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爱吱声 返回首页

duanjian的个人空间 http://aswetalk.net/bbs/?2112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医院往事之下乡与进修

热度 47已有 680 次阅读2013-2-21 09:15 | 医院, 进修

小时候,父亲每年都要消失一段时间,有时候是一周,有时候一个月,说是去下乡。至今还朦胧记得,某个冬天早上,刚钻出热被窝的我,猛然发现,下乡了很长时间的父亲穿着那件草黄色的军大衣,带着大大的狗皮帽子,满嘴白霜的站在我的面前,让我又惊又喜。

乡的内容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到农村巡诊,为贫下中农服务,这种一般都是大队人马,各科室的人都有,活动时间长,走的地方多,有个名目好像叫“巡回医疗 队”,形式估计和电视新闻里的那种差不多;第二类是到下面县城、乡镇里的医院进行指导和教学,就是到下面传、帮、带,提高周边地区医生的水平,一般就是一 两个人去,时间也比较短。

头几年第一次开车回家,在网上搜了搜行车地图,才恍然发现父亲经常下乡的那些地方其实就在城市的周边,近的几十公里,远的也不过一百多公里,现在早已通了高速公路,行车不过一半个小时而已,但那时候却觉得这些地方好远好远。

听父亲说,早年下乡是没有汽车坐的,都是坐马车去。印象里很小的时候,医院旁边一座车马大店,全是用土坯垒的房子,外观看起来有些破败了,但里面倒是颇为热闹。之所以印象深刻,是因为院子里有一口铡刀,让我对刘胡兰是怎么牺牲的有了点直观的认识。

年城里的汽车很少见,堂堂的省里第一大医院只有一辆救护车。那时,如果马路上跑过一辆汽车,我们一帮小毛孩都要激动的边追边喊着:大汽车,大汽车。前几日 在家里乱翻,偶然发现了一本79年的挂历,里面都是俺们这座城市的风景照,其中一张是城里最繁华的主干道,只有一辆老式的公交车孤零零的行驶在路上,再看 看现如今每天从早堵到晚,那老风景真是恍若隔世。

那时医院大院里住着一位部队的老干部,每天,一个年轻的解放军战士都会开着一辆黑色的大红 旗接送他。那个小战士在停车等候的时候常会拿出鸡毛掸子掸掸车上的尘土,这时我们一帮小孩子就远远的围着看,一个是小汽车、大红旗,一个是绿军装、红领 章,这可以男孩的两大梦想啊。可惜,无论是老干部还是小战士都很小气,从来都不让我们碰他们的车。

随着我年龄的增长,汽车越来越多了,医院的车队有了大卡车、面包车、大客车,原先用土垒的修车台也换成了水泥的,但父亲下乡的次数也逐渐少了,下乡这个词听的也少了,取而代之的是进修。

时,在麻醉科里经常会出现些生面孔,呆上几个月后就消失了,他们多是些30多岁的叔叔,操着方言,他们在我眼里很特别,因为他们不像本院的叔叔们那样见到 我会和我打招呼,从叔叔们的嘴里知道了他们有个称呼“进修医生”,一般是下面县城医院的麻醉师或外科大夫,到我们医院来见习。他们的工作和本院的医生好像 也没啥区别,因为几乎每次见到他们都是在麻醉科的浴室里,搭档着做完了手术的进修医生和本院医生坦诚相见——光着身子,一边洗澡,一遍谈论着今天这个手术 如何如何。

父亲也有当过进修医生的经历,不过他进修的地方可是我梦寐以求的地方——伟大祖国的首都,北京。我很喜欢父亲去北京进修,一吗, 送他去火车站的时候,我就可以上登上卧铺车厢,那个绿色的空间感觉总是充满着神奇;二来,我可以在学校里收到他从北京寄来的信,得意洋洋的在同学们面前拆 开,骄傲的向他们宣称:我爸去北京进修去了;这三吗,就是他回来时会从北京给我买礼物,虽然只是几本小人书和几盒酥糖,但足以让我兴奋好长时间了,进而期 待着他快点再去北京进修。

父亲在进修的医院是阜外医院,我那时只知道北京有协和医院、301医院,所以对父亲没去这两家医院进修感到很遗 憾。后来才知道各家医院是有自己的专长的,阜外医院以心脏外科见长,父亲到阜外医院是学习心脏外科手术,学完回来,他和其他同事一起完成了我们省里第一例 心脏外科手术,当年好像还上过本地的报纸和电视台,医院的宣传栏里也贴过父亲他们做手术时的大幅照片。那段时间,我也向同学们吹嘘了一番从父亲那里听到的 新名词,什么体外循环、心脏搭桥之类,感觉非常的高科技,着实骄傲了一阵子。

后来,我长大了,到北京闯荡了,现在,再不是我朝思暮想的盼着父亲的礼物,而是父亲牵肠挂肚的盼着我能在年节时能回家看看。

在最初的印象中,父亲对我在外闯荡好像没什么牵挂,给家里打电话也都是母亲接,父亲和我通话的次数很少,就算通了话,也就是说些注意身体之类的套话,没说两句就说:电话费怪贵的,挂了啊。

年我自己头一次开车回家,父亲先是头一天主动打电话过来询问行程,然后又再三叮嘱慢点开。第二天早上5点半又打来电话(我预定的出发时间是6点),询问天 气怎么样,能跑长途吗?休息好了吗?水带够了吗?吃的带够了吗?一路上,每隔一个小时就打一次电话询问到哪了?路上顺利吗?

这一次,我深深的理解了那句古语: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儿不愁!(我想这里母,应该是父母)

因为能感受到父母的那种期待,所以每年十一和春节的长假我都要赶回家里,有几次朋友约着十一出去玩,我都婉拒了。我计算了一下,即使我年年两节都回家和父母团聚,和他们在一起的日子加起来能也很难超过一年时间了,为了不让自己留下终生的遗憾,那就常回家看看吧。


膜拜

鸡蛋
40

鲜花

路过

雷人

开心
7

感动

难过

刚表态过的朋友 (47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喜欢 2013-2-21 10:14
很喜欢看你写的这个系列。谢谢分享~
回复 容易 2013-2-21 11:15
我也喜欢看你的这个系列。 也请你发到版面上来吧!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1-23 00:00 , Processed in 0.031101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