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蚩尤殇——噶尔钦陵的终极之战
6 G; p4 p: n' Q" n
《七、世上再已无钦陵》
* t; n' S3 X! n5 a' c
5 R! L, L7 ]+ U% _, H6 R% G2 n% R V ^. Y' U
仿佛老天也不忍心对英雄斩尽杀绝,噶尔家的血脉并没有消亡。遭此巨变,钦陵唯一幸存的弟弟赞婆毅然把家族存亡的担子承担起来,他立即审情度势,采取了断然与吐蕃王室决裂的行动。于是,《旧唐书.吐蕃传》记载的那一幕发生了:“赞婆率所部千余人,及其兄子莽布支等来降。”
* k! U$ W$ H9 f. c
W8 N6 T4 w3 a# k1 Z4 }* i随赞婆投唐的莽布支,就是钦陵的儿子,拔川郡王碑的主人论弓仁。如同后来藏族人的次仁、扎西等或蒙古人的伯颜、铁木尔等类似,“莽布支”是当时吐蕃人最常用的名字之一,吐蕃赞普赤都松的本名“芒波杰”,其实就是“莽布支”的异译,这对不共戴天的仇人竟然用的是同一个名字,也算是历史的一种辛辣讽刺吧。
3 X( t/ d( ]1 H7 C3 m7 i/ @$ M7 ^
6 r* R0 V. H' a x0 _- Q在敦煌保存的吐蕃历史文书中,记载了一篇据说是叔侄二人从吐蕃逃亡时留下的诗歌,歌中以逃亡者的口吻唱道:& V0 p/ E* {* _ @
2 H- r% V. _. Y; h
“妻子虽越过了山头,3 ~4 ~4 W7 h% V# k0 ?6 t& Y8 `
3 m+ x' I3 u* F% ^( _3 q8 j# C孩子还遗留在身后。! u6 [6 n) y/ y* e6 h2 s6 O
2 z% z+ u7 `' e前年早于去年啊,& I2 g+ L: h" C/ `9 H
. P7 S) N! t7 l$ N8 P$ k老祖母将我搂在怀中。6 L: G0 h* }1 T9 J( H
; h' `( y% Z, B6 F e1 b妈妈妹妹伤心送行,
! g) O8 X/ f+ _$ D! K( L& M; j
' z' @9 ^0 X) Q* r) d来到大小宗喀。; z' u( h2 e1 n4 C* g% _/ h
9 o: ?& V- d- z: S* m! }! G
我的主上是谁,
1 r) W5 L7 C% U: I* A. t+ D# N: ~0 C5 d: _4 e7 |: B
那是唐王三郎。
+ Y s. r8 W* q- R5 F+ W. p
! T4 N0 Y. l! C0 m6 [* T: I逃亡者的故乡,
6 \( \+ G6 ?. ?$ L. p: s: s- X9 z4 s3 X' A7 d/ ]- K
竟然是大唐……”! y2 b5 w- v' E; B
% z/ I3 V* _: t6 y- G/ ]4 m# K逃亡者的妻子也悲哀地唱道:5 O+ E7 ~. d0 j
0 h, H+ C9 b" O# ^, ^
“从辗噶尔达则,
! o9 V6 E8 Y8 [- }* G2 |6 i T( P
放出一只铁犬。
/ N/ k2 c+ i, S5 C# O( V' y* d/ ?& N- M
从玛地之邦扎,2 u+ I, u# f+ c$ ?- N
! a6 o+ ?( E' j/ o# q' T5 S
吹起战斗的海螺。/ Z& f: R5 Y* L9 ?) ?
* ^3 ^8 Q' X2 h& P1 ~6 K
在美列朗玛,
2 r. O+ F+ E) V9 u
- H8 O; X6 L2 b' z金麋鹿越过了山岭。5 g! b# @3 k# l' \7 E6 \) e
2 Z& C' \; l1 a( M到哈卜铁贡拉山,4 X. `6 ]0 s, O2 E) \
, s5 y9 b# v; o5 y5 P要去索高杂地方。' R1 u. \' }: r
6 ^# e. j5 `8 ?1 _3 [
住在山顶之上,
% k7 z9 z y8 {- `
2 @( w" C" a/ d6 d% B2 [我们回忆起往事。
2 J# c5 t8 v3 j: H
7 f9 E# O* K6 d9 E我的丈夫啊,
" _" A: y9 n) D9 \6 z. y6 ^9 F: U% s3 ~3 F/ {7 b1 R
他跟唐王三郎,
# T$ B: w9 F1 H, Z
% d2 {3 t( X: ?; n: e从前拼杀多日。$ E# l- p/ h& q( \6 n
" M5 [0 f/ q+ s) p( N可过去失和的唐王啊,4 F7 T. w8 R6 l& f( P0 J
) @$ [# d/ c/ d: i# t
却成了我们的救星……”
* }2 b0 @8 O6 ~
* ^# c. T& B' _8 P, o5 A8 o不过,后来的研究者认为,这首歌可能是在论弓仁与其妻属庐氏一同投唐以后写的,产生时间应在开元、天宝年间或更晚,属于追忆性质,所以出现了“唐王三郎”这样的称呼——他其实是指兄弟间排行第三的唐玄宗李隆基,按当时的习惯称之为“三郎”。 \2 P; d+ d2 @- p
' M7 u( F4 b6 u8 `3 ^ W) z) Y得知叔侄来投的消息,面对这天上突然掉下的馅饼,毫无思想准备的武则天女皇大喜过望,立即给予归降者最为隆重的接待,加官进爵礼遇万分,史载“遣羽林飞骑迎劳,赞婆特进辅国大将军,归德郡王,布支左羽林大将军、安国公,皆赐铁券,礼慰良厚。”
) u; Q9 [$ G6 ?# t( c8 U) ]( ~
8 J9 ?: s8 N; t0 g. ]5 e熟悉唐朝历史的都知道,这些无疑都是非常厚重的待遇,其中的“特进”是正二品的文散官,“辅国大将军”是正二品的武散官,在府卫将军之上,左羽林大将军是正三品而且是实职,至于归德郡王和安国公自不必说,都是位极人臣的爵位。铁券相当于免死证书,在唐初颁发十分严格,远非中唐以后泛滥可比。
7 d* _8 L" X0 x! v8 Z2 a" }* e( J+ }
噶尔家的子孙从此以自己家世代担任的官职“论”为姓,开始在大唐繁衍生息,并为他们新的祖国恪尽职守功勋卓著,论弓仁甚至还成为薛仁贵之子薛讷以及玄宗朝名相张说的同事,关于他的具体事迹读者可自行参读《拔川郡王碑》,这里不再赘述。1 q# [/ b( T+ h9 @+ n5 e* c
3 c+ M% }# v7 G2 H- t* M对了,学者们考证,“拔川郡王”的“拔”字,其实就是“蕃”字的异译,可能由于“蕃”字含有蔑视的意思,因此朝廷在封赠时就善解人意地改“蕃”为“拔”。
$ I1 @, [( ^% j6 n) U3 ?- Z
' y3 |0 S, r3 E& p& H4 I3 n除了投唐的赞婆和弓仁两支外,噶尔家族在西藏的血脉很可能也没有消亡,据说一些后裔在家破人亡后历尽千难万苦,终于从吐蕃本土逃亡到荒蛮的康巴地区并在那里扎根,甘孜赫赫有名的德格土司就自称是噶尔家的后代,这个土司家族曾经建造了藏族无以伦比的文化宝库——伟大的德格印经院。
$ |$ t% [" Z" J. Z$ t/ s" W3 p
& q, Z" `; o# ], P2 t) { K另外,据说在藏族古地理区域中所谓的安多地区也有噶尔家后代生活。比如在青海省黄南同仁县曲库乎乡有一个瓜什则措娃村,当地人认为,所谓“瓜什则”实际上应为“噶尔氏部落”,音讹为“瓜什则”。他们说,藏语“瓜什则措娃”实际上就是“噶尔氏家的公子”之意,相传是噶尔·东赞的长孙一族的后代。
* D+ S# p7 h; M" Y/ J2 P0 \" A) R5 `
5 e7 U8 V% h/ |# y" J9 O非独有偶,在青海省泽库县也有一个瓜什则乡,按照上面的说法它就是噶尔氏乡,据说也都是噶尔氏家后裔。在泽库县的多福屯乡还有有一个古德尕让部落,当地人说其先民也是噶尔.东赞长子之后,如果这种说法成立,他们可能是赞聂多布的后代。另外,在青海省海南州同德县尕巴松多镇还有一个瓜什则部落,也自称是噶尔·东赞的后裔。
' m% M9 K6 O4 t6 R4 s+ J
0 y; a2 [2 A1 J2 Y' Z* @, j武周久视元年(公元700年)秋天,吐蕃大将麴莽布支率领数万骑兵,大举入侵凉州。武周帝国陇右诸军大使唐休璟迎战,但唐军只有区区数千人,双方实力对比无疑重寡悬殊。
4 A2 W5 F5 s; ^, s- E- g4 [' m
# a% i0 r J, A& N两军在洪源谷(今甘肃古浪县西)列开架势准备开战,多年被钦陵打怕了的唐军临阵登高,望见吐蕃军队衣甲鲜盛,无不心惊胆战。但是,主帅唐休璟却不以为然,他大声对官兵们说:
9 N( u$ Y1 K3 |7 z0 P* S4 ?3 @/ M; L3 L/ _
“现在钦陵早已经死了,赞婆也是我们自己人,这个叫什么莽布支的小子刚刚被提拔为吐蕃贼兵的主帅,就想跑到咱们这儿耀武扬威,跟这小子一起来的那些家伙,也都是和他一样的敌人贵臣酋豪家的纨绔子弟。他们虽然看上去兵强马壮,其实根本不懂打仗,都是些外强中干不足挂齿的窝囊废,大家不必担心,看我为诸位取他们的脑袋!”
2 y/ u/ ], H. [7 w% w5 v' ?( l
# p% M" E& J& D史载,唐将军随后身先士卒,“乃被甲先登”,第一个杀出阵地。这位唐将军在半个世纪之前的永徽年间就做了官,此时已经有七十多岁了。见年迈的主帅竟然如此生猛,唐军顿时热血沸腾,纷纷奋勇向前,疯狂地向敌人冲了过去……( K% {, P& G( B9 |# j: I
& ^5 [# O0 g% |
唐休璟的判断完全正确,外表华丽的吐蕃军队果然不堪一击,唐军此役大获全胜,“与贼六战六克,大破之,斩其副将二人,首二千五百级”,不仅如此,唐军还按照古代军队炫耀杀人武功时常用的一种野蛮习惯,将敌人的尸首垒在一个高高的大土堆中,“筑京观而还”。+ }3 w5 k9 M; W8 g- E- t; H
$ E- O H9 |7 X& c
吐蕃人的尴尬并没有结束。后来的某一天,武则天女皇在太极殿宴请吐蕃使者,却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这个远道而来的家伙不怎么看自己,却屡屡“规视”一旁的唐休璟。纳闷不已的武则天于是询问缘故,对方的回答十分有意思,让喜欢拉风的女皇对唐将军“益加叹异”——吐蕃使者不好意思地说:“当年洪源谷一战,我也参加了。这位老将军雄猛无比,杀了我好多部下,因此我才想要结识他啊!”% h8 h% k% o6 b6 N, w
2 n$ h7 r1 q+ r6 p3 {! y D翻开各种汉文史书,我们可以看到,从圣历二年(公元699年)也就是赞婆和莽布支投唐的那一年开始,吐蕃像这样遭受挫败的例子比比皆是,唐休璟、魏元忠、田扬名、封思业、陈大慈等唐朝将军或大臣们仿佛脱胎换骨一般,屡屡取得对吐蕃的军事胜利,吐蕃将军们的人头不停地被“传首神都”,供在洛阳的女皇欣赏并向世人炫耀。就在这短短几年时间里,那些曾经如刀锋般锐利的吐蕃军团,竟然成为昔日手下败军们的笑柄,其堕落的速度简直令人难以想象。
4 s# s) z0 R2 i' ?: V8 h: Z1 i9 b# @4 U5 P; G, J, ]
噶尔钦陵陨落时,赤都松赞普“勒兵执其亲党二千余人杀之”,事实证明,这场血腥的大清洗确实为藏王收回了其觊觎已久的兵权,但另一方面,噶尔氏执掌吐蕃朝政长达半个世纪,尤其是钦陵,吐蕃军队里所有的将领几乎都曾是他的部下。如果赤都松真地将其“亲党”彻底铲除,满朝文武尤其是高级军官们能活下来的恐怕就没几个了,这可能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钦陵死后,吐蕃军团的战斗力下滑得如此厉害的原因。
" y( y+ ~; Z, m- J
' B- H$ w$ J/ F4 v洪源谷战役一年后的大足元年(公元701年),钦陵当年的老对手、曾在唐蕃谈判中表现优异的郭元振被任命为凉州都督,并接替唐休璟担任陇右诸军大使。此前凉州边界南北不过四百余里,而这里地处河西走廊要冲,临近西突厥和吐蕃,这两个政权的骑兵时不时就杀到凉州城下骚扰抢劫一翻,史载“百姓苦之”。; m$ j& B$ q2 j- i6 ^4 z* N+ j
: j# A a7 J) X# ?, {/ C0 Z郭元振到任后立即发现了问题,并很快想出了解决方案,他开始大力兴建军事堡垒,并以这些堡垒为基地逐步向外拓展防御范围,最终将原来的凉州边界扩大了好几倍,竟然达到了南北一千五百余里,唐军从此彻底控制了凉州附近所有的交通要道,吐蕃和西突厥军队举步维艰,再也无法像当年那样如入无人之境。9 I" c, t9 c1 J6 b2 w6 c6 d
9 a) P y5 B, r9 ` x) k7 ]( n
将帅不给力,对手又升级,吐蕃军团的日子越来越艰难,最后彻底打消了在青海和西域方向捞一把的念头。到了长安三年(公元703年)三月,实在吃不消的吐蕃王廷不得不再次向武周派遣使臣要求和谈,藏王赤都松赞也被迫把目光转向他认为相对更容易征服的南方……8 J8 m- T0 f0 ~7 U2 g: l
8 w- O/ i- o4 A! S/ A& b公元704年冬天的某个清晨,吐蕃国都逻些城(今拉萨)红山顶上的王宫门口,突然来了一队风尘仆仆的骑士,他们面容沮丧,自称是赤都松军中派来的使者,有要事求见吐蕃后宫的主人、赞普的母亲赤玛蕾太后。 v T) x) M" A
' d, T' O8 N4 ^5 [- M7 b! z预感到有些不妙的太后立即接见了他们,果然,屏退左右后,这些看上去如丧考妣的骑士们告诉了她一个令人无比震惊的噩耗,吐蕃神圣的赞普也就是她的宝贝儿子赤都松赞,已经战死在遥远的南诏(云南西北部当时受唐朝扶持的一个地方政权)! b( ?' { Z0 [
& I& L+ {& d; ~. o3 \随后,使者们向这位悲痛欲绝的母亲献上了一件恐怖的东西——那竟然是一条明显属于人类的大腿,由于沿途气候寒冷,保存得还算完好。他们告诉悲伤的太后,这就是她不幸的儿子,或者说,这条大腿就是她儿子所剩下的全部。
& V' l) Q/ P3 K7 Y" H6 F, C7 E
, @. }1 |# N# I9 d" h% R: i, P据敦惶本吐蕃历史文书《王统世系》记载,藏历水兔年即公元703年,雄心勃勃的赤都松赞亲自率兵大举进攻南诏,次年冬天,吐蕃赞普死于南诏,按照各种史料推测,他大概是战死沙场,死时很可能还不到三十岁。
) l* O1 J% [5 x; k3 F6 O6 ?5 V: u3 _9 F% J; n% Z# _
藏族史书《弟吴教法源流》写道,赤都松赞王死的相当惨,甚至连个全尸都没有留下,最后他的王陵中只能埋葬了其存留的部分残肢:
2 Q1 v+ B; e! D! P/ Y. g/ ~) {
& W( G5 s. G2 ^“赞普在南诏被霍尔人所弑,吐蕃军与敌军拼死争夺,但只将赞普之右大腿抢回,其余均未得,其陵墓取名为‘僧格则玛坚’(即‘狮子堆’),位于父王芒松芒赞墓之左侧。”
5 u2 u, F2 S6 L3 K0 ?7 c$ ]9 a3 ^, y, Z) I
此时,世上再已无钦陵。% t% |; b) U2 c
. I' F" p5 A( E0 i: Y9 N" J【全文完】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