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13
因为养猪是中国农村的重要副业,加上自然气候条件因素,养猪量和质量居世界前列。中国猪鬃种类繁多且鬃长而硬,弹力强,品质佳,最适宜制刷。而且据档案史料记载,那时全世界猪鬃供给量年约6000公吨左右,战前中国即占75%以上。
在抗战时期,猪鬃在当时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猪鬃可以制成刷子,用它制成的刷子(包括长毛刷子)不易弯曲、卷绕、折断,刷油漆时挥刷自如,而且能耐高温,用途极其广泛。
抗战初期,中国大陆沿海的港口相继沦陷敌手;内地对外的陆路交通,包括滇缅公路、滇越公路等也相继断绝,中国的猪鬃运不出去,造成全世界价格猛涨。
到了战争时期的军事工业中,从用油漆给军舰、飞机及各种军用车辆喷漆,到清刷机枪、大炮的枪管、炮筒,猪鬃无疑是最好的工具,可以很好地保护武器不受损,所以各参战国家用猪鬃给武器刷上油漆,不至于让那些武器裸露着钢铁身体上前线。中国猪鬃的输出量因此急剧增长。
扩展资料:
猪鬃是中方抵偿苏联和英美等国援华贷款或物资的重要战略物资。抗战爆发后,中国急需大量军火,外汇又紧缺,政府便决定垄断十余种传统出口物资——钨、锑、锡、丝、茶、桐油、羊毛、猪鬃等作价偿还,史称“易货偿债”。
自1938年至1945 年,国民政府对猪鬃等外销物资实行了几乎八个整年的统购统销政策。在此期间,计收购到猪鬃8万多公担,价值法币70.95亿元。
其中猪鬃出口是中国战时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1937~1945年9年间中国出口猪鬃外汇收入达 3000万美元。美国在1940年贷给中国的钨砂借款不过2500万美元。1941年,国民政府发行30年还本用以修筑战时中国最重要的陆上通道滇缅公路的金公债,也不过1000万美元。
在中国每年猪鬃的输出量中,美国一直占30%以上。二战中,美国需求更大,全美国有四五百家制刷厂,甚至每个州的监狱都有自己的制刷厂,制刷用的原料几乎都来自中国。二战中,美国政府不仅把猪鬃列入了战略物资A类,甚至把猪鬃看成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之一。
GMT+8, 2024-12-19 14:07 , Processed in 0.026441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