,使都城规划更为对称和规整。这种布局格式,奠定了中国城市建设的基础,这标 志着我国都城建筑发展到了新的历史阶段。它对后来各代都城比如长安、洛阳,甚至北京的 规划布局,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在经历了几个世纪的繁荣昌盛以后,由于战争的浩劫和漳河的漫溢泛滥,名噪一时的古都,沦为了一片废墟。
  一、邺北城
  开始筑于春秋齐桓公(前685年—642年)时。齐桓公建邺城是出于政治、军事上的需 要,一是“以卫戎狄之地,所以禁暴于诸侯。”二是“以卫诸夏之地,所以示劝于中国。” 并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自然形成,所以当时它可能只是一个军事性的城堡。
  战国时代属魏,是魏国的邺县县治所在地。经过先后为邺令的西门豹与史起的治理,邺城成为北方有名的城市。
  西门豹与史起二人都是战国时魏国的官吏,曾先后为邺令,治邺有功。郦道元《水经注》 曰:“昔魏文侯以西门豹为邺令也,引漳以溉,邺民赖其用。其后至魏襄王,以史起为邺令 ,又堰漳水以溉邺田,咸成沃壤,百姓歌之。”故《魏都赋》曰:“西门溉其前,史起灌其 后,蹬流十二,同源异口也。”西门豹还在邺地投巫于漳水,破除所谓“河伯娶妇”的邪风 陋俗,严厉打击了反动落后的社会势力,减轻了人民的痛苦与负担。
  西门豹、史起二人引导民众大力发展水利灌溉事业,他们营建的水利设施,大大改善了邺地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地力和亩产,不但当时“民赖其用”,而且千百年后,也还继续发挥着作用。因此,他们的治绩,对于其后邺城城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西门豹随着他的治邺功绩,已名垂青史,现在的学生课本里就有西门豹治邺的故事。邺城西南5公里大夫村北,有西门豹庙遗址,还保存有宋、明、清三块碑石。
  西汉和东汉时期的邺城是魏郡的郡治所在地。东汉末是冀州牧、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袁绍的驻地,统辖冀、青、幽、并四州。
  公元204年,曹操因官渡之战取得了击败袁绍主力、袁绍吐血身亡的胜利,乘胜进取邺城。 邺城的袁军守将审配、苏由据险坚守。曹军先作土山、地道强攻不下,又作围堑,决漳河水灌城。攻下后的邺城,已几成废墟。曹操决定重修邺城作为自己的都城。他亲自审形度势、规划设计。公元210年他调集了大批冀州民工,到山西上党伐木采石,开始施工。重修后的邺城东西七里,南北五里,分内外两城,有城门七座。城内建筑布局强调中轴线的安排,街道和宫室都根据中轴线规划为均衡对称的布局,结构严谨,分区鲜明。城内一条建春门和金明门之间的东西大街把城市划为南北两区,内外两城。地势较高的北区即是内城,这里是宫殿区。地势低洼的南区是外城,这里是居民区、商业区和手工业区。
  北区即内城分前朝、内朝、后宫三大部分。前朝的主要建筑是文昌殿,是曹氏父子举行朝会 、大典、宴享群臣的地方。文昌殿东西是钟楼,上放置着蕤宾钟和无射钟。内朝是曹氏父子 处理日常事务的地方,主要建筑是听政殿。殿前是升贤门,升贤门前是宣明门,再前是显阳 门,显阳门前是司马门。在司马门与升贤门之间,两侧并列着听政闼、纳言闼、尚书台、升 贤署、谒者台阁、符节台阁、御吏台阁、丞相诸曹等机构。司马门外有丞相府、御史大夫府 、少府寺、奉常寺、大农寺。东掖门外有太仆寺、中尉寺、大理寺、太社郎中令府等府第衙 门。这里实际是曹魏时期的政治中枢。后宫是曹氏父子休息的地方,主要建筑有后宫、鸣鹤 堂、文石室、楸樟枋、木兰枋等。在内城宫殿区的西面是苑囿区,也就是铜爵园,园内有鱼 池、兰渚、石漱,左右有驰道,园的西部有铜雀台、金虎台、冰井台三大建筑。宫殿区的东 面是“戚里”,是贵族居住区。
  南区即外城分为长寿、吉阳、永平、思忠四里,除商户、手工作坊和居民在此居住外,一些次要的官署也在这里。同时,曹操围绕加强军事防御和对宫城保护这一目的,对邺城的地理环境的利用和城内外布局,都进行了设计。邺城城北是漳河,漳河北岸是武城,曹操把它加固作为外围据点,与邺城互应成为军事犄角之势。在邺城外面沿着漳河还建立了大型水师基地——玄武池,以保水路安全,水陆设防,保卫邺城。在三台之南的西城下,修筑了武库和马厩。
  在邺城城外,曹操还修筑了几个大型园囿。在城东北有毛象坡,内蓄东吴孙权送给曹操的巨象。在城东修筑了芳林园和斗鸡台。在城西修筑了玄武苑,内有竹林、果园、葡萄园、玄武池、钓鱼台等景物,风景极为佳丽。在城西还修了灵芝园。这些园囿,地形辽阔,规模宏大,树木繁茂,风景宜人。据曹植说这些园囿里,池中菱角萍草覆盖着绿水,嫩荷托着鲜艳的红花,池边柳丝低垂轻拂水面,凫鸭欢嬉,水面掀起层层涟漪,园中松柏成行,果树繁花满枝,美不胜收。曹氏父子尤其是曹丕、曹植就是在铜雀台和些园囿中,与王粲、徐干、应玚、刘桢、阮瑀、陈琳等建安才子,聚会游宴,吟风啸月。写出了许多描写社会动乱现实,抒发建功立业抱 负,形成了“慷慨任气”的时代风格的诗篇。这被后世称道为“建安风骨”。
  曹操在营建邺城建筑的同时,广行屯田,劝督农业,又先后“遏淇水入白沟”,以及开凿平虏、泉州、利漕等渠。这样不但改变了河北平原的水系和水运形势,加强了邺城与中原的联系和向东北用兵,也给邺城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邺城附近,陆路有驰道;水路有连结漳、洹、淇水、黄河的利漕渠和白沟。四郊灌溉渠道纵横,农业生产发达。邺城当时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平穰的田野里田畴锦绣,桃李成荫,城里面店铺鳞次栉比,商品罗列,百货俱全,购销兴旺,邺 城已成为当时北方的一座富庶、繁荣的大城市了。曹氏父子在这里依靠着经济实力,文武冠 世,使天下豪杰归服,终成帝王之业。公元220年,曹操病死,他的儿子曹丕继位为魏王, 同年十月汉献帝让位,曹丕称帝,是为文帝。因他原是魏王,便以魏为国号,改元黄初,定 都洛阳。但曹丕认为邺城是建成王业的基地,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县)是他的先人居住的本 国,许昌(今河南许昌市东)是汉献帝居住的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市)又是西汉的故都,因 而把这四个地方与洛阳共列为五都。邺城被称为北都。
  西晋时邺城多由皇室重臣镇守,地位相当重要。
  由于战乱纷争,西晋时邺城遭到了第一次大规模的破坏。
  晋怀帝永嘉元年(307年),正当西晋“八王之乱”,汲桑、石勒亦起事,率数百骑依附成都 王司马颖故将公师藩。汲桑“自称大将军,声言为成都王报仇,以石勒为前驱,所向辄克, 署勒讨虏将军,遂进攻邺。……夏五月,桑大破魏郡太守冯嵩,长驱入邺,……遂烧邺宫, 火旬日不灭,杀士民万余人,大掠而去。”汲桑、石勒此时的行动,纯属大盗和流寇性质, 破坏性极大。故邺城“至是悉为灰烬矣。”
  公元312年石勒进驻襄国(今河北邢台市),以此地作为后赵的都城,称王称帝。但石勒在襄国称帝的十五年中,始终没有放弃建都邺城、统一北方的计划。公元326年,石勒开始在邺 城兴建新宫,并派太子石弘镇守邺城。公元331年,石勒还亲自到邺城巡视新宫建设。然而 石勒的营建邺都的计划没有来得及全部实现,他就死去了。
  石勒的侄子石虎,因有武功没有得到都督中外军事大单于的职权,怒恨石勒,待石勒死后,石虎便杀掉石勒诸子,夺取了政权,自立为帝。不久即迁都邺城,并开始了大规模的营建工程。
  石勒、石虎对邺城的营建,是邺城第二次大发展的时期。
  据史料记载:石虎执政期间,在邺城共修筑大型宫殿九座,台观四十余所,小型殿堂无数。
  他在曹魏时期的文昌殿遗址上修建了太武殿、太武殿东西两堂和东西两阁。太武殿是作为朝会、宴享群臣发布政令的正殿,高达二十八丈、宽三十二丈、长三十七丈,高大宏伟。在铜 爵园东北修建了九华宫。建筑布局以三三为位,故谓之“九华”。共有九座宫殿,正殿是显 阳殿,殿后是灵凤台。石虎还重修了三台。在铜爵园东的殿区里增修了琨华殿、晖华殿、金 华殿、逍遥楼、披云楼等建筑。他不惜民力把邺城墙表面全部加砌砖面,每五十丈在城墙上 建一座楼阁。为了装点邺城宫室使之更加壮丽,在公元336年,石虎派遣牙门张弥把河南洛 阳宫中的九龙、翁仲、铜驼、飞帘运到邺城。在漳河边建起了凉马台,也叫阅马台或马戏台 。台基高五丈,台上有观楼。在观楼上有一个用木头制做、五色漆画、用金作脚的凤凰。石 虎和皇后在阅兵时有了旨意,就书写在五色纸上,放在凤凰的口里,侍人放下数百丈的绯绳 ,辘轳回转,凤凰就口衔诏书飞到地下,转达圣旨,这叫“凤诏”。还沿着漳水修了观台和 斗鸡台,观台是观看漳河水景的,斗鸡台是在曹魏旧址上复建的,曹植写诗说:“斗鸡东郊 道,走马长楸间。”复建后石虎常在这里斗鸡为戏。
  为了游乐,石虎还在邺城四周建了永乐宫、梨园宫、赤桥宫、临漳宫。临漳宫建在桑梓苑内,苑内多桑木,每年三月三日石虎与皇后等来此采桑执行亲耕籍田之礼。皇后出行也要女骑一千人当卤簿,女骑腰中皆系金环参镂带为记。由于石虎后宫需求美女过多,各郡县不得不把民间的二十岁以下,十三岁以上的女人统送后宫,又因为要求条件过严,各郡县不断发生强夺有夫之妇当作美女送上的案件。据文献记载:强夺有夫之妇的案件达九千多起,因选美女杀死丈夫而妻子也因之自杀的案件达三千余起。
  还大规模地修筑了华林苑,这是石虎修筑宫苑动用人力最多的一个。关于华林苑的建筑,《 邺中记》中有两条记载:一是石虎从五月份开始发动五百里民工筑华林苑,苑周围数十里。 群臣劝谏他,他不听。工程修到八月份未完工,这时天忽降大雪,雪深三尺,冻死民工数千 人。石虎问太史令为什么八月降雪,太史令回答这是因为作役非时,所以天降灾难。石虎就 把工程主持人之一尚书朱轨杀死,作了自己的替罪羊。另一条是石虎命尚书张群发动近郡男 女十六万人,车万辆,运土修筑华林苑,又筑苑墙数十里,尚书张群驱赶民工昼夜施工。苑 有四门三观,又凿北城引漳水入苑,在苑内广植果树,民间各种有名的果树,这里全有,如 西王母枣、羊角枣、勾鼻桃、安石榴等。在苑中千金堤上,不惜重金作铜龙两条,相向吐水 ,增加苑中景观。华林苑修成后民工死亡数万余人。
  石虎从邺城到襄国修阁道二百余里,每四十里修一行宫,内设宫女、侍卫等,著名的有明光宫。
  邺北城在从后赵末期,经前燕、前秦至后燕、后魏(北魏)末期这一百八十多年里,虽有过一些营建,但多次遭到破坏,这里有天灾也有人祸,但最主要的还是人祸即战争动乱的破坏。所以到了东魏立国建都于邺之前,已很残破。所以南北朝时,东魏、北齐就在邺北城南边构筑了邺南城作为国都。但此时的邺北城仍称北宫,并在构筑南城的同时,对邺北城进行了大规模的修整。东魏孝静帝在修筑南城的同时,征用邺城附近的民众十万余人,用四十余天的时间,修缮邺北城城墙,整饰一新可与南城新城相比美。北齐天保七年(556年),高洋征 调民工三十万,修广三台及附近宫室,干了三年时间才完成。
  北周灭齐后,北周武帝宇文邕下诏撤毁了邺城的所有宫殿。周大象二年(580年),北周大丞 相在平定了据邺反叛的尉迟迥后,把邺城的居民迁到安阳,并一把火焚毁了邺城。六朝故都 就这样成为一片荒凉的废墟。后来又由于漳河的迁徒无常,邺北城唯存金凤台一座,铜雀台 一部分台基。现从地表二米以下,已探明南城墙夯土城基六百余米。
  曹魏营建的邺北城,在城市建筑史上颇负盛名。曹操在建设时,特别强调全城的中轴安排。
  城市的中轴,同时也是王宫的中轴,街道和宫室都依它作为均齐对称的布置,结构严谨,分区明显,这种布局方式,对后来的城市建设,特别是都城的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邺北城遗址周围遗存着许多有关北城的村庄和传说:
  邺北城西面约三十里处,有一古老的渠道和闸口遗址(今河南境内)相传是西门豹时所修渠道和闸口遗址。
  邺北城西面五公里,有讲武城遗址,现有部分城墙,相传是曹操训练士兵的地方。据群众说,这里在解放前曾有刀剑等武器出土。
  邺北城东南8公里,有大片低洼地带和邺北城西北俗名黑水坑的地方,都相传是曹操训练水军的玄武池遗址。
  邺北城南5公里,有魏元帝曹奂墓、曹丕皇后甄氏墓。
  邺北城南5公里,靳彭城村有一棵罕见的大柏树,枝叶繁茂,高26米,三人合抱不拢。相传是曹操赴南校场阅兵时拴马的树,参观游客络绎不绝。此村东面有个村叫落鞍台,相传是曹操赴玄武池观看水军操练下马的地方。
  邺北城正南7公里,有个村叫招贤村。相传是曹操的招贤馆所在地。唐李百药诗:“南馆招奇士,西陵引上才。”

 

二、邺南城
  邺南城是公元534年11月东魏孝静帝迁邺时营建的。高欢将东魏由洛阳迁都邺城时,把洛阳的四十万户军民和粜粟,全部搬运过来了,而当时的邺北城在经历了一百多年中的多次破坏,已很残破,这样为了满足需要,就又在邺北城的南边营建邺南城。邺南城紧靠邺北城,邺北城的南门就是邺南城的北门。
  东魏定都邺城后,在都城邺城下置邺城和临漳、成安二县,以便治理,保证都城供需。公元535年尚书太仆射高隆之发民工二十万人拆洛阳宫殿,把拆除下来的木材等建筑材料全部运到邺城。这年秋天又征发民工七万六千余人,筑造邺城南城和宫殿。由高隆之和司空胄曹参军辛术共同营建,高隆之是营构大臣,南城的规模、形制,都由他统一规划设计。历时四年,南城全部竣工。公元540年东魏皇帝孝静帝迁入南城新宫。公元541年因漳水逼城,发民工五万人,修筑漳滨堤堰,以防讯水冲溢南城。高隆之又凿渠引漳水环城廓,利用水力造水碾磨方便百姓。
  新建的南城,气势壮丽,气质豪华,规模宏大,是以曹操建的邺城为蓝图修造的,不仅把结 构严谨、布局合理、中轴对称等优点完全继承下来,还有所发展。如增设东市和西市,扩大 居民区,增加城门,方便交通等。南城周长二十五里,东西六里,南北八里六十步,城周有 十四座门。在筑城时民工挖出了一个体积巨大的乌龟,高隆之认为是喜兆,所以把南城的城 垛都修成龟形。
  南城城内由南北三门和东西四门形成经纬纵横的街道,由这些街道形成了坊里,在朱明门和永阳门这条南北中轴线上,最北面是宫殿区,宫殿区西面是宫苑区。宫殿区前是官署区,再前是居民区和商业区。
  宫殿区的中轴线上从南到北有止车门、端门、阊阖门、太极门。端门和阊阖门是宫殿区正门。阊阖门体态宏伟,为上下两层。上层有清都观,观上有楼阁数十间,连阙而上;下层有三门,门扉用金铜作浮沤钉,整个门楼峥嵘耸立,飞檐峻宇。檐下悬挂宝铎,微风吹动,铿锵作响,从下边经过的人“莫不骇目,自惊恍惚如失也。”皇帝讲武阅兵,大赦天下时,都要登临清都观,观内可容千余人,观下也可容数百人。这种门楼的建筑形态,为后代皇城的城楼建筑所沿用。从端门过阊阖门是太极门,过太极门是太极殿,殿基高九尺,周围一百二十根殿柱。
  公元546年,高欢派高澄从洛阳把汉代三体石经运到邺城,装饰南城新宫。三体石经是我国极为珍贵的文物,因它镌刻于汉灵帝熹平四年,完成于光和六年,所以人们称之为熹平石经,也有人称为今字石经或鸿都石经。石经是由汉代著名书法家蔡邕、马日磾、刘弘、张文、傅祯、左立、孙表等人书写。内容分为周易、尚书、鲁诗、仪礼、春秋公羊 传、论语等。石经共四十六枚刻石,表里刻字,每块石上刻字三十五行,每行七十字至七十 八字,总共二十万零九百一十一个字。石经原立在洛阳城南开阳门的太学讲堂前。从洛阳迁 邺后,正值漳河洪水,河岸崩陷,使石经没于水中,后在宫外露天陈放,直到北齐天保年间 ,才建石经馆,在室内观瞻。北周灭齐后,复从邺城搬回洛阳。隋开皇六年又从洛阳迁至长 安,在战乱中石经散佚,有的成了建筑的柱础,有的下落不明,唐贞观年间魏征进行搜集时 已经是十石存一了。
  公元547年,高欢病死,其子高澄积极准备废除东魏孝静帝夺取帝位。可是,他还未来得及下手,就被战俘梁将兰钦的儿子兰京刺死。高澄的弟弟高洋掌握了朝政大权。公元550年高洋夺取了东魏帝位,改国号为齐,年号天保,北齐王朝正式建立。高洋是个恣乐无度、喜怒无常、嗜杀成性、肆行暴虐的人。他当北齐文宣皇帝之时,正是河北、河南蝗灾严重,万民待哺的岁月,广大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他却不顾人民饥苦,发民工一百八十万人筑造长城,又发民工和工匠三十余万扩建三台和宫殿区。高洋还大兴土木在邺城内外建造寺院,仅城内就有妙胜寺、雀离佛院、大慈寺、大兴圣寺等著名寺院多座,使邺城一时成了当时北方的佛教中心。“邺城大寺,约四千所,住僧尼8万。”北齐境内有寺四万余所,僧尼二百万以上。
  由于高洋筑长城、修宫殿,使府库积累日益空虚,不足敷出,不得不减百官的俸禄,撤销军人的常廪,裁减基层官员来减少日常开支,供其挥霍。
  到了北齐后主高纬时期,较高洋更为奢侈,在邺城盛修宫苑,穷极壮丽。而且所好不常,修成之后又毁,毁了又修,百工困穷,无时休息。夜间则燃火把照明,冷天则用热汤合泥。在后宫昭阳殿后的中轴线上修建了圣寿堂、玳瑁楼。在中轴线左右修建了显阳殿、宣光殿、修文殿、偃武殿、镜殿、宝殿等。高洋父子沿漳河南岸修了几座大型园囿,有游豫园、仙都苑 等,规模最大的还是仙都苑,仙都苑原是华林苑,高洋父子不惜民力大肆增饰华林苑,山水 台观之美好似仙人居住的仙都,因此才改此名。园内堆土做山,山分五座,以五岳名山命名 。五岳之间,湖水分流,以四海为名。山与山之间隔“海”相望,四海汇集之处是大“海” ,每个“海”可通船。在称为五岳、四海的山水之间,还修筑了许多建筑。其中在北海有一 座非常独特的建筑——密作堂,建在大船上,浮在水面,用激轮推动行驶。堂分三层,层层 各异。第一层是七个乐伎木偶,相对列坐,一个弹琵琶,一个击胡鼓,一个弹箜篌,一个挡 筝,一个振铜钹,一个拍板,一个弄盘。个个衣着锦绣,神态毕肖。每当开动机关,木偶开 始奏乐,并按着节拍进退俯仰。中层是佛堂三间,雕梁画栋,陈设精丽。有木偶僧七人,高 三尺。在佛堂西南角有一木偶僧手执香奁,东南角有一木偶僧手执香炉侍立,其余五个木偶 僧绕佛堂左转而行。每至西南角,执香奁的木偶僧就用手拈香给行道的五个木偶僧,行道僧 伸手接香。行道僧受香后转至东南角,就把香插入手执香炉的木偶僧手中的香炉里,随后到 佛前行礼,行完礼后,整整衣服,又开始重新转动,周而复始旋转不停,与人无异。上层也 是佛堂,中间是佛像,旁列着菩萨、弟子、力士,佛帐上刻有飞天,循序右转,又刻有紫云 飞腾,相应左转,飞天和紫云往来交错,终日不停。这些木制人全是由黄门侍郎博陵、崔士 顺制造的,奇妙机巧。它们全是用激轮带动。这事实说明,我国在一千四百年前,就有了机 器人的设想和制造。高氏父子终日在此行乐,到后主高纬时期,已终日不朝,自称无愁天子 ,沉缅在酒肉声色犬马之中。
  天统末年,高纬在密作室旁边修了一个贫儿村,村内以茅草为房,东倒西歪,不蔽风雨,房内用蒲苇作席,设折篑之床,宫人与妃嫔,穿破靴履,着褴褛衣,以糟糠为食,手执短匙、陶碗,仿效贫民,高纬游戏其中,以为笑乐。在贫儿村边,又设立一个市场,命宫人装扮成商人和顾主,在这里卖出买进,又命贵妃嫔坐店卖酒,高纬亲自当酒保,宫内人员往来无禁,三日而罢。
  除密作堂外,此时,邺城人民还制造了翻车以水灌囿,并发明了水碓磨,进行粮食加工,水碓磨较“用驴骡牛马及役水而舂,其利乃且百倍。”
  邺城经过北齐多年精心营构,已经是一个从六、七十里外即可望见的“苕亭巍峨若仙境”宏伟壮丽的大都市,成了当时北方的军事、政治、经济、宗教中心。
  邺南城的大规模营建,反映了封建皇帝的穷奢极欲。《邺都宫室志》中评论说:“自高欢营 之,高洋饰之,卑陋旧贯,每求过美,故规模密于曹魏,奢侈甚于石赵。”“高纬增益宫苑 ,夜则以火照作,寒则以汤为泥,百工困穷,无有休息,当是时也,忠良被刳剒 ,犬马蒙爵位。宫中一裙直万匹,镜台直千金,竞为变巧,朝成夕弊,侈心既厌,乃作贫儿 村以为戏乐。嗟呼!周师至矣,实欲丐身为贫儿不可得也。”
  公元577年,北周周武帝宇文邕攻破邺城,追虏高纬、高恒父子。当月,随即下令撤毁邺城宫殿等所有建筑。
  公元580年,北周大丞相杨坚在打败凭借和盘据邺城反叛的尉迟迥后,除迁徙居民到安阳外,一把火焚毁了邺城。邺城从此逐渐成为了废墟。
  现在邺南城城垣,地面以上毫无踪迹,全部埋在地面下。中国社科院考古所1983年进驻邺城开始钻探试掘至今,经过十几年的钻探,基本上搞清了它的范围。西城墙与东城墙之间2602米,南城墙与北城墙之间3454米。西城墙,自邺镇对岸起,经河图到东义城村东北;南 城墙由东义城村东北往东,经
张彭城村北,至洛鞍台;东城墙由洛鞍台往北经仁寿村西、刘 太昌村东,至漳河南岸;北城墙可能在现漳河河道内。各城墙城垣不是直角拐弯而是弧形或 抹角拐弯。这与记载中的修筑时把南城城垛修成龟形相符。邺南城为土筑,夯打十分结实, 夯层10—13厘米,夯窝直径约6厘米,深1.5厘米。城基夯土厚度1—3米,城基的宽度10米左 右。地表到城基的夯土深度为:西墙0.5—2.5米,南墙1.2—2.5米,东墙2.5—3.1米,钻探 中找到西城门三座,其中两座宽25米左右,中间一门宽40米。门道内有夯土,厚度1米左右 ,夯土上面有厚约25厘米左右的路土。西城墙最南一门和东城墙最南的仁寿门东西成一直线 。现在的仁寿村、昭德村正好位于邺南城东城仁寿门、昭德门附近。

 

 


膜拜

鸡蛋
7

鲜花

路过

雷人

开心

感动

难过

刚表态过的朋友 (7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回复 嘟噜嘟噜 2013-10-4 21:09
太长了,,玩三国志啊,,重点照顾城,三国志11好玩
回复 黑松 2013-10-5 07:43
有图有真相啊!
回复 然后203 2013-10-5 13:52
据说邺城的地理方便地方割据,所以才被毁掉。
回复 老芒 2013-10-5 22:35
目前看,邺城大火的可能性比较低,邺城最后城毁是整个城完全被拆除,所有有用材料全部运往新都。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4 17:28 , Processed in 0.035570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