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草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共内战的国际背景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1-5 00:48
  • 签到天数: 2591 天

    [LV.Master]无

    21#
    发表于 2012-2-11 21:58:05 | 只看该作者
    河蚌 发表于 2012-2-11 07:01 1 `8 C( B' I# g$ _8 R* v9 J9 X
    要TG真有那么多坦克飞机,估计就只有抹脖子上吊的份了,从哪儿找那么多油去。! k  E0 V$ }: R: z- F
    ...
    . R: n8 ~1 O+ \% _  T6 _- a
    那有啥了,飞机坦克俄国人都给了,还能在乎那点油?肯定是连飞行员、坦克手都顺手提供了。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23-7-7 20:03
  • 签到天数: 525 天

    [LV.9]渡劫

    22#
    发表于 2012-2-11 23:54:53 | 只看该作者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2-2-11 21:58 : D2 g4 j/ ^( z0 B' ]4 u# Q
    那有啥了,飞机坦克俄国人都给了,还能在乎那点油?肯定是连飞行员、坦克手都顺手提供了。 ...
    / J! t+ ^- s0 C3 d
    够狠的,打完脸还踹上两脚,你还让果粉怎么活啊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1-5 00:48
  • 签到天数: 2591 天

    [LV.Master]无

    23#
    发表于 2012-2-12 00:14:28 | 只看该作者
    西楼客 发表于 2012-2-11 10:54 & z( v( @+ R$ i7 {3 @" @
    够狠的,打完脸还踹上两脚,你还让果粉怎么活啊

    $ Q" B" q2 ~- S. l6 S' M+ R" T难道那些是国军提供的?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23-7-7 20:03
  • 签到天数: 525 天

    [LV.9]渡劫

    24#
    发表于 2012-2-12 10:23:10 | 只看该作者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2-2-12 00:14 $ E; Y) j7 ]+ X& }" [" [) _' w
    难道那些是国军提供的?

    5 {* V* a* J. ?6 e这是典型的得了便宜卖乖,婶可以忍叔也绝不能忍
  • TA的每日心情

    2017-10-11 12:03
  • 签到天数: 5 天

    [LV.2]筑基

    25#
    发表于 2012-2-12 16:22:36 | 只看该作者
    草蜢 发表于 2012-2-11 09:24 7 R7 ~8 Y$ C6 l$ B4 C% v2 T2 _
    不过以国内编剧导演们的强大发挥能力,俺坚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将在红色主旋律电影电视剧中看到国共内战 ...

    / Z2 m1 N3 ~8 g! `8 M那多酷啊,多有范啊,投资多大啊,肯定看的人多啊,哪里要什么真实,那个谁不是说了么?重要的不是真伪,而是立场。赚钱就是最大的立场啊~~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7-3-1 00:54
  • 签到天数: 286 天

    [LV.8]合体

    26#
    发表于 2012-2-12 18:57:03 | 只看该作者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2-2-11 09:36 - @$ g( L) b6 k$ N. q6 [
    不能啊,有回忆录为证的,还有苏联解密资料。。。。。。

    ) p' u% U- D, o你说的是社科院近代史所弄回来的那批苏联档案吧?有真有假,引用是需要小心的。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1-5 00:48
  • 签到天数: 2591 天

    [LV.Master]无

    27#
    发表于 2012-2-12 19:23:38 | 只看该作者
    老芒 发表于 2012-2-12 05:57
    " U$ N4 H: D2 U0 v! L' f0 q' Q你说的是社科院近代史所弄回来的那批苏联档案吧?有真有假,引用是需要小心的。 ...
    : e" N  c1 x+ J  L
    良心们不关心这个,人家不关心事实如何,只关心立场如何,于是就有了几百架飞机和几百辆坦克的故事。
  • TA的每日心情

    2016-9-6 00:34
  • 签到天数: 10 天

    [LV.3]辟谷

    28#
    发表于 2012-2-12 20:21:58 | 只看该作者
    草蜢 发表于 2012-2-11 10:13
    & H+ U0 c( J! ^. v- O听说过。但应该是个别例子吧。俺一直没有找到数据。原来有个共黑果粉数据男yfb。俺跟他提起过这事儿因为 ...

    " t6 w/ M7 b3 ?2 c( `* H+ W嗯,这个问题我特地问过一个老四野的长辈,按他说法:这四个朝鲜师最初来源不大光彩:是鬼子关东军主力逐渐抽调南下后,从朝鲜总督府靠中国东北边境侧调入维持治安的守备队,苏联宣战后,这几个守备队无意作战,就地投降。随后北韩向苏联要求以这几个守备队为基础,再同战俘营里的朝鲜人编组成几个朝鲜师,就地政治集训,打算完毕就回国,结果三战四平,共方损失惨重,一直征兵训练不及,就问老金借了这四个师。
    ! y" u; R( M4 m0 S3 r# l再然后就是解放后,老金把这四个打过硬仗经过战火的四个师要回去,作为南侵主力使用。

    点评

    牛X,这都搞得这么清楚!  发表于 2012-8-2 13:22
    +1  发表于 2012-2-18 19:37

    该用户从未签到

    29#
    发表于 2012-2-12 21:03:32 | 只看该作者
    world113 发表于 2012-2-12 20:21
    ( }4 |0 d; Z3 @5 @* b3 X2 e嗯,这个问题我特地问过一个老四野的长辈,按他说法:这四个朝鲜师最初来源不大光彩:是鬼子关东军主力逐 ...
    3 \& W3 R) l, e9 |  F
    三个吧。
    5 O2 h! F& L3 C! f' G
    $ _' A% e/ K1 Q0 Z我曾经写过一个短文,是这三个师的血脉流转。

    该用户从未签到

    30#
    发表于 2012-2-12 22:00:48 | 只看该作者
    和YKS的几篇文章说法差不多

    该用户从未签到

    31#
     楼主| 发表于 2012-2-13 07:20: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草蜢 于 2012-2-13 07:46 编辑
    5 }5 f& B; C  K" V0 [
    9 a* j! v) U+ a' D! q7 E/ P四平保卫战的背景是美帝调停的国共和谈。此时的美帝还没有完全被意识形态迷住了眼,执行的是事务主义。美国防范的苏联的势力扩张,而不是单纯的共产主义。美帝也确实利用胡萝卜成功滴离间过社会主义阵营,比如南斯拉夫。也就是说老美还不反毛,只反老毛子。毕竟此时的TG还不成气候,不对美帝产生地缘政治上的威胁。, ^7 ?* ~' N2 g8 Q; y- K
    ( o1 K. Z" n4 C1 s+ @* k! T/ L
    老美当然也不是活雷锋,老美调停中国内战纠纷的目的还是保住中国,美国在亚洲的基本盘,的稳定。美国在二战后的打算是将中国收为小弟,作为美国在亚洲的对付苏联的代理人。国共的纠纷是不利于美国的计划的。从美国角度上来看,这门窝里斗只能为苏联插手中国事务创造条件,引狼入室。% Z: X- k( }) @
    ! @) J8 k7 s8 s0 G9 U6 A" b
    而TG此时的目的就是在东北占领最大的领土以造成既成事实,以换来谈判桌上的最大利益。
    3 L9 f3 M0 h7 n# H) G/ k' B; `5 e' U) {6 e* U5 p
    委员长当然也不是傻子。
    + e, N) _) J# a$ p
    # e/ G: @2 {  i7 O3 Q: H' T- r6 k最后冲突的焦点就在四平。0 t" S: b  B$ [! }' o- M5 k' b

    ' n6 |' B) H6 _* {5 y  q% \林彪聚集了东北民主联军(总兵力20万)的主力,共15万人在四平。/ \  w; o# C3 D) F/ p
    3 R4 B( e& A% o' W" b
    关于四平保卫战纤细描述,当下已有不少文章。俺觉得凤凰大视野的纪录片《铁马冰河:东北解放战争全纪录》拍的很好,引用了许多对当事人的采访。下面是关于四平保卫战部分:
    & S6 ~/ f7 F0 p2 d3 e& F3 K" l3 O0 N; O1 ^* ^  ]) S3 r

    ' |+ a! m; t( [  b, o1 U
    ; o3 a/ w+ C, R) ^6 e

    该用户从未签到

    32#
     楼主| 发表于 2012-2-13 07:35:09 | 只看该作者
    我不是马甲 发表于 2012-2-12 21:03
    , A7 J- ^" k: M$ w; m  W4 U1 R  F; R: h三个吧。. a; A& M- x9 n4 K
    ) q6 U6 B8 y$ Q8 A" `' c) |
    我曾经写过一个短文,是这三个师的血脉流转。

      I$ s9 q1 d( W( L3 d1 f1 l/ s+ r求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3#
     楼主| 发表于 2012-2-13 08:44: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草蜢 于 2012-2-13 08:48 编辑 0 |/ n* r% J8 d
    world113 发表于 2012-2-12 20:21
    ! @7 A/ k0 p& r) P0 u8 k$ x% Q7 {嗯,这个问题我特地问过一个老四野的长辈,按他说法:这四个朝鲜师最初来源不大光彩:是鬼子关东军主力逐 ...
    ; d# ?) D% W* K' b- d+ W8 e8 }
    5 C* y9 B$ r. R' p
    看看金东吉写滴《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朝鲜师回朝鲜问题》; _+ D6 Y) }0 v8 y% r# a. m

    & S4 b6 ~0 u; w2 z0 @2 Q6 W二、中国人民解放军中朝鲜人部队的组建
    ; [! Z4 z, L. s- q& A( ]2 G7 q; Y: L7 H6 s" {$ [
    , q; D; y% Q& Y' i% B$ T4 S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中国有两支由朝鲜人组建的抗日武装力量。第一支是在华北太行山一带进行抗日斗争的朝鲜义勇军,他们虽然受八路军领导,但保持了较高的独立性。⑧他们把中共的抗日斗争看作东北亚最大的反帝斗争,认为中共抗日斗争的胜利就是朝鲜的解放。这支朝鲜义勇军将朝鲜人密集居住的地区作为主要活动地区。⑨! Q, A: d# t4 O& q
    : {0 q; G0 G7 {
    $ p# I6 f5 O' [/ v( Y2 O
    朝鲜义勇军总司令为武亭,副司令为朴孝三、朴一禹。在总司令部管辖之下,设置了朝鲜义勇军干部训练所。⑩根据1944年2月日本情报机关的报告,当时朝鲜义勇军包括他们的家属在内总共为300人至400人。(11)
    ' i# q& E5 T/ Q% F* @; B: D8 L, ^/ `: Y* H7 O3 T
    另一支抗日武装是在国统区受国民党政府领导的韩国光复军。该部队是原设在重庆的韩国临时政府的武装力量,其成员于日本投降后与韩国临时政府一起回国,因此可以说,他们与后来人民解放军中组建的朝鲜人部队没有关系。
    * _9 P3 S3 Z1 T; q
    4 w% M* k; \+ m9 n) Z1945年8月11日,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朱德在延安发布第六号命令:现在华北对日作战之朝鲜义勇军司令武亭,副司令朴孝三、朴一禹立即统率所部,随同八路军及原东北军各部向东北进兵,消灭敌伪,并组织在东北之朝鲜人民,以便达成解放朝鲜之任务。(12)
    ) [1 Y) x: ^% O& X3 k( j6 \6 K
    8 x+ H6 ]: s. x/ ^3 n为配合苏联红军进入中国及朝鲜境内作战,解放朝鲜人民,中共中央原拟派朝鲜义勇军到朝鲜同苏联红军并肩作战。8月12、15、18日,朝鲜独立同盟总部先后发表《致在华敌军中之朝鲜士兵及朝鲜侨民书》、《告日军中朝鲜士兵及居留民书》、《劝降日军内朝鲜士兵书》,号召日军中的朝鲜士兵向八路军、新四军投降,呼吁朝鲜侨民加入朝鲜独立同盟和朝鲜义勇军,建立一个新的朝鲜共和国。(13)
    & I+ |! e2 ?/ b+ B
    / u: X( x8 g! Q# H7 h% d$ f% D; Y根据六号命令,延安的朝鲜军政干部学校全体人员进入东北,同时朝鲜义勇军司令武亭率领3000余名义勇军,同中共中央派出的首批东北干部工作队一起,于1945年11月初到达沈阳。部队驻在沈阳郊区的朝鲜人农村,准备进入朝鲜。(14)" l' w3 F. u# g% W- `7 {

    7 H$ `/ ]( m" l  A/ s8 ~- c& {但是,朝鲜境内的苏联红军不许朝鲜义勇军入境。(15)在这种情况下,根据中共中央东北局的批示,(16)11月7日,在沈阳召开朝鲜义勇军军人大会,由武亭司令员宣布将全军编为7个支队,分别开赴东北的朝鲜人聚居区开展工作,并积极参加中国的解放战争。(17)12月初,武亭率领朝鲜义勇军干部70多人回到平壤,(18)在中国东北的朝鲜义勇军实际上只组成了第一、三、五、七4个支队。这些支队的组建扩充情况如下。
    " k$ n3 v" D8 J+ G! Y7 D3 z* R: _
    : G3 Y: t/ [8 r7 U: @$ N2 R第一支队:支队长王子仁(崔仁),政委方虎山,初期仅有60余名干部。在南满地区扩编部队,1945年底与通化、柳河、清源各一个朝鲜中队,辑安、桓仁两个朝鲜大队,正式编为朝鲜义勇军南满第一支队。1946年3月该支队扩编为6个大队,并在通化地区改编为李红光支队,在南满敌后参加游击战。1948年4月改编为东北人民解放军独立第四师,直属辽北军区建制。1948年11月东北解放后,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六六师,下辖四九六、四九七、四九八团,直属东北军区建制。1949年7月后到朝鲜。  l4 W! j7 M9 W( ~
    6 _4 l8 E) E* r" l8 V
    第三支队:支队长金泽明,政委朱德海(吴基涉)。1945年11月19日,朱德海、李德山等19名朝鲜义勇军干部由沈阳乘车抵达哈尔滨,与哈市保安总队朝鲜人独立大队金泽明部队会合,25日在宾县正式改编为朝鲜义勇军第三支队。1946年12月,改编为独立第八团,兵力3000余人。自同年4月收复哈市后,该支队一直担负哈市卫戍任务,并抽调一部参加土地改革。1948年4月扩大改编为独立十一师第三团。1948年11月,独立第十一师改称一六四师,下辖四九○、四九一、四九二团,长春解放后,担任卫戍长春任务。1949年7月第一六四师进入朝鲜。(19)
    ' F1 \; K, \0 S0 C1 J* Y$ e$ X5 p7 i7 j' |5 L
    第五支队:1945年11月组建于沈阳。支队长李益星,政委朴一禹。11月21日,朝鲜义勇军总部派文正一率先遣队抵达吉林市,因苏军不同意其东进,暂时驻扎在附近地区。12月8日,文正一率领先遣队30余名干部进入延吉。李、朴率领支队主力400余人,于1946年初抵达延吉。1946年3月,以朝鲜义勇军第五支队为骨干,加上一部分汉族干部,与当地新建立的4个警备团扩编为延边警备第一旅,兵力6000余人,主要担负延吉地区肃清土匪、建设东满根据地的任务。4月该部一个团(即朝鲜团)参加第一次解放长春的战斗,团长朴洛权(朝鲜人)牺牲。随后该部队组建为东满独立师,1947年编入在延边敦化组建的东北人民解放军第十纵队。第五支队的一部分后改编为延边军分区独立三团,独立六团等部组建东北人民解放军独立六师,原第五支队参谋长全宇任副师长。1948年11月东北解放后,独立六师编入东北人民解放军第六纵队,后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三军一五六师,该师主要由朝鲜人组成,先后参加了平津战役和渡江战役。(20); X5 [0 Y7 U. O3 Q

    0 w7 [/ z2 |+ V+ }, I$ M第七支队:支队长崔明,政委朴勋一。1945年11月21日,崔明等人随同第五支队抵达吉林市,编为吉林保安第七支队,12月初,进驻桦甸。1946年1月,保安第七支队正式易名为朝鲜义勇军第七支队。3月,第七支队改编为桦甸县保安团,后扩编为吉南军分区第二十四旅第七十二团,主要活动在吉南地区。5月,部队脱离吉南军分区,调至公主屯一线,准备作为四平保卫战的第二梯队。四平、吉、长撤退后,部队进驻五常休整。6月,二十四旅转入吉南地区,开辟根据地。1948年4月,与朝鲜义勇军第三支队后身的独立第八团、松江军区第八团合编为独立第十一师。(21)0 [9 j* Y+ A4 _1 G5 l$ u
    ; V# \" ]: k# b8 v: x0 n
    这些参加中国解放战争的朝鲜人部队,于1948年底改编为三个师,即一五六、一六六、一六四师。到目前为止,没有资料证明,在改编和扩充过程中,有来自朝鲜的兵力加入了朝鲜人部队,而当时出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资料也说明,这些朝鲜人部队都是在中国东北组建并发展壮大的。(22)由此可以判断,这些朝鲜人师团,是完全由原住在东北的朝鲜人组成的。
    - E) x& F  @# E% Z' |/ g8 o
    / E# W8 h' n" Z# ?$ M2 G% R⑧虽然朝鲜独立同盟于1944年2月2日迁移延安,但仍保持其组织的独立性。参见武亭:《华北朝鲜独立同盟1944年1月至1945年5月工作经过报告(节录)》,载石源华编著:《中国共产党援助朝鲜独立运动纪事(1921-1945)》,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354-356页。
    2 O5 r' z" o5 s9 V' ]: M" y/ {  k: N6 n+ v! C
    ⑨1942年,派往哈尔滨的李相朝组织了朝鲜独立同盟第十二支部。该支部后来成为东北朝鲜义勇军第三支队的前身。参见李毅日等:《朝鲜义勇军3支队》,牡丹江: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1987年,第8页。
    6 `4 t$ @$ @( k# Y7 Z5 M) Z, H, \; o  g7 F2 f

    : U1 E3 ]) x' L# o: y⑩石源华编著:《中国共产党援助朝鲜独立运动纪事(1921-1945)》,第299页。: c3 `6 v6 R: A# E6 d+ E( B
      q( u2 b+ {2 W$ n+ r" {

    - g8 A+ ]: Y/ v" Z* N) E8 Y(11)(韩)中央日报特别采访部:《秘录。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下册,汉城:中央日报社,1993年,第140-141页。
    - g3 ]: G/ d( t6 R, s8 i: x; X5 h' l+ o: _7 c

    . c- I3 G8 O: t+ ~" c12)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5年)》第15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第223页。; ~& R  C4 |$ J' m3 r0 q. c
    & Z2 a5 {3 L0 I4 q: F
    1 @( Z) {+ n  }, {+ c! h/ y6 A
    13)石源华编著:《中国共产党援助朝鲜独立运动纪事(1921-1945)》,第389-390页。
    . n2 h4 C: U* ]6 |: C0 q8 o  e7 D
    0 P+ x# N' q0 L7 V/ f6 Q& T$ j
    ( g9 v5 j" E& b+ E: a% ?14)石源华编著:《中国共产党援助朝鲜独立运动纪事(1921-1945)》,第394页。
    / N# P, q8 p; z8 t/ {& [' o( B5 V% f3 b7 p3 s# n: l: f" n! A' z* n
    . v9 _1 L: _1 i" X( ?' F2 P
    15)1945年10月12日,韩青率领朝鲜义勇队先遣纵队进入安东对岸的朝鲜新义州初中学校,同苏联红军进行谈判。但苏联红军不允许朝鲜义勇队进入朝鲜,其理由是:“因国际上的约束,在朝鲜只许苏联红军的武装力量,并不能承认任何武装力量。”20天后朝鲜义勇队先遣纵队不得不从新义州撤回沈阳。参见《秘录。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上册,第148-154页。
    : t; {8 J+ e& c" D# H# `  b' X" M6 h8 k& _6 O( }( U, ^% i0 W
    $ j. B8 I( o$ c
    16)1945年10月24日,***电示东北局彭真说:“对旧吉黑二省首先是吉林省各重要城市迅速布置相当力量,甚为必要。”见《***军事文集》第3卷,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第45-60页。( g( l2 A  H6 ^8 ], P3 G0 y

    8 b* R$ {5 S0 @- I6 x: z3 Y. N  e2 z- b6 L3 V1 U

    1 J# C: y- H# u& q17)此次大会决定朝鲜义勇队司令员武亭、朝鲜独立联盟主席金枓奉、独立同盟副主席崔昌益、韩斌等70多名朝鲜义勇队干部回朝鲜,他们于1945年12月初回到朝鲜平壤。参见石源华编著:《中国共产党援助朝鲜独立运动纪事(1921-1945)》,第394页;《秘录。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上册,第155页。% p1 c+ K- T0 @7 ?& X$ ~

    2 _5 p  {$ X7 b- `# X. \1 p5 X
      Y2 ~% v( J/ x) @  A18)《秘录。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下册,第142页。6 B5 [0 D) O( o4 p  d4 @% S
    ! |( t" x& d0 M) w

    / s7 _. }0 l8 T* d0 ^9 P9 \0 H) f+ ]" ?  a; j/ ~
    19)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司令部编:《东北三年解放战争军事资料》,[出版地不详],1949年,第76-77页。
    9 l6 _7 z* c3 _  J# C
    : F0 L+ `/ \6 S* V' ?$ h/ d
    0 r. q9 f7 N+ f) f20)文正一、池宽容:《抗日战争中的朝鲜义勇军》,《民族团结》1995年7月号;石源华编著:《中国共产党援助朝鲜独立运动纪事(1921-1945)》,第396-397页;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南军区第四野战军政治部编:《朝鲜是中国亲密的邻邦共患难的战友》,[出版者不详],1950年,第12-16页。5 e% m4 Q; m2 {8 C- o6 c9 }
    ! J+ E7 @/ O5 q6 S. H3 R2 [& ^
    21)《东北三年解放战争军事资料》,第77页;文正一、池宽容:《抗日战争中的朝鲜义勇军》,《民族团结》1995年7月号;石源华编著:《中国共产党援助朝鲜独立运动纪事(1921-1945)》,第393-397页。0 u: c9 j: R) B# N& h! T
    & o6 G) X- d- L2 O* V  o0 }
    $ T0 W9 T5 w- z! o1 D1 _  m. u5 j
    (22)《东北三年解放战争军事资料》,第76-77页;《朝鲜是中国亲密的邻邦共患难的战友》,第12-16页。

    该用户从未签到

    34#
     楼主| 发表于 2012-2-13 09:11: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草蜢 于 2012-2-13 09:13 编辑 3 @9 X, {% \  e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2-2-12 19:23 * q2 Z( ~( j& `
    良心们不关心这个,人家不关心事实如何,只关心立场如何,于是就有了几百架飞机和几百辆坦克的故事。 ...

    1 g& m2 x; |0 j5 V$ F4 J, z6 y! V5 \+ k
    关于"步枪70万支,轻机枪11000挺,重机枪3000挺,大炮1800门,迫击炮2500门,坦克700辆,飞机900架,军火库800个"2 j  f, u% N' w) S3 r0 y( }: E

    ( L& g# x9 K0 N俺偷个懒,文摘一下:
    # J: G( R$ Q8 h( h8 n$ M3 }3 B) s& |! l- p* I/ q. Y. F3 G
    60年前,苏联红军进入我国东北,全歼日本关东军70万人。几十年来,有关关东军的武器装备流向,史学界一直没有明确的说法。败逃台湾的国民党"怨气冲天"地认为,苏联将缴获的日军装备全部交给了中共军队(1),因为中苏论战时期,苏联"信誓旦旦"地表示:交给中共的武器包括"步枪70万支,轻机枪11000挺,重机枪3000挺,大炮1800门,迫击炮2500门,坦克700辆,飞机900架,军火库800个"(2);美国方面也认为,"从东北70万投降日军那里缴获的大量武器装备,直接或间接的落到了中共手中"(3);我国党史界、军史界的相关研究几乎空白,偶尔涉及也基本上否认苏联说法,由于官方一直没有公布这方面的资料,学术界也缺乏有权威的研究,人们对这一问题仍处在怀疑猜测的状况。近几年,由于北大教授杨奎松《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一书基本上认可前苏联观点,曾引起史学界的点点涟漪,但相关研究并没有有效展开。在抗日战争结束60年之际,本文拟抛砖引玉,希冀引起同行的深入研究。
    5 Y5 B* L# Q' p% {+ Z6 }$ j4 q9 F  苏军缴获情况
    5 b9 O7 i' o' o. j) i: C* X% w  对于提供给中共的关东军武器,苏联方面的数字有4种:第一是前面提到的;第二是《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回忆录》中提到的,"3700门火炮、迫击炮和掷弹筒,600辆坦克,861架飞机,680座军用仓库及松花江区舰队的全部舰艇"(按:日本海军没有松花江区舰队的编制,这里似乎指的是原属于伪满洲国江上军的炮艇部队);第三是北京大学杨奎松教授所著的《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一书中提到的转引自苏联档案的资料称"步枪约70万支,轻重机枪12000-14000挺,火炮约4000门,坦克装甲车辆约600辆,飞机800架,汽车约2000辆。"(4);第四是1976年出版的《苏联军事百科全书》军事历史卷"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条目中曾这样写过:"苏联的援助是人民解放军力量壮大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苏军指挥部把缴获原日本关东军的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转交给人民解放军(火炮、迫击炮和火箭筒37000余门,坦克600辆,飞机861架,机枪约12000挺,汽车2000余辆等等)。尔后,苏联又向人民解放军提供了大量苏制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以上四项作比较,可以看出步枪、机枪、飞机、坦克等项大致相同,而火炮则差距极大,《苏联军事百科全书》中7000门的火炮数字估计是3700门笔误,但即使按杨奎松的数字,这批军火仍多得令人置疑。  t! b" h3 t" F/ e7 P2 W! w5 \
      对于1945年8月关东军的实力,有不同的说法,有的认为"有100万人,装备有5000门火炮以及1200辆坦克和1900架飞机"(5)。有人认为有"24个师团约有七十万人,十四万匹马,六百架飞机。"(6)或"31个师团75万人,飞机1200架,坦克160辆"(7)。各种数据的统计都不一致,这与统计口径不一有关。关于人员方面,许多资料都显示东北关东军有24个师团、70万人,所谓31个师团75万人的说法是把在朝鲜的几个师团加上去了,100万人的说法大概包括了15万人的满蒙伪军和10万人的伪满警察。坦克飞机数字出入较大,但"160辆坦克"和"600架飞机"的数字比较可信,日苏东北之战只有24天,期间没有发生大规模的空战和坦克战,因为日军航空部队原在东北有1800架飞机,在苏联对日作战前,大部分转移到本土和朝鲜南部用来参与本土决战。4 D$ G0 P  B$ p" I1 C6 ^
    + {' D0 q( g( v4 f
    徐焰在《最后的秋季》一书中提到,关东军当时只有"160辆坦克、600多架飞机,但可用飞机只有155架,另有500架是教练机"(8)。日军的火炮数量说法最乱,将大炮、迫击炮、掷弹筒一并计算,难分轻重,后二者不属重武器,当时日军大炮的数字是"1800门"较为可信。即使是日军的轻武器装备在当时已不再强大。如果按照日军师团级单位员额最充足的1937年底来计算,一个有2.5万人到2.8万人的师团共装备有步骑枪9476支,轻重机枪388挺。按照这个比例计算,关东军24-31个师团加上其他独立部队所装备的步骑枪也就是30-40万枝的样子,连同伪满洲国军装备的武器在内也很难达到70这个数字。当然关东军还可能会有一定数量的库存武器,但是从1943年下半年起关东军便将其最精锐的部分和大批的作战物资调往南方诸岛,开战前关东军所属各师团均为1943年以后新成立的百字头师团,"武器更是严重缺乏,共缺少野炮400门,机枪235挺,掷弹筒4900支,至于枪支则差更多,有十几万人无枪可持"(9),为此还曾经将伪满洲国军的武器收缴了一部分。所以,库存枪支不会没有,但决不至于多达数十万支。如果按照75万人的关东军装备有步骑枪40万支计算,机枪的装备数量大约是步枪的1/25,所以12000挺这个数字是合适的,这也与中国国民政府接收128万日军投降共获得步骑枪68万余枝、轻重机枪不到3万挺的比例基本吻合。
    ; R0 e( T8 o" K& x1 g; ~  按照上述分析,再考虑到战斗毁损,苏军最终缴获飞机不超过600架,坦克不超过160辆,大炮1800门以下,步骑枪不足50万支,机关枪在12000挺以下。0 d0 p/ b3 t& |$ L6 [

    ' L# {( O" h0 y( ]5 d参考资料:
    7 N: f& o. g4 m6 C6 R: ~9 Z. W  (1)(台)中国大陆问题研究中心编印《两次大战与中国前途》,1985年10月版第71页。
    4 C8 t6 i' O/ F0 v) U8 n  (2)莫斯科华语电台1967年9月4日、1971年8月26日、1977年8月18日;苏阿克金著《苏联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所给予的军援》,苏联国防部军事出版社,1975年6月版,第100页。. ~3 k  ?, b. K2 D
      (3)美国对华关系白皮书,第一卷,第381页;费正清主编,章建刚等译《剑桥中华民国史》第二部【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79页。% P% n6 a; Q. J% |, E) E& C" l
      (4)杨奎松《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江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3版,第262页。
    3 e+ h) p4 c- K2 u9 F  (5)赵宝利等编《血与火的碰撞:重大军事事件扫描》,科学普及出版社2 002年3月版,第80页。
    ( r! e6 m( H% f1 J4 O/ M1 o  (6)[日]岛田俊彦著,李汝松译《日本关东军覆灭集》,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年7月第1版,第122页。
    5 r$ j# N3 _$ B  (7)(9)徐付群等编著《"皇军之花"--日本关东军内幕纪实》京华出版社1 9 9 4年9月第1版第2 4 3页o
    ' V% [5 |; g$ l& [  (8)徐焰《最后的秋季--对日军进攻与受降》。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5年5月二版第69页。

    点评

    日军关东军的精锐部队在苏军宣战之前基本上已经调离,一般的方式是以师团调出,而后组建一个守备旅团,旅团一般来说有一个拖拽炮营,6-9门炮。  发表于 2012-6-12 23:32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1-5 00:48
  • 签到天数: 2591 天

    [LV.Master]无

    35#
    发表于 2012-2-13 10:02:25 | 只看该作者
    草蜢 发表于 2012-2-12 20:11
    ( c( c; l% D/ ?8 A关于"步枪70万支,轻机枪11000挺,重机枪3000挺,大炮1800门,迫击炮2500门,坦克700辆,飞机900架,军火 ...
    6 N% Q/ _- D" b2 ~
    那么长的文章,看了半天发现实际上等于啥都没说,因为最后说是在以下,这不废话嘛。' N3 M6 n, i# |& S7 i8 G1 V8 A, ]

    4 |* _1 a' t& ], V$ y. i按照我的理解,苏联的那些数字都是账本上的,也就是账目上有,实际上绝大多数都不能用,否则和关东军最后大举扩军后很多新的师团严重缺乏装备没法匹配。

    该用户从未签到

    36#
     楼主| 发表于 2012-2-13 10:16: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草蜢 于 2012-2-13 10:37 编辑 ' ?* A- f- l9 `6 b0 L$ ]8 d9 `# E
    魔术师 发表于 2012-2-11 11:29 8 n: C& \& Z, @! B' o) j
    据说TG接受鬼子在南满的兵工厂(大连),为TG、尤其是林彪鸟枪换炮提供了巨大的物质基础。关于这一部分俺只 ...
    5 ]1 Z3 j9 h+ K' Z
    ! j* U% m& \5 u
    1946年4月。TG开始准备与国军在四平决战, 双方在东北大打出手。
    # I5 p5 I- ~2 k- f% X( P! x2 A7 m+ N6 c- S! b- P7 ]1 m- s6 u& f+ ~
    TG再次找到老大哥要求支援。. Z1 I4 C9 S( p

    9 s, z9 _. @+ ?+ b0 k* i0 \咦,老大哥不是撤军了吗?! v: T* N4 M" D: n5 F! D/ K7 d4 n

      ?2 j) h9 i1 M9 C8 i- x这就要提到大连和旅顺。这是个特殊的地区。旅顺早在日俄战争以前就是老毛子远东舰队的基地,由中东铁路将其于毛子的远东地区连接,可以威慑中国京师,朝鲜半岛和日本。俄罗斯的战舰可以不通过狭窄的对马海峡(日俄战争中俄国第二太平洋舰队遭灭顶之处)就威胁日本东海岸的东京。  F* i; {* a2 h; {; m8 {" s& }

    + f5 s+ [( x  E& }, |9 V  b' K" X通过1945年的八月风暴,老毛子终于报了日俄战争的一箭之仇,胡汉三又回来了!
    ( m( l- C+ w5 x
      @$ N+ n: j- p' R/ G  P2 j
    3 E  g1 p' @1 c& F1 g& K, h* q7 ^根据由外交部长宋子文同志最先领导滴包括小蒋同志一行滴外交人员与苏联交涉,最后由新外交部长王世杰在8月14日(日本宣布投降的前一天)与苏联汽油瓶同志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关于大连之协定》﹑《关于旅顺口之协定》,旅顺口为苏军军港30年,大连为自由港(当然仅仅为老毛子而自由)。+ k* ?9 Q2 N. [

    . \) g0 f$ i( f- p也就是说大连和旅顺的新主子是斯大林同志。, \9 \7 c& |4 d* ~2 M8 T
    & F. K7 c& q$ f! f
    大连是小鬼子在满洲的重镇,有各种工业,包括兵工厂。 TG很快在老大哥的同意下接管了兵工厂。但TG再快也没老大哥出手快。老大哥对日建工厂的拆迁是很认真,很一丝不苟滴。 另一个方面是原日本工厂的技术人员多是日本人,一部分被老大哥抓到西伯利亚去做苦力,一大部分被遣送回国。只有一小部分被TG保留下来做事。所以,TG没有能够马上恢复生产。
    1 G& `$ k+ C9 G. D% i% B9 ~) s" j$ |* l4 y
    那老大哥支援小弟最直接的方法还是发家伙。
    ' [. D$ N8 T9 J: }
    3 U1 q" \+ T" c+ C7 e1 E1946年春,东北民主联军副司令员肖劲光来到旅顺口,代表中共中央东局和民主联军司令部向驻旅顺口苏军当局要求,将苏军缴获日本关东军的武器转交给民主联军。苏联旅顺口驻军军事委员会决定满足这一要求,并对转交工作做了精心地组织。仅用一周的时间,就将存放在大孤山的15车厢的武器转交给肖劲光。1946年6月底,在大孤山又转交给民主联军一批新的武器弹药。
    0 @. P8 h$ f% ~) E0 C  h
    , E0 s0 d9 w! i5 n6 U0 a  ?# ^大连的建新公司其实真正恢复生产是1947年5月,也就是说孟良崮战役的时候。
    ) r( n: ~: M9 L( O7 ^" t# y

    该用户从未签到

    37#
    发表于 2012-2-13 10:19:02 | 只看该作者
    草蜢 发表于 2012-2-13 09:11 % m* L  i8 z% J+ D3 D
    关于"步枪70万支,轻机枪11000挺,重机枪3000挺,大炮1800门,迫击炮2500门,坦克700辆,飞机900架,军火 ...

    " ^' W$ N5 ]4 W7 r. t苏联方面的数字有4种:第一是前面提到的;第二是《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回忆录》中提到的,"3700门火炮、迫击炮和掷弹筒,600辆坦克,861架飞机,680座军用仓库及松花江区舰队的全部舰艇"(按:日本海军没有松花江区舰队的编制,这里似乎指的是原属于伪满洲国江上军的炮艇部队);·····* ]) v, W% B+ Q, ~8 H. j2 W
    "(4);第四是1976年出版的《苏联军事百科全书》军事历史卷"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条目中曾这样写过:"苏联的援助是人民解放军力量壮大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苏军指挥部把缴获原日本关东军的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转交给人民解放军(火炮、迫击炮和火箭筒37000余门,坦克600辆,飞机861架,机枪约12000挺,汽车2000余辆等等)。尔后,苏联又向人民解放军提供了大量苏制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以上四项作比较,可以看出步枪、机枪、飞机、坦克等项大致相同,而火炮则差距极大,《苏联军事百科全书》中7000门的火炮数字估计是3700门笔误,但即使按杨奎松的数字,这批军火仍多得令人置疑。! t( v+ t" o& I1 b$ f; {
    7 ?  x( ?* G' Q
    这里几个说法怎么一个都没有具体出处页码?800架飞机600辆坦克这么大批的装备不可能在国军档案中渺无音讯的。

    点评

    (4)杨奎松《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江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3版,第262页  发表于 2012-2-13 10:24

    该用户从未签到

    38#
     楼主| 发表于 2012-2-13 10:19:28 | 只看该作者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2-2-13 10:02 7 E' m$ J( r3 q
    那么长的文章,看了半天发现实际上等于啥都没说,因为最后说是在以下,这不废话嘛。
      K8 \4 ^* ~6 O, w/ g& P: X0 a( p& ^& I; X, x! h
    按照我的理解,苏联 ...

    * ]3 y. b) [2 f3 ~好吧,俺就白话一点。苏军的记录就是跟亩产万斤是一个路子滴。俺完全赞同你的理解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5-12-11 08:55
  • 签到天数: 1 天

    [LV.1]炼气

    39#
    发表于 2012-2-13 10:29:32 | 只看该作者
    高达是不是也是毛子提供给TG的?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25-5-22 23:34
  • 签到天数: 3170 天

    [LV.Master]无

    40#
    发表于 2012-2-13 10:57:18 | 只看该作者
    草蜢 发表于 2012-2-12 21:19 $ _! p. l+ Y" o. X7 _
    好吧,俺就白话一点。苏军的记录就是跟亩产万斤是一个路子滴。俺完全赞同你的理解 ...

    ! t/ @9 p3 J$ E+ G7 n; H! q( s首先,草蜢兄弟很辛苦。翻故纸堆很不容易。赞一个!3 T. p; F  n: {: g
    & p: \6 x9 ]. V9 a; }' _% n2 O
    苏联向TG转了相当关东军遗产应该是对的。不过,这数量并不大。至少东北航校的回忆录里来看,首先没有苏式的飞机,而日本飞机也相当有限。回忆录里精确到了每一架的出处。我估计整个东北TG手里能上天的不会超过百架。, X( @3 f: c3 a8 C9 N

    9 c2 w0 r% c3 X苏联的帮助,我觉得主要是提供了非常稳定的后方。这个是TG革命数十年来第一次拥有稳定的后方。还有就是经济和技术支持,TG第一次拥有相当数量的工厂,可以以一个工业化的姿态出现了。而且可以从苏联得到一定的技术和设备的支持。这个极端重要。/ O1 d# B* J3 X# ^4 t

    # k8 G6 V/ I& N- @* t- [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7-7 00:36 , Processed in 0.061584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