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0年,法国投降,北部被德国占领,南部成立维希政府,戴高乐跑道英国发起了自由法国的运动。总的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于法国是一段痛苦的经历。
: h& w6 O* s" w( D( z9 u4 m- Q1 L1 F1 i& F1 S3 J
在英国的戴高乐还要受到英国政府的节制。这是多次戴高乐和丘吉尔发生矛盾的部分原因。在戴高乐的心中,法国是一个大国,他不受任何国家的指使,法国是永远自由的。戴高乐可以寻求任何途径和盟国妥协,但自由的法国不能脱险,这也是后来很多法国人收听自由法国的广播和对戴高乐的崇拜的部分原因。1943年,自由法国总部迁到阿尔及尔,英国虽然全力支持戴高乐的自由法国,但美国人看不上戴高乐,总有点戴高乐是英国人扶持的感觉,同时美国人也有自己的法国代表-亨利 吉罗。在美国人的影响下,吉罗和戴高乐同任法国民族解放委员会主席,而且吉罗还是北非法军总司令,军政一体,所以最初戴高乐的作用其实不是很大。1944年,经过一年多的激烈斗争,不惜和英国美国同时斗争,只为了法国民族解放委员会可以自由的指挥法国的抵抗运动。其实,戴高乐明白战后的法国是离不开美国的,同时,美国也明白强占法国也是不现实的,而且戴高乐在法国的威望高,所以吉罗就只好引退了。: H, X$ y' k8 O3 E4 |
# r }% i0 F7 _$ X9 u, h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总的来说是,美国和苏联讨论战后的分配问题。有英国在,法国也就没有必要参加,而且在会议中已经形成2比1的效果。所以,虽然戴高乐很想参加这两个会议,而且美国人又看不上戴高乐,同时有英国人的存在,所以戴高乐就被代表了。不过后来法国也搞了一块德国的占领土地,但对整个欧洲形式没有大的影响。: l/ U u. L( v7 \
, z$ p' o, C- Q) s/ a! Q
战后的戴高乐依然站在自由法国这面大旗下,同任何内部的和外部的法国敌人斗争。他可以以个人身份和丘吉尔畅谈,但却代表法国政府反对英国加入欧共体。因为在戴高乐的心中,法国是一个大国而且还要主导欧洲大陆以后的经济和政治发展,大国就要自由,不自由怎么能是大国。只可惜,法国是一个大国,可是站在法国周围的是美国和苏联。所以,戴高乐的法国就悲剧了。; T8 Z, U$ P3 `# V3 I. G h
/ z3 j, o& u1 o. l5 X
突然就象到了这首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6 I, H7 F7 w9 T& Y! [1 u
3 y Z7 I6 k7 O. h5 J% a- s/ Y# i; C; 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