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衰 2019-4-22 06:37 |
---|
签到天数: 488 天 [LV.9]渡劫
|
三、战略相持阶段中国军队武器弹药的损耗与补充9 t' f; I/ b+ _! W1 } \7 N5 C
0 b9 S; e) a. @4 y/ z) e( S
以1938年底,日军占领武汉为标志,抗日战争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正面战场也随之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一直持续到1944年底。
0 _# h; E- B1 n: k: d9 }$ W3 f1 x: ~' R3 }( w
在这6年时间里,虽然国民政府抗战态度日趋消极,但也进行了15次会战,还两次组织远征军入缅作战,武器装备损失巨大。以第75军为例,从1939年12月至1944年9月,该军参加了10场战役,共损耗2,402支步枪、167挺轻机枪、19挺重机枪、101枝手枪、165具掷弹筒、10门迫击炮、3门山炮、1门平射炮、11,090,383发步机枪弹、21,410枚掷弹筒弹、82,508发手枪弹、98,612枚手榴弹、43,512发迫击炮弹、2,529发山炮弹、3,168发反坦克炮弹、3,168发火箭筒弹、166发战防枪弹、3,450把刺刀。这还仅仅是一个军的损耗,全军的损耗之大可想而知。
$ k3 {. d% [& u* T, |/ E% N3 `( r. \ Z+ c* ^, c+ |( { c5 v
国产武器仍不够用" H; f) ^8 V; @8 k
, l6 x( B0 t9 D+ k5 c* O5 K9 N
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不仅内迁了16个兵工厂,还在后方新建了8个兵工厂。在战略防御阶段,经过艰苦努力,这些兵工厂仿制出了一些战前无法生产的武器装备。1938年12月,试制成功27式掷弹筒;1939年2月,试制成功28式枪榴弹;1939年4月,首次装配6×30双筒望远镜,后定名为中正式望远镜;1940年7月,试制国产第一具80厘米测远镜,定名为中正式测远镜;1940年11月,仿制奥式和法式迫击炮瞄准镜成功;1941年3月,成功试制反坦克炮,定名为30年式50倍37毫米战车防御炮;1941年4月,成功仿制苏罗通20毫米曳光榴弹;1941年7月,成功试制苏罗通20毫米榴弹;1941年9月仿制法国布朗德式60毫米迫击炮,定名为31年式60毫米迫击炮;1942年4月,成功试制欧力根20毫米榴弹;1942年5月,成功试制苏罗通37毫米榴弹;1942年12月,成功试制苏罗通37毫米破甲榴弹;1943年2月,试制炮用象限仪成功;1943年10月,第二次试制中正式步枪成功;1944年9月,仿制麦德森轻重两用机枪成功;1944年10月,试造120mm迫击炮,定名为33年式120mm迫击炮。这些武器装备均为仿制型号,无一完全独立创新,且重炮、坦克、装甲车之类重型武器,国内完全不能自制。
; j2 N" k+ `4 t, Y) W$ @; r" ^# O. q" S' ]3 F( _% }0 S- |! ?6 E( f
1939年至1944年,国民政府所属兵工厂主要武器产量如下:
# `5 M6 `; X* ?) Z2 k ], q( R
- C5 k/ g+ l" z7 T品名 1939年 1940年 1941年 1942年 1943年 1944年 4 X5 x( c4 w4 R" p; w. K6 k
步枪 81,670 54,510 39,000 59,200 66,831 62,800
/ |; V _7 Q o$ S% d: s轻机枪 892 1,324 2,440 6,000 9,391 10,900' h: p, Y& p; u
重机枪 350 2,982 2,380 2,290 2,940 3,00082 P9 v4 ]) s: M# M3 P8 H
82迫击炮 不详 900 500 760 1,381 1,600
9 s' M% x/ q" ` @2 T& I9 f: k& s; j60迫击炮 无出品 无出品 不详 200 1,100 2,000
( i) W2 V3 a6 ~, p$ K7 t" ^) x28式掷弹筒 10,300 7,600 58,00 9,148 6,000 50
6 }, T0 Z6 H! _# k& c8 Q* Z( ^0 O迫击炮弹 636,726 651,542 427,950 642,300 943,902 1,100,000+ X* W/ p7 B! x" P# r) X5 U
手榴弹 6,210,000 4,509,262 6,587,280 5,675,499 3,734,864 4,200,000
4 ~" S' y# Y6 o, G山野炮弹 不详 61,614 23,072 62,956 119,638 103,180: P- U- |) {5 a7 j
步机枪弹 8777万 11387万 12058万 140,01万 14405万 15380万. ?9 e7 e% ?& D* V0 E& D6 ~! E
3 y( Y) l4 ]( q
; o% m4 J4 B0 t* s
除个别产品外,战略相持阶段的大部分年头里,国民政府兵工厂的产量不如1936年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旧中国工业基础薄弱,兵工生产的原材料大部分依赖进口。抗战爆发后进口渠道不畅,国产替代材料数量不足,质量也差,不但使得军火产量上不去,而且还影响质量。民国27年式掷弹筒,最大射程仅250米,远不及其仿制原型600米的最大射程。直到1943、44年,21兵工厂生产的24式重机枪和捷克式轻机枪才实现零件互换。战前被国民政府定为统一制式的中正式步枪,直到1943年才完成工艺图纸、制造模具和检测标准规范化,产量远不及同期生产的汉阳造这种40年前定型的旧型号。除了第1、第21兵工厂生产的中正式步枪质量相当不错以外,其他厂生产的中正式步枪质量就差多了。有一些粗制滥造的中正式有效射程仅有300~400米。
) Y* e# g/ J* \/ s( i+ V% v, [6 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