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林奇是华尔街有传奇色彩的基金经理。他主管的基金在他主持的长达14年复合增长率超过了20%,也就是如果一直持有基金,14年财富增长超过了16倍。这是个惊人的数字,好像至今也未被打破。彼得林奇在事业巅峰时选择了急流勇退。他还在富达基金公司上班,只是不在亲自操作基金,工作改为给基金经理讲课,处于半退休状态。他业余时间用自己的钱炒股,同时将自己炒股经验写成了书,由于他的辉煌业绩,他的书毫无悬念的成了畅销书。我第一次读他的书就被他平易近人的语言风格迷住了。这样一个传奇人物,给人感觉竟然像亲切的邻居。他对公司的6种分类法令人耳目一新。他罗列的成功案例让人兴奋不已。读过书后觉得,炒股,哈哈,挺容易的哈。. ^ q+ W A1 k
彼得林奇炒股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灵活”。是的,你可以很容易的就感觉到他在炒股过程中是乐在其中的。就像他自己写的,他就像一个在海边翻捡石子的小孩:看看石子下面可藏有金子?(大意是这样的)有时翻开石子什么也没有,有时就会拾得金片子。买股票时最看重什么?换句话说,就是你为啥在众多股票中选了这只,而不是那只?彼得林奇认为,股票的收益是最重要的。特别是股票的未来收益。他不关心国家的宏观经济,也不预测股票市场。他的全部注意力就是公司的未来收益。他喜欢拜访上市公司,他热衷调研。他喜欢小股票,他尤其喜欢那些没有得到机构,其他基金关注的小股票。彼得林奇持有大量股票,这个大量不单指数量更指种类。他不长期持有某股票,他经常换股。虽然他多次后悔过早抛出了大牛股,但他没有改变操作风格。: `7 L, ?% H5 u. F* d0 r
其实成功是无法复制的,因为成功都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彼得林奇的成功我们也是无法复制的。据说,林奇退休后用自己的钱炒股也没有过去辉煌了。首先就是人们为什么买股票?林奇说是未来的收益。国外股市咱不太了解,对大陆A股来说,收益高又如何?收益高也不分给你啊。比如,银行股一直收益很高,人家就是不分红,人家说是既然效益这么好,与其把钱分了,不如在投资赚更多的钱。道理冠冕堂皇,可你在公司赚钱时啥也得不着,等公司赔钱时,你当然更啥也没有了。人家银行工作人员可是每月有工资,过节有东西拿。我们小股东,就抱着一堆烂股票喝西北风!其他公司也大多如此。公司收益好坏不能解决我们吃饭问题啊。再比如,汽车这类强周期类股票。好几年,歹几年的。业绩好时,股价大涨,股东能分点吗?不!人家说了,丰年要多储备,以后还有荒年呢。说到底,收益好只是一张画饼。股民真正赚钱还是靠买卖股票的差价! 1 h) u3 K+ ? l& `!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