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木不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书笔记] 那个老是走狗屎运的老男孩(更新到24,全文完!)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8-12-11 09:13
  • 签到天数: 85 天

    [LV.6]出窍

    41#
    发表于 2018-11-8 08:52:07 | 只看该作者
    出走半生,归来仍少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0-10-30 18:27
  • 签到天数: 7 天

    [LV.3]辟谷

    42#
     楼主| 发表于 2018-11-9 19:03:26 | 只看该作者

    《丁丁历险记》背后的故事(6):沾满鲜血的黑金

    本帖最后由 木不铎 于 2018-12-2 23:50 编辑
    " o+ B/ f. i7 A9 {% ]8 V2 t
    6 g. `# N! T5 i% `7 z
    $ {9 w0 v9 m; M; h/ U- T

    1932-1935年,为了争夺格兰查科(Gran Chaco)北部地区,玻利维亚和巴拉圭在兵戎相见,史称查科战争(Chaco War)。该地区位于巴拉圭河以西、安第斯山脉以东、亚马逊盆地以南,潘帕斯草原以北,面积约65万平方公里,但人烟稀少、缺乏物产。玻利维亚和巴拉圭就格兰查科北部约26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归属,一直存在争执。所谓“世间熙熙,皆为利来;世间攘攘,皆为利往”。20世纪20年代,在该地发现了石油,两国为争夺石油资源,开始频频发生武装冲突。由于资本的逐利本性,世界主要石油巨头以及邻近国家也开始卷入其中,美孚石油公司和智利支持玻利维亚,英荷壳牌石油公司和阿根廷支持巴拉圭。靠着欧美石油商提供的金钱,以及军火商们提供的军火,双方大打出手,战争持续了整整三年,双方均伤亡惨重,最后以巴拉圭惨胜结束。根据双方缔结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和约》,巴拉圭获得北查科中部和东部共约2/3的领土,玻利维亚获得北查科西部共约1/3的领土。: K/ f* H; o( l


    & m9 \* K& a. ]4 k
    6 t! ~: v2 ~4 i" D. A

    《破耳朵的故事》(L'Oreille cassée)便是根据这一发生在南半球的战争为背景创作的,并将故事移花接木到南美大陆的东部。埃尔热采用文字游戏,将这场冲突取名为“格兰查博(Gran Chapo)之争”,它造成两个虚构的国家对立起来:圣·狄奥多罗斯(San Theodoros,影射玻利维亚)和纽沃·里科(Nuevo Rico,影射巴拉圭)。该漫画于1935年12月至1937年2月在《二十世纪小伙伴》上面连载。


    : y$ J+ f' K. O" U6 R! J9 V

    0 ]0 _4 K, a: g  g

    故事的引子是一起文物失窃案件——一尊阿伦巴亚神像(Fétiche Arumbaya)被窃贼从博物馆盗走,真品的右耳有破损,而窃贼复制的膺品却没有注意到这个细节。在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和历史博物馆的确有这么一尊印第安神像,不过,其耳朵完好无缺,而且不是来自亚马逊丛林,而是来自秘鲁北部的安第斯山脉地区。

    $ C9 j' |) m8 R; i- _: W$ D

    0 }6 L1 w# V8 `* D" ~; ~

    丁丁在这个故事中,化身为比利时的福尔摩斯,他根据零星的线索,追踪窃贼上了驶往南美洲的轮船,来到了圣·狄奥多罗斯共和国(San Theodoros)。在这儿,他遇到了雨林里的革命家阿尔卡扎将军(General Alcazar)。在被政府军逮捕准备枪毙的刑场上,行刑队们能够在短时间之内,根据形势的发展,脸不红、心不跳、气不喘地在“阿尔扎卡将军万岁!”和“塔尔奥卡将军万岁!”之间来回转换,可谓典型的“墙头草”。最后,阿尔卡扎将军终于革命成功了。取得政权以后,革命家阿尔卡扎将军蜕变得飞快,不但对下属大派官爵,颐指气使,而且面对资本家的金钱攻势也是立马竖起白旗。而将军大人一旦发现丁丁反对他挑起战争的决定,一样除之而后快。在这部书中,埃尔热不留情面地抨击了香蕉共和国们的共性:革命、暴乱、军事政变、腐败、……

    ' }/ G% a2 Y) u2 i& P& J, n( w
    ' G4 k* [% r& c! c2 a( V

    玻利维亚(Bolivia)的国名是为了纪念伟大的解放者玻利瓦尔(Bolívar)而设立的。这位拉丁美洲的“解放者”的塑像也出现在漫画中,化名为“General Olivaro”,很不幸,塑像被爆炸的气浪掀翻了头颅,这有“政治不正确”的嫌疑,至少也是“大不敬”。

      `% E1 m) ^) @6 C  g

      \; U# ^/ W& i" a+ {

    在石油商的挑拨之下,圣·狄奥多罗斯和纽沃·里科这两个国家开战了。军火商巴希尔·巴扎罗夫(Basil Bazarov)就像闻到血腥气的苍蝇,随之而来,而且是两边推销军火。此人的原型是二十世纪初臭名昭著的军火巨头巴希尔·扎哈罗夫(Basil Zaharoff),他在俄土战争中通过给交战双方卖军火,发了大财。他最著名的成就是将马克沁机关枪推销给沙俄,让这把“死亡镰刀”在中国旅顺狠狠地收割了一次日本军人的生命。不过,真实世界中,扎哈罗夫并没有到过南美。


    0 Y  o& ~9 n# o7 p! h1 \
    : o/ Z  @& X3 O% ^

    丁丁深入到亚马逊雨林,遇见了在阿伦巴亚部落生活的英国探险家里格维尔(Ridgewell),终于弄清楚了神像里隐藏的秘密,原来神像里面藏有被探险队盗走的一枚钻石,这才引发一系列血案。这位英国探险家的原型是波西·福西特(Percy Fawcett:1867~1925?),1925年,在亚马逊雨林中寻找“失落之城Z”(Lost City of Z)时,他和自己的儿子及一名助手,一起失去踪迹。1992年,美国人类学家在雨林中发现了库西库古(Kuhikugu)遗址。


    2 K  }5 w. A* B( Z0 [

    这个故事中的很多人物还会在《丁丁与流浪汉》(Tintin et les Picaros)中再次出现。

    # p' G! a8 p3 T9 r

      k" ]% Z5 P& L8 Y/ h- e4 M% G

    点评

    油菜: 5.0 给力: 5.0
    涨姿势: 5.0
    油菜: 5 给力: 5 涨姿势: 5
      发表于 2018-11-9 19:28

    评分

    参与人数 6爱元 +40 学识 +2 收起 理由
    重重无尽 + 8
    常挨揍 + 4
    MacArthur + 8 + 2 谢谢分享
    到处停留的叶子 + 6
    mezhan + 4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0-10-30 18:27
  • 签到天数: 7 天

    [LV.3]辟谷

    43#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4 06:59:11 | 只看该作者

    《丁丁历险记》背后的故事(7):白雪斗金刚

    本帖最后由 木不铎 于 2018-12-2 23:58 编辑
    9 J# [! x  X  c  }3 F4 S" L( O+ t/ H9 K6 R) q
    : f. s2 [! t. G1 L

    1937年4月至1938年6月,埃尔热在《二十世纪小伙伴》上连载了《黑岛》( L'Île noire)。此时,已经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前夜,亚洲大陆早已是烽烟四起,而欧洲大陆也是危机四伏。

    9 ~  J$ ?& O4 S" r1 O* {5 T" k4 V

    4 p; V# z) t4 R6 L( ]% W

    故事情节是:由于一次偶然的坠机事件,丁丁发现并破获了一个制造假钞的犯罪集团。该集团的核心是一名医生——米勒博士(Dr. Müller),其原型是一个有苏格兰血统的德国间谍——乔治·贝尔(Georg Bell),此人是德国纳粹党的忠实信徒,为搅乱苏联的金融秩序,他伪造了大量的苏联卢布。虽然贝尔的目的没有最终得逞,但却因此名声大噪。在这个故事中,米勒博士伪造的是英镑。


    ) U; X! Y5 _  g

    根据获得的线索,丁丁搭乘渡轮,渡过了英吉利海峡,在多佛登陆大不列颠岛。这一次,埃尔热一反常态,在自己的漫画中,没有讽刺作为资本主义大本营的英国,因为他自小就对英国充满好感,另外在一战中,正是因为英法联军的浴血奋战,才帮助比利时重新恢复了国土。


    ' @2 z6 c% k2 p9 J/ w( U# N
    8 c/ X$ G6 L1 k. i

    英国的坠机地点在萨塞克斯郡(Sussex),离一个名为爱士顿(Eastdown)的小镇不远,这个虚拟的小镇应该就是现在的东萨塞克斯郡(East Sussex)的伊斯特本(Eastbourne)。丁丁在去的路上被匪徒绑架,被抓到一处海边的悬崖,这就是著名的比奇角(Beachy Head)。此处为石灰石海岸悬崖,距海面的高度为162米,是英国最高的海岸悬崖,也是名声不佳的“自杀圣地”。匪徒试图把丁丁推下悬崖,但在千钧一发之际,由于白雪的机智,丁丁脱离险境。


    4 C0 m1 U; P1 Z: q6 v" u; Q
    9 ~; j: G5 o% A# O

    虽然丁丁找到了米勒博士的老巢,但还是让他逃出了法网。丁丁又一路追踪来到了苏格兰,也就是黑岛,这个岛屿上有一座城堡,是犯罪集团制作伪钞的地方。黑岛的原型据说是苏格兰东北部的外赫布里底群岛(Outer Hebrides)的城堡湾(Castlebay),离岸不远有这样一座小岛。这个现实中的小岛实在太小,而且离岸很近。


    7 ^' q. q9 g1 l

    ; U, m* X  U* N' P4 h5 R7 C) s$ ~$ }

    匪徒们在岛上豢养了一头黑猩猩——朗科(Ranko),力大无比。1933年,好莱坞拍了一部黑白怪兽片《金刚》(King Kong),在剧中,硕大无朋的黑猩猩让人印象深刻,埃尔热也因此受到了启发。朗科虽然凶悍异常,但有个致命的弱点——怕狗,小狗白雪因此成为了它的克星。这种以弱胜强的故事模式,有点像大卫战胜巨人歌利亚。匪徒们试图用黑猩猩抓获或杀害丁丁的时候,反而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 y3 w+ ^) ^, C$ H* y) P1 o

    最终,匪徒们全部落入法网,而一路追捕丁丁、不断出丑卖乖的杜邦兄弟也算是完成了任务。不过,在1938年出版的漫画中,米勒博士被英国政府与德国交换了一名被俘的英国间谍。毕竟,他还要在后面的故事中再次出现。

    / P- T3 F0 H" ?" s, G8 j: h3 d

    9 m8 I, t1 U2 k! u1 v

    评分

    参与人数 3爱元 +22 收起 理由
    重重无尽 + 8
    mezhan + 4
    holycow + 10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0-10-30 18:27
  • 签到天数: 7 天

    [LV.3]辟谷

    44#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9 07:56:26 | 只看该作者

    《丁丁历险记》背后的故事(8):黑云压城

    本帖最后由 木不铎 于 2018-12-1 06:08 编辑
    6 @: t8 h7 S  x9 Q' x  p8 s; c% H. g# }5 f7 {

    & J8 Q3 X! Y" g

    《奥托卡王的权杖》(Le Sceptre d'Ottokar)是《丁丁》系列的第八部作品,于1938年8月至1939年9月在《二十世纪小伙伴》上连载。这一年中,在远东的中国战场上,中国军民正与日寇殊死搏斗。而在欧洲大陆上,西班牙内战进入尾声,共和国被佛朗哥领导的叛军彻底推翻;法西斯德国先后吞并了奥地利和捷克斯诺伐克。随着时钟的旋转,战争的阴云越来越浓。

    ; B5 E4 G/ P  T* P) t+ \$ T- c, f2 u

    作为一个关注时事政治的漫画家,埃尔热用大胆的笔法创造了一个虚构的东欧国家——西尔达维亚(Syldavia),其邻国博尔多利亚(Borduria)想通过盗取国王的权杖,迫使国王退位,再通过政变,达到吞并西尔达维亚的目的。当时的读者,如果不是生活在世外桃源,一定会明白埃尔热是在讽刺纳粹德国吞并他国领土的野蛮行径。


    ' S' y2 l) U$ P- o1 q, N( d
    . A. l: e8 s4 b0 e4 ?) l

    西尔达维亚,从发音上,与巴尔干上的火药桶之一——塞尔维亚( Serbia)非常接近,也许作者是想起了这个一战的爆发地点。为了故事的发展,埃尔热不但为这个虚拟的国家编造了历史,而且还基于比利时方言和法语、荷兰与为该国创造了文字。

    2 D+ ^7 j7 Z* ~

    4 H/ R& C* j* z$ k( {

    除了一大帮坏人和阴谋家,《丁丁》系列的第一女主角卡斯塔菲尔(Castafiore)终于出场了。这位女高音歌唱家的声音穿云裂石,歌声优美华丽,所到之处,收获掌声鲜花无数,但可怜的丁丁显然无法消受,同车才坐了一小会儿,就赶紧找借口开溜,不过也恰巧躲过了敌人的盘查。埃尔热童年曾经饱受爱好歌唱的姑妈“折磨”,因此对歌剧一向敬而远之。

    $ _( W3 g5 \3 Z) l7 }5 t

    ) q+ q  O) G& Q5 L8 A. a8 z

    故事围绕着奥托卡王的权杖的争夺展开,奥托卡王及其权杖是真实存在的。奥托卡二世(Ottokar II:1233-1278)是波西米亚(Bohemia)皇族成员, 其王室标志物于1976年在布拉格宫里的圣–维杜斯大教堂(St. Vitus Cathedral)的修缮工程中被发现,并被公诸于世。

    % e5 I/ a  a8 q7 M

    8 E9 X9 K% Y% r" a( F! \1 X

    在这个漫画故事中,埃尔热先后两次出现在画面中。第一次是丁丁被皇家卫兵抓住时,埃尔热站在围观的人群里;后一次是丁丁走上前去接受穆斯卡十二世给他颁发金质鹈鹕勋章时,埃尔热立于达官贵人当中。

    " S# v9 v; r5 W

    《奥托卡王的权杖》的大结局再一次以丁丁的胜利闭幕,但现实却是残酷的,就在连载结束之前,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随后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


      R& d# E/ f9 H. u; }, k

    点评

    埃尔热这家伙后面出现得会越来越频繁,时不时在自己的漫画中露一小脸,扮演路人甲的角色  发表于 2018-12-4 22:21

    评分

    参与人数 4爱元 +26 收起 理由
    重重无尽 + 8
    mezhan + 4
    lorry + 4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holycow + 10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难过
    2021-8-22 23:19
  • 签到天数: 2078 天

    [LV.Master]无

    45#
    发表于 2018-11-19 20:48:5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0-10-30 18:27
  • 签到天数: 7 天

    [LV.3]辟谷

    46#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4 07:48:10 | 只看该作者

    《丁丁历险记》背后的故事(9):酒鬼的重生

    本帖最后由 木不铎 于 2019-2-15 19:53 编辑
    5 \" X& x& y  f& K3 o
    / p- p8 F# _0 z, k* X5 F0 x: ~

    1939年的秋天,在法西斯德国和斯大林的苏联的东西夹击之下,波兰经过36天的抵抗,宣告投降。英法虽然已经正式向德国宣战,但却不敢越雷池一步,虚张声势的“静坐战”(Sitzkrieg)一直持续到1940年的5月。5月10日,德军绕开坚固设防的马其顿防线,以闪电战术,几天之内就攻占了荷兰以及宣布“中立”的比利时,英法联军则是一溃千里,在敦克尔克海滩勉强撤出了34万人,6月25日,法国宣布投降,维希法国成立。


    ' K  i6 c' r4 D; o% C

    5月初,埃尔热随着逃难的人群,来到了巴黎。但是,在包括巴黎在内的大半个法国也落入了纳粹德国之手后,埃尔热无奈地回到了布鲁塞尔,而自己的房子却已经被德军征用。此时,《二十世纪小伙伴》已经被迫停刊,原来正在连载的《黑金之国》(Tintin Au Pays De L'Or Noir)不得不半途而废(直到1949年才重启炉灶)。但有家难回的埃尔热却有家小要养活,他必须得给自己还有丁丁找份工作。幸运的是,当时比利时发行量最大的报刊《晚报》(Le Soir)愿意给埃尔热提供一个机会,条件是不许触犯占领当局的虎须,他于是在其副刊《青年晚报》( Le Soir Jeunesse)上创作了《丁丁》系列的第九部作品《金钳螃蟹贩毒集团》(Le Crabe Aux Pinces D'Or)。在杂志的封面上印着大幅标题——“丁丁和白雪回来了!”(Tintin et Milou sont revenus!)。

    9 s# k3 }  j) D( R

    * s* w: J& r+ M

    在这个故事中,埃尔热刻意绕开了一切政治话题,而让丁丁继续与毒品贩子做斗争。在这一集中,鼎鼎大名如雷贯耳的阿道克船长(Capitaine Haddock)隆重出场了,不过,他最初的形象却不甚佳——衣冠不整、形容憔悴、精神颓废、沉迷于酒精的酒鬼一个,多次因为狂喝滥饮,耽误正事,甚至置丁丁和自己于险境。一定程度上,阿道克船长的状态也反映出当时欧洲百姓的心态,在纳粹的魔爪之下,大家苟延残喘,世事又是如此惨淡,何不借酒浇愁?但是,幸亏还有永远积极向上、永不放弃的丁丁。

    1 A9 j) N) Z, i/ g' q0 @  `7 c
    2 G5 q, [1 A+ m1 r+ T9 x4 T

    注:阿道克(Haddock)就是“黑线鳕鱼”,因黑色的侧线而得名,是大西洋沿岸常见的一种鱼。味道还是不错的,是英国国菜“炸鱼薯条”(Fish & Chips)的常用鱼类。


    9 T  f" v3 J) Q! o! }* h4 f7 a0 |9 B6 R  X/ H2 Z

    丁丁和阿道克船长在横越撒哈拉沙漠的时候,碰见了一拨儿匪徒。这时,阿道克船长痛快淋漓地飙了一次脏话,匪徒们闻言无不停止射击,撒腿开溜(当然,更主要的原因是他们看见援军来了)。在这幅插图中,埃尔热创造性地将匪徒的动作做了慢镜头分解,又画在了一起,这也成为他最为得意的一幅插图。


    % n& |  _: Y% Z$ F3 k5 b

    在故事的结尾,阿道克船长在电台发表演讲,大肆抨击滥饮的危害,并发誓从此以后与酒们拜拜。但是,在现场,他是边喝着点什么,边讲的。

    ; C2 e4 q. l* N+ P8 L
    3 q7 B$ R# u. H# e% C) G

    评分

    参与人数 2爱元 +12 收起 理由
    重重无尽 + 8
    mezhan + 4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0-10-30 18:27
  • 签到天数: 7 天

    [LV.3]辟谷

    47#
     楼主| 发表于 2018-12-3 00:17:57 | 只看该作者

    《丁丁历险记》背后的故事(10):世界的末日?

    本帖最后由 木不铎 于 2019-2-15 19:56 编辑
    * z, p0 b& P7 K$ k3 d2 v1 C8 `
    * b2 U' Q. B* Y9 n- [


    8 R3 u: g7 i* V

    ……


    & P* U+ `" W, @( E- w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 c2 h1 Q8 E. Y& x9 e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9 R7 V# `  x" Q# F

    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


    0 H6 m1 G& n8 o3 t' f

    ……

    5 e! E2 w. z2 z5 l! |1 |

    $ m/ N* @4 g, g

    这是安史之乱中,大诗人杜甫于《垂老别》中写下的诗句。

    + j4 z) H2 f3 f! N
    . y" q8 H. F9 t1 H7 ^5 h

    $ |. B7 t4 l% @[p]凡尔纳的《流星追逐记》

    7 Z. n0 M' K. R5 a% v: h

    $ b% }$ {0 j8 }* S+ I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的世界,未尝不是这样的呢?这时候,包括比利时在内的几乎整个欧洲,都沉沦在纳粹的铁蹄之下。作为升斗小民的埃尔热面对如此乱世,又能有何作为?既然人世间的混乱和矛盾已经够多了,顾忌和忌讳又多,干脆就想想天上的。埃尔热借鉴法国科幻小说大家儒勒·凡尔纳(Jules Verne:1828~1905)的遗作《流星追逐记》(La Chasse au météore)),创作了这部《神秘的星星》(L'Etoile Mystérieuse),于1941年10月至1942年5月在比利时的《晚报》(Le Soir)上发表(《青年晚报》已经被迫关闭)。


    0 [  O, J& u8 ~, z2 ]

    * v! y# }6 R1 g; l" D( H

    即使是在21世纪,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流星撞地球”这样的事情还是能够引起大众的恐慌,而最兴奋的人莫过于科学家和末世论者。前者是因为获得了难得的研究对象和机会,而后者则上窜下跳,满世界蛊惑人心,借机推销自家的“理论”。但不管怎么说,埃尔热的这个选题不但安全,而且非常吸引眼球。


    7 O3 F& g5 v* k/ f" y: \
    : j- w, W$ M) r% }( ~! G

    包括丁丁、白雪和几位欧洲的顶尖科学家组成了探险队,他们搭乘阿道克船长指挥的曙光号(Aurore),向流星坠落的北极海域出发。身为“海员戒酒协会”会长的阿道克船长居然厚着脸皮,让船员给自己搬进去好几箱威士忌。


    + H6 L  l( d; r# D; `  W/ }

    1 o+ I* q1 b3 B

    作为惯例,《丁丁》故事中需要有反派。在当时的情况下,反派的选择就是美国资本家们派出的探险队;不过在战后的改编版本中,这些反派的国籍身份变成了圣·里科(São Rico),而美国的星条旗也被红底四角星旗取代。有人曾说,埃尔热的科学探险团队都是轴心国成员。可他争辩说,正义的阿道克船长和切斯特船长(Captain Chester)可都是英国人。

    % }% j6 m3 _/ W

    * K0 o9 A. K+ d' {# E3 p$ k

    丁丁通过搭乘飞机再直接跳伞的方法,赶在对手前面,降落在流星坠落形成的小岛。为了阻止丁丁,天狼星号(Sirius)的一位船员居然想用枪射杀丁丁,但是,切斯特船长却毫不犹豫地阻止了他这种卑鄙的行为。同样是这位正义的船长,在曙光号缺少燃油的时候,暗暗帮助他们。他是一位永远值得尊敬的对手。

    8 [  \3 K. ^! h& _% c- d4 `

    % Q" t5 F6 E+ ?8 y  L6 S7 f

    丁丁刚踏上小岛,第一个行为是插上考察队的绿色大旗。当初,欧洲的殖民者们四处抢夺土地的时候,就是这么干的,满世界插旗子,标地盘,就连美国人登月以后,最先干的事情也是插上他们的旗子。人类的这种行为和小狗围着电线杆撒尿其实是一回事儿。


    - q% k2 w6 n. l! ~9 _( n

    最终,流星坠落形成的小岛沉入北冰洋,而考察队的唯一收获是一块据说蕴含神奇金属的石头。


    : x% T4 v, }+ g- g5 O3 o/ q. q. O

    点评

    油菜: 5.0 给力: 5.0
    涨姿势: 5.0
    油菜: 5 给力: 5 涨姿势: 5
      发表于 2018-12-4 20:01

    评分

    参与人数 3爱元 +20 学识 +2 收起 理由
    重重无尽 + 8
    mezhan + 4
    MacArthur + 8 + 2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2-8-5 08:35
  • 签到天数: 3 天

    [LV.2]筑基

    48#
    发表于 2018-12-3 04:33:41 | 只看该作者
    木不铎 发表于 2018-12-3 00:17. n' Q8 o# k4 v2 p) Z
    ) A/ n7 _4 ?- _$ x3 G
    ……
    ; Z8 w% L0 B! E( l7 K" L$ t2 y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5 O; l9 [* s% i/ T这本好像买看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4-29 10:01
  • 签到天数: 334 天

    [LV.8]合体

    49#
    发表于 2018-12-3 07:21:11 | 只看该作者
    在外文书店见到了,十几本,一千多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0#
    发表于 2018-12-4 09:48:47 | 只看该作者
    * a. S* G2 V/ O, `# [* ~
    奔波儿灞,灞波儿奔?

    点评

    哈哈哈哈,反正不是他抄我,就是我抄他。  发表于 2018-12-4 22: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0-10-30 18:27
  • 签到天数: 7 天

    [LV.3]辟谷

    51#
     楼主| 发表于 2019-2-6 20:03:07 | 只看该作者

    《丁丁历险记》背后的故事(11):老子英雄儿好汉

    本帖最后由 木不铎 于 2019-2-15 19:58 编辑 & H5 h( l" f, _% ?& {* H0 z3 m) |
    # G& v: x/ h4 F3 {8 {. P. s& K% B1 K' i

    5 D0 J) |' Z: H0 k: {+ ]

    《独角兽号的秘密》(Le Secret de La Licorne)是《丁丁》系列的第11部作品,于1942年6月至1943年1月在比利时的《晚报》上连载。这个故事是埃尔热和另一位漫画家雅克·冯·迈克贝克(Jacques Van Melkebeke)一起合作完成的,故事构思借鉴了凡尔纳的小说《格兰特船长的儿女》(Les Enfants du capitaine Grant),情节的发展充满了戏剧性,因此被大导演斯皮尔伯格选中,拍成了电影。

    ) p. K$ }" e" \4 ~

    * ?* E; e( I5 [+ M/ F/ m* S

    故事开头,丁丁在逛跳蚤市场,看见一艘漂亮的三桅帆船模型——“独角兽号”,就花钱买了下来,准备送给阿道克船长当礼物。但不成想,在这个模型中藏着一个秘密。这个跳蚤市场被认为位于布鲁塞尔的球赛广场(Place du Jeu de Balle)的跳蚤市场,每天都开门,专营古玩旧货,有点像北京的潘家园旧货市场。作为跳蚤市场,里面充斥着古旧的器物,跳蚤自然也有几只,否则白雪怎么会不停地挠痒痒?


      `8 k5 m; Y, Q; U/ S7 t2 J
    . k% v; o* l7 l5 r* I- C

    由于故事涉及到大航海时代的帆船,工作认真的埃尔热特意花时间研究了当时的帆船制造工艺,还拜访了朋友的船模店观摩学习。一般认为,他笔下创作的这艘“独角兽号”的灵感来源主要是一艘名为“辉煌号”的战舰。

    2 q/ U. j, a- o% {4 y* Z

    - ]# R) z$ q% R1 A/ _, }# _

    通过研读先祖留下的航海日志,阿道克船长知道了自己祖先弗朗西斯·阿道克爵士(Sir Francis Haddock)就是“独角兽号”的船长,在一次海上遭遇战中击杀了海盗头子红色拉克姆( Rackham le Rouge),并炸毁了沦丧在海盗之手的座船。而沉船的秘密被他写成三张纸条,分别藏在三艘“独角兽号”船模的桅杆里。

    2 o3 B2 ?- r* S. V! y7 E, z- s9 x1 m

    而知道这个秘密的反派——卢瓦佐兄弟(Les frères Loiseau)将丁丁绑架到了他们的庄园莫兰萨(Château de Moulinsart),这座房子和法国卢瓦河畔的舍维涅堡(Château de Cheverny.)非常像。唯一的区别,就是真实存在的后者多了两翼的副楼。


    ; Y& C9 N: `/ Z  h8 `6 v' g. g* G

      M+ \+ Z. R6 L0 {/ y4 \; j9 }, C, V# a

    丁丁的运气出奇的好,他不但设法逃出了地牢,还活捉了这对兄弟。另外,卢瓦佐兄弟的管家内斯特(Nestor)因为忠于职守,也得到了船长和丁丁的谅解,他将在以后的故事中成为阿道克船长的管家。

    4 R; r! q* ?3 k( W2 M8 M

    + d% z- ]  [- P( N2 H5 r

    在《独角兽号的秘密》发表之后,埃尔热得知在历史上还真有一位大名鼎鼎的船长是阿道克爵士,即理查德·阿道克(Richard Haddock,1629~1715),在英国的皇家海军服役,并在英荷战争中屡建功勋,并最终被授予海军元帅。这位阿道克船长的幼子尼古拉斯·阿道克(Nicolas Haddock)也加入了英国皇家海军,所谓“虎父无犬子”,小阿道克船长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和四国同盟战争中大放异彩,最后也当上了海军元帅。丁丁的好朋友阿道克船长若是得知自己有这么露脸的祖先,一定会激动地再喝上几瓶威士忌。

    / c! z: g& h: k' f# X2 i

    ) x3 E( Y8 L& l* Q$ a左边为理查德·阿道克,右边为尼古拉斯·阿道克
    ' ^! Y6 c& ?( E! a% I: T

    % X+ W% U, V; R1 G4 |
    ! n6 u" Z: d3 m' z1 w

    评分

    参与人数 4爱元 +22 收起 理由
    重重无尽 + 8
    mezhan + 4
    黑洞的颜色 + 4
    七月群山 + 6 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0-10-30 18:27
  • 签到天数: 7 天

    [LV.3]辟谷

    52#
     楼主| 发表于 2019-2-8 06:43:36 | 只看该作者

    《丁丁历险记》背后的故事(12):踏破铁鞋无觅处

    本帖最后由 木不铎 于 2019-2-15 19:59 编辑
    , N0 u9 }/ _' Q% u9 Y5 y
    % j; ]9 ?4 m9 T' w

    ; i  q" S* m5 q* J: r

    《独角兽号的秘密》的刊发,成为纳粹严酷统治下人们难得的消遣,也让埃尔热和《晚报》收获大批的读者和粉丝。埃尔热趁热打铁,接着在《晚报》上连载了《红色拉克姆的宝藏》(Trésor de Rackham le Rouge)(1943.2~1943.9)。此时的二战战场已经渡过了转折点,德意法西斯军队在斯大林格勒城下和北非均遭受了惨重失败。到了8月,美英盟军成功登陆意大利西西里岛,苏军也在库尔斯克会战中赢得了最终的胜利。不过,对埃尔热而言,还是选择这种寻宝题材比较安全,即符合读者的口味,又不会因牵涉政治引来麻烦。

    ; P6 |& d7 m& }8 m; P9 f  q
    : l, H" `7 b% Z8 R7 s  R6 I3 w' v

    根据“独角兽号”船模中发现的秘密,丁丁和阿道克船长找到了独角兽号的沉没位置,而那里面可能藏有海盗红色拉克姆(Rackham le Rouge)的宝藏。沉船的位置是西经70°52′15″,北纬20°37′42″,此处属于加勒比海地区,当年正是海盗出没的海域。不过,此处,放眼四望,除了辽阔无边的大海,就是天空。幸亏丁丁灵机一动,想起当时世界上还没有统一的子午线。作为法国航海家的弗朗西斯·阿道克船长用的是巴黎子午线(2°20'14″E)作为本初子午线,即零度经线,如果换算成现在全世界通用的格林尼治子午线,则应该将沉船地点向西移动,即其现今的经度坐标应为西经73°12′29″。果然,在该坐标以北35公里,就是一座热带海岛——巴哈马群岛的大伊纳瓜岛(Great Inagua Island)。该岛周边有大片的珊瑚礁,在大航海时代,有许多不熟悉当地海情的船只在此地触礁沉没,其中最有名是两艘满载财宝的西班牙帆船,即Santa Rosa(1599)和Infanta(1788)。埃尔热及其合作者在构思《独角兽号的秘密》和《红色拉克姆的宝藏》这个系列故事的时候,还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 e5 ]/ M% M; [# A

    9 F* S# T: E* u' V! S

    阿道克的座船选择的是曾经做过自己竞争对手的天狼星号(Sirius),不过,这一回,他亲任船长。聪明绝顶、生性木讷而且耳聋眼花的向日葵教授(Professeur Tournesol)也出场了。在英文译本中,教授的名字被改成了“Professor Calculus”,也就是“微积分教授”,而国内所读到的中文译本是从英文译本二次翻译过来的,音译成“卡尔库鲁斯教授”。向日葵教授是那种的典型的Nerd(书呆子),秃顶,小胡子,戴一顶小圆帽,显得拘谨老派,不苟言笑,除了科学和发明创造,对生活中的其他事情都心不在焉,他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但他的智慧、善良和热忱还是赢得了丁丁和阿道克船长的好感。在真实的世界中,教授也是有原型的,这就是瑞士物理学家、发明家和探险家奥居斯特·皮卡尔(Auguste Piccard:1884“1962),他曾经搭乘氢气球升到16,165米的高空做研究大气,并曾进入潜水艇中深入3,050米深的海底观测深海。早在1937年,1937年,他就设计了一个小巧而坚固的潜水器,以便进入深海。但当一切准备就绪,却因二战的爆发被被迫中断。不过,向日葵教授“代替”他完成了这次试验。


    ' y# a; j% V/ f6 L8 j# Z- H! E! l

    蠢萌的杜邦兄弟也跟随出海,除了没日没夜地摇气泵,他们没有留下什么美好的回忆。最惨的是,好不容易回到家中,想找个地方休假,结果是摇碎草机。  |! f& x' |  |* u1 r

          0 \  y9 F# O! ?9 n/ s9 {! _. F
    经过海底搜索,丁丁和朋友们并没有找到传说中的宝藏。但向日葵教授根据残存的文件得知卢瓦佐盘踞过的莫兰萨庄园是弗朗西斯·阿道克船长的旧宅。大家回到比利时,得知这处庄园正在拍卖。阿道克船长无力买回祖先的宅子,但向日葵教授靠出卖潜水艇的专利,从政府那儿弄到一笔钱,主动帮助船长购回了庄园,这里也成为阿道克船长、向日葵教授、丁丁、白雪以及管家内斯特的家。根据线索,大家发现老阿道克船长的财宝就藏在地下室的地球仪里,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 y* ~7 [% C8 i( i" Z) I, M

    7 q7 |1 Y3 n/ B! g7 O

    2011年,斯皮尔伯格将《独角兽号的秘密》和《红色拉克姆的宝藏》浓缩改编成一部3D动画影片——《丁丁历险记之独角兽号的秘密》(The Adventures of Tintin: Secret of the Unicorn),这是斯大导演的第一部动画作品,一经推出,广受好评,获得了第69届金球奖最佳影片奖。


    ; i, X9 X: [! b; C9 P  N% @) _+ y

    评分

    参与人数 3爱元 +16 收起 理由
    重重无尽 + 8
    mezhan + 4
    黑洞的颜色 + 4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0-10-30 18:27
  • 签到天数: 7 天

    [LV.3]辟谷

    53#
     楼主| 发表于 2019-2-10 23:58:04 | 只看该作者

    《丁丁历险记》背后的故事(13):命运多舛的水晶球

    本帖最后由 木不铎 于 2019-2-15 20:00 编辑 ) w  ?) v' _, k+ F
    2 F2 R% f9 ^: ?$ C$ R' ^' a

    ( J1 Z% n' \- y% H0 b3 b6 E: N/ ]; z- B4 F( X* {7 r; c( e. Q4 X# G

    1922年11月29日,英国埃及学家及考古学家霍华德·卡特(Howard Carter,1874~1939)主持发掘了图坦卡蒙王的陵墓,金碧辉煌、琳琅满目的文物发现,让图坦卡蒙热一时席卷全球,而卡特本人也获得了崇高的声誉。但是,在随后的短短几年间,参加考古挖掘的人中,有十余人因为各种原因纷纷死去,“法老的诅咒”的说法一时甚嚣其上,许多人认为蚀刻在墓上的那些铭文是在警告众人:凡是惊扰这位法老陵墓的人都会受到惩罚。卡特本人认为这只是虚妄之言,不值一哂,真要被诅咒,第一个被轮到的也应该是他。而在这次重大考古发现的17年后,卡特在家中去世,享年64岁。

    7 C) P* j1 }1 N5 q# {: c

    % l0 J) C9 d3 s: ?1 k

    但是这种说法却给埃尔热带来了创作灵感,他在漫画家埃德加·皮埃尔·雅各布(Edgar Pierre Jacobs:1904~1987)的帮助下,一起构思和创作了一个短系列,即《七个水晶球》和《太阳的囚徒》。但是,这部《七个水晶球》(Le Sept Boules de Cristal)的遭遇却是多灾多难,从1943年12月16日开始在《晚报》上连载,但到了1944年9月2日,就被迫中断了。


    3 M4 ^0 {; I2 p6 A5 o# J+ N
    : E  O# f5 }& w3 [8 e# J0 M" Q7 L
    % e& W! H" W5 {% F9 |+ W7 d
    1944年9月4日的布鲁塞尔街头2 @- z" T+ |1 Q, L) e

    % w  k, Q+ W- p& S

    在这期间,德意法西斯在各条战线屡战屡败:欧洲东线战场上,苏军收复了全部国土,已经进抵波兰首都华沙;在南部,盟军在意大利本土登陆,并将德军赶到了意大利北部山岳地区;在西部,1944年6月6日,盟军登陆法国诺曼底,9月3日,布鲁塞尔终于获得了解放。然而,这一天对埃尔热和“丁丁”而言,却并非是一个值得庆祝的日子。《晚报》因为在被纳粹占领期间与占领当局合作,报社被勒令关闭,包括埃尔热在内的所有员工全部被扫地出门。这时,《七个水晶球》的故事刚讲到七位参与挖掘印加王墓的探险家正在医院中集体发病。接着,更为不幸的事情接踵而至,埃尔热于当日被捕,罪名是“叛国罪”,虽然他只是在报纸上用画笔给大家讲述丁丁的探险故事。但是,在许多自诩为“正义”的人士眼中,既然《晚报》是伪政权治下的报纸,那么所有为该报纸工作的人都是比奸。蹲了几天牢房之后,埃尔热被释放,但是作为一个曾经为伪政权的新闻机构工作过的人,他上了黑名单,被禁止进入出版行业工作。他的几位《晚报》的同事都因“叛国罪”被判无期徒刑甚至死刑,而埃尔热自己头上依旧被扣上“通敌叛国”的嫌疑帽子。值得庆幸的是,执掌生杀予夺大权的官员不是那种“伟光正”的狂热份子,调查结果显示,埃尔热在比利时被纳粹占领期间唯一做的事情也就是画漫画养家糊口,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通敌行为。最后,他被定性为“并非是叛国者,只是一个(政治上的)糊涂虫。”。

    ) W0 D: f( E  ^5 ?: W' w: t( X
    1 q$ C: V* |$ {7 E  R" `

    1946年5月,埃尔热获得了良民证,可以重操旧业了。埃尔热和朋友们一起创立了一份新的期刊,专门刊登漫画,就叫《丁丁》(Tintin),他们的口号是“7岁到77岁的青年期刊”(Le journal des jeunes de 7 à 77 ans ),丁丁在时隔两年之后,终于与读者重新见面了。《七个水晶球》剩下的篇幅以及《太阳的囚徒》于1946年9月26日,开始在该期刊上连载,名为《太阳的神殿》(Le Temple Du Soleil)。


    ; p, Y2 j! r7 y& f" P

    / `; A* V5 k" o& v+ Q

    这个故事中,出现的印加王拉斯卡·卡帕克(Rascar Capac)的木乃伊,来自于布鲁塞尔市里的五十周年纪念博物馆(Cinquantenaire Museum),里面收藏有一个印加时期的木乃伊,埃尔热以其为模板进行创作。


    ; _" {; L" N: l

    ' |3 ]4 ~7 c6 B/ T) e

    将印加王的木乃伊从安第斯山里带回来的七名科学家,先后被神秘的水晶球击中,均患上了嗜睡症。最后中招的贝加莫特教授住在一栋别墅里,漫画中的房子是真实存在的,是布瓦福尔(Boitsfort)的一栋住宅。漫画家曾跑到这座住宅前绘制素描,而那时,这座漂亮的房子被盖世太保占据着。还好,他们没有被特务们当嫌疑犯给当场拿下。

    4 I/ _9 a9 @' s) k5 X. X% m

    在故事中,阿尔卡扎将军被人推翻,只好跑到欧洲当耍飞刀的马戏演员,其人做人做事,拿得起,放得下,无怪乎后来又东山再起。而女高音歌唱家卡斯塔菲尔也再次出场跑了个龙套,可惜,她引吭高歌一番以后,只收获了一位粉丝——小狗白雪。感觉,埃尔热的确不太喜欢歌剧,每每拿卡斯塔菲尔开涮。

    # O+ f' x) Q! I* T

    向日葵教授被印第安人绑架了,为了搭救自己的好朋友,丁丁和阿道克船长又开始了新的冒险。


    8 V- m) z; |9 F( w$ \0 U  x4 R" d& o# O1 O

    点评

    油菜: 5.0 给力: 5.0
    涨姿势: 5.0
    油菜: 5 给力: 5 涨姿势: 5
      发表于 2019-2-11 01:05

    评分

    参与人数 5爱元 +32 学识 +2 收起 理由
    重重无尽 + 8
    mezhan + 4
    MacArthur + 10 + 2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七月群山 + 6 精彩
    黑洞的颜色 + 4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0-10-30 18:27
  • 签到天数: 7 天

    [LV.3]辟谷

    54#
     楼主| 发表于 2019-2-12 20:17:47 | 只看该作者

    《丁丁历险记》背后的故事(14):不抛弃,不放弃

    本帖最后由 木不铎 于 2019-2-15 20:01 编辑
    . G8 v0 c: Q) P; Z/ E4 o
    & E% p- p6 N% j: P
    " w4 B) Q$ b1 D0 t& U4 k

    作为《七个水晶球》的续集,《太阳的囚徒》(法语:Le Temple du Soleil(太阳的神殿),中文译名来自英文译本“Prisoners of the Sun”)于1946年9月至1948年4月,在《丁丁》杂志上连载。在这期间,埃尔热总算是摆脱了“卖国贼”的帽子,可以安心进行创作。为了准确描绘印加文化和秘鲁的风土人情,他和雅各布俩人将大量的时间花在了博物馆和图书馆,揣摩相关的艺术品,研读文献资料。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这些功课让这部作品在情节上不但引人入胜,在画面上也让人大开眼界。令人惋惜的是,由于俩人在创作理念和性格上的矛盾,这次堪称珠联璧合的合作在1947年的5月结束。

    * a  u1 O' T5 f: U' q

    在故事中,向日葵教授由于无意中佩戴了印加王的手镯,被认为是亵渎了神灵,结果被印加人的后裔绑架到了秘鲁。丁丁和阿道克船长为了搭救自己的朋友,发扬“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跨越了半个地球,一路追踪到了秘鲁。在这块人生地不熟的土地,丁丁的善良和正义使他逐渐赢得了当地人的好感,还结交了一位克丘亚(Quechua)少年佐里诺(Zorrino),他甘愿冒着生命危险帮助丁丁前往太阳神殿,救回向日葵教授。

    * k" e5 X$ R3 O2 c
    ( X- B( Z) N  o9 J3 \" L8 ^: e3 p

    1876年,秘鲁修建了利马——万卡约铁路(Lima——Huancayo Railway),将首都利马与胡宁大区的首府连接起来,这条铁路穿越了高耸入云的安第斯山脉,其最高点海拔为4,829,创造了当时铁路建设史上的一个记录,因此被称为“海拔最高的铁路”,这个记录直至2006年,才被中国的青藏铁路(最高点在唐古拉山口,为5,068米)打破。丁丁和阿道克船长穿越安第斯山时,搭乘火车沿这条铁路线前进。

    + F  j# l  o: [$ u' k: M( U* E* U
      j# {, j0 M2 u3 I8 y( g* p; X9 o
    ) J* B4 S  I/ c6 T# Z" R. U" R6 S

    在前往神庙途中,丁丁一行爬雪山、越大川、穿丛林,遭遇了很多南美洲特有的动物,例如安第斯山的羊驼(Llama)和秃鹫(Andean Condor),以及亚马逊丛林里的森蚺(Anaconda)、南美貘(South American Tapir)。经历千辛万苦,他们终于来到了太阳神殿。在现实中,太阳神殿(克丘亚语为“Coricancha”)位于印加帝国的古都库斯科(Cusco),是当时印加帝国最受尊崇的庙宇,其墙壁和地板曾经覆盖纯金,相邻的庭院充满金色的雕像。可惜,在西班牙人统治时期,被殖民者劫掠一空,拆毁大半,还在遗址上建了座圣·多明哥修道院(Santo Domingo Church)。当年,印加文明所经历的这场浩劫可见一斑。


    # E; M8 k2 F& C) o0 l) V% I3 z" W/ ]

    ! s& @9 c" y! ?0 w& z7 [马丘比丘# y8 w8 X6 Z$ c% u+ l

    4 h1 A0 j/ @2 n# K8 N- K
    . z$ P1 ^- m6 Y, W

    真正的太阳神殿应该是什么样的,现在的人们已经无从知晓。在《太阳的囚徒》中,埃尔热所绘制的神殿参考了好几处著名的印加古迹,即马丘比丘(Machu Picchu)、蒂亚瓦纳科(Tiwanaku)、和萨克塞瓦曼(Sacsayhuaman)。

    . }6 X. S; {2 X- z  D1 A

    9 `: s! d# L; ?5 N

    丁丁在通过索桥的时候,不慎跌入瀑布中,发现了一条地下暗道。在这里,他们又发现了一些印加人留下的木乃伊,这种木乃伊在安第斯山中的印加墓葬中至今尚时有发现。


    , `. X  q# o  z1 U
    / q0 A0 ^0 [6 E! d7 x" p' Q9 j( B5 }

    " [, x+ B  ~: p( P

    暗道的尽头,就是太阳神殿,无意中闯入的丁丁一行陷入了包围。

    6 M- p& s" \- Z- M- M4 Z/ O5 n
    $ x- q9 G  L5 x

    在这里,埃尔热犯了一个张冠李戴的错误。因为在神殿的大殿里,墙上浮雕中的主神并非是太阳神因蒂(Inti),而是造物神维拉科查(Viracocha)。

    & b  U& e* n* C5 B! x5 K- M6 r. b

    4 N0 v4 V/ F; p1 U5 ~4 {( r

    4 s0 d( X3 S, k( k9 p左为太阳神因蒂,右为造物神维拉科查+ ~4 _; @. W: J: A

    9 w  L' ^2 d9 p, Y' g

    在印加人即将点火杀死丁丁、阿道克船长和向日葵教授时,报纸上预测的日食发生了,丁丁假托这是太阳神发怒了,信以为真的印加人只好释放了丁丁一行。不过,埃尔热到底是“文科生”,没有认识到南半球的日食和北半球不一样,应该是自右向左发生的。当时,曾有一位小读者专门给埃尔热写了一封长信,解释了这个错漏。不过,埃尔热在以后的版本中还是保留了这个错误。

    : g* ]: Z+ }2 A1 h

    0 e8 n6 D+ M5 J+ i9 H

    就这样,靠着聪明机智和善良仁义,丁丁和朋友们顺利搭救出了浑浑噩噩的向日葵教授,同时,还让印加人解除了加在七位考古学家身上的诅咒。


    " g9 k/ T8 k/ M- O8 e2 y" N, `

    回顾丁丁的历险故事,丁丁对待自己的朋友,无论是小狗白雪,还是初次结交的新朋友佐里诺,都是坦诚相待,遇到危险时,奉不顾身,甚至可以做到舍己为人。而且,他的这种“不抛弃不放弃”,从来都是一以贯之的。得友如此,夫复何求?


    % H0 u& z: t7 @; r- ]6 O4 c6 K/ b* e$ v9 h/ p

    评分

    参与人数 4爱元 +26 学识 +2 收起 理由
    重重无尽 + 8
    黑洞的颜色 + 4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mezhan + 4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MacArthur + 10 + 2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0-11-20 06:24
  • 签到天数: 1618 天

    [LV.Master]无

    55#
    发表于 2019-2-12 20:50: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燕庐敕 于 2019-2-12 20:53 编辑   }. s7 L- l, L) |" ~
    木不铎 发表于 2019-2-8 06:43
    ! s$ `2 w  R! e$ t# s0 n' ~& i. t《独角兽号的秘密》的刊发,成为纳粹严酷统治下人们难得的消遣,也让埃尔热和《晚报》收获大批的读者和粉 ...

    1 \& T6 h% ?. |+ [, I1 g9 @  z  _
    @船长阿道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0-10-30 18:27
  • 签到天数: 7 天

    [LV.3]辟谷

    56#
     楼主| 发表于 2019-2-15 19:48:09 | 只看该作者

    《丁丁历险记》背后的故事(15):如果汽车都“嘣”了?

    本帖最后由 木不铎 于 2019-2-15 23:01 编辑 1 [- m% {! E% ]! o2 u: X
    6 D8 P7 u7 e8 n5 B- `; @) B  L

    时间来到了1948年,埃尔热在《丁丁》杂志担任美术总编,丁丁系列的连载发表依旧在收获越来越多的掌声和欢呼,但他自己却因为工作压力,加上疾病缠身,心情异常烦躁。他准备干脆把丁丁“送到”月球,远离人间的纷纷扰扰。可他的朋友和妻子建议他不要这么消极,可以重新出版二战前那部因战火乍起而半途而废的《黑金之国》(Tintin au Pays de L'Or Noir),一来,可以有始有终完成这部作品,二来,也可以减轻工作份量和压力。

    ( @: ]1 \& Z# }

    0 D3 O! x6 f* v/ m& G

    就这样,八年之后,《黑金之国》重出江湖,于1948年9月至1950年2月在《丁丁》杂志出版。这一次,埃尔热抛弃了原有的故事框架,重起炉灶。期间,埃尔热玩了一次任性的失踪,丢下工作和同事,跑到瑞士的山中去休假,让该连载中断长达3个月。


    7 i- ~# W$ s" h3 ~. O, v* F" Z

    ) N6 V7 n0 i0 P+ L; W

    《黑金之国》的灵感来自于一首风靡于于1938年的法语歌曲《嘣!》(Boum),由著名歌手夏勒·特雷内(Charles Trenet,1913~2001)创作并演唱。埃尔热当时想,如果每家的汽车都“嘣!”会是多有意思的一件事啊。歌中唱到:

    4 j6 z3 T+ Y* q- ^' M) \2 q

    7 {* |5 u$ Y4 M1 ^4 ~8 o( j
    ……
    6 M# _/ G2 {- Z7 SBoum !1 i2 C0 H/ p( M, T, p
    Quand notre coeur fait Boum !
    ' C+ B- ~$ ~( ~# iTout avec lui dit Boum !
    + b) N& F; h* ~% S: u* LEt c'est l'amour2 X9 l; |  m8 ~4 z  O1 _5 i8 u
    Qui s'éveille.# b+ c( o  @, C) S% ~
    ……
      m3 f- c/ T# e3 G
    8 v4 U: ]7 M' H( H# r& Q$ K1 B
    5 A( p7 m+ P5 F1 P% j6 X: I嘣!( v( [) A/ k+ ]& \3 S
    当你的心“嘣”,炸了!$ _, [5 r! [. T$ _
    你的一切都嘣了!
    / v) K3 W0 m# x- o3 z2 P4 o此时此刻,你的爱情
    ( X/ f4 o1 A4 r2 ~就大梦初醒

    ( L# I4 g. e9 Y6 i. r+ {" C+ ^+ l  a7 H; [$ y1 O( h7 p, o

    故事开头,接二连三的汽车引擎爆炸事件,造成了社会的恐慌,甚至有引发世界大战的危险。这种情节安排影射出石油在世界政治舞台的重要性,二战之后,中东地区成为了战争的火药桶,连绵不断的战火一直持续到今天,究其原因,除了地缘政治的因素,各大势力妄图掌控中东的石油资源是最重要的原因。

    ! J3 p6 F. u3 O  U) R; Q* |9 c

    丁丁和杜邦兄弟,根据线索来到了海默德(Khemed)国(这是1970年的版本,在1940年和1950年的版本中,都是巴勒斯坦),位于中东,盛产石油的黑金之国。这里,在各方势力的背后支持下,巴埃尔(Bab El Ehr)酋长和卡利斯(Kalish Ezbab)酋长正斗得死去活来,丁丁也被动地被卷入到他们的冲突中。前者,即巴埃尔酋长,被认为是阿拉伯半岛上正在飞快崛起的沙特家族老大伊本·沙特(Iben  Saud),而后者则是圣裔沙希姆家族的伊拉克国王费萨尔一世(1883-1933)。费萨尔一世曾与那位誉满世界的“阿拉伯的劳伦斯”是挚友,肩并肩地抗击过土耳其占领军,在一战末期的阿拉伯民族大起义中也是名动天下的英雄人物,不过,因为他坚定的民族独立立场,成为西方政治的牺牲品,一直受到打压。沙特家族则积极迎合西方利益,在其扶持下迅速崛起。


    - o% C! ^0 }% t1 K% v

    埃尔热对此二人有什么看法?不得而知。不过,在布鲁塞尔方言中,巴埃尔(Bab El Ehr)是“话匣子”的音译,而卡利斯(Kalish Ezbab)则是“甘草汁”的意思。

    ) O% O* Y$ Y, g# V. S) C
    4 H- o. E9 `# N5 C# v# e* C

    1939年,即《黑金之国》第一次出版的时候,由于父亲和兄长先后亡故,年仅四岁的伊拉克国王费萨尔二世(1935-1958)登基,这位小孩国王就是故事中那个淘气王子阿卜杜拉的原型。这位小王子在丁丁系列中,素以顽皮捣蛋而见长,无论是和亲人在一起,还是落在歹徒手中,都是顽劣异常。除了丁丁和阿道克船长的巴掌,怕是没谁能治住他。现实生活中的费萨尔二世是什么样的呢?匹夫无罪,怀璧其罪。1958年,费萨尔二世在自由军官组织发起的军事政变中全家被害,时年23岁。


    " i' @2 b8 O* v5 ~, [% a
    & B' w- i8 |1 c$ M0 u: o- d

    在金牌销售员奥利维拉·达·菲古拉的帮助下,丁丁发现了发动机引擎爆炸的秘密,原来是《黑岛》中的那位反派米勒博士捣的鬼。杜邦兄弟在整个过程中,除了一如既往地打酱油,给大家增加点笑料,还当了一回小白鼠,为向日葵教授找到解药作出了贡献。


    4 w$ C& ]! m9 w. Z: u
    0 I$ f% Q/ t' ^$ c! `# |

    评分

    参与人数 4爱元 +18 学识 +5 收起 理由
    重重无尽 + 8
    齐若散 + 5
    黑洞的颜色 + 4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七月群山 + 6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0-10-30 18:27
  • 签到天数: 7 天

    [LV.3]辟谷

    57#
     楼主| 发表于 2019-3-20 06:05:53 | 只看该作者

    《丁丁历险记》背后的故事(16):大号的V2火箭

    4 {$ Q  s: B* I' `- T  F, o

    20世纪50年代,二战虽然已经结束五年了,但是,和平并没有真正来到地球。冷战的阴影下,世界各大洲依旧战火纷飞。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三千里江山陷入腥风血雨之中。“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既然如此,还是让丁丁和他的朋友们去月球转转吧。《飞向月球》(Objectif Lune)是《丁丁历险记》的第16部作品,于1950年3月至1950年9月在《丁丁》杂志上连载。


    # ]) t1 m; O$ O7 G. D

    9 Q8 F! Z& h. k1 [9 l

    早在1947年,埃尔热就开始进行故事构思,为此,他专门登门拜访了贝尔纳·厄韦尔曼斯(Bernard Heuvelmans,1916~2001),此君乃是法国著名的动物学家,同时也是一位科普作家,他写的《星辰中的人》(L'Homme parmi les étoiles)成为埃尔热的灵感来源。受埃尔热之邀,厄韦尔曼斯和漫画家迈克贝克一起提供了故事的基本蓝图。另外,他还观看了一部美国科幻影片《飞向月球》(Destination Moon,1950),参考了其中不少画面。在广泛阅读科幻小说和科普书籍的同时,埃尔热还跑到科研机构去取经。在正式创作的时候,他还是做了一定的取舍。


    2 |# J( T4 s8 F8 Q; T, n$ f/ \
    # }2 B# R! m1 c+ A8 R# K

    在故事开头,向日葵教授受邀到西尔达维亚参与月球探险项目,丁丁和阿道克船长带着白雪也前后脚地接踵而至。丁丁可不是第一次来到西尔达维亚,他在《奥托卡王的权杖》中可是西尔达维亚的功臣,可是,在这部故事中,过去的一切仿佛从未发生过。他们一行来到了戒备森严的斯波登原子中心(Sprodj Atomic Centre),该研究中心的原型即是大名鼎鼎的橡树岭国家实验室(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位于位于美国田纳西州,是曼哈顿计划的核心研究机构之一,至今仍然是原子物理和高性能计算等诸多领域的研究重镇,但与航天的关系并不很大。

    9 ?$ [- x" ]3 z) m, g( Y# l
    $ K" q2 E' @( R6 o# U

    向日葵教授设计了登月项目所用火箭的核发动机,在火箭发射场上,他们见到了火箭的庐山真面目。关于这个火箭,埃尔热明显是参考了纳粹德国的科学家的著名成果——V2火箭,差不多就是一个模子里铸出来的,不过是放大了一些而已。在二战中,V2火箭,这位弹道火箭界的老祖宗让英国吃够了苦头。美国在战后,将V2火箭及诸多的纳粹火箭专家迁移到美国,极大地推动了美国的火箭技术以及航天事业的发展。

    ( a* R3 i* \- g% \; L
    4 m& L# W5 O" L2 a
    克罗地亚国徽

    ' I( _4 [9 o/ `6 j$ d

    另外,在漫画中,火箭外表还涂上了红白相间的棋盘格子状色块。这种红白格子让人非常眼熟,欧洲杯和世界杯上,克罗地亚队的队服就是这样的,而他们的国徽上面也是这种红白相间的格子。也有人认为,这种格子图层是为了便于观察火箭的飞行状态。不过,埃尔热并非是物理学家或工程师。


    5 G* y) p' E1 E  k

    在火箭临近发射之时,发射场附近有不明飞机入侵,并有间谍侵入。到底谁是间谍?在登月之旅中,又会发生什么呢?读者们只有耐心地等待下一部作品——《月球探险》(On a Marché sur La Lune )。


    . w$ A& Q+ E; G5 ^4 p5 ^
    8 d3 U3 m7 |. G- ?5 s# ?

    评分

    参与人数 7爱元 +42 学识 +7 收起 理由
    重重无尽 + 8
    齐若散 + 5
    燕庐敕 + 10 谢谢分享
    MacArthur + 10 + 2 涨姿势
    黑洞的颜色 + 4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4-29 10:01
  • 签到天数: 334 天

    [LV.8]合体

    58#
    发表于 2019-3-20 10:58:3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0-10-30 18:27
  • 签到天数: 7 天

    [LV.3]辟谷

    59#
     楼主| 发表于 2019-4-7 06:36:41 | 只看该作者

    (17)“登月第一人”不是阿姆斯特朗吗?

    谁是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


    ; a+ k: L! V: W. r

    ( r: Q' F" w: t9 I! [/ w$ L% n4 {0 n

    相信很多稍具航天知识的人都知道,此人乃是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Neil Alden Armstrong,1930~2012)。1969年7月21日临晨2点56分(UTC),阿姆斯特朗在搭乘阿波罗11号飞船降落在月球表面,成为了第一个踏上月球的地球人。他在将自己的左脚踏上月面的时候,说道:“That's one small step for (a) man, 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对个人而言,这是一小步;但对人类来说,却是一大步。)


    . i8 ~/ O8 S- `: U7 [5 ~

    但是,在埃尔热的笔下,人类登陆月球的历史被提前了17年,而我们的丁丁有幸成为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在瑞士格朗(Gland)隐居了近两年之后,埃尔热总算是收拾好心情,又接着讲丁丁一行的月球之旅。1952年10月至1953年12月,《月球探险》(On a Marché sur La Lune)在《丁丁》杂志开始连载。早在1950年,埃尔热就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埃尔热工作室”(Studios Hergé),从《飞向月球》开始,《丁丁探险记》系列的漫画就由该工作室承担,他本人虽然也参与创作,但不少工作都交给自己的助手完成,其中,德·摩尔(Bob De Moor)是他最重要的助手之一。


    & ?2 I$ `# w% D% V; Z& Z/ U3 t

    就在丁丁、白雪、阿道克船长和向日葵教授及其助手沃尔夫坐着火箭朝月球飞去的时候,他们发现火箭里多出了一对不速之客——杜邦兄弟。可是,木已成舟,只能让这两个宝贝也加入进来。丁丁一行乘坐的火箭虽然是以V2火箭为原型的,但却先进多了,甚至超过现在人类已有的任何一种航天火箭。首先,其发动机是核动力的,而目前人类所使用的火箭依旧是传统的以燃烧化学燃料作为推动力的;其次,该火箭实质上是一艘宇宙飞船,能够垂直起降,而且是多次的,而最近炒得火热的SpaceX所使用的可重复利用火箭仅能用于货运,还时不时失败。

    : _# U, x8 v. O' \) d) R8 Z
    ! f' K6 K! a$ r6 w: D

    火箭降落的地方是依巴谷环形山(Hipparchus),此处是月球正面中央赤道区一座古老的大型撞击坑,以古希腊哲学家Hipparchus的名字命名。丁丁踏上月球表面以后,他说的第一句话是“Ça y est!……J'ai fait quelques pas!……Pour la première fois sans doute dans l'histoire de l'humanité, ON A MATCHE SUR LA LUNE”(到了!……我先走几步!……毫无疑问,这是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人在月球表面行走!)。十多年后,阿姆斯特朗说出自己那句名言的时候,是否在他的耳畔还回响着丁丁的话?或者,他是在向丁丁致敬?

    ; N7 _3 J1 c" F' w( d$ e
    . V0 F& w* v9 x% l, ?

    应该说埃尔热还是比较尊重科学的,他在这部作品里考虑到月球上没有大气(非常稀薄,接近真空),重力加速度低于地球,而没有为了吸引眼球加入外星人或者怪兽之类的噱头。在月球上,丁丁一行发现了冰的存在。但在现实中,这个重要的发现要在1998年由卫星分析光谱时才得到确认。

    5 j; Q( H, m( n$ ~

    # S3 e# E5 L) g4 H  Z

    就在月球探险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时,博尔多利亚的间谍乔根上校(此人在《奥托卡王的权杖》中曾经作为反派出场)出现在火箭里,原来他在沃尔夫这个内奸的接应下,进入了火箭。他击昏了丁丁,强迫沃尔夫启动火箭,准备抛下众人,把火箭劫持到博尔多利亚。就在千钧一发之际,丁丁及时制止了乔根上校。不过,这一折腾,火箭里不多的氧气大大损耗,已经不足以支持所有人回到地球。为节省残存的一点点氧气,沃尔夫悄悄地离开了飞船,以生命为代价,救赎了自己的过失。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 H' i2 K, G1 @" m! ~2 ]7 F* c

    火箭终于平安降落,奄奄一息的人们回到了古老而祥和的地球。


    - C( C0 G, ], J$ S7 ~" V
    # z/ Z/ p) `) x- v$ p1 \( i( G

    评分

    参与人数 4爱元 +26 学识 +5 收起 理由
    重重无尽 + 8
    齐若散 + 5
    MacArthur + 8 谢谢分享
    燕庐敕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0-10-30 18:27
  • 签到天数: 7 天

    [LV.3]辟谷

    60#
     楼主| 发表于 2019-8-7 18:37:12 | 只看该作者

    《丁丁历险记》背后的故事(18):科学是把双刃剑

    本帖最后由 木不铎 于 2019-8-7 18:38 编辑
    ' H1 A+ V" i' h$ n' K- k8 N2 ]; i3 w( P+ l  [. K9 b6 P- P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刚刚熄灭,一道铁幕就树立在东西方阵营之间,一场波及全世界的“冷战”随即而来。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冷战进入了新的阶段——“Crisis and Escalation”(危机和升级),全球笼罩在核大战的阴影之下。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认识到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它不但是人们认识自然、改造世界的工具,同时也能被用来毁灭人类。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埃尔热构思了《向日葵教授之案》(L'Affaire Tournesol),并于1954年12月至1956年2月在《丁丁》杂志上连载。因为向日葵教授在英译本中被改名为“Calculus”(微积分),再从英译本转中译本时,又音译成了四不像的“卡尔库鲁斯”。就这样,这个故事的中文版本就变成了《卡尔库鲁斯案件》。不过,在本文中,我们还是称这位可爱的教授为“向日葵教授”。


    ' `9 V/ f% t/ S- f0 ^  ~$ ~

    # u- P9 j8 s$ \2 Z

    向日葵教授似乎是那种无所不能的科学家,他能够设计出潜水艇下海寻宝,也能开发出宇宙火箭登月探险。这一回,他又有什么惊世骇俗的发明呢?他的发明是利用超声波击碎玻璃,如果只是到这儿也就罢了,但在现实世界中,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的第一个应用领域往往是军事。为了争夺向日葵教授和他的发明,西尔达维亚(Syldavia)和其邻国博尔多利亚展开了一场明争暗斗。在某种意义上,这对冤家正是影射了对峙中的以英美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7 o5 q! y' G. m1 A9 h, S

    向日葵教授前往瑞士尼永(Nyon)拜会托波利诺( Topolino)教授,此人的名字在意大利语中就是“米老鼠”的意思。虽然名字是埃尔热胡编的,但他的住所地址是真实存在的。在中译本中,翻译出了一个很大的纰漏,把瑞士的“Nyon”和法国的“Lyon”搞混了,结果给张冠李戴,翻译成了“里昂”,但是,“里昂”什么时候搬到了日内瓦湖(即莱芒湖)边呢?

    3 O$ Z# a# n6 p6 ]' T' Q

    2 X6 ~9 B4 q/ T: a

    博尔多利亚虽然是个假想中的国家,但无处不在的大胡子雕像明显是在讽刺20世纪最有名的那位大胡子——约瑟夫·斯大林。在他的铁腕统治之下,虽然苏联成为了一个世界强国,但是其极权统治所留下的恶果遗害后世,并永远着警醒世人。另外,博尔多利亚的首都是斯卓霍得(Szohôd),在布鲁塞尔当地话中接近于“Zo-ot”,意思是“疯狂的”,而丁丁、白雪和阿道克下榻的旅馆名为“兹诺”(Snôrr),在弗拉芒语和荷兰语中,“Snor”意思是“胡子”。类似的讽刺和调侃在这个漫画故事中无处不在。

    3 q" L5 s" `( W. S  N

    - a3 {6 M1 U" y& O, M# {

    在漫画中,博尔多利亚的官员展示了一幅假想中的画面——一座高楼林立的都市在超声波武器的攻击中化为齑粉。半个世纪以后,类似的一幕真的发生在纽约的曼哈顿,2001年9月11日,虽然分子们使用的武器并非是超声波武器,但却是满载着生命的客机。在这些统治者和XX分子们的眼中,生命是不值得尊重的。

    4 I/ p% p2 f! A: D( A
    ! I% T& ]5 y  `7 Z

    最终,丁丁、白雪和阿道克将向日葵教授救出了虎穴。但他们的家莫兰萨庄园却被乔利恩·威格(Jolyon Wagg)鸠占鹊巢,这位保险推销员不请自来,带着自己的一"小"家子(avec ma petite familie),包括他的妻子,丈母娘,还有七个恐怖的孩子,将莫兰萨庄园弄得一团糟。正当大家一筹莫展之际,向日葵教授用一个小小的“水痘”误会,就让这讨厌的一家人溜之大吉。不过,这个讨厌的家伙在以后的故事中经常会出来跑个龙套。

    ' B; V$ o+ r/ @; U, h% o

    , C! |5 \' G# }0 g5 i
    " F2 R8 ]2 Q) Y/ V
    ( ?1 Y3 v: u5 Q/ V( |

    评分

    参与人数 5爱元 +32 学识 +7 收起 理由
    重重无尽 + 8
    齐若散 + 5
    holycow + 10
    兰芷 + 4
    MacArthur + 2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8-13 09:31 , Processed in 0.085037 second(s), 3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