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344|回复: 3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战史] 费格莱因和党卫军骑兵师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 08:59:5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史鉴 于 2011-11-2 09:36 编辑 1 D! k9 j4 p  E8 d

' m2 w" k, P8 L/ T6 f3 O& e $ L$ R" ^" O, l! |0 E6 k
费格莱因肖像
1 c% P" c  O! J8 A& _5 |- K0 i! q4 H0 h+ q& K
第二次大战之前,骑兵依然是欧洲许多国家的精英部队。虽然此时已是工业化时代,骑兵的好处仍然显而易见。骑兵部队在山地、森林等复杂地形中的机动性并不亚于机械化部队,而装备耗费和对后勤的依赖性都要大大低于后者。二战前夕,欧洲各国都醉心于发展机械化部队,削减甚至撤销骑兵部队,只有苏联、波兰等东欧国家依然保留了为数众多的骑兵师。二战期间,苏联来自西伯利亚的哥萨克骑兵师在战争中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纳粹德国的党卫军装甲部队战力强劲,众所周知。但可能没有多少人知道,党卫军还有一支骑兵部队,而这个骑兵师战功卓著,共有23人荣获骑士铁十字勋章,而官兵获得的奖章总数在党卫军38个师里排名第六(前五名是:1.帝国师(Das Reich);2.维京师(Wiking);3.希特勒卫队师(Leibstandarte);4.骷髅师(Totenkopf);5.北欧师(Nordland))。- _9 X5 Z( `" q+ m: N
# g! o4 ^1 n) g+ o1 ]) A  X# I2 ]( U
如果有一个人的名字能够代表整个党卫军骑兵部队,那就是费格莱因。费格莱因于1939年9月出任党卫军骑兵部队的首任指挥官,直到1944年1月卸任,在三年多的时间里(1942-1943调任他职)率领这支队伍立下赫赫战功。费格莱因作战勇敢,指挥有方,被授予骑士铁十字勋章,并加佩橡树叶和双剑徽。二战期间获此殊荣的党卫军高级将领只有24个人。费格莱因也是党卫军将领里的传奇人物。希特勒的情妇伊娃 ▪ 布劳恩对费格莱因非常钦慕,为了能够让他时常在自己身边,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他。但这种连襟关系最终并没有让费格莱因逃脱希特勒的魔爪。- I) r9 E# `0 Y4 @1 Z5 |( c

4 j1 \9 k' O$ z/ Z) m3 j9 t5 @+ t# E' v. I) q% p
1. 党卫军“骷髅”骑兵团" A# Z) _/ }8 o$ @6 ^1 D, \/ f

, c7 _7 t2 x) K+ t; R- j费格莱因(Otto Hermann Fegelein)1906年10月30日生于德国南部昂斯巴赫(Ansbach)的一个天主教家庭。他的父亲在慕尼黑的一所军事骑术学校任职。费格莱因完成大学学业以后,于1927年4月加入巴伐利亚警察部队,1929年退役。因为父亲的言传身教,费格莱因从小就喜欢骑马,成年以后参加欧洲各地的骑术大赛,成绩不俗。1933年5月,费格莱因加入党卫队南方支部,次年成为该支部骑兵分队的指挥官。! ~+ a5 ~/ i% y

7 d7 G  w8 g; T5 j7 d6 Q: m1936年6月,希姆莱挑选费格莱因出任党卫队骑术学校校长,并为1936年柏林奥运会开幕式组织马术表演。骑术学校是党卫队高层人物经常光顾的地方,而费格莱因以其精湛的骑术和温文尔雅的气质得到纳粹头目们的青睐,成为党卫队最有名的青年才俊,很快飞黄腾达,连续晋级,到1937年官至党卫队上校。1939年9月,德国侵占波兰。由於波兰军队被迅速击溃,散布在乡村各地,给当局造成很大的威胁,希姆莱下令组建党卫军“骷髅”骑兵团(SS Totenkopf Reiterstandarte),负责波兰占领区的治安。费格莱因顺理成章地成为该部队的指挥官。
- m0 e$ X$ k& r) r2 W7 h( E  y) P5 N, V* j: }6 f  B2 T* B! ^7 }- l
“骷髅”骑兵团最初组建时只有4个骑兵连,总共27名军官,424名士兵,和399匹战马。到1939年底,该团就扩充到12个骑兵连,官兵1,998人。“骷髅”骑兵团的主要任务,是维持波兰乡村的治安,搜缴武器,清剿游击队。此时纳粹德国向波兰大批移民,将波兰农民的土地没收分给这些德意志移民耕种,并将失去土地的波兰农民迁移他处。这个种族清洗政策遭到波兰农民的抵制,德意志移民经常受到当地人的骚扰。“骷髅”骑兵团担负着保护德意志移民的任务,将拒绝搬迁的波兰农民抓起来交给纳粹安全警察(Sicherheitsdienst),这些人的命运自然不言而喻了。1 l% I% M3 q& M: T2 ^7 V1 {6 a3 I

' ]) F, C3 W  r! J1940年4月,“骷髅”骑兵团和其他德国安全部队在卡缅那森林(Kamienna Forest)将波兰游击队300多人包围,战斗持续了一个星期。这是“骷髅”骑兵团在波兰参与的最大一次军事行动。“骷髅”骑兵团派出的侦察小队足迹遍及整个地区,将游击队的行踪彻底掌握。然后德军将附近村镇的所有居民强制迁移,断绝游击队的兵源。4月8日,德军向游击队发起总攻。这支游击队在战斗中全部阵亡,无一投降。
. m9 J6 J$ r( F% F
) b" p1 [% v& v) }3 t/ f: e! N1940年底,费格莱因得到党卫军总部的批准,开始着手扩军。扩军的重点在增强火力和机动能力。到1941年夏天,扩军完毕,“骷髅”骑兵团更名为党卫军骑兵旅(SS Kavallerie Brigade),辖两个骑兵团和一个自行车侦察营。骑兵团下属两个营,第一营由4个骑兵连组成,第二营是炮兵部队, 包括迫击炮、战防炮、榴弹炮和工兵各一个连。骑兵旅共有官兵3,500人,战马2,900匹,机动车375辆。不久,党卫军骑兵旅被调到普里皮亚特沼泽,执行清剿苏军游击队的任务。; a( _* J1 ~# p' C

. \6 N. |' y/ \, h' k) S7 u
/ X, d0 E# Y8 S5 ]) ^$ H: X费格莱茵炫耀马术
9 W) o! @5 F( O, v, c/ E
) a' [1 h1 s( J
. r0 S3 O5 n3 M党卫军骑兵旅官兵
: u) N6 R" c* ?$ `2 f+ c
+ j6 z# P3 K/ v) }1 c ( D; T9 U/ X) t& j9 B( i
党卫军骑兵旅仪仗队, ]3 K4 g5 R9 J$ C

0 u! x- l2 r' D2 `' @
# C3 s- t! I& `9 H# Y( `党卫军骑兵旅士兵的装备
* i% N. s* [8 u% [( O* ^  u% d$ K5 z( u) E$ v1 H; G. Q
& i* [* L$ P( y9 E3 ^$ T
山寨版德国骑兵& w5 g, g. h" Q2 w. h. C0 J  h
% f# X3 [* j+ B$ t# y
" H8 b4 B6 v1 A1 k! p) B" J3 |# @
2. 普里皮亚特沼泽
' {: z, H; o# y" l8 H
0 u+ Z- \& J  G( e* {- Q) m普里皮亚特沼泽(Pripyat Marshes)位於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交界处,东西长约600公里,南北宽约200公里,普里皮亚特河发源于乌克兰北部,向东流经白俄罗斯南部,然后折向南,在基辅北面融入第涅伯河。普里皮亚特河流域多是沼泽湿地,覆盖茂密的原始森林,沼泽中地势较高的几条“地桥”上修筑有铁路和公路。这里的居民主要是乌克兰人,其次是白俄罗斯人,波兰人和犹太人属於少数。犹太人主要居住在较大的城镇里,并垄断了医生、工匠等技术行业。
4 r8 [# h$ H' n& V* v) [3 d
: G1 Z9 v; G# A5 P1941年7月中旬,德军中央集团军群攻入白俄罗斯,在明斯克围歼战中俘虏苏军30万人。由於德军的包围圈拉得太大,不少苏军部队成功突围。7月25日夜里,苏军第36、37骑兵师和第121步兵师冲破德军包围圈,进入普里皮亚特沼泽地区。这些部队很快和苏联统帅部取得了联系,奉命依托森林沼泽地形展开游击战,打击德军的后勤部队。希姆莱立刻命令党卫军骑兵旅进驻普里皮亚特沼泽地区,协同德军其他部队围剿苏军游击队。1 Z! W6 J9 |% D6 b8 m9 u

: r" v5 V- T4 R二战中纳粹德国在苏联战场将前线和后方严格区分。在前线德军各级将领拥有无可争议的指挥权,但前线后面的占领区里绝对是党卫军的天下,国防军将领不能越雷池一步。根据希特勒“生存空间”理论,苏联占领区里的大片土地将分给德意志移民耕种,而俄国人将被送到集体农庄或工厂里为德国服务。无法从事繁重体力劳动的俄国人将被消灭。这项政策主要依靠占领区的党卫军部队执行。因此在广袤的东线中部占领区,一度费格莱因说的话就是法律,而这个时期第8骑兵师犯下的战争罪行也是罄竹难书。
3 S6 d" c' E/ u& }9 X9 M* K  o: N# t' ^+ o* z& n
在发给党卫军骑兵旅的行动指令中,希姆莱阐明了党卫军的“统战”政策:“我们必须明白沼泽地区的村庄不是我们的据点就是敌人的据点。我们的据点不但必须清除任何敌对份子,而且应该由同情我们,敌视俄国人、波兰人的乌克兰居民构成。如果一个村庄符合这样的条件,我们必须保证这些居民能够抵抗土匪的侵袭,最终发展成我们的据点。我们必须任命当地的行政长官,组建、武装保安队。部队每到一个村庄,必须到处张贴告示,将约法三章公布于众。缴获的物资,在满足德军部队需求以后,必须同当地居民分享。”
4 @# n& @1 q9 Y% T# @' [# j- v/ z* C
党卫军的“统战”政策相当有针对性,德军部队普遍受到乌克兰居民的欢迎。第22骑兵团的报告中显示,他们所到之处乌克兰人按照习俗摆出铺着白布的桌子,上面放着面包和盐,旁边有小乐队演奏乌克兰民族歌曲以示欢迎。虽然这些乌克兰人和当地的犹太人和平相处很多年,他们依然非常卖力地帮助德军抓捕犹太人。希姆莱命令“所有的犹太男子都必须枪毙,妇孺赶到沼泽里去。” 这个命令被传达下去以后,不少官兵感到震惊,专门向费格莱因核实。骑兵连长马吉尔(Franz Magill)在8月初的一份报告中写道:“绝大多数犹太流浪汉被处决了,只留下少数给陆军干活的苦力。把妇孺赶进沼泽并没有任何效果,因为沼泽水太浅,淹不死人。8月以来我们骑兵营一共击毙犹太流浪汉6,526人。总的来说,行动是成功的。” 屠杀平民的行动使骑兵旅官兵士气受到影响,费格莱因特意要求党卫军总部表彰骑兵旅执行“特殊任务”时的出色表现。8月16日,第162步兵师师长向骑兵旅官兵发授一级铁十字勋章1枚,二级铁十字勋章27枚。党卫军骑兵旅在这一地区总共屠杀了超过两万犹太平民。$ E- d  q6 D4 U( Y$ \0 U6 W( T
* \- N: p# w) A. J5 U; k
7月29日开始,党卫军骑兵旅以连为单位从普里皮亚特沼泽西端出发,向东进行拉网式清剿,而德军第252步兵师由东向西攻击前进。一路上各骑兵连几乎都同小股苏军游击队发生战斗。8月5日,骑兵旅的前锋营在萨波罗杰(Sabolotje)遭遇苏军游击队。次日早晨,前锋营会同德军第45步兵团向萨波罗杰发起进攻,苏军被击溃,被俘400人,阵亡200人。8月16日,第二骑兵团的一个连到达图罗夫(Turov)镇时,遭到苏军游击队伏击,伤亡十几人。这支游击队大约有800人,其中三分之一是苏军正规部队。他们火力强劲,拥有重机枪、掷弹筒和几门步兵炮,并且频频发射信号弹同东面的其他苏军部队联系。费格莱因立刻命令第二骑兵团其他各部以及侦察营向图罗夫集结,准备围歼这股苏军。由於该地区道路条件恶劣,分散在森林里的各连队花了4天时间才陆续到达指定攻击位置。8月21日凌晨4点,德军发动总攻,以猛烈的炮火为突击部队开路,而突击队每前进一定距离,就发射红色信号弹,指引炮火延伸。苏军部队同入城德军进行激烈巷战,战斗一直持续到下午3点,德军才攻克图罗夫。图罗夫战斗中苏军阵亡600余人,仅有10人被俘。德军损失为6死18伤。根据党卫军骑兵旅的报告,在8月份的清剿作战中,骑兵旅一共击毙苏军游击队15,878人,俘虏830人,缴获各式火炮20多门,机枪30多挺,步枪500余支,战马约900匹。这一地区的苏军游击队因为接连遭受重创,士气低落,苏军大本营不得不空降数十名政治委员以保持部队的战斗力。
( c* K  M2 |. K9 e) O3 ^; ^6 t0 F$ |6 V

1 \$ B/ e( I5 r0 H7 R" n党卫军骑兵旅行进在沼泽地里5 n7 w6 ]! V8 |% j( k! T/ f; n7 ~" n
7 a1 T8 a0 F$ m& \# V
4 z: @5 C, h# G6 `
骑兵旅战马身陷泥潭寸步难行$ B6 c% D7 F( B! h3 R
+ G! J$ t3 W( K, A! t6 G
从这一系列战斗可以看出,党卫军骑兵旅在战术上同传统骑兵大相径庭。党卫军骑兵符合欧洲近现代的步骑兵(Dragoon)概念,骑马是为了增强机动能力,战斗时依然采用步兵战术,基本不会象古典骑兵那样集团冲锋。党卫军骑兵旅各骑兵团的炮兵比例之高超过了步兵团,体现了一种“突击部队”的建军理念。在清剿游击队的战斗中,党卫军骑兵旅的伤亡要明显低于协同作战的其他德军部队,费格莱因把这归功于常年坚持不懈的高强度训练。
. s8 B$ ~$ g" K% e3 v/ h) @/ @. i- z" U& T8 O5 A* A
10月25日,党卫军骑兵旅接到中央集团军群司令部的新指令东进500公里,负责保护托罗佩兹(Toropez)和勒热夫(Rshev)之间的德军后勤补给线。以后的几个月里,骑兵旅和苏军游击队发生几十次战斗,又有数千苏军部队被歼灭。入冬以后,德军其他部队的机械化装备损坏严重,举步唯坚,这时骑兵旅的优势就表现出来。一份报告显示,这段时间党卫军骑兵旅共有战马3,138匹,在10月最后的一个星期里仅有4匹马因疲劳而死,另有51匹马患病需要治疗。11月第一个星期又有3匹马死亡,而随军兽医治疗了102匹病马。这样低的战损率使党卫军骑兵旅一直保持很强的机动性。5 @; W" x" y0 n
: z& }) Z" T% n' D7 S

) Y- P1 ]8 T2 m2 v0 g1 i3. 勒热夫反击战/ E. R% X: P$ a' ]* l
8 t2 `; b( q1 I" |0 p, Z
1941年12月底,党卫军骑兵旅被编入第9集团军,奉命前往伏尔加湖南部地区集结,而旅直属侦察营此时暂时隶属第253步兵师。此时正值苏军发动强大攻势,侦察营位居前线,首当其冲面对苏军猛烈进攻,苦战一个月后全军覆没,418名官兵只有几个人逃生。这是党卫军骑兵旅成军以来遭受最惨重的损失。
% b% b9 b. V; V. G% L8 F; z: S5 a* ]5 F
德军第9集团军沿伏尔加河西南岸建立防线,在其正前方,是苏军第三突击集团军。1942年1月4日晚,苏军越过封冻的伏尔加河发起进攻,从德军第256步兵师的防区突破,将第9集团军的防线撕开一个15公里宽的口子,而苏军前锋部队已经进入勒热夫城里。党卫军骑兵旅接到命令,迅速前进堵住这个缺口。一路上骑兵旅遇到大批溃兵和丢弃的物资。到达指定位置以后,费格莱因很快发现左侧的德军第206步兵师战力薄弱,其右翼门户大开,已有苏军侦察部队出没,骑兵旅有被围歼的危险。费格莱因向集团军司令部请求后退7公里布防,在尚未得到批准的情况下果断率军后撤。果然,当天下午苏军几个师从东面和北面向骑兵旅放弃的阵地发动猛烈进攻。不久第9集团军司令施特劳斯(Adolf Strauss)就发来命令:“元首严令各部坚守阵地,即使敌军攻势无法阻挡,第206步兵师和费格莱因旅也不得擅自离开阵地一步。” 1月15日,丧失战斗力的第206步兵师奉命撤离阵地,由党卫军骑兵旅接防。此时骑兵旅的命令是坚守十几公里长的防线不许后退,必须战至最后一人。次日,骑兵旅又分兵去勒热夫附近解救第102步兵师残部。
9 D2 D7 J; g4 ~% E( O! S
4 T8 v) W! H+ b2 r3 L+ M1 K到1月21日,苏军从德军第9集团军下属第11军和第23军结合部突破,向南深入德军防线纵深,第9集团军的防线岌岌可危。司令官施特劳斯因病离职,大名鼎鼎的第3装甲师师长莫德尔接过指挥权。莫德尔来到司令部,看到一张张沮丧绝望的脸。参谋长问他带来多少增援部队,莫德尔答道:“就我一个。” 莫德尔立刻着手布置反攻,截击突破的苏军部队,稳定防线。第256步兵师协同党卫军帝国师元首团从缺口东面向西进攻;而党卫军骑兵旅和第206步兵师从西向东进攻。1月23日,骑兵旅冒着零下45度的严寒发起进攻,经过一天的苦战,第一骑兵团的先遣队和元首团6连官兵在索罗米诺(Solomino)会师,缺口终於合拢。被截断的苏军部队坚持几天以后投降。1月26日,苏军在坦克集群和攻击机的掩护下再次向拉谢夫以北发起进攻,德军防线又一次岌岌可危。31日,骑兵旅奉命会同第251步兵师沿铁路线攻击前进,堵住苏军的突破口,最终使苏军无功而返。
+ {: ^3 \; ~& f0 Y7 `/ Y
( v: c7 n' v0 \) R! _/ g8 `& y莫德尔由於力挽狂澜,指挥勒热夫反击战取得胜利,成为希特勒最喜欢和倚重的德军将领,莫德尔的骑士铁十字勋章以后被陆续加佩橡树叶、双剑徽和钻石。费格莱因也因为骑兵旅表现优异,被授予骑士铁十字勋章。到2月1日,党卫军骑兵旅报告伤亡370人,加上冻伤,共减员500人。2月16日,骑兵旅的报告显示,进入2月以来一共击毙苏军1,150人,俘虏178人,缴获火炮7门,机枪16挺,步枪635支。2月17日,又有3枚一级铁十字勋章和33枚二级铁十字勋章授予骑兵旅官兵。' x# K; g) C" ~; L, v8 e2 t

, K  n5 ~/ |7 n6 ~, k: ~, j4 P2 A+ T; |/ {' C1 A) g
4. 党卫军第8骑兵师5 r7 s1 V7 W: Q: y( Q

. _- m* E( s9 ^& J# }1942年春天,费格莱因离开骑兵旅,调到党卫军总部任役马运输总监。在他离职期间,党卫军骑兵旅由於接连苦战严重减员,精疲力尽的各部队被陆续调到波兰休整。1942年6月骑兵旅开始扩充,最终达到师的编制。为了提高新编部队的素质,骑兵师专门在波兰建了一座骑术学校。扩编到1942年秋天完毕,骑兵师下属3个骑兵团和1个炮兵团,骑兵团辖4个骑兵连,1个机枪连,和一个重装连(装备马拉轻步兵炮);炮兵团辖战防炮、迫击炮、自行榴弹炮各1个营。成军以后的骑兵师共有官兵15,000人,首任师长是比特里希准将(Wilhelm Bittrich)。费格莱因直到次年4月才回到部队,接过指挥权,并在5月晋升少将。1943年10月,骑兵师正式接受党卫军第8骑兵师的番号。在战争的最后两年里,第8骑兵师一直在东线作战,主要担任占领区的清剿任务。
3 {; Q2 Z+ C' I' n' N2 R, g- x/ K! L) l6 @/ b
进入1943年,东线占领区里的苏军游击队普遍得以换装,开始配合前线苏军,加强对德军后勤补给线的打击,骑兵师因此在1943年夏天不断同游击队发生激战。费格莱因由於在指挥战斗中身先士卒,三次负伤,于1943年11月1日被授予日尔曼金十字勋章。党卫军的嘉奖通报里这样记述费格莱因的事迹:3 u+ y) `4 X- F9 e3 W) o- u

; q+ E) v- {7 ?( O“1943年5月17日,在同苏军中将科尔帕克(Lieutenant-Generral Kolpak)指挥的游击队作战时,党卫军少将费格莱因组织的攻击重创敌军,将其击溃。费格莱因以身作则,亲自摧毁了敌军一个火力强劲的碉堡。5月24日,在和敌军一个加强营的战斗中,费格莱因亲率突击队艰难越过沼泽地向敌人发起攻击。费格莱因在随后的战斗中表现出的勇气鼓舞了他的部下,敌人的阵地很快就被攻克。5月31日,费格莱因根据俘虏的交代,率领突击队攻击游击队位於沼泽深处的一处营地。虽然敌军人数占优,而且顽强抵抗,但战斗只持续了20分钟营地就被攻克。敌军遭受惨重伤亡后溃逃。”$ d" w: n' Q" Y& U& s8 S# k

2 u! C% s! V% o/ y: w  K, K/ E“ 8月26日,苏军第353、394、409步兵师会同第6和第24警备师,在坦克部队的掩护下从贝斯帕罗卡(Bespalowka)附近的包围圈突围,费格莱因指挥部队顽强防守,经常出现在最危险的地段,出色完成任务。8月28日,苏军在强大的炮火准备以后,以3:1的兵力优势向第1骑兵团的阵地发动波次冲锋,在4个地方突破我军防线,并向纵深发展,威胁到魏辛-比什金(Werchine-Bischkin),第一骑兵团最后的预备队60人在168.4高地建立坚固阵地,挡住了敌军的去路。随后其他的骑兵部队从临近高地前来增援,在168.4和177.7高地之间建立一条新的防线。在18个小时的战斗中,费格莱因总是出现在最重要的阵地上,以他的坚定不移和果敢决断化解了一个又一个几乎无可挽救的危机。由於骑兵师将士的顽强抵抗,苏军不得不另寻突破口。”
) p$ g: v( a/ `6 V4 F7 S2 g3 q+ _. d; F9 }5 J
由於在1943年夏天的优异表现,费格莱因的骑士橡树叶铁十字勋章又加佩双剑徽,他是第83个获此殊荣的德军将领。1944年1月,费格莱因离开骑兵师,调到希特勒的总部出任希姆莱的联络官。党卫军第8骑兵师于1944年3月被授予“弗罗里恩 ▪ 盖耶”(Florian Geyer)的荣誉称号,随后一批骨干人物被抽调出来组建党卫军第22骑兵师“玛利亚 ▪ 特雷沙”(Maria Theresia)和第37骑兵师“吕佐”(Lützow)。; Y8 d! u# A# d0 A  ?

; t# U3 X4 R# @" Y# b1944年11月,党卫军第8骑兵师调往匈牙利,成为布达佩斯卫戍部队。1个月以后,苏军第3乌克兰方面军兵临城下,将德军包围,经过7周的鏖战以后,包括党卫军第8、第22骑兵师在内的7万布达佩斯守军被全歼,只有大约700人逃脱。第8骑兵师师长鲁莫尔(Joachim Rumohr)自杀身亡,13,000官兵最后只有170人幸存下来。
! ]0 T. H8 `# h# n+ A5 ]! r. J8 c3 F

0 e0 t3 N9 t8 d$ `! h( j5. 希特勒的情敌9 Q, g  L5 j8 t4 x: U, x3 q( |  E% c
; x  k# }3 k+ h0 v! h0 g, x
对回到柏林的费格莱因来说,生活展开了新的篇章。作为来自东线的战斗英雄,希姆莱身边的红人,费格莱因是党卫军总部里炙手可热的人物,但他并不满足,想尽办法要打进希特勒的社交圈子。1944年3月,费格莱因托一个朋友引见,和希特勒的情妇伊娃 ▪ 布劳恩(Eva Braun)会面。伊娃对高大英俊的战斗英雄一见倾心,费格莱因很快成为希特勒在巴伐利亚山中寓所伯格霍夫(Berghof)的常客。费格莱因举止优雅,言语风趣,舞姿翩翩,是伯格霍夫沙龙聚会的明星,深得女性嘉宾的欢心。不久,这个社交圈子里的明眼人都能看出,伊娃和费格莱因已经不只是朋友之间的相互欣赏了。
7 h# e( v8 H" A
4 D% G$ y7 c1 d0 v! E3 L
% e1 g1 k* a7 t2 @费格莱茵与伊娃·布劳恩亲密交谈
2 }# ^0 _. v5 ?8 }
, _8 \0 O; {9 R0 B, k * ^/ P8 K9 v, z7 y" J9 Y! G3 C
费格莱茵与伊娃·布劳恩翩翩起舞
% V7 y- s2 H( E  e6 V9 |& {4 Q; I% M. g! k
伊娃对费格莱因的眷恋越深,就越担心他有朝一日会离开她回到前线。很快伊娃就想出了一个万全之策 - 费格莱因将和她的妹妹玛格丽特结婚。因为玛格丽特和伊娃从小形影不离,这样费格莱因就可以名正言顺地留在她的身边,而她和费格莱因的亲昵举动也不会让人说闲话了。1944年6月3日,玛格丽特和费格莱因在伯格霍夫成婚,而希特勒亲自主持婚礼。* Z- ~0 ~% @* b/ h* ?
8 z2 |2 X- t6 i; B7 P
1945年1月,玛格丽特怀孕,费格莱因担心她的安全,劝说她离开柏林到巴伐利亚避居。4月中旬,苏军兵临柏林城下,在希特勒的地下指挥部里,费格莱因面临一个两难抉择。作为党卫军将领,他必须无条件效忠希特勒;但伊娃执意陪伴在希特勒身边,这无异于自杀,费格莱因决心劝说伊娃回心转意,离开柏林。这时希姆莱正和瑞典的勃纳多特伯爵(Count Bernadotte)秘密接洽,由勃纳多特出面同盟国商讨停战事宜,费格莱因也参与其中。4月25日,费格莱因离开地下指挥部开车出城,到弗斯腾堡(Furstenberg)会见党卫军头目之一的于特纳(Hans Jüttner),探讨以后的出路。回到柏林以后,异常沮丧的费格莱因并没有到希特勒的地下掩体去,而是躲在自己的公寓里,不停地给伊娃打电话,乞求她离开柏林保存性命。伊娃断然拒绝,反而劝费格莱因马上回到希特勒身边,费格莱因也拒绝听命。4月27日,安全警察头子拉登胡伯(Johann Rattenhuber)派了一队人到费格莱因的寓所抓他回来。这帮人进得费格莱因的房间,发现他喝得烂醉,正和一个红发女子胡天胡地。费格莱因被抓回来以后,希特勒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把他的军阶一抹到底,让他立刻上前线。此时安全警察搜查费格莱因的寓所,发现了他参与秘密和谈的信件,这可是叛国大罪。一个临时拼凑的军事法庭迅速判处费格莱因死刑。28日,两个安全警察在地下掩体的一间秘室里枪决了费格莱因。9 p  X1 S" w( ~; g( X# r- C% j  c

- A) D0 ?9 D5 f" c2 p军事法庭判处费格莱因以后,伊娃向希特勒苦苦哀求,希望他看在怀孕妹妹的份上放过费格莱因,希特勒没有答应。不过伊娃很快就对希特勒的决定表示理解,她凄凉地说:“可怜的阿道夫,他们都背叛了你。” 伊娃并没有多少时间哀悼费格莱因,两天以后她就和希特勒一起服毒自尽。费格莱因的妻子玛格丽特在巴伐利亚一直住到战争结束,几年后带着孩子回到德国北部的家乡定居。8 Q( c- A2 W2 n8 ^
7 l+ q' G9 ?+ P2 c8 F, @9 ?, _' f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5 捐资 +2 学识 +1 收起 理由
煮酒正熟 + 5 + 2 + 1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2021-2-5 00:48
  • 签到天数: 1421 天

    [LV.10]大乘

    沙发
    发表于 2011-11-2 10:45:48 | 只看该作者
    以前看过一本书,说和菲戈莱茵在一起的那个红发女子有英国护照,就放在她跳窗户逃走的房间的桌上。也就是说菲戈莱茵的情人是个英国人,敌国的人。这个就够判死刑的了。
  • TA的每日心情

    2016-9-18 00:11
  • 签到天数: 285 天

    [LV.8]合体

    板凳
    发表于 2011-11-2 14:09:15 | 只看该作者
    喜欢看这个系列。1 x0 B8 D, k7 P- P* ?. `9 l
    二战时那些个德国高官中帅哥真不少啊!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1-11-2 15:47:02 | 只看该作者
    山寨版德国骑兵是怎么回事?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楼主| 发表于 2011-11-3 08:44:32 | 只看该作者
    魔术师 发表于 2011-11-2 15:47
    4 e' l. B" J: b2 e) Q山寨版德国骑兵是怎么回事?
    3 U8 p" i) L) C+ C# S
    攻入高加索地区的德军士兵用毛驴代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楼主| 发表于 2011-11-3 08:46:17 | 只看该作者
    空气精灵 发表于 2011-11-2 14:09
    + i: {( s/ g+ [5 k5 _喜欢看这个系列。+ ~* b0 _7 P& M5 x4 D+ j8 e; Z
    二战时那些个德国高官中帅哥真不少啊!

    6 `! e* i4 Z+ @- V& l1 i) D这个帅哥胆大包天,敢去勾搭希特勒的女人,不一般哪。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楼主| 发表于 2011-11-3 08:50:15 | 只看该作者
    猫元帅 发表于 2011-11-2 10:45
    7 h! s% v0 }, \( ~  l以前看过一本书,说和菲戈莱茵在一起的那个红发女子有英国护照,就放在她跳窗户逃走的房间的桌上。也就是说 ...
    + M) n3 }) g7 g* R# {
    这个似乎有点玄乎,以盖世太保的能力,敌国公民即使不送进集中营,也肯定都受到严密监控,好像不容易接近党卫军高级将领吧。
  • TA的每日心情

    2021-2-5 00:48
  • 签到天数: 1421 天

    [LV.10]大乘

    8#
    发表于 2011-11-3 09:02:41 | 只看该作者
    史鉴 发表于 2011-11-3 08:50
    ) G- ^8 ]  h4 J% T这个似乎有点玄乎,以盖世太保的能力,敌国公民即使不送进集中营,也肯定都受到严密监控,好像不容易接近 ...
    # Y# W3 m7 M& C$ E* z
    具体的忘了。貌似是带人抓菲戈莱茵的那位后来回忆的。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5-20 10:15
  • 签到天数: 1 天

    [LV.1]炼气

    9#
    发表于 2011-11-7 01:52:38 | 只看该作者
    猫元帅 发表于 2011-11-3 09:02 2 a4 \  g5 L2 E( c. D2 P
    具体的忘了。貌似是带人抓菲戈莱茵的那位后来回忆的。

    * M) ~) v5 n  P( ?3 D“der Untergang” 帝国的毁灭 里面对费格莱茵的死描述得还挺清楚的
  • TA的每日心情

    2021-2-5 00:48
  • 签到天数: 1421 天

    [LV.10]大乘

    10#
    发表于 2011-11-7 08:51:55 | 只看该作者
    年初四 发表于 2011-11-7 01:52 ) l; P( X% `' ?3 m9 v9 n3 ~
    “der Untergang” 帝国的毁灭 里面对费格莱茵的死描述得还挺清楚的
    % `& Z* p) [- Z+ }
    那个片子基本还对。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5-20 10:15
  • 签到天数: 1 天

    [LV.1]炼气

    11#
    发表于 2011-11-7 15:59:42 | 只看该作者
    猫元帅 发表于 2011-11-7 08:51 % s6 V  ]$ r  _3 B/ j% d1 g3 d$ ~
    那个片子基本还对。

    & |7 O  E; j! p0 B- Q我在德国看过也是关于希特勒最后几天的一个纪录片,arte台放的。那个纪录片里面用的都是当年的录像材料。der Untergang的细节精确得令人发指,希特勒为那些小孩子颁发勋章那个场景,连镜头的角度都是和那个纪录片里面一模一样,可能台词有稍许出入而已。
  • TA的每日心情

    2021-2-5 00:48
  • 签到天数: 1421 天

    [LV.10]大乘

    12#
    发表于 2011-11-7 16:49:02 | 只看该作者
    年初四 发表于 2011-11-7 15:59 0 P% \$ a$ H" E+ Z! F! H
    我在德国看过也是关于希特勒最后几天的一个纪录片,arte台放的。那个纪录片里面用的都是当年的录像材料。 ...
    % g9 H( A1 R3 z5 q0 Q; Y, q
    目前看来,各种关于最后时刻的信息都没有超出当时几个幸存者的回忆。学术界并没有什么新的发现。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前天 09:17
  • 签到天数: 2431 天

    [LV.Master]无

    13#
    发表于 2011-11-7 18:09: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wxstone 于 2011-11-7 18:12 编辑
    . o) r2 ~4 z/ `9 g9 B8 K8 ]; L2 G5 G- Q1 g* j8 [1 @3 e4 H/ F% i; d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有一位德军军官(叫比肖夫?)和这位费格莱因有点像。见图(右边那位):) \. T# p$ ?/ L

    : T! A! |' w6 ~7 Y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
     楼主| 发表于 2011-11-8 09:53:35 | 只看该作者
    猫元帅 发表于 2011-11-7 16:49 , e5 s# \" Z0 b* p5 z8 q+ c
    目前看来,各种关于最后时刻的信息都没有超出当时几个幸存者的回忆。学术界并没有什么新的发现。 ...

    : a0 x& L8 V. H. |9 H" l这个事情学术界想要有新发现,大概只能去找通灵师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
     楼主| 发表于 2011-11-8 09:55:15 | 只看该作者
    wxstone 发表于 2011-11-7 18:09 $ ^" ~- W( q2 ], i6 x: ]# ~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有一位德军军官(叫比肖夫?)和这位费格莱因有点像。见图(右边那位):4 t; b( S/ t9 g- N# B
    5 I. E) U1 ]0 ~  V6 j+ E
    ...

    2 K6 s) X0 z* f- m) L' t费戈莱因刚出道的时候是这个样子,发迹以后就一脸横肉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
     楼主| 发表于 2011-11-8 09:59:17 | 只看该作者
    猫元帅 发表于 2011-11-7 08:51
    8 v: D# ?" ]2 H& v; {) S那个片子基本还对。

    & E# G- Q9 V; g( k演戈培尔那个人,除了个子高一些,气质相当阴冷,演得很逼真。
  • TA的每日心情

    2021-2-5 00:48
  • 签到天数: 1421 天

    [LV.10]大乘

    17#
    发表于 2011-11-8 14:07:00 | 只看该作者
    史鉴 发表于 2011-11-8 09:59 ! x0 N! l; Y5 b: _. S
    演戈培尔那个人,除了个子高一些,气质相当阴冷,演得很逼真。

    % w7 Y% L: F9 `; P, `  h; U/ V2 t# e我倒是不觉得,这个演员的眼神太温柔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
     楼主| 发表于 2011-11-9 10:59:23 | 只看该作者
    猫元帅 发表于 2011-11-8 14:07
    1 K% \8 U9 Y+ V3 B5 V6 G我倒是不觉得,这个演员的眼神太温柔了。

    # ?+ k$ K( p6 n( v2 ]你怎么知道戈培尔不温柔呢? 其实戈培尔夫人演得最好,最后毒杀儿女然后和丈夫一起自杀的情景,当真惊心动魄。
  • TA的每日心情

    2021-2-5 00:48
  • 签到天数: 1421 天

    [LV.10]大乘

    19#
    发表于 2011-11-9 13:40:49 | 只看该作者
    史鉴 发表于 2011-11-9 10:59
    6 X$ v- G% m% s/ W9 e7 q你怎么知道戈培尔不温柔呢? 其实戈培尔夫人演得最好,最后毒杀儿女然后和丈夫一起自杀的情景,当真惊 ...

    + x# V0 G  w3 p6 v0 U% V& I戈培尔当然也有温柔的一面哈。6 X+ k# H0 B6 H4 d% o  q# [
    2 [6 u7 d' l. f: {: |" H/ p- C0 C
    但是你看纪录片里面,戈培尔的眼神总是朝向远方,是那种具有坚定意志的眼神。所以他最后才会做出毒杀全家的举动。
    : F, L: q+ j& S; I% n2 m; ^% T) w* T2 k
    我对戈培尔的眼神印象特别深。不是戈林那种隐忍,也不是希特勒那种兴奋,而是一种具有深邃思想的眼神。+ ]% x$ v$ u8 o" }* m2 I5 S
    ( K' I- E) D) s' D: G( O7 B! e
    当然这并不代表我认同纳粹观点或赞同纳粹的主张。以上发言仅供爱坛讨论,请观看者于看到后24小时自行从脑中删除。

    该用户从未签到

    20#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0 09:47:31 | 只看该作者
    猫元帅 发表于 2011-11-9 13:40
    2 r# C( K. g7 |1 G2 j+ X! r) X戈培尔当然也有温柔的一面哈。8 b5 O0 H) t% q
    7 X, |* E" h- e% W' i. X: v
    但是你看纪录片里面,戈培尔的眼神总是朝向远方,是那种具有坚定意志的眼 ...
    2 v0 n, p6 |+ H; H9 s& x6 y' o' t
    你说的是这种眼神?
    7 H2 O4 P$ @3 B, b8 y& P8 s. @% t. _5 }: `9 ~/ l
    戈培尔是有坚定信仰的理想主义者,心目中理想高于一切,理想破灭了一切都无意义,所以才干得出毒杀自己儿女的事情来。
    $ {8 L. u; b  h) b' u  P- E
    . n5 F! `- O4 A2 y5 o- a% ?" K( {
    " h' {& D7 K0 \: }. S: h
    & A9 n' D. Z: G: e9 d , v; J7 X7 b4 L, `: E# G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10-25 03:07 , Processed in 0.045398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