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道海瑞到底是不是回族人,往往有两个事情首先被人想起来:
; {( W1 k. Z* @9 V8 F# [# P1. 海瑞姓海,所以是回族。
/ [' K, R; Q% C& z) O2. 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这个往往被拉来说海瑞买的是猪肉,所以海瑞不是回族,记得方舟子就提过这一说法。/ _3 x5 S& R7 z2 G, Z7 D
+ m. O7 E9 x& F& x' C) B! b& q8 u/ [+ W7 L
两个说法都不靠谱,第一条就是明朝的民族划分和今天的民族划分完全是两回事,甚至到了民国,还是五族共和。比如历史上的蓝帽回回,人家明明是犹太人后裔,干嘛非要把他们划到死对头那边去么?
* i( J6 K* ?2 A7 m* ]' u; n- E2 V) w0 n8 q, z, Y, U" M% l
首先,姓海是汉族很正常,至少我本人就有同学是姓海,汉族。这一条讨论完了。0 ^( V0 q& E7 U) D8 ^+ [
+ _2 e& _" X h0 f8 m: E其次,海瑞如果买肉的话,为什么一定就是猪肉呢?海瑞这么穷,要买肉的话只可能买比较便宜的。猪肉比羊肉便宜是我们今天的感觉,但是历史上也是这样吗?未必。根据一些资料来推测,猪肉价格低于羊肉,是万历年间的事情,和从美洲引入的玉米等高产作物逐渐推广有关。海瑞给自己的母亲做寿,是嘉靖年间的事情,嘉靖是万历的爷爷,所以海瑞的“市肉二斤”很难说他买的就是猪肉,相反羊肉的可能性还大一些。牛是生产工具,不能随便拿来杀了吃肉,像《水浒》里面动不动就“小二,切二斤熟牛肉来”是并非现实。% u- a L- x8 b4 X* o: V
+ O* T8 {8 N. ^9 A历史上秦代及先秦吃狗肉比较多,不仅有“仗义每多屠狗辈”一说,还有人把煮熟的小狗带进了墓葬,准备带到另外一个世界享用。汉代狗肉依然广受欢迎,牛羊则难分伯仲,此后到了魏晋南北朝,羊肉就占据了主导地位,到了唐朝则有了“羊羔美酒”的说法,宋代更是羊肉占据了更大的优势地位,御厨里羊肉消耗量远大于猪肉,一时能想起来和猪肉有关的就是东坡肉和东坡肘子,或许羊肉更流行于宫廷,而猪肉在民间更受欢迎,毕竟羊肉比猪肉还是好吃些。猪的逆袭发生在明代后期,明代后期光禄寺留下的宫廷岁用牲口数中年用18900口猪,10750头羊,而接近明末的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中则直接表明:“猪,天下畜之。”,
7 A0 c) x b3 K, l; H
q$ w( J. q; d, J: G% ~羊的产肉量远不如猪,但喂养起来比猪省心。一个羊倌放几十只羊压力不太大,一个人养几十只猪要累死的。羊吃的草人不吃,猪要想长肉快得吃粗粮,有那粮食人还吃呢,玉米等作物引进中国后才能有够多的粗粮喂养猪。
2 H5 y/ {' W1 ]( ^
( f7 k2 B" N: h2 z; g% B那么有人在网上说过明朝皇帝不吃猪肉,所以是回回的说法也就不攻自破了吧。另外,明朝倒是禁过猪肉,因为正德皇帝姓朱还属猪,禁了大概一年。正德十四年禁的,正德十五年三月,礼部上奏皇帝说国家祭典需牛豕羊三牲,如今禁用猪肉,无论是宫内还是坊间猪肉都已销声匿迹,难觅其踪影,如此这般实在不成礼法。面对这样的窘境,武宗只能自食其言,“内批仍用豕”。 ^" V3 g3 u8 S
; Z% r- Y9 @/ @$ D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之前的皇帝们是用猪祭天的,之后的皇帝们也是一样。皇帝老儿祭天之后的肉虽然难吃得很,但是还要分给文武大员、皇子皇孙们吃掉。为了能啃掉这些白水煮就半生不熟的肉,大家都想尽了办法,比如揣点盐,弄张吸或粘了调料的纸托着。2 p% D! g/ @4 R" M9 G: g6 }. d* v3 y
. e" \" |: l& j8 p( v既然从这两个众人皆知的事情上得不到明确的结论,那么我们不妨再多分析一些事情好了。$ Z' {! T D' _9 {( m/ G* H- x" g
0 o7 [! f9 ^' s3 @
$ J& Z+ w* q% F% [. H
$ x# w7 D' P. f/ P6 h第一海瑞并没有只读那一本特定的经书。海瑞虽然没有考上进士,但是举人也是正儿八经考下来的,四书五经那得是烂熟于心,自幼下过苦功学习的,28岁秀才,36岁举人,虽然之后两次会试失败,这已经很不容易了。而且他们海家并不是他一个人苦读四书五经,海瑞的大爷是进士,叔叔是举人。再说如果有人对海瑞说孔子和孟子这两位生活在蒙昧时代,海大人估计有可能操起《论语》和这位拼命。(按某经说,买买提之前都是蒙昧时代)
1 N3 k/ f, \, \9 j( D- q
0 ^9 F& @( N5 I6 b第二海瑞应该不是极端穆斯林。他的周围大把的信奉佛教、道教、儒教的人,基督教恐怕也不是没有,也没见海大人对他们发动圣*战。至于对于某个极为明显的信奉道教的异教徒,海大人也没有对他发动自杀性攻击,我说的就是嘉靖皇帝。嘉靖皇帝是道教的忠实信徒,修道炼丹只求长生不老。海瑞倒是指着鼻子骂:陛下您修道炼丹,不就是为了长生不老吗?但您听说过哪位古代圣贤说过这套东西?又有哪个道士没死?之前有个陶仲文,您不是很信任他吗?他不是教您长生不老术吗?他不也死了吗?
3 P" `! d( f5 D/ E+ U: F: {0 U6 w; [6 i9 m3 M9 q' I# f
第三穆斯林禁止偶像崇拜。而海大人成为公务员之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南平教谕,这份工作不拜孔子像那是不可能的,显然海瑞在偶像崇拜这一点上不符合某些要求。海瑞当上公务员之前也是如此,海大人祭祖的。海瑞有著名的《平黎疏》,是因为他回乡祭祖25天时目睹官兵杀害黎族百姓所写。说道这里,多说一句,海瑞只是极端,智商情商政治能力一点都不差,《平黎疏》里面一条条有政治、有军事、有经济、有文化,既结合国家大政方针,又能联系实际。比如:选派不贪图享受的年轻才俊到边疆担任兵备副使,建立健全基层组织,设立府县政府机构,建立屯田机制,步步为营以消除当地反叛的地利优势,创立寨学传播知识、学习汉字。这么系统的建议,对于一个从未当过官的人来说,相当不容易了。几百年后的政府,也是这么过来的。海瑞第一份公职工作就能把一个全省教育倒数第一的县短短时间内提升到全省第二,绝不是光靠努力工作能办到的。1 \' S# q- {/ R+ i2 T6 o
0 F1 O% P8 [5 l
第四穆斯林禁止饮酒,海瑞喝过酒的。“信仰的人们啊!饮酒、赌博、拜像、求签,只是一种秽行,只是恶魔的行为。故当远离,以便你们成功。恶魔惟愿你们因饮酒和赌博而互相仇恨,并且阻止你们记念真主和谨守拜功。”海瑞喝酒这事还是有明确的记载的,因为他老人家被关在监狱里,自己还以为要吃断头饭喝上路酒,这顿饭吃得很痛快,吃完了别人告诉他嘉靖死了,他自己哭得昏天黑地,连酒菜都吐了出来。
% p' R. t Q6 f+ f) p/ Y# U. r+ \1 k5 U, V9 C* r
第五谈谈海瑞的棺材。穆斯林的葬礼和汉族人不同。穆斯林也用棺材,但是那是清真寺的公用棺材,不用来下葬的,也不自备。那个大家在电视新闻上看到的巴勒斯坦人抬尸游行的棺材,应该叫埋体匣,只是起把尸体搬运到目的所用,也不会随尸体下葬,下葬时以白布包裹。我们看看海大人呢?给嘉靖上疏之前知道自己必死,给自己买了口棺材等着,即便是普通回民,也不这么做。从墓上来判断并不是一个明确的依据,穆斯林的墓一般比较简单,但是也可以做得很华丽宏大,泰姬陵就很宏大。另一个有名的穆斯林女人传说中的香妃即历史上的容妃,下葬之时没有棺只有椁,容妃的头骨和发辫都已在清东陵乾隆的随葬墓被发掘出土。1979年因地宫前踏垛塌陷,在清理修补时,发现地宫内积水很深,石门敞开,一具红漆棺椁被砍开一个大洞,内已空空无物,墓室不知何年曾经被盗掘,只剩下一个头骨和发辫在淤泥中。容妃去世年55岁,从发辫的照片上看头发保养得很好。6 v, q) G# m5 @
3 q0 f& h* m/ K! m: O4 H第六谈谈海瑞的葬礼。回族人讲究薄葬,对于海大人这一点薄厚没什么区别,他活的时候就够薄了。穆斯林讲究亡人三日之内必葬,不择时日,不问风水,就地而葬。倘若是在旅途或他乡亡故,就在旅所择地而葬。在航海中亡故的,在举行(殡礼)后,将尸体投入江海,实行水葬。伊斯兰教法禁止亡者亲友载运尸体辗转千里。因为如此旷日持久,人为地导致尸体腐败,被认为是对亡者的亵渎。海瑞死后不是这样,远涉千里把海大人运回海南原籍安葬,显然是汉族人传统。
& K1 F3 A. h. {! K- x- V! G* N! p, e3 j' y: f
最后说说无关的海瑞的妻妾问题吧。海瑞死时无子是明确的,两妾的事情来自他侄女婿的记述,应该也是比较可靠的,去世时身边两妾也见于多人的记载。不止一个老婆也是可靠的,更多的妻妾方面的记载可靠性不得而知。海瑞日子过得比较贫困,少年时也是如此,但是海瑞家里毕竟还有家传的40亩地,算是个不大不小的地主,要说他穷到赤贫也不至于,他这个道德洁癖的人可能更愿意过那种贫困的生活。
3 W$ P) L f6 s9 Z3 H8 k _# W/ p0 D0 D' ? w8 {
我也很想知道现在有些海瑞的故事的确切出处是哪里。就海瑞逼死女儿一事,来自记载3本书,沈德符撰《万历野获编》、沈德符后人沈振辑《野获编外补遗》、周亮工《书影》。沈德符生于万历六年(1578年),海瑞万历十五年(1587年)去世,而《野获编外补遗》系沈德符后人沈振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辑成。 清朝人周亮工《书影》详细讲述了海瑞如何逼死女儿的经过。总的感觉是路边社微博历史发明家出品。6 i1 h) H! z/ g0 f& K3 L, h
, \1 P+ I+ T4 y/ {
% u7 x1 R$ W! y6 C" G这篇动笔于两个多月之前,结束于5.14.这两个多月发生的某些反转,真是让人目瞪口呆。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