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致胜法宝
人类对抗传染病之所以屡战屡胜,主要是因为手里有了疫苗这个法宝。
& T, \; r; L( Y' U 200多年前琴纳在人类不具备任何免疫学知识的情况下,通过经验和观察,研制成功了牛痘苗,使人类用了一百多年时间,终于消灭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瘟疫之一天花病毒在人类中的存在,为人类指明了一条征服疾病的道路。琴纳的牛痘苗发明后70年,巴斯德等人建立了免疫学,解释了牛痘苗的道理,各种传染病的疫苗相继出现。我们从生下来以后要接种多种疫苗,就可以免去很多传染病的侵扰。科学家预计,1950年以后诞生的人,因为推广疫苗接种,他们的寿命会大幅度地增加,同时他们在老年也会比他们的祖辈父辈少受了很多慢性疾病的折磨,无论在寿命上还是在晚年的生活质量上,都有极大大改善。
5 j( m# O0 M) G 疫苗的原理,是在某种传染病侵入身体之前,先人工地制造一次无害的传染,这样一来人的免疫系统就会产生记忆,出现了对这种病毒的抗体,一旦真的病毒进入人体,免疫系统就会在第一时间识别出来,并将之消灭。这是我们身体的一个保护功能,疫苗就是利用这个功能,将之激活而无须经过一次生与死的考验。
0 E. J1 X3 G# ]! B2 ] 从HIV的特性上看,这是一个可以被疫苗很快征服的病毒。他不仅和天花一样,在传播中不需要动物作为中间环节,只要所有的人都接种了疫苗,就可以消灭了,而不必像禽流感那样除非给全球的野鸟都打了针才有可能消灭。此外,HIV的感染性很弱,不会像天花一样如风一样流行。因此自从HIV被分离出来之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科学家们对于疫苗的前景抱以非常乐观的态度。
& z3 [! Q, M+ t/ \, m9 B HIV疫苗的进展也非常顺利,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使病毒序列分析变得非常容易,HIV是一种很简单的病毒,只有九千多个碱基对,结构也很简单,能够产生抗体的片段很快被确定下来,用人工合成的或着减毒的这个片段制备的疫苗很快问世,一切显得那么的圆满。接下来各种疫苗进行安全性实验,然后是人体实验。$ r n8 n. l4 _" o1 z2 W. e
人体实验首先要找志愿者,先在正常人群里面试验一下,在学校的时候有关项目总在找志愿者,最好是学生,博士后等年轻力壮的。虽说志愿,还是给钱的,对学生来说不算少。有一次就打一针,给上百美金,结果消息知道晚了没赶上。同一个实验室的英国研究生运气好赶上了,打完针赶紧回家,一晚上就睡在马桶上,因为打的是霍乱疫苗,每隔几分钟就排泄一次。
8 M: W0 N, ~, E 各种疫苗试验中给钱最多的是HIV疫苗,宣传材料写得非常诱人:, G& K3 t+ p- Q0 v6 k8 i
A,你为科学做了贡献。% D- M' E" ]/ x2 U
B,你有可能获得对艾滋病毒的免疫力。( b5 s; v5 Q" u3 r4 ]9 Q/ M( A/ [
这个“可能”是个什么概念?一会就知道了。
. E) x4 i. H& n4 o* L) m4 \ 巴尔地摩城里游手好闲的黑人有的是,而且是非常好的人群,因为他们经常接触HIV,正好看看疫苗的效果。除了这种人之外,还有军队。美军驻泰国的人马感染HIV的比例很高,因此和军方一拍即合,用驻泰美军做试验。% C3 Y& K! P' @
多种HIV疫苗同时进行人体试验,到了九十年代中旬,几项大型的HIV疫苗临床试验的结果出来了,结果表明,无论是那种HIV疫苗,都不能预防HIV的感染,有的好像还更容易被HIV感染。这个结果一公布,各私营企业的HIV疫苗项目全班下马,就剩下美国政府在苦苦坚持着。0 e2 I: [7 h" L6 y+ }
为什么艾滋病毒疫苗这么难做?根子自然在病毒本身上。随着对HIV研究的深入,发现这个病毒非但不简单,简直就是病毒中的变色龙,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句话用在HIV上是再适当不过了。
, g* {7 E4 A- p HIV是有外膜的病毒,就是用膜把重要的东西包起来,这也是为什么它十分脆弱的原因,因为一般的消毒剂就可以把它的膜溶解掉而杀死它。外膜上长得跟水雷一样全是刺,就是病毒的包膜蛋白,作用是和人T淋巴细胞上的CD4受体结合,然后病毒的外膜和细胞壁黏糊在一起,病毒的核心成分就可以进入细胞并在细胞内繁殖,想出来时借用细胞壁的一部分做外衣就是了。T细胞的外膜被借走后就死了,T细胞越死越少,人的免疫力就逐渐下降,最后免疫力几乎没有了,随便一种细菌都可以把人杀死。+ q& ^( M5 { E' c7 L
从这个特点来说,疫苗的主攻点就是HIV外面长的那些刺猥,其中一段被称为V3区序列产生的蛋白刺激人体产生对HIV的抗体,这一段才三十几个碱基对,但是几乎每个人身体内的V3区的序列都不一样,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的V3区序列都不一样,最后科学家索性根据这一区序列的不同把HIV-1在细分成亚类,比如在非洲主要流行A亚类,欧美是B亚类,后面从C一直排到K,中间的E和I又被发现是其他几型重组的,可以改称CRF。后来又发现光分亚类还不够,得重新划分成组,上面这些叫M组,还有N组和O组。
5 X R( L% U6 \* Z7 B7 r" _ 分这么详细干吗又不是搞数学?是因为发现不同的亚类的感染能力不同,有的在同性恋之间传播能力强,有的在异性间传播能力强,有的在母婴之间垂直传播能力强,不同地区艾滋病流行的区别正是因为存在不同亚类HIV-1的原因。更要紧的是,人可以被不同亚类的HIV-1分别感染。
8 s, r5 X' o5 h, ?& J, @. C 人群中有这么多类型就已经够烦的了,HIV进入人体后还经常变化,人的免疫系统根本就无法将之清除。产生了针对体内的HIV-1的抗体时,体内的HIV-1已经变异了。好听点是说HIV特狡猾善变,不好听的就是这病毒太原始,自己生下来的孩子经常出现缺陷变异,HIV是一株没有发育完全的病毒,而我们的免疫系统向来都是和有模有样的微生物打交道的,遇到这种原始水平还真没有办法。
3 `$ B& S" R6 N( T( a% ~! G1 l 用常规的免疫学办法无法作出疫苗,研究人员开始绞尽脑汁想各种可能的办法、试不同的思路,看看能否有所突破。可惜进入临床一期、二期后的结果都不理想,很多疫苗不要说100%防护了,连刺激足够的抗体都难以达到。2007年9月美国NIH和默克公司宣布,他们联合研制的以腺病毒载体做的HIV-1疫苗经过在美洲和澳洲三年的大型临床试验,被证明是无效的,不得不告终。
. Y7 }- b, \1 s& { 这项大型疫苗试验不仅无效,而且再一次出现了可笑又有些可悲的结果。尽管研究人员再三提示参加试验的同性恋和妓女小心艾滋病,接种对照物的922人中有32人被HIV感染,而914名接种疫苗者中有49人被HIV感染,再一次出现接种疫苗者比未接种疫苗者HIV感染率高的现象。- Q3 s+ x( K i1 w* P
疫苗研究到了这份儿上,是不是已经走到了绝路?& ] s& {: S7 y+ _- U, w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