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8-8-17 22:22 |
---|
签到天数: 2 天 [LV.1]炼气
|
钉子城13—张主席终生难忘的一天 1 |8 k) L4 s5 }8 U( x+ V, n
! I8 X x& a0 c4 u' x- t
安芃
6 w5 X' U* W0 S; }3 z$ P
' t+ u, ` b# A& y8 W0 o( U3 c
- Q9 Z& t/ V" K$ T: d7 R1938年11月12日,这一天是当时的湖南省政府张治中张主席终生难忘的一天,在今后的岁月里,他会经常回想,这一天,他到底干了些什么?这一天,究竟发生了些什么?* O+ @3 q$ P! l2 \( k! k! U
# W( m5 n- k/ G' I; w. a7 c( w1938年11月12日,历史也会聚焦在一天,后来的人们还会拿着放大镜和显微镜来仔细审视这一天--1938年11月12日,这一天,在这座长沙城里,究竟都发生了些什么?
8 o7 Z* r% J! ^8 P" k
3 Y" ^3 h7 S/ M- U8 z俗话说,左眼跳财,右眼跳灾,不知道张治中张主席这天早晨起来会不会右眼皮乱跳。或许,即将到来的灾难实在太大,大得让眼跳这种个人身体上的预示机制完全失去了功能;或者,战乱时期,人有旦夕祸福,眼跳已是家常便饭,让人失去了警觉;或许,张治中实在太忙了,忙得根本顾不上左眼跳还是右眼跳这种小事。7 u$ M: {# D) g' a0 k
; P+ k8 L# [$ C6 e( X+ x, Y
![]()
' S+ F! {6 B( V1 i张治中9 w, w. z- Q; {
4 p9 ]* L% b N1 h- u% F! L" H张治中真的很忙,自从一年以前也即1937年11月就任湖南省政府主席以来,他就一直致力于实施被后人称为两大政策的两大施政方案--《湖南省政府施政纲要》和《湖南省组训民众改进政治加强抗日自卫力量方案》,夙兴夜寐,废寝忘食。一年下来,他的忙碌总算初见成效,三湘大地,民众的抗日热情空前高涨,在各地民训基础上,全省建成了30万人自卫军常备队,70万人的后备队,共计100万人以上的抗日自卫队,湖南俨然已成为抗战的坚实堡垒。( R( j. c4 ]0 B) t: e2 m0 b
. Y$ W+ t& n3 J( }4 d) o武汉陷落以后,长沙又一变而为抗战的最前线。而且,就在前一天,也就是1938年11月11日,长沙的北方门户岳阳陷落。岳阳离长沙只有一百五十公里,日军的车骑到长沙只有几个小时的路程了,长沙人心浮动,老百姓急急地向外疏散,作为一省的行政首脑,又处在大敌当前的非常时期,张治中更得事无巨细,日理万机,简直忙得晕头转向。 ?& c" P8 k: Z; B; v3 g
" V: C0 Q0 B3 L" P, `官场中人就是如此,你一旦做了官,你就不再是你自己了,你也不再属于你自己了,你属于一个系统,一套体制,从此你就去成天忙乎吧,完全没有你自己了。哪天,你想说,今天是我太太的生日,我要回去陪她吃晚饭,切,门都没有。蒋委员长召开紧急军事会议,关系到党国存亡,你能不去吗?国父诞辰日,电台架好机器等着你去为全省几千万军民发表纪念讲话,你能不去吗?所以,做官看起来风光,代价却是失去自由,失去自己的生活空间。& S: n2 Y% u5 y9 j$ Z) L$ L& `
: Z# H9 m0 V' f% U
做官,实在不是件每个人都会觉得十分享受的事。(比如本人,那就是个不愿做官的典范,很多年以前,本人放弃了可能当处长的机会,放弃了吃香喝辣的锦绣前程,颠颠地跑到北美做了个苦哈哈的码工。)
& _! v0 E; C. Q; _6 p9 P; a ( t; i+ _1 ~5 ?- s9 G4 `( ?2 t
1938年11月12日这一天,张治中就是完全身不由己地忙着。7 \$ u" ~) _" q( @' \" R4 n5 L
, `6 }7 x3 R. X& _
这一天的白天,他不得不去省政府公干,操劳全省日常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以及政府在紧急情况下的转移疏散。
, n- x7 j C) B
, R v- @% B L) i" Z到了晚上也没法消停,日程依然排得满满的,忙得腾云驾雾,脚不沾地。
7 W: C) ?- C, w6 ~7 y9 B5 K/ z
* B1 t) Z6 D# N, B" }; c2 Y张治中记得很清楚,这天晚上,他一共忙了这样几件事。4 k8 B2 t( y$ i2 `* x
- y- e2 q# ]& o7 m1 e1 o
第一,11月12日这天还真是国父孙中山孙伟人的诞辰日,对于一向以孝治天下的中国人来说,战事再紧,国父的诞辰日也是不能耽搁的,那一天长沙市政府还组织了小规模的纪念游行。这天晚上,张治中还真的去了当时已从武汉撤退到长沙的中央广播电台,发表了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的讲话。
* y# i U) l6 d0 I/ w+ j
% U! ?3 p+ R6 F: b# h+ P![]()
$ \ _/ I. o; _4 Q演讲中的张治中
, w( {9 u: F, a, l/ ]9 h6 r
: @$ ~3 T! I% h* S! [第二,这天晚上,张治中会见并宴请了一批国际友人,宾主之间也自然会有一番亲切友好的谈话。7 z ^' W& ?" r$ r; f) g+ O* u
3 A/ `! D' I& J9 H第三,不知出于什么原因,那天夜里,张治中将自己的居所从城南的磬园搬到了城东的唐生智公馆。- b w' @7 t; o2 m
* d% `/ H* t P& A2 Y第四,张治中还打了好几个工作电话,至少有一个是打给长沙市市长席楚霖的,询问征集800名民工搬运军需品的事。另一个电话是打给当时正在长沙的中共领导人之一--毛伟人手下的另一位伟人,当时中共的第二号人物周恩来周伟人的,约周伟人第二天中午一起吃饭,共商国是。1 e0 J% ^3 f8 e: X6 D" W5 C+ Y7 `$ ]7 L' n
* r' }; T. z' v% x4 O2 y
那个年头,伟人比较多一些,没办法,乱世出伟人么。做伟人,太需要时代与机遇了。你与我没有成为伟人,最重要的原因大概不是我俩才具不够,而是因为我们生不逢时,这是我们的不幸,也是我们的大幸。
/ R8 i# F8 I3 J. s
* E+ U% B5 w0 N7 J4 S t然而,对张治中来讲,晚上尽管忙碌,但发生在这天上午的事肯定更为重要,重要到他一辈子都会记忆犹新。- f) G6 q7 ^) s2 v1 T- N: j
- Q+ W. W+ a6 x4 y; q: e N, L; N
这天上午9点,张治中接到蒋委员长发出的文侍参电,电文如下:% N: b5 Z' g) C+ U: w$ g
) J+ R: |, P7 j W
限一小时到,长沙,张主席。密。
; N' X3 g9 i" k2 K6 P$ ^$ v 长沙如失陷,务将全城焚毁,望事先妥密准备,勿误!
: _5 o0 y; s( l5 \ 中正文侍参。' ~, z C$ d$ Q+ S; F" G
, A9 B2 F2 B. |# \2 \5 N. G9 @
在接到蒋委员长紧急密电的几乎同时,张治中还接到当时的蒋伟人侍从室副主任林蔚的长途电话,强调对长沙一定要用焦土政策。
7 @1 p! g6 h3 S7 g+ g 8 m% ~8 y- \3 t& f' \, x' Z
同一个命令双管齐下,张治中再一次身不由己,无法违抗。3 T) j* f, y/ y, b! k
! ^& A* s- g, ~0 w) l在这里,我想马后炮一把,好好地议一议蒋伟人的这份密电。' J( W' X; U9 M, B/ V! g5 Z. W
; }8 u `. L5 L9 @- j这份密电粗看一眼,很是简单明了,但仔细研究,却是大有问题,甚至包含着无法绕开的逻辑困境。
7 p8 u m7 {) w( L ( r! x0 b8 N9 i' P: e# d% D
问题在于如何理解“如失陷”三个字,如果你结合电报全文仔细研究这三个字,会发现其含义竟十分雷人,相当不容易把握。2 [( V5 c* Q* W, r: Q0 x0 ~
. |" ~5 [" E2 A- a; T
打个比方,通常我们说,“如果明天股价上涨,我就将股票卖出”。在这里,股价上涨是我卖出股票的前提,股价上涨发生在先,然后我卖出股票在后,很简单的因果关系。
: i" `& f- a' ]7 }0 c - s, q4 V7 S2 H' T* T. v+ s
但是密电中“如失陷”这个前提却无法作这样简单的理解,这三个字肯定不能理解为长沙已经失陷之时,因长沙一旦失陷便已沦入日本人之手,焚毁全城自然也就变得不可能了。然而,如失陷三个字决不会指长沙失陷以前,如果长沙还在我们手中,却自己一把火先烧个精光,结果长沙却没有失陷,那玩笑就开大了(事情的最后结局却正是开了这么一个太大的国际玩笑)。2 L0 M8 x Q r# c
- Z2 e. A1 @" P执行这项命令的逻辑困境正在于,唯有在长沙失陷之前我们才有时间有机会将全城焚毁。城市一旦失陷,便再也没有焚毁全城的机会了。而“如失陷”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只有天知道了。时机握已经很难,要在一个面临失陷的混乱的城市举火焚烧全城,还要预先妥善准备,还要保守秘密,那就基本上使这项工作变成了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L$ u, A% s: G4 N" I# m' e/ |8 q
: m8 H' I3 c- r- K$ x1 v9 ]( J4 K
武汉陷落时,陈诚没有烧掉武汉,大概不是他不想执行命令,而是他根本就没有机会。7 }1 k+ B" x$ p3 @3 C
8 }( L8 F5 o" F2 ]
也许正因为太难,象这种正儿八经准备焚烧全城的焦土抗战的计划,在抗战中才会仅此一例,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蒋伟人以后再也不敢玩这种走钢丝一样的焚烧全城的焦土抗战的把戏了。
" f/ n0 u: T* n 3 {* [& r' w- U! M, ~ a7 a2 ?
现在,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落到了张治中头上。
5 ?7 G+ T1 }, t4 q( w
1 y1 a* u2 w( \3 q$ n也许是太忙了,张治中没来得及仔细体味密电中的微妙之处,好在他是省主席,不用自己亲自放火,匆匆地就把电令交给了倒霉的长沙警备司令鄷悌。$ ~- e |: P/ y, G
o# d6 c( j0 I2 S* L8 i# _# M: a
鄷悌鄷司令从张治中手里接过电令时,他还不知道,他拿过来的,其实是一张自己的催命符。6 I% u; J7 B7 J: A4 r4 T1 Q5 W
% Q' Y( N3 j! ^: ? a3 c+ E7 R& U(待续)原帖地址: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64725/201403/2054.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