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帖最后由 大哈瑞 于 2012-2-8 10:08 编辑 9 y7 S( u" G w, q* Y4 _3 [. e
1 B- C% F: i }/ f& `
2011年,被“超级大国”印度定位为四代半战机的LCA战机步履蹒跚地进入了其研发的第28个年头。7 B" P$ j/ d* J! `5 t" i9 C V
9 R% `* h, f' {- ^7 U9 ?
2011 年一开始,LCA就有了好消息。1月10日,望眼欲穿的印度空军终于盼来了LCA的初级飞行证书(Initial Operation Clearance, IOC)。
- E7 W1 w. ?) V/ o. B* g- t, S; Q$ a; F$ a6 L+ k4 ? L
丑媳妇见公婆-印度LCA战机交付AS IS
% S' \( s1 z% m5 s
( }6 m' K2 i9 _- y从2001年1月4日LCA首飞到2010年底,整整十年过去了。在这十年当中,印度斯坦航空(HAL)先后把11架LCA战机送上天空,进行了1508次试飞,总飞行时数达到 1000小时。7 ]- k. N$ d" R$ }! ^
2 `2 G% ]6 U; L! P6 ?
按照HAL的说法,拿到IOC就算是装备部队了(Induction)。大功告成。印度网民对此激动不已,高呼“Proud to be an Indian” (作为一个印度人感到骄傲)并立即开始例行作业:把LCA的设计指标翻出来和巴基斯坦的JF-17加以比较,并且孜孜不倦地研讨起LCA未来批量出口的前景。+ J- O( Q! S% T; W4 l
& Z S7 ?" N4 m1 w) N) b
在拿到IOC时,HAL庄重宣布,LCA将于2012年底按计划获得最终运行证书(FOC)。实际上,FOC才是战机达到服役标准可以服役并执行作战任务的准生证。LCA似乎没有经过什么努力就摆脱了纠缠其多年的种种噩梦,走上了大发展的坦途。% {. \3 d( ?9 n3 o7 A# E
2 M1 p* K4 G9 X; E7 ?![]()
0 L" @: f, m d& u" z, g0 t; t5 ^6 \0 @
2011年1月26日是印度的共和国日(国庆)。照例要举行盛大阅兵式,展示其国防研发的成就。人们预期LCA将飞越头顶,显示这款战机具备了作战实力。但印度军迷们沮丧地发现,LCA教练型PV-5竟然还是像以往一样被放在拖车上在游行队伍中缓缓行进。在外界看来,这无疑告诉公众,这仍然是一款不堪用的飞机。全世界范围内,大概也就是印度人脸皮这么厚,敢用这种方式展示自己引以为荣但又不中用的东西。
- G* @ `5 v/ v2 T3 N8 {8 q% e6 `( p. y* R9 U H2 _
庆祝IOC这个阶段性的成果刚刚结束,该发的奖金也揣进了每个人的腰包。HAL以极为低调的方式宣布,LCA只是拿到了IOC-1, 下一个工程节点是拿到IOC-2,而非FOC。也就是说,LCA根本就没有真正拿到IOC。HAL不得不承认,LCA战机的IOC-1证书是不完全的,因为许多IOC必须的测试还没有做。他们需要继续试飞,把过去没有飞完的科目全部飞完。HAL预期到2012年中才能得到IOC-2。
. P; g8 P# s ~5 a* L
& {4 C! c) _6 b! t) I2 Q8 VIOC证书都拿到手了,居然还有好多科目没有试飞,听起来简直是天方夜谭。到底有啥科目没飞?那可多了去了。光HAL自己透露的就有机载武器的投掷,空空/空地攻击,夜间科目从来没飞过。LCA的攻角当前只有20-22度,离26-28度的设计要求还早着呐。最大使用过载目前只能勉强飞到6个G,离真正设计要求的9个G差的太远。说起来中国的老强-5都能达到5.5个G。LCA的最大设计飞行速度为1.8马赫。但它在试飞中仅仅达到过1.3马赫(一说1.4马赫)。LCA的低空最大速度和持续盘旋率都没有达到设计要求。LCA的最大设计飞行高度(16500米, 2011年下调至16000米)在试飞中从来都没有接近过。3 f7 K: f8 \2 A$ x& d( u% `4 A7 @# u
) f7 w0 ^, H6 R* u+ h0 b
总的来说,LCA远远没有达到其设计要求。HAL明白,就算叫LCA战机飞散了架也整不了当初的设计值9G。所以他们内部掌握说能飞到8个G能跟中巴联合研制的JF-17雷电一样就算是能交待过去了。9 U$ e) {/ K" @/ H/ z
5 Q8 B. u% d9 f
禅人说了:这叫神马灰鸡。1 _# }: r# K) }" K9 R7 ~& p
3 \7 y ^$ F. N2 [, X/ K! [
HAL就这么着轻轻松松地把印度政府和公众又戏耍了一回,叫外人看了哭笑不得,叫印度军迷捶胸顿足。搞成这副熊样子,其中的苦衷只有HAL自己最清楚。
0 H2 x; D7 \$ K8 e- W! Z
m- Q+ y2 S3 t" S* V, h+ zLCA战机的毛病,老观早就给把准了脉,那就是超重。+ [, o' K" @7 a# P* `# u& K
+ l: }! G( n5 ?
观望者:盲人摸象之为印度LCA把脉起而不飞的原因!
) h3 g9 ]* A* U1 q
2 I x) M( J# OLCA战机的超重问题不是一般的严重。它的设计空重为5500千克。二十多年来,HAL咬牙瞪眼拍胸脯指天发誓,LCA空重就是这个数字,死不改口。吹嘘所谓45%的重量是复合材料,因此很轻。但由于LCA在试飞中的拙劣表现,外界对5500这个数字的准确性一向非常怀疑。尽管HAL一直声称复合材料轻,有利于减重。HAL为LCA的减重进行了长期大量的尝试,无奈没有那金刚钻,LCA越减越重。到了2011年,LCA已经交付空军试飞,HAL必须把LCA的基本数据提交空军,其空重的秘密无法继续掩盖。HAL这才羞羞答答地编了个新的空重:6560千克,超过早先的设计指标1060千克,超重19%。
) W7 Z9 Y. l" q/ R
- s2 s; v/ G8 }" P4 K 9 ?1 I- [4 T. u8 E8 h
上图显示复合材料在LCA战机表面使用情况。; o3 B* y1 a+ y3 t+ ^& |3 S( h% f* d
深灰色为碳纤维复合材料,占蒙皮的大部分。3 W) s8 a" R( c
绿色为玻璃复合材料,用于垂尾顶部。
6 @+ r U! E; B2 E/ q% _- x黄色为凯夫拉复合材料,用于头锥。- C W: c0 U* ^
白色为铝合金,用于进气口,机翼前沿和机尾。
" R9 u$ U) i) P5 w左上方的圆圈显示各种材料使用的比例,其中复合材料占45%,铝合金占43%, 钛合金占5%,钢占4.5%。
) i, b/ c0 W7 y3 J K5 [8 ?) s9 g% Y
% F" h( `% }) j* t9 e+ ~LCA战机曾经号称四代战机中最小,如今这个新的空重数据已经和巴基斯坦的JF-17(6586千克)持平。别忘了,LCA战机的长度仅为13.2米,比JF-17的14.93米短了1.73米。在同等空重条件下,LCA比JF-17短一大截。也就是说HAL在LCA极其狭小的机体空间内容纳了过多的结构重量和必须设备,其结果使得LCA飞行品质全面严重落后于设计指标。5 o7 \# C% t8 G
' W) f; v" S6 ^1 }0 L即便如此,LCA毕竟使用的是美国的F404发动机(推力53.9千牛,加力85千牛)与JF-17用的克里莫夫RD-93(推力51.2千牛,加力84.5千牛)性能近似。就算超重,在空重和发动机相似的条件下,按理说LCA与JF-17的飞行性能应该差不多。但LCA的飞行品质与JF-17相比实在是太差劲了,比如JF-17的马赫数早已达到设计值1.8,而LCA只能达到马赫1.3至1.4。看来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似乎已经不能单单用超重解释,可能还有其他原因。由于HAL严格保密,外界对此当然只能猜测。
) r3 o" z! \! B7 |6 e* }. F; G" ^6 B+ |, Z; m, h, v. b
HAL计划(注意,是“计划”)在2013年起接收美国专门为LCA量身打造的F414-GE-INS6发动机,为不成器的LCA换个好点儿的心脏。F414尺寸和重量跟F404差不多,但它的最大推力可达到98千牛,比F404多了15%。
: s* o% o) |: [: @7 C: F$ u& S2 R0 X5 ]) E1 r) Y
当前,LCA已经为超重付出了重大代价,其机载燃油肯定要大大减少。多一吨空重就少带一吨燃油,这应该容易理解。机内载油量减少就要靠外挂油箱补偿,结果是武器挂载必须相应减少。这个恶性循环使LCA的飞行包线和作战性能相应缩水。将来换了耗油量更大的F414发动机,其飞行品质固然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至于能改善到什么程度,前景依然不乐观。因为F414发动机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措施,显然无法解决LCA超重的痼疾。换装大推力发动机肯定要增加结构重量,可以预期的是LCA与耗油量相关的指标(如作战半径等和武器挂载量等)在其马克二型上反而会进一步下降。
. ?( Y Y$ [: S: D& z3 P' L4 t* b- q3 _& |2 f
LCA进入这种螺旋算是拔不出来了。; @; \# n" u( T! U& `7 T9 R
9 U! M- z3 B5 H [: [# B( G丑话先说在前面,装了F414的LCA要是还不行,印度人肯定会跳出来赖美国的发动机不给劲。一个自封的“超级大国”跟一个真正NB的超级大国叫板,等着看好戏吧。最后是谁把谁给修理了,难说。
u5 e/ S3 {* l- x$ W1 q' o% i' l$ V5 P5 q7 ^* E
老观早就给HAL出了主意,要他们把复合材料的使用比例减少,用铝合金替代以达到减重。印度人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但他们始终不肯这么干。
* ~. g* [' u7 o% z* I8 S7 k6 R+ m$ ~9 k/ F3 u2 I: X$ T2 `+ `
为什么印度人非要钻复合材料这个牛角尖呢?这显然与他们的空战理论有关系。印度人认为复合材料可以大大降低雷达波的反射,因此可以使LCA达到隐身。在与同一级别战机(如JF-17雷电)交战时,可以在接近敌机时不容易被对方发现锁定,而自己就能够利用隐身的优势能够先敌发现目标,然后利用其超视距导弹率先进行攻击,从而取得空战的胜利。有了这样的法宝,即使飞行性能差点也没关系,反正LCA不想搞什么近距离格斗。
; S6 ], k) j8 a" P! P* J- q% D: ^3 ~
9 E2 t& m. `5 y% I! C从这个理念出发,HAL誓死不改初衷,宁可因为超重牺牲飞行品质和武器挂载量,也要保住隐身性能,因此复合材料雷打不动一直用到现在。当然LCA的隐身和F-22 比还差着档次。复合材料再怎么好,机体不按照隐身修形雷达截面也无法达到高尔夫球那种的境界。
( A4 y$ @% p8 }( Y# `7 m: i" t' d6 p( H& [
LCA战机在2011这一整年的试飞计划排的满满当当,试飞组紧锣密鼓地忙着按照IOC-2的要求试飞。没想到4月份突然出了事。有一架LCA在地面滑行时发生燃油泄漏。幸亏在地面发现了问题,这要是在空中,后果会极其严重。空军和HAL对此不敢掉以轻心,立即下令整个LCA机队全部停飞。此后,HAL花了四个月的时间改造了供油和液压系统,对相关结构进行了修改,终于解决了漏油问题,到了8月份,LCA恢复试飞。
9 X, |) [8 E" U. ~/ A4 x" e
- S8 k h/ m$ L/ g n6 P2011年4月29日,空军宣布LCA完成了6次夜间飞行试验,其中一次使用了以色列雷达和Litening瞄准吊舱进行了攻击。
4 I3 _% \# \) K" h, K }# x9 W$ P/ N! U1 |% {/ |; r$ T5 ?. t7 n; @
根据2011年5月的宣布,LCA仅仅完成了重力炸弹投放实验和R-73短程空空导弹的发射。 后来透露出来的消息说是R-73是无目标发射,大概就是检测一下导弹能否脱离挂架以及导弹烟雾对LCA发动机的影响。6 x2 t2 B; d0 r6 b+ [: e
. b$ `$ \6 C$ M/ @" s9 b* @
2011年9月起,LCA开始在Jaisalmer进行激光制导炸弹投放和电子战试验。
, _# e' S3 U8 d/ v* S8 h& M; I, T; L) O0 a
其后,11月份,LCA团队进驻位于印度南端的果阿,在汉萨基地开始海平面飞行试验以及R-73空空导弹瞄准发射。
. ^- ]0 F1 P3 e) P# L2 d$ ~* {: n. l* V: x& y1 m# u
但不管空军怎样努力,2012年底拿到FOC算是彻底没门儿了。1 n k/ e" d3 f$ @9 M: G
9 p8 m# f u& P, z$ R
![]()
3 K" R7 T' C* f4 W( w" r2011年10月3日,空军司令Browne恨恨地宣布FOC将推迟一年到2013年底。谁知到了11月18日,他又宣布FOC预期时间为2014年中。( ^, _8 W7 p8 ~7 c" s# H! ~
8 M5 [7 r; y- ?1 D9 H( y: ^以后IOC和FOC的日期会不会再度推迟,各位自己判断,反正印度人自己抽自己的嘴巴还是挺勤的,不信您接着往下看。1 y7 |- i9 E; v$ E5 t
) v& n* v) x$ ?( T" u6 e在2011年,除了上述试飞以外,印度人对有限量产系列(LSP)的后续机也抱有重大期待。其中LSP-6号机是专门用来飞攻角的。已经有11架LCA上天飞了十年,攻角总是在20-22度,远远达不到设计指标28度。这使得LCA的机动性大打折扣。HAL回头看看自己想要淘汰的现役米格-21,人家怎么就能飞出28度的攻角?现在花功夫专门造一架飞攻角的LCA,在气动布局不变的情况下只能靠减重这种做法,也就是说把机内无关的装置拆除,给LCA来个大瘦身。这种做法似有偷工减料瞒天过海之嫌。不过LCA这么多年不就是靠这套混过来的吗,再玩儿一回又有何妨?只要有一架LCA飞出了26-28度的攻角,想必LCA就可以蒙混过关了。要是其他LCA照样飞不出这样的攻角,这样做对于最终要装备空军的马克一型LCA又有什么意义呢?9 ~: N0 H8 [( M. @0 T8 h
8 \6 f1 g' m9 K5 d还是自己忽悠自己?
3 J; d6 c' B. H! e X/ T3 ^
4 U* B1 N6 I1 z4 [& A. l有限量产系列的最后两架也姗姗来迟。LSP-7和LSP-8虽然早已下线,HAL也曾经信誓旦旦地保证过LSP-7将在2011年8月首飞,但是到了8月份什么都没发生。其后HAL一次次发布新的首飞日期,但直到2012年2月5日这两架LCA都没能上天。
0 B0 Q0 @4 f: i5 [4 g3 p
) e! U: x* T/ e4 n![]()
* _+ r/ r# z- |) w- Y( ?/ sLSP-7在装配中。- |; x$ j0 p: A6 ?9 m- G4 P
) F6 Q( ?( ~" X% ?: u: q剩下唯一能拿出来炫耀的就是LCA海军原型机NP-1了。NP-1早在2010年7月6日就已经下线。HAL铺上红地毯欢天喜地庆祝了它的诞生。
) j4 L; [$ Y9 m0 i- d7 x' Q7 b; T0 v& R. n0 o$ \7 k
![]()
. f0 m% s' P, Z( T3 c从图片上可以很清楚地看到,NP-1是双座教练型。为了适应在航空母舰甲板降落时的额外冲击力,它的起落架是全新设计的,比用在LSP上的起落架粗壮的多。NP-1的机体结构也相应得到了加强并加装了着舰尾钩。此外,NP-1的机头改成略微下垂以改善着舰时飞行员的视野。这一切都给NP-1增加了结构重量,使其更加沉重。NP-1将来要以滑跃方式起飞,滑跑距离又很短,双重超重的NP-1只能大幅度减少栽油量和外挂武器才可以勉强起飞。这次HAL没敢透露NP-1新的空重数据,但他们也没忘记忽悠外界,说NP-1的外挂能达到惊人的3.5吨。
9 f: M! k0 S1 z- M1 H5 q0 R; u- x1 K6 Z- f% w2 S
海军按照印度人的惯例,在NP-1下线时宣布订购6架。
0 o/ p N$ Y5 A2 ?* ?( f2 w
5 M3 v0 E1 n% S% \没有想到的是NP-1比LSP-6,7,8更不争气。全新的起落架竟然超重400-500千克。NP-1首飞日期曾经多次宣布又多次推迟。2011年12月4日是印度海军节,HAL早先发毒誓让NP-1在这一天 首飞的大话又可耻地落了空。心有不甘的HAL不肯罢休,当场放了狠话,说2011年圣诞节之前NP-1必定首飞。到了12月底,NP-1 仍然在地面打转,死活不肯飞,这次宣布再次落空,HAL又当众扇了自己大耳贴子。到今天为止(2012年2月5日),NP-1已经下线19个月,何时进行首飞依然是个谜。
- O4 O! G4 w, e7 H! @/ ^$ n) W
) o( \. w$ v6 ]' E! ?" e纵观LCA工程在2011年的表现,只能用乏善可陈来形容。整个一年当中没有一架新LCA首飞,IOC和FOC都没有按节点完成,折腾了一年,结果是整个计划推迟两年。
% t4 e2 y9 {" r$ X, |/ ~1 l6 M3 a4 s9 |
HAL和LCA在2011的几个突出亮点是:
! O4 L1 j4 A @8 A3 @: g1. 没有摔飞机,保持了记录,难得。
7 Z3 l1 h3 x9 w7 U- Q2. 锻炼了队伍。+ H5 e; N6 a8 V6 A+ X: L
3. 政府答应继续拨款把LCA搞下去。1 u' A; S' c4 O; S% C' l
/ D% p+ y% z7 v% D! W+ O其实印度空军对HAL和LCA早就不耐烦了。他们现在真正感兴趣的已经不是LCA,而是怎样尽早买到欧洲战机好解决自己面临的战机青黄不接的尴尬局面。至于印度政府,他们当然明白,不管有多大挫折和困难,为了最终建立起像样的本土战斗机工业,还是得跟TG当年似的,咬牙坚持下去。$ Y+ O5 C$ K* N: h9 M) N# B8 l( `
* g1 a7 f/ ^2 B" E9 {3 f当年TG苦哈哈地造飞机时有一股精神顶着,现在的印度人有吗?+ v; p) A9 i+ }# W @" k# {
* ^! s' W( X6 P6 Z4 I& T
(完)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