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帖最后由 兜胖胖 于 2015-6-29 11:33 编辑 [6 p; v' P# H7 H, P. Z* J
- A% ]8 @' W/ M. k
) K+ e, [: T, F: u也许似乎可能是,然而未必不见得 ' a0 B% m. y% j/ b+ {9 e
! Q8 L" A9 s: r9 t( H: C林毅夫说的是13个经济体,6-7%的增长率吧,我一直没找到这些国家的名单,猜想应该有四小龙,日本,以色列,南非,别的就不知道了" u4 @5 y j6 w& ?; f+ r8 w
: N+ n- Y( p3 w/ O6 W8 Y1 O! W3 {! m4 _
“对于这些难道还有比政府的顶级技术官僚们更有发言权的人吗?”这句话对所有国家都适用,可惜事实上有南美洲各国曾经突飞猛进但最后陷入拉丁陷阱的,有津巴布韦全国货币崩溃的,有朝鲜搞成这鸟样的,也有韩国从落后的农业国进入发达工业国的。把政府当神仙可不是个好习惯。3 b; C( A# @4 K- C: Z( U
, [# w; g g/ J, c“电信领域拆分好几块,效果现在评估的话谁能说得清好坏,对效率乃至国民福利谁能有结论。”,其实只要领教过90年代中期邮电局服务的,都能有结论。7 w1 V- J( [" ]) k: o8 L
( D& e3 |( c; X6 U1 u
林毅夫的13个国家具体还有哪些我不知道,不过我也是看过他全部几十节课程和书的,我国与其他类比各国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我国是一个从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型的国家,我国各种要素的扭曲,要比他经常做类比的台湾韩国要严重得多。包括我国这个30年gdp增长,其实就与其他国家的有差别,1978-1991这几年,甚至可以一直延续到九十年代中期,中国gdp增长的主题其实还是主要来自于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而不是他引用类比国那样主要来自于从基础开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随后逐步升级的参与国际分工的市场经济模式。这样的对比,恐怕并不反映全貌。* e1 M" w& b. c" H6 }% ~8 z
7 j1 y& H; X7 b! V7 n: m2 Y% S4 z我并不认为中国的进步就此戛然而止,但改革绝非那么简单,邓小平91年南巡,到国企改革随后中国全面加入国际分工体系,花了多久时间?有些东西,要到熬不下去了,才能大破大立,就像90年代初国企改革怎么也改不动,再过七八年,好多企业都几年没有效益发不出工资了,改革才能进行下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