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血腥的禅让 [打印本页]

作者: 履虎尾    时间: 2011-4-3 10:42
标题: 血腥的禅让
本帖最后由 履虎尾 于 2011-4-3 11:17 编辑
+ d8 |, R: D/ v9 w: u- `4 O1 Q, A" L
(一)
在古代封建社会历史分期的讨论中,很多其他观点不一致的人,在一个具体历史阶段的划分上,有个惊人的相同,这就是把魏晋隋唐作为一个密不可分的历史时期。魏晋隋唐时期,有很多独特的历史特点。比如什么门阀政治了,什么豪强地主了,什么人身依附了,什么荫占人口田宅了,什么田园别墅了,等等不一而足。不过,在政治制度方面,这一时期确实有一个与其他时期不同的历史特点,这就是,历朝政权的更替,是通过一种特殊的方式——“禅让”来完成的。
“禅让”,是上古的传说中将天子之位授于贤者的制度与方法。尧、舜、禹之间帝位的相互替代,所用方式就是“禅让”。“禅让”既不同后世传位于子的“家天下”,也不同于后朝以武力推翻前朝的“革天之命”,而是一种和平地将自己掌握的权力转授于贤能者之手的制度与方法。
考释“禅”之本意,首先是“替代”的意思。《庄子·杂篇·寓言第二十七》中说:“非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孰得其久!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相禅,始卒若环,莫得其伦,是谓天均。天均者,天倪也。”这里,庄子所说的“相禅”,就是“相替代”。
“禅”字从“替代”的含义出发,引申出的另一含义——帝王君主之位的互相替代,也就是以帝王之位传于他人。《孟子·万章》篇中所说的,“唐虞禅,夏后殷周继:其义一也”,就是“禅”字的这一含义。
“禅让”做为一个专有名词,出现的时期则比较晚,在《后汉书·高凤传》的论中,首先提到禅让:“古者隐逸,其风尚矣。颍阳洗耳,耻闻禅让;孤竹长饥,羞食周粟。或高栖以违行,或疾物以矫情,虽轨迹异区,其去就一也。”
远古时期真的存在有“禅让”制度吗?真的有将天下与帝王之位和平相让的人与事吗?对“禅让”的异议和怀疑,自古有之。在《竹书记年》中有这样的内容:
“尧之末年,德衰,为舜所囚”;
“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
“舜篡尧位,立丹朱城,俄又夺之”。
在《韩非子·说疑》中也说:“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而天下誉之。”把尧舜禹之间的禅让,同汤武革命等同起来。
远古时期的“禅让”存在与否,且不去管它,我们来考察一下魏晋隋唐时期的“禅让”吧。
(二)
魏晋隋唐时期的封建王朝,走马灯似的你方唱罢我登场。历数这些个短命王朝,你会发现,要在这一时期想找出一个不是用禅让方式建立起来的政权,还真不是一件容易事。
首先发生的是曹丕篡汉,司马晋代魏;接着是南朝的刘裕篡晋,萧道成篡宋,萧衍篡齐,陈霸先篡梁;几乎同时的是北朝的高洋篡东魏,宇文觉篡西魏;然后是杨坚篡周,李渊的篡隋;更有作为尾声的朱温篡唐;赵匡胤篡夺后周政权。
总而言之,除了拓跋魏是自己兴起于代北,五代时期的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武人夺权之外,如前所列十二代政权,全都是不约而同地使用“禅让”这一无往而不胜的利器所建立起来的。
禅让这一方式既然被大家所共同承认和应用,它就必然有着自己独特的优越性。这就是,用这种和平不流血的方式完成政权的交替,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持国家政治经济的稳定,最大限度的维持政治经济的连续性与平稳性。在禅让的过程中,前一代政权的政治躯壳保持基本不变,所变化的不过是坐在金銮殿上的角色罢了。虽说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一大批有拥载之功的新人要爬到高处去;然而,国家重老成,新的政权也需要大批旧人的支持,特别是希望借重于过去朝代元老重臣的名望,以便于显示新朝的众望所归,天下归心。
提起“禅让”,人们首先会想起曹操父子两位与和司马懿祖孙四人。之所以如此,这不能不说是拜通俗小说《三国演义》之赐。正规的史料中,陈寿的《三国志》以及裴松之的补注,房玄龄的《晋书》,以及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也都有大量的历史材料。诸如曹操的诛杀董承,伏完,华欣之收伏后;再如司马懿之夷灭曹爽,贾充之弑曹髦,皆明确地告诉读者,所谓“禅让”,并不是和平的,而是充满血腥气味的。
魏晋两代禅让,虽然血腥味十足,遭后人诸多诟病,但是,魏、晋统治者总算还留有余地,没有斩尽杀绝,毕竟,汉、魏两朝的末帝得到了保全。
汉献帝刘协的情况在《后汉书·献帝纪》中有明确记载: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汉献帝刘协禅让之后,被曹丕封为山阳公,“邑一万户,位在诸侯王上,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以天子车服郊祀天地,宗庙、祖、腊皆如汉制,都山阳之浊鹿城。魏青龙二年(公元234年)三月庚寅,山阳公薨。自逊位至薨,十有四年,年五十四,谥孝献皇帝。”
魏元帝曹奂的情况在《三国志*魏志*三少帝纪》中记载说:“(咸熙)二年(公元265年),十二月壬戌,天禄永终,历数在晋。诏群公卿士具仪设坛于南郊,使使者奉皇帝玺绶册,禅位于晋嗣王,如汉魏故事。甲子,使使者奉策。遂改次于金墉城,而终馆于鄴,时年二十。”
又据裴松之注引《魏世谱》记载:晋武帝司马炎受禅后,“封帝为陈留王。年五十八,大安元年(公元302年)崩,谥曰元皇帝。”
汉献帝禅让后,又活了十四年,五十四岁方死;魏元帝禅让后又活了三十八年,五十八岁方死。历史上虽然没有明确说明他们是否善终,但是可以透过刘协、曹奂两人禅让后漫长的寿命,判断出他们不是死于非命,而应该是寿终正寝的。
除了刘协与曹奂之外,禅让制度下的最后的一个逊帝,后周的恭帝柴宗训,在显德七年年(公元960年)正月将政权禅让给赵匡胤后,也得以寿终正寝。据《旧五代史·周本纪》记载:
“皇朝开宝六年(公元973年)春,崩于房陵。今上闻之震恸,发哀成服于便殿,百僚进名奉慰,寻遣中使监护其丧。以其年十月,归葬于世宗庆陵之侧。诏有司定谥曰恭皇帝,陵曰顺陵。”
《续通鉴长编》中有相同的记载:“开宝六年三月乙卯,房州上言,周郑王殂,上素服发哀,辍视朝十日。”
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在于曹魏、司马晋两朝的建立,多经过几代人长时间的惨淡经营,不论朝野,大多数人对旧王朝早已失去了信心,而对新王朝充满了希望。这也反映出魏、晋、宋三朝的统治者,对自己政权的合法性充满了信心。
(三)
至于其他新兴的朝代,统治信心则远没有这样充足了,他们的权力得来的过于侥幸,惟恐一旦失去。而前朝的废帝,就是他们的最大的威胁,这心腹大患一日不除掉,便一日无法安寝。于是乎,这些前朝废帝,便没有刘协、曹奂、柴宗训那样好的命运了。这些逊帝在禅让之后,长的则不过年把数月,短的则区区数日,就要被新的天子杀掉了。
南齐末帝萧宝融禅让后被杀的的情况,可以作为接受禅让的新一代天子心理活动的参考。据《南史卷五·齐本纪下》记载:
“(中兴二年即公元502年)四月辛酉,禅诏至,皇太后逊居外宫。梁受命,奉帝(南齐和帝萧宝融)爲巴陵王,宫于姑孰。戊辰,巴陵王殂,年十五。追尊爲齐和帝,葬恭安陵……初,梁武帝欲以南海郡爲巴陵国邑而迁帝焉,以问范云,云俛首未对。沈约曰:‘今古殊事,魏武所云,不可慕虚名而受实祸。’梁武颔之。”
这段史料说,梁武帝萧衍受禅后,有感于禅让的血腥——东晋末帝、刘宋末帝均不得善终,于是假腥腥地准备将齐废帝萧宝融送往南海巴陵,让萧宝融在巴陵自生自灭。萧衍以此来问过去的同僚如今的臣子范云与沈约。范云虽不以为然,但低头不语——有些话不该由自己说出。而黑心肠的沈约则以“虚名实祸”的辩证关系来回答,劝梁武帝萧衍当机立断,不可心存“妇人之仁”!我们查看上面的史料,核对一下日期:
四月辛酉,南齐末帝萧宝融将政权交出,戊辰,便被梁武帝萧衍杀害。从辛酉到戊辰,这前前后后不过是短短的七天也!
其余各朝大致情况如下:
东晋末年,刘裕准备受禅代立。因为民间有谶语云,“昌明之后有二帝”。于是,刘裕先命令人缢死当今的皇帝晋安帝,然后再立一个宗室司马德文做傀儡皇帝——晋恭帝,以应谶语中所说的二帝云云。到元熙二年(公元420年),“夏六月壬戌,刘裕至于京师……甲子,(安帝)遂逊于琅邪第。刘裕以帝(司马德文)为零陵王,居于秣陵,行晋正朔,车旗服色一如其旧,有其文而不备其礼”。宋永初二年(公元421年)九月丁丑,刘裕命人“逾垣而入,弑帝于内房。时年三十六”。司马德文从禅让到被杀,又活了一年零三个月。(见《晋书·帝纪十》)
刘宋萧齐之际,齐王萧道成接受刘宋末帝刘准的禅让。(升明三年即公元479年)夏四月……辛卯,刘准禅位于齐,壬辰,逊帝刘准迁居东邸,不久又迁居丹阳宫。萧道成称帝后,封刘准为汝阴王,待以不臣之礼。建元元年(就是公元479年当年)五月己未,刘准被杀死在丹阳宫,时年十三岁。从四月辛卯逊位到五月己未被杀,刘准不过是又活了二十八天的时间而已。(见《宋书·本纪第十》)
梁陈之际,太平二年(即公元557年)冬十月戊辰,陈国公陈霸先晋爵爲王。辛未,梁敬帝萧方智逊位于陈。陈武帝陈霸先受禅后,封萧方智为江阴王。紧接着,萧方智于外邸死去。到底是被废后多长时间被杀害,《梁书》及《南史》都没有明确记载。只知道萧方智被杀时,年仅十六岁。(见《南史卷八·梁本纪下第八》)
我们再看北朝的情况。西魏北周之际,魏恭帝三年(公元556年)十二月庚子,魏恭帝元廓逊位于周。周闵帝元年(公元557年)正月,周闵帝宇文觉封逊帝元廓为宋公,“寻殂”。(见《北史·魏本纪第五》)呵呵,寻,就是很快的意思,到底有多快,则谁也不清楚了。
东魏武定八年(即公元550年)五月丙辰,东魏孝静皇帝元善见将帝位禅让于北齐文宣帝高洋。北齐天保元年(五月)己未,也就是高洋称皇帝的第四天,齐文宣帝高洋封元善见为中山王,邑一万户,上书不称臣,答不称诏,载天子旌旗,行魏正朔,乘五时副车。天保二年(公元551年)十二月己酉,中山王元善见遇鸩,被毒死,时年二十八岁。从禅让到被杀,时间是一年零七个月。(见《北史·魏本纪第五》)
周隋替代之际,大定元年(即公元581年)二月甲子,北周小皇帝宇文阐将帝位禅让给自己的外公杨坚。开皇元年(就是公元581年当年)五月壬申,隋文帝杨坚杀害了年仅八岁的外孙宇文阐。(见《周书卷八·帝纪第八》
唐朝的建立,仍然使用禅让的老办法。隋恭帝义宁二年(公元618年)五月戊午,傀儡皇帝杨侑逊位于李渊。唐高祖李渊即位后,封杨侑为酅国公。第二年,也就是武德二年,五月,杨侑被李渊杀害,时年十五岁。(见《隋书·帝纪第五》)
最后,再看看唐朝末年的情况。宣武镇节度使朱温在打败凤翔节度使李茂贞,消灭宦官集团后,天佑元年(公元904年),又杀掉宰相崔胤,拆毁长安城,逼迫唐昭宗李晔迁都洛阳。当年九月,朱温杀害唐昭宗李晔,另立了一个小皇帝做傀儡,这就是唐哀帝李柷。
天佑四年(公元907年)三月甲辰,李柷将政权禅让给朱温,朱温(朱全忠)建立后梁政权,封李柷为济阴王,迁于曹州。当时,太原、幽州、凤翔、西川等处不承认后梁政权,继续尊奉唐朝天祐正朔。天祐五年(公元908年)二月二十一日,李柷为朱温(朱全忠)所害,时年十七岁。(见《旧唐书*本纪第二十下》)
(四)
就在当时,便有人对“禅让”提出非议。据《晋书·石勒载记》记载,有一次,石勒在宴会上饮酒,酒酣,问大臣徐光等人曰:“朕方自古开基何等主也?”
大臣们赶紧大吹法螺,曰:“陛下神武筹略迈于高皇(刘邦),雄艺卓荦超绝魏祖(曹操),自三王已来无可比也,其轩辕之亚乎!”
大臣们本以为这个马屁拍得不错,谁知石勒听后,竟然笑了起来。然后,石勒说出如下一番语言来:
“人岂不自知,卿言亦以太过。朕若逢高皇,当北面而事之,与韩彭竞鞭而争先耳。脱遇光武,当并驱于中原,未知鹿死谁手。大丈夫行事当礌礌落落,如日月皎然,终不能如曹孟德、司马仲达父子,欺他孤兒寡妇,狐媚以取天下也。朕当在二刘之间耳,轩辕岂所拟乎!”
又一件非议“禅让”的事发生在东晋朝堂之上。据《世说新语·尤悔第三十三》记载,有一次,王导、温峤一同去见晋明帝。晋明帝问起前世所以得天下之缘由。温峤不敢回答,王导说道:“温峤年少未谙,臣为陛下陈之。”于是,王(导)乃具叙宣王(司马懿)创业之始,诛夷名族,宠树同己。及文王之末,高贵乡公事。明帝闻之,复面着床曰:“若如公言,祚安得长!”
而《晋书·宣帝纪》则详细地评论魏晋之际的禅让曰:
“帝(司马懿)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魏武察帝有雄豪志,闻有狼顾相。欲验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顾,面正向后而身不动。又尝梦三马同食一槽,甚恶焉。因谓太子丕曰:‘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太子素与帝善,每相全佑,故免。帝于是勤于吏职,夜以忘寝,至于刍牧之间,悉皆临履,由是魏武意遂安。及平公孙文懿,大行杀戮。诛曹爽之际,支党皆夷及三族,男女无少长,姑姊妹女子之适人者皆杀之,既而竟迁魏鼎云。明帝时,王导侍坐。帝问前世所以得天下,导乃陈帝创业之始,用文帝末高贵乡公事。明帝以面覆床曰:‘若如公言,晋祚复安得长远!’迹其猜忍,盖有符于狼顾也。”
再看一看《梁书·沈约传》的评论,对禅让之事的隐晦评价吧:
有一次,梁武帝萧衍因一件小事情,对沈约大发雷霆。萧衍说完,乃辇归内殿。沈约由于非常害怕,由于过度的紧张,在高祖萧衍起身时,竟然没有察觉到,继续傻乎乎地端坐在那里,忘记了起身送行,这严重地违背了君臣之间的礼节。沈约晕乎乎地回到家里,准备坐下歇息歇息,谁知由于心怀鬼胎,精神恍惚,居然没有坐到胡床上,而是一屁股凭空坐在了门前地下。于是,连摔带吓的,就得了大病一场。在病中,沈约梦见齐和帝来找他算帐,齐和帝怪罪沈约多嘴多舌,害了儿子的性命,抽出宝剑,割断了沈约的舌头。梦醒之后,沈约急忙召来巫婆神棍,问曰:做祟的是何方鬼怪?巫婆言道:“如梦”!呵呵,巫婆的意思就是说啊,你老人家的梦与众不同,别人的梦都是反的,恁老人家的梦不反不假,居然全是真实的啊。沈约吓坏了,急忙请来道士,给玉皇大帝写奏章。奏章里说道:冤有头,债有主,“禅代之事,不由己出”,不是俺老沈出的主意。鬼怪呀鬼怪,此事与俺无关,您快去找正主吧,就放过俺沈约这一次吧!

作者: 牛铃    时间: 2011-4-3 11:06
虎老师一来,老牛也高雅了,可以学点历史了,不用和鼎革、叶子、夜帽打嘴仗了。感谢虎兄
作者: 海天    时间: 2011-4-3 12:59
回复 履虎尾 的帖子6 ]3 x$ Z# j2 k8 g6 Z+ ?
" s7 L1 o* U# Q: k
古史分期?五朵金花之一?
作者: MacArthur    时间: 2011-4-6 09:45
也可以从这个角度考虑 -- 这些通过“禅让”方式上位的新帝王,往往是自身羽翼未丰,追随者并不是那么众多... 但是能够抓住机会,给旧政权中枢(皇帝)致命一击,夺取皇位,“借壳上市”8 \6 O1 O3 n2 }. W- ^& d6 B
& R% S$ g2 s7 ^: |0 }3 f
因为他们自身党徒为数并不多,所以也没有必要大规模清洗前朝旧臣,来给自己人腾地方,所以就出现了“铁打的朝廷流水的皇帝”,谁坐天下用的都是同一帮门阀...
* m! p  I8 J' E! L7 f0 f3 M! d& |9 y5 H* L4 F
否则,一大票兄弟跟着自己出生入死打江山,打下江山之后居然还沿用旧臣,让兄弟们情何以堪...
9 r6 o9 T' j! m* J$ f8 Q, y  S+ n9 l* D

作者: PenPen    时间: 2011-4-6 10:10
回复 MacArthur 的帖子1 N' V: _- ]- d2 U2 g6 J3 }! O
/ l" V# X3 G9 x7 C5 W4 c! R
魏晋这两代不太一样,朝里头都是自己人,没必要清洗了。这种情况下禅让应该算是表明自己正统身份的一种方式
作者: 到处停留的叶子    时间: 2011-4-10 03:49
学习。。。
作者: 老兵帅客    时间: 2011-7-20 22:14
回复 MacArthur 的帖子/ Y/ N2 f/ m# B! C; V4 I6 `

# b: I# r8 W0 r* V- p4 k历朝以篡位方式更替者,多留用前朝旧臣。一方面这可以安定人心,另一方面安插自己人的办法多得是,没必要搞大清洗,只要把关键位置拿住就可以了。
作者: 老兵帅客    时间: 2011-7-20 22:17
回复 PenPen 的帖子/ D$ h; m' `$ g0 f9 ?) d
, \- X$ ~! o6 m; p. P4 k
其实刘宋也一样,刘裕前后忙乎了小二十年,朝廷内早已全盘控制,完全没有必要杀害前朝末帝。当然齐、梁、陈完全不同,从起家到篡位太快了,不得不下狠手以断绝人望。
作者: 猫元帅    时间: 2011-7-24 19:48
回复 老兵帅客 的帖子/ ]( U2 {5 `' @6 n3 {$ {

  a1 S0 Q" b# @都是世族,杀了哪个都要惹翻一帮子人,还是留下比较好。再说这些世族只在乎能不能做官,不在乎谁做皇帝。
作者: 老兵帅客    时间: 2011-7-24 21:57
回复 猫元帅 的帖子/ Q1 E; B9 `7 h
3 P. S; O$ y! j  G' J: I/ F) E
还是有杀了的,原因是土断
作者: 猫元帅    时间: 2011-7-24 22:05
回复 老兵帅客 的帖子
' Y: }' K: A9 b' M5 E0 O  n* B4 B: i7 G' s1 h! f
政权更迭这种事情,第一要求就是稳定,能不杀人就不杀人,能争取过来一个就争取过来一个。等到安定了,就该搞掉碍事儿的了。
作者: 老兵帅客    时间: 2011-7-24 22:16
回复 猫元帅 的帖子; A4 D  t& \. S3 G1 s' E

3 P" O. [# d" E! s一般来说这任务很好完成,而且历朝历代都一样,原因就是大家是来做官的,而不是做忠臣的,没几个有兴趣为了史书上留个名字弄得族诛完蛋的。
9 D' g4 p4 ?. @  i+ _- `( u0 ?4 @1 I
因此,历代这类事件,真完蛋的多是有实力的武人,文人倒是基本没事。当然了,文人干这类事情还自豪的也有,例如冯道。
作者: 史老柒    时间: 2011-7-26 20:03
这……
7 V0 [( R/ D2 j* W$ ~是您的原创?
/ ~' z# v# ]. tomg,大才啊!
作者: 河蚌    时间: 2011-7-26 20:54
本帖最后由 河蚌 于 2011-7-26 20:55 编辑
$ E5 N6 W2 S. y4 ^- k% v' [2 N
+ K5 f+ N. {$ s: {8 l7 p回复 履虎尾 的帖子
, {+ B3 u0 s9 e6 `: R
- {! H1 M% c2 r4 d: Z后周的那个孩子,如果活到宋太宗时,一定也是去喝牵机药的命。9 W# x* k$ e/ g$ ~6 E9 S
其实宋后也是禅,只是自宋之后,汉族政权都只有让异族灭的份,异族没文化,不知道啥叫禅,汉族知道,可是又不愿以前代异族政权为正朔。比如明就是自称承宋祚的。当然,后面这1000千年,也没几个朝代。
5 L  O6 C3 [+ o& C黄仁宇说的很有道理,不以家天下来论,中国历史就是三个大帝国,秦汉、隋唐宋、明清,中间都是文化断层。现在算是第四个。
9 b( \& Z& ^( z- v9 D" X& u南北朝时期,印象最深的倒不是禅让(这个流的血毕竟是别家的),而是皇子争位,几乎每一任皇帝上台,都会把自己的兄弟杀光,并且,这个上台也基本上是靠把自己老爹干掉来完成的。/ |% Z7 ]0 w  }: z

作者: 老兵帅客    时间: 2011-7-26 21:33
回复 河蚌 的帖子9 f. S; J8 u& L  }; P+ p% ^
/ s  b4 x1 X/ n; u- M( j! C
南北朝那个好像不对耶,不要以偏概全哈。/ `1 Y' V( n: w! P$ |9 e- j

+ f, z* z2 m. C1 @9 |: Z  Y至于黄仁宇嘛,这家伙投奔错了老师,历史白读了,可惜了明朝十六世纪财政那么好的材料。
作者: 河蚌    时间: 2011-7-26 21:43
回复 老兵帅客 的帖子
* [* ~( q! R5 P2 ?/ y5 d1 M( ~
$ a0 O* W8 \( E4 y$ ]2 \没有吧,你看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皇帝上台后,是不是先把兄弟干掉,而且是越亲的越先干掉。当然,宋时,是兄弟们先起兵造反,再被灭,到了梁,就变成当了皇帝先下手。
: I. u( y2 W8 k! |0 R4 v: X北朝好一些,不过疯子王朝北齐,那个印象还是蛮深刻呢。( P9 M- D3 P% C$ u
反正看完那段历史,就深切理解那句话,“愿世代莫生帝王家”。. |4 p0 d# S4 z( |
黄仁宇,看完他的作品之后,就一个观点,经济决定论,似乎精神就不起作用,但是真正写起经济来,反而写不好。不过他跳出家天下看中国历史,还是很有见地的,这应该是受西方历史观影响,比如罗马帝国,在中国历史看来,就是很多个王朝。
+ V9 h, r# O0 O' B! X* F
作者: 老兵帅客    时间: 2011-7-26 21:48
回复 河蚌 的帖子
0 ]4 x) ]/ s9 Y& t- ]0 s0 V. b$ Z
- {  Q8 @! o5 M0 E' o* M9 w6 M" f. H. O南朝只是宋的两个和齐的一个,其他的算不上,否则雍正怎么办?7 ?* u! f4 n- ]3 `+ O

" Y$ p2 o1 D: |, f4 e* J至于黄仁宇的文化断层论,我不知道他是否知道南朝的文化成就,后来隋唐的南方文化就得益于南朝。他本人崇尚的是技术分析,问题是历史这类文科纯技术是不行的,因为要参考的因素太多了。
作者: 纪琮    时间: 2011-7-27 02:37
回复 MacArthur 的帖子, `% `+ c, l' Y4 d) ]4 ^

# A6 X. n! n5 M. k' V7 d就魏晋唐宋而言,朝廷里的大臣早就是自己人了。尤其是唐朝,禅让只是走个形式,大唐的天下也是一刀一枪打出来的。
7 _, l7 h+ i1 n2 ~
1 G( p2 o; d/ Y' K) S后来的元明清没有走禅让的路那是因为没法走。 ( `3 F0 g" W' B) H" \* i

% {& b  F+ x+ L2 ], q其实禅让一直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权更替的主流手段,也是为新政权批上合法外衣的必要程序。和禅让制配合的就是传国玉玺和五行相生理论。这应该是由于儒家思想的确立而产生的。因为按照儒家的观点,尧舜禹这上古三贤都是禅让的。所以后来的统治者也必须走禅让的路子方能符合儒家的意识形态。
" _+ z& M+ m* s3 l
4 `3 i  L6 `5 E元清是异族,没地方去禅。明朝是推翻元朝的异族统治,恢复华夏正统,虽然没有禅让,但合法性已经很足够了,也符合儒家意识形态。
5 ]) v- ~7 E% N( L- R! c+ j1 }
* q. @+ i& v- |2 @  u后来清朝为了证明其合法性,就说他们的天下得自李闯,是为明朝复仇。
' B4 Y, w% L' Y0 m! r5 Y6 p/ J3 u6 E/ Q, k: r  V. ~. w
另外南北朝的是北魏也不是禅让来的。北魏的办法就是认祖宗,说他们是黄帝的后代,北魏是直接继承自黄帝。那么,作为北魏的继承者,隋唐的合法性实在比不上南朝的陈。因为陈的政权可上溯自汉朝,还拥有传国玉玺。但最终,还是武力定胜负。仍逃不过成王败寇。
作者: 纪琮    时间: 2011-7-27 02:41
回复 老兵帅客 的帖子
4 a. s+ L9 H; I# O4 R8 x9 G% T4 H8 \
1 _8 v" k4 f: @1 F& W8 G, X( f+ n1 X刘裕出身太低,不杀怕镇不住士族。还是心虚。而且士族确实也不鸟他,谢灵运就反了。
作者: 老兵帅客    时间: 2011-7-27 02:49
回复 纪琮 的帖子1 u  j1 D( Z& |' C& k

% C2 g9 h9 n" `" o本来就是件骗人的外衣罢了
作者: 老兵帅客    时间: 2011-7-27 02:51
回复 纪琮 的帖子
& H0 e. Y* x% u+ F6 u7 B: C4 r7 ]  _4 a7 r- W+ T5 P! o! x' M
不是的,刘裕是因为担心自己的儿子们岁数太小镇不住局面才决心杀旧主的,至于谢灵运,他应该是被反了。
作者: 纪琮    时间: 2011-7-27 04:12
本帖最后由 纪琮 于 2011-7-27 04:17 编辑
5 [* K0 E( Y/ V
$ ~7 {) s7 r* l1 A, L- h3 N& n补充一下,和禅让制度配合的五德相生理论。* H  T6 q4 V% ^* E: R
, }1 P% X  X5 y7 T$ I+ ]' R
五德相生理论是汉儒继承了战国时代阴阳家的五德相克理论发展而来的。按阴阳家的说法,王朝都是受命于天的,因此,皇帝能获得大自然的感应。大自然的变化是五行的更替,反应到人间,就是王朝更替,所以每一个王朝都会有一种德性,即金、木、水、火、土的一种。这其实就是为王朝的更替批上合法外衣。说明新王朝的建立是顺应天时。吕不韦在集成阴阳家的说法后,提出了五德始终、五德相胜理论。因为后一个王朝是战胜前一个王朝才得到政权的。所以是相胜、相克。即金克木,木克土, 土克水, 水克火, 火克金。
3 d5 E, t; V, u1 z. Y7 Q- r% q4 z. L: p; ~. O+ U+ e
但汉儒认为相克杀气太重,这个世界是旧德生新德,所以提出了五德相生理论。即金生水, 水生木, 木生火, 火生土, 土生金。另外,五行还对应五种颜色,木属青色;火属赤色;土属黄色;金是属白色;水属黑色。这个理论可以说和禅让制是完美的配合,为禅让制的出现提供了完美的理论依据。
' q' j& w' t  |$ }- }) L! V" J7 P( i5 e$ r' q
当时汉儒为汉以前的各王朝排定的德性是这样的(每个王朝皇帝及官员的制服颜色就是根据德性确定的,汉尚红,所以都穿大红袍)
7 }: {* z+ U  u3 S  _# o/ z
/ r: [+ h+ a1 _! I+ P& z) K* p' D太昊是木德、尚青,炎帝是火德、尚红,黄帝是土德、尚黄,少昊是金德、尚白,颛顼是水德、尚黑,帝喾是木德、尚青,尧是火德、尚红,舜是土德、尚黄,禹是金德、尚白,汤是水德、尚黑,周是木德、尚青,汉是火德、尚红。
5 ^5 G0 Q. h! ]2 p/ C3 E! F  f. @9 X- ^) [9 h; Y9 F
没有秦朝是因为在汉儒眼里,暴秦没资格继统,汉朝是直接继承周家天下的。可是被汉朝人视为命根子的传国玉玺确是秦始皇的遗物,只能说汉朝人精分了。
6 `; K# N- k3 V8 d) V5 D3 ]
; E7 x5 g8 x' A0 C& N汉以后的历代王朝,就根据这套理论推论自己的德性。同时,为了证明自己是天命所归,也会把一些所谓的祥瑞和五德相联系。比如汉末有黄鸟飞临,黄色属土,曹魏属土,火生土,正说明火德衰土德旺,汉朝气数已尽,曹魏乃天命所归。下面是汉后各主要王朝(即被历代王朝承认是正朔的)的德性表1 x. |4 p) }: @) r- |8 a
" C" a6 B# @3 Z$ M* O
曹魏是土德,尚黄( O7 }* ]) R1 z( @. g9 g' \
晋是金德,尚白
" O+ U+ }4 q4 f) d  E  ]刘宋是水德,尚黑
. Y; U7 d) O* H1 }南齐是木德,尚青5 E* J$ [& A, j  b1 _
萧梁是木德,尚青(因为梁武帝说梁齐一家,所以德性不变)  I; k/ C2 h0 }1 F4 K# s, l
陈是火德,尚红+ n; K) K& v, p/ S; a0 M

2 ]2 s5 \" W$ r: W8 p- L# m北魏是水德,尚黑(因为北魏自认他们的天下继承自晋朝)4 B, [- `5 C. z# H- p0 ?
北周是木德,尚青
& }0 s4 J4 ?) I1 N北齐是木德,尚青: Y. T8 b" v, n- b
(因为周齐都声称自己才是魏的继承者). R- M, D' Y" O9 _# s

  l. e: V$ w; L8 z0 R0 {隋是火德,尚红
- D" q$ g* C2 `4 P% k唐是土德,尚黄
" V2 Z7 S9 t; c$ N- d( x& I6 o% L7 v
后梁是金德,尚白9 ~# X- L2 c$ F- Z& D$ T
后唐是土德,尚黄(因为后唐自称是唐朝继承人)
; e$ A, k' o! V2 S. ^$ z后晋是金德,尚白, Y# n" X; s8 u% b: n' D* Y9 I' s# c8 o
后汉是水德,尚黑
5 H2 b$ ]( A' {; X后周是木德,尚青+ U7 Z, j* V, k: {. b

7 K5 I* ?. s2 C- \* X& J宋是火德,尚红
# u' i. |, [1 U' F金是土德,尚黄3 T. x7 W  ?9 S2 n! Z$ ^+ u
: T1 ], u% K( j" N& j6 `
元是金德,尚白(元的国号源自易经“大哉乾元”,而乾卦在西方,属金): b' {6 a) @7 _$ {+ e; k
明是火德,尚红
1 n; [! X/ P3 P$ o$ W$ Q' _清是水德,尚黑
: `/ H- a( ^/ f
7 A$ c# U& p0 h; L7 h2 C- ?可以发现,元以后又回到五德相克的路子上了。而恰恰由元开始,禅让制退出历史舞台,王朝的兴替再次回复到夏商周秦的模式上通过暴力革命来完成。不能不说是种惊人的巧合。仿佛五德相生理论是专门为禅让制准备似的。
作者: 纪琮    时间: 2011-7-27 04:34
回复 老兵帅客 的帖子
/ [% A: X( I: a, X4 Y$ ?( k6 p" {, T) w: ~, u& d, D! d
晋恭帝在刘裕上台的第二年就被杀了,恐怕不是因为儿子的缘故。如果担心儿子太小镇不住局面,应该杀大臣啊,杀旧主有什么用。如果大臣真要反,还找不出司马家的人吗?恭帝死后,不还有个嗣王么。
作者: 纪琮    时间: 2011-7-27 04:42
回复 老兵帅客 的帖子
& X; z( F$ w; V( F; R3 d4 O* D6 q, j, N4 q5 E7 e
不过这件外衣还挺重要,外衣虽不是万能的,但没有这件外衣却万万不能。孔子说了,名不正则言不顺。用现在的话说,叫程序正义。
作者: 老兵帅客    时间: 2011-7-27 04:43
回复 纪琮 的帖子
, G  O6 n# l. }
. ?7 r/ }% t. e8 V$ c杀旧主是为了立威,至于大臣,你看当时有实力的大臣哪个不是刘裕的自己人?不对付的早被处理干净了。
3 F5 ]1 D9 S9 a) j& \5 Z
) y0 j9 }6 ?- p+ p0 a" D4 G刘裕上台的时候身体已经不好了,儿子们还小,所以他有危机感,不象曹家和司马家,他们都是年富力强的时候,这就是区别。
作者: 老兵帅客    时间: 2011-7-27 04:55
回复 纪琮 的帖子
; x5 {: D$ B+ s% i& P$ D7 Y- o  Z# G
这个就看大家的脸皮了,朱温没全本照抄,不也没事
作者: 纪琮    时间: 2011-7-27 06:24
回复 老兵帅客 的帖子
6 n* f( d5 ?7 M6 c
# u8 v9 @/ x3 l) T+ W+ k! y7 k那朱元璋为啥要杀大臣呢?朱的大臣哪个不是他的人,都是他的老部下啊,可他还是不放心,觉得这些大臣会给皇孙带来麻烦。
( j6 a  T; ~3 J! J  |
" }) }7 f* q* Z! X# z0 B0 |* e% H如果刘裕出身士族,绝对不会走这条路。因为家族可以为他提供很强大的支援。而且在那种高门大族对寒门极端藐视的社会里,不会因为刘裕当皇帝了,人家就真心服他。只不过表面畏惧他而已。士族出身的李家当了皇帝,那些高门大族也不是很看得起皇室,为这个惹的李世民大发脾气,说大臣不尊敬他的儿子。还硬把李姓放到氏族志之首。士族们对李家尚且如此,对刘裕如何,已经可以相见了。" w! f; g$ a( e/ a

  ^# q+ v. ?  G8 t" j5 a% P: P但像曹家、司马家就不同,那种源自士族的自信和骄傲是从骨子里透出来。而且士族的教养和风度也不允许他这么做。
, {' d+ h' p6 ^, d+ [) Q! c+ e0 X/ R5 j& w% v

作者: 纪琮    时间: 2011-7-27 06:42
回复 老兵帅客 的帖子
% S( s2 k7 ?3 H" a& X
) A& \/ a& f1 Q, H# m0 a基本的要素都有啊。先晋王爵,然后逼宫,祥瑞现,三辞,然后举行禅位大典,改封旧主为王,迁居异地,然后杀人灭口。
作者: 老兵帅客    时间: 2011-7-27 06:42
回复 纪琮 的帖子
; X. p4 Q0 ]+ A/ U$ |
0 g6 }  }) H9 r: S4 T$ T3 T太孙幼弱。( L9 I! L: V, j+ L5 v: ]4 k
/ Y1 k) h& l+ ^  `! z9 E8 z
东晋一代,世族能够提供强大支援这种事随着桓玄的覆灭和北府诸将的兴起而不再存在,这是刘裕能够代晋自立的政治基础,说白了就是枪杆子彻底战胜了世族联合,世族的生存完全依赖于枪杆子的容忍而不是能与之抗衡,剩下的就是世族由表面上的荣耀退步到彻底完蛋,这就是南朝四朝的大趋势。这点你如果考察宋齐两朝的世族代表王家与谢家的兴衰就可以看出端倪,更不要说褚渊的表现了。
4 e3 p' F) Q$ L/ p5 C  v* I7 t" y0 _( x: q& ]# R; L
隋唐两代的皇族杨氏和李氏号称出自名门,其实都是伪托,之前不过是六镇的大兵罢了,这样的人家全靠军功篡位得天下,自然不会被山东大族喜欢。不过山东大族之所以不喜欢他们也不仅仅因为这些,更重要的是他们是北齐政权的受益者,后来北齐政权灭亡,他们受到了陇西贵族的压制,肯定不会高兴地。5 z+ j: `$ l" ^
8 ^5 B  a: u- Y: r# u) Y1 F
另外,建议考察晋室南渡时期世族是否南下的分布及原因,你会发现其实大家都是流氓,谁也不要自觉清高。
作者: 老兵帅客    时间: 2011-7-27 07:01
回复 纪琮 的帖子
3 z1 ^% p( G  T  @6 Y: u6 J
9 }0 c. {( _* H  L* Z封大国,赐九锡呢?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aswetalk.net/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