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爱吱声 返回首页

李根的个人空间 http://aswetalk.net/bbs/?108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中华文化在台湾续集,接着数给你看

热度 64已有 2128 次阅读2014-5-27 12:06 |个人分类:民国礼赞| 中华文化, 台湾

有人说:“大陆目前种种乱象,都是因为中华文化在大陆断了根的缘故。”

上集《中华文化在台湾》在我台播出后,得到了很多热爱中华文化同好的好评,大家纷纷表示,过去受共匪在精神上的荼毒太深,看了《中华文化在台湾》,才知道世界上还有一片完整保存了中华文化的热土,很受鼓舞,很有启发,非常感动,非常亲切。

本集《中华文化在台湾续集》,是结合最近因大陆共匪鸭霸,欺负和平友好人畜无害的邻国越南所导致的越南民众上街和平抗议运动,研究台湾方面的反应而做出的。放眼全球,保存中华文化最好的非台湾莫属。下面结合时事新闻,给您讲述闪耀在台湾的中华文化:

第一条,中华文化提倡不居功,赞赏推功他人,谦逊自处之道。

越南民众上街和平抗议运动,烧掉陆资企业在个位数,烧掉台资企业却数量破百,怎么解释这个问题呢?

台湾有个叫欧崇德的科技大学教授,在电视上声嘶力竭地对越南人喊话:“欺负你们的是陆干不是台商,要打就去打陆干!”一语惊醒梦中人,原来是台商企业里的大陆干部对上瞒骗台湾老板,对下欺压越南苦力,导致民怨沸腾,不明真相的越南人还以为是台湾老板对他们不好,于是一把火将工厂烧了。这些陆干,很有可能还是共匪派来的奸细,专门破坏劳资关系的。真相大白,烧厂的功劳都推给陆干了,台湾老板完全不居功,他们只是被蒙蔽的圣君,都是大陆来的奸臣坏了事啊。

越南平阳省,一家遭越南反华示威者打砸的工厂冒着浓烟和火焰



第二条,中华文化讲究正名,悠悠万事,唯此为大。

伟大的孔夫子教育俺们,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 则民无所措手足。所以不明真相的越南民众一暴动,台湾“外交部”立马就设计了“我是台湾人,我来自台湾”的越文识别标志贴纸,让台商在工厂张贴,明示跟大陆划清界限,让越南民众认清对象,冤有头债有主,是大陆要跟越南争夺南海,不要误伤了无关的台商。可惜越南民众文化素质太低,“外交部”的贴纸出得又太晚,此举收效不大。



第三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有无数的经验教训可以汲取。

既然正名贴纸未能收效,传承了中华文化的台湾人自然要从灿烂的历史长河中找到类似的情景,学习古人的智慧。

明朝初期的靖难之变中,燕王朱棣起兵,以清君侧为名,谋夺侄子建文帝的江山。由于朱棣率领的是长期在边境上清剿蒙古人的精锐兵马,数量少但质量高,他本人又 能征善战,于是夺位成功。在南下的路上他吃过一个大瘪:济南守将铁铉看到燕军准备炮火攻城时,令人将朱元璋画像悬挂城头,又亲自书写大批朱元璋神主灵牌, 分置垛口,使朱棣无法下令向老爹开炮。气急败坏的朱棣只好绕路去攻打南京。

“外交部”救助越南台商的办法,引发台商不满地在脸书上引用韩剧台词指出,官员的大脑打除皱针了吗?贴这个贴纸,根本是戴上“欢迎来抢”标识。另有网友贴文指出,有厂商搬出越南国父胡志明的铜像放在门口,直说“胡伯伯比青天白日旗有效!”



第四条,中华文化提倡实干误国,清谈兴邦,其中实有大智慧。

自从魏晋名士的时代开始,中华文化就仰慕超脱旷达,飘逸潇洒的士大夫境界,鄙视出水两脚泥、下海一身腥的泥腿子作风。

民国初建,伟大的国父中山先生就在《建国方略》中提出,修建十万英里的铁路,一百万英里的公路,顺便建设三峡大坝,既防洪水,又利水运。这是何等的气魄。然而无耻的土共在百年后的今天,才完成了十万公里铁路,完成度百分之六十多一点;公路虽然完成了四百万公里,超额百分之一百五十,但是晚了几十年时间;三峡虽然修了,但是同样延迟了几十年。这就是泥腿子的水平和士大夫的水平之差异。

又如民国海军上将陈绍宽,1934年就一双慧眼发现未来海战依靠航空母舰,一口气提出要搞沿海四大战区,建造二十条航空母舰,这是何等恢宏的蓝图。然而无能的土共直到八十年后的今天,才搞出一条航空母舰,还是买的二手货色,实在是令人扼腕。

再如民国迁台前夕的1948年,內政部公開發行《中華民國行政區域圖》,用十一条断续线标明了中国在南海的主权和管辖范围,图上作业,轻松愉快,这是何等的高屋建瓴。然而无用的土共直到六十多年后的今天,仍然不能掌控十一条线内的岛屿和海域,并被弱小的越南打上门来,蹬鼻上脸,大出洋相。这实在不能不说是吾国士大夫雅量高致,而泥腿子沆瀣无能。



第五条,中华文化提倡尊重妇女,讲究三从四德。

所谓三从四德,详细说来是这样:太太出门要跟从,太太命令要服从,太太错了要盲从;太太化妆要等得,太太生日要记得,太太花钱要舍得,太太打骂要忍得。继承了中华文化的台湾男士,更是把三从四德发扬出第四从第五德来:太太的政治立场要唯命是从,太太的祖国领土要坚决捍卫得。


继越南河内爆发数百人规模的反华示威游行后,中国境内也出现了有组织的越南人抗议。昨天下午两点钟,台北车站正门前陆续集结近千名越南移工、留学生与新移民,抗议中国在西沙群岛钻油,引发中越主权争议。台北街头罕见地扬起越南金星红旗旗海。


带领游行队伍呼口号的移工草云表示,他们事前向各界打听台北是否有“中国大使馆”或代表处,想从台北车站出发,游行前往抗议;不过后来得知台湾与中国的关系,犹如当年南北越,当然也没有互设外馆或代表机构。最后,近千人决定绕行台北车站一圈,沿途高呼“南沙、黄沙属于越南的”等口号,并唱起越南国歌。


游行当中不乏台越家庭。嫁给越南新娘的台湾男子许先生,和妻子抱着小孩一同上街抗议大陆。他说,要用行动对老婆的国家表达支持。



顺便说一句,中华文化中的胳膊肘朝外拐精神在台湾也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和发扬,体现在对大陆嫁到台湾的女士的种种限制和监视上,甚至比外籍配偶还要严格得多。

台灣當局於1992年制定了所謂的「兩岸人民關系條例」,這中間,有關大陸配偶在台灣取得身份和工作權的規定條件,比外籍配偶還嚴格得多。比如,大陸配偶在台灣居留8年才能取得身份証,而外籍配偶隻需要4年。沒有身份証,「大陸新娘」動輒得咎,幾乎什麼也不能做。她們不能就學、進修﹔不能參加婦女團體、公益社團﹔不能租賃屋、車、書、VCD等﹔不能買保險,不能買汽車、摩托車﹔不能辦信用卡、投資、置業﹔不能作保、不能當監護人。更有甚者,不能在外投宿過夜、旅游,而且,每三個月還要到警察機關報到,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海峡两岸婚姻,目前已经多达三十多万对,多数是大陆新娘嫁给台湾男士。2008年马娘娘上台后,由于同属女性,对大陆新娘所受到的歧视感同身受,修正了恶法,改善之一就是“陆配”获得身份证期限由过去的8年缩短为4年。但是仍有明显歧视性质的法律条款存在,比如长期困扰大陆配偶在台居留身份转换的“保证人”制度:

大陆配偶向有关单位申请在台依亲居留、长期居留或定居时,必须由台湾配偶或在台设有户籍的二亲等内亲属作保;另外,大陆配偶涉及居留身份转换时,也须由保证人作保,负责大陆配偶在台生活。

陆配就是台湾软实力的照妖镜。在陆配问题上,台湾人自我标榜的所有软实力都会现出丑陋的原形。这是陆配在游行抗议歧视,要求与外配同等待遇



大陆和台湾通婚受到如此多的变态限制,结果之一自然是台湾和东南亚如越南、菲律宾等国通婚增多。俺的一个同事来自台湾,他的母亲是幼稚园管理层,每次回台湾的时候,母亲都叹气讲台湾岛内生育率极低,已经成为全球最低的没有之一,前几年平均每个妇女才生育0.895个小孩,近年刚刚恢复到1.2个小孩,于是幼稚园班级越来越少,越来越小;同时则是越南裔的菲律宾裔的混血比例越来越大,长此以往,台湾人种都换了。


膜拜

鸡蛋
6

鲜花
1

路过
11

雷人
39

开心
2

感动
2

难过

刚表态过的朋友 (61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

回复 大道至简 2014-5-27 13:00
那个越南女婿笑的好诡异啊。看起来越南新娘也不像是出手很重的那种媳妇啊?     
回复 dasa 2014-5-27 14:53
当年我们寝室老大说过一句:所有的汉奸都跑到台湾去了!
回复 李根 2014-5-28 00:18
猫元帅: 这个系列如何转发到微信以明大义正视听?
加俺的微信吧,如何分享到微信俺也是刚琢磨出来,唉太笨了就是没办法。
    

微信号:ligen12251978
回复 李根 2014-5-28 00:20
dasa: 当年我们寝室老大说过一句:所有的汉奸都跑到台湾去了!
汉奸留在大陆的也很多,但是台湾的制度可以保证批量持续性生产汉奸     
回复 李根 2014-5-28 00:20
大道至简: 那个越南女婿笑的好诡异啊。看起来越南新娘也不像是出手很重的那种媳妇啊?        
这个越南新娘不开口,恐怕都看不出来非华人     
回复 skygrass 2014-5-29 12:26
李根: 汉奸留在大陆的也很多,但是台湾的制度可以保证批量持续性生产汉奸        
是啊

看来还是大陆没有留住文化的跟啊
回复 zilewang 2014-5-29 12:28
李根: 汉奸留在大陆的也很多,但是台湾的制度可以保证批量持续性生产汉奸        
大陆的汉奸,能逃过历次 的运动,那是神迹。台湾可是汉奸的温暖的避风港湾。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1-23 01:54 , Processed in 0.02923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