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人
发表于 2011-10-14 18:03:42
本帖最后由 禅人 于 2011-10-14 18:06 编辑
边寒剑 发表于 2011-10-14 15:2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最近看温相大人的连载《王耀武》,发现王耀武还真是一个人才,张灵甫和他比起来确实差距不小啊,也许张的脾 ...
边兄,原谅我再做一次祥林嫂哈:这个孟良崮不是张军长自己要上山去滴,是后撤时临时被共军断了后路逼上山滴,这是被俘的74师将领自己告诉共军,档案有案可稽滴;不上山的话可能几个小时就被会解决滴,这个也不是我说滴,是叶飞同志在一纵战役总结会上说滴;还有什么主动上山、甘作诱饵、中心开花云云,也基本是网上人云亦云瞎猜滴,国军战报白纸黑字写得清楚,说法基本来自汤司令的电报,是汤司令忽悠张军长贵军是枢纽核心你给我顶住我会给你援军滴...
{:206:}
边寒剑
发表于 2011-10-14 18:05:29
禅人 发表于 2011-10-14 18:0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边兄,原谅我再做一次祥林嫂哈:这个孟良崮不是张军长自己要上山去滴,是后撤时临时被共军断了后路逼上山 ...
可恶的汤司令,把我也给忽悠了{:194:}
高!实在是高!{:205:}
weilwl
发表于 2011-10-23 23:52:03
本帖最后由 weilwl 于 2011-10-24 00:03 编辑
又能看到禅人的大作了,我记得在西西河里,曾见过有位ID叫钟**的大姐(?)也写过这个文章。敢情你就是她的马甲啊!?
weilwl
发表于 2011-10-23 23:56:32
边寒剑 发表于 2011-10-14 15:2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最近看温相大人的连载《王耀武》,发现王耀武还真是一个人才,张灵甫和他比起来确实差距不小啊,也许张的脾 ...
我以前也看了温相大人的博客里有这个文章,只是不全,不知哪里有全版?
边寒剑
发表于 2011-10-24 08:44:26
weilwl 发表于 2011-10-23 23:5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以前也看了温相大人的博客里有这个文章,只是不全,不知哪里有全版? ...
他还没有写完呢,写完了之后要出书的。为了它,余则成可能就不写了
皇家骑警总监
发表于 2011-10-24 09:18:01
禅人 发表于 2011-8-11 18:5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二
1946年8月19日,徐州绥靖公署门前停满了军用吉普和小轿车,徐州绥署部队的将领们齐集一堂,正在这里参 ...
你这本书不错,我在国内时就把它推荐给美国这儿本地的图书馆了,这次回来去看,已经在架子上了。
禅人
发表于 2011-10-24 10:16:27
weilwl 发表于 2011-10-23 23:5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又能看到禅人的大作了,我记得在西西河里,曾见过有位ID叫钟**的大姐(?)也写过这个文章。敢情你就是她的 ...
嘿嘿,披袈裟的假和尚,风格会比较搞笑一点 {:212:}
皇家骑警总监
发表于 2011-10-24 11:30:54
皇家骑警总监 发表于 2011-10-24 09:1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这本书不错,我在国内时就把它推荐给美国这儿本地的图书馆了,这次回来去看,已经在架子上了。 ...
唯一的要求,就是多写。:handshake
weilwl
发表于 2011-10-24 13:16:47
本帖最后由 weilwl 于 2011-10-24 13:20 编辑
禅人 发表于 2011-10-24 10:1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嘿嘿,披袈裟的假和尚,风格会比较搞笑一点
很久不见了(在河里),您在那挖了不少的坑,现在这能填上吗?比如“走在同一条光辉大道上的国共精英们”感觉还有下文似的。这个出书了吗(国共精英)?要有的话,哪买,当当上有吗?
禅人
发表于 2011-10-24 17:34:00
weilwl 发表于 2011-10-24 13:1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很久不见了(在河里),您在那挖了不少的坑,现在这能填上吗?比如“走在同一条光辉大道上的国共精英们” ...
难得你还记得那帖,那个坑算是填完了,不过一开始就写得不正经,不为出版,只是网上写着玩儿的。
weilwl
发表于 2011-10-24 23:27:39
禅人 发表于 2011-10-24 17:3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难得你还记得那帖,那个坑算是填完了,不过一开始就写得不正经,不为出版,只是网上写着玩儿的。 ...
看您对那段历史很熟,也知道您是位作家。在网上见着了,想问问您有没有写写黄埔的故事。我在网上也看过一些,感觉不过瘾。看您的文章写的精彩,故而一问,唐突莫怪。谢谢您回复。
皇家骑警总监
发表于 2011-11-16 13:13:18
常读常新啊.不得不对你提出更高要求,赶紧再写一个什么,千万别虚度年华:P
然后203
发表于 2013-11-28 14:11:11
禅人 发表于 2011-8-11 19:1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注释;
李默庵口述刘育钢高建中编写《世纪之履-李默庵回忆录》,中国文史出版社1995年。
抗战胜利后粟裕与张爱萍有过意见分歧,粟主张大打运动战,张认为还是以游击战为主。之后张车祸受重伤离开。
njyd
发表于 2013-11-29 01:32:54
这一仗说不上张打得多好,根本是共军犯了战略错误。
内战初期,共军兵少装备差,死守城池是守不住的。这一仗即使粟裕的援兵能及时赶到,也只能是暂时守住淮阴,国军可以调来更多的兵力。这一仗是犯了第五次反围剿一样的错误。
即使国军不增调兵力,74师撤走,淮阴守住了,共军也不划算。共军没有后方工业,需要打歼灭战得到比较多的缴获,同时需要俘虏兵补充兵员,这种阵地战缴获少俘虏少,拼消耗是拼不过国军的。
共军的取胜之道是改变阵地战的打法,利用自已比国军跑得快的优势,用机动形成对国军的局部优势,重点是消灭人数而不是守或攻下某座城市,即使是丢掉延安、临沂也不在乎。
金陵集庆道
发表于 2013-12-4 23:56:28
禅人 发表于 2011-8-11 19:1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七
关于74师在两淮作战的损失,由于山野、华中部队最终撤出战斗失去两淮根据地,对于进攻一方的具体伤亡 ...
据参与本次战役的祖辈回忆,我军的确伤亡较惨,且撤退的比较狼狈。
MacArthur
发表于 2013-12-5 02:35:17
njyd 发表于 2013-11-28 12:3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一仗说不上张打得多好,根本是共军犯了战略错误。
内战初期,共军兵少装备差,死守城池是守不住 ...
共军的取胜之道是改变阵地战的打法,利用自已比国军跑得快的优势,用机动形成对国军的局部优势,重点是消灭人数而不是守或攻下某座城市,即使是丢掉延安、临沂也不在乎。
话虽这样讲,但是这种“运动战”的战略,是需要有厚实的战略纵深为基础的。。。 因为无论什么样的军队,都需要有一个稳定的后方,来提供弹药粮秣,来修整,来治疗伤患。。。 如果一味地不在乎一城一地之得失,见敌就跑,拱手把根据地让给敌军,那么地方工作就很难展开。。。 征集粮草、动员群众这些工作,不是不可以转入地下,但是转入地下之后,效率就大大降低了。。。 在敌我拉锯区,人民群众必然要承担蒋军的搜刮,再征集粮草,即便人民热情高涨,刮光缸底,又能献出多少来呢?
所以说运动战术的运用,还要具体到当时当地的情况,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把“得”和“失”摆一摆,比一比,才能下决心。。。
而且这里还有很多其他影响因素:比方说,如果部队有能力迅速歼灭来犯之敌,那么暂时让出地盘来,让基层群众们坚忍一时,也不是不可以 -- 但是具体到淮阴一战,显然从上到下,都低估了七十四师的战力。。。 这种情况下,即便采用“运动战”战术,吃亏也是早晚的事情。。。
金陵集庆道
发表于 2013-12-5 11:26:18
金陵集庆道 发表于 2013-12-4 23:5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据参与本次战役的祖辈回忆,我军的确伤亡较惨,且撤退的比较狼狈。
老人生前不太愿意给我们讲,只是反复说太惨了。我记得应该是突击队,20个人,基本都是山东下来的八路。晚上好酒好肉,凌晨突击。全身披挂手榴弹,抱炸药包。最后只回来一个,头部中了一枪,人活着,但是已经傻了。后来撤退,交给地方了。估计最后牺牲了。我家祖辈当时是在教导队,都是小孩子和青年学生,也上火线了,负责给他们支持。
金陵集庆道
发表于 2013-12-5 11:27:12
金陵集庆道 发表于 2013-12-4 23:5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据参与本次战役的祖辈回忆,我军的确伤亡较惨,且撤退的比较狼狈。
记得还有一个先烈,是山东八路的战斗英雄,生前拼刺刀一人可以对付小鬼子2人,突围的时候下身炸烂了,就牺牲在祖辈的怀里。我家祖辈解放后到山东找他的家人,没找着。后来,还把地址认真的抄给我们孙子辈。我们当时太小,大多上小学,也没记下来。
大哈瑞
发表于 2013-12-9 12:05:27
禅人 发表于 2011-8-11 06:0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四
这两天的行动,张灵甫不折不扣执行了薛岳“进军行动要神速,出其不意”的指示,连续几次南下战斗的顺 ...
写得好,引人入胜,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