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大陆——反对俄国的悍将(上) ! B m) u# a0 G" e4 j0 E6 z/ e . d7 T" D9 a4 o& @& f' ] 巴尔同盟的政策,是既反对俄国的干涉和侵略,又反对国王的改革。这和普瓦斯基的家族的立场是一致的,普瓦斯基的父亲以及两个兄弟都是无比坚定的爱国贵族——这就是说,他们既坚决反对俄国等外国对波兰的独立的蚕食,也狂热的反对国王任何削弱波兰天主教贵族特权的改革。此外,巴尔同盟还得到了法国和奥斯曼帝国的支持,他们希望能够对俄国的扩张势头进行限制,法国不仅通过奥斯曼帝国向巴尔党人输送军火,后来更是派出了一批军官对巴尔党人的军队进行训练,并直接参与指挥战斗。率领这些顾问的,是后来在法国大革命期间,在瓦尔密战役中指挥“无套裤汉”击败普奥联军的夏尔·弗朗索瓦·杜穆里埃(迪穆里耶,Charles François Dumouriez)。 m. c. N* M: A, G& c 1768年2月29日,巴尔党人誓师起兵。不过,作为波兰式贵族民主的必然产物,波兰贵族们之间的矛盾、争吵从未消除,巴尔同盟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最高统帅。最初,普瓦斯基(3月6日获得上校军衔)并未直接参战,而是利用他们的关系,说服了一大批终于国王的军队倒向巴尔党人。4月20日,普瓦斯基和他指挥的骑兵部队取得了他参战以后的第一场胜利。5月下旬,驻扎在别尔基卓夫(今乌克兰日托米尔州别尔基切夫)一座修道院的普瓦斯基遭到俄军重兵围攻,当时普瓦斯基手下只有700人,但仍然坚守了两周多。不过,最终不得不向俄军缴械,并被迫发誓不再参与巴尔党人的军事行动。这使得普瓦斯基在归队以后也受到其他贵族的责难。 4 ?( o+ d( C7 f- i0 I 1769年初,在圣三一堡(Okopy Świętej Trójcy,故址在今乌克兰捷尔诺波尔州东南)越冬的普瓦斯基再次遭到了俄军的重兵围困,但这一次,普瓦斯基成功突围。随后,他被任命为巴尔党人在克拉科夫省的最高指挥官。5月和6月,普瓦斯攻入波兰重镇利沃夫和普热梅希尔,但未攻克。随后,普瓦斯基回到立陶宛招兵买马。凭借家族的传统和在战斗中积累下的声望,普瓦斯基的很快就从600人扩张到4000人,并在8月攻克了扎莫希奇,回击了那些对他的批评。 5 |9 l. \- s6 l' e% e 但是,在胜利的同时,普瓦斯基——乃至整个波兰的宿敌已经出现了。他就是亚历山大·苏沃洛夫——这位未来的俄国大元帅目前虽然只是个准将旅长,但却处在极为重要的位置上。1769年9月1日,苏沃洛夫带领小分队从布列斯特(波兰称布雷希奇)向东挺近,中午时分,苏沃洛夫在奥列霍沃附近的森林遭遇了普瓦斯基部队的主力。据俄国人的说法,苏沃洛夫手下的320人(包括步兵和骑兵),成功的抵御了普瓦斯基的骑兵集团(2000人以上)的四次围攻,而随后苏沃洛夫的掷弹兵居然向波兰骑兵发起了反冲锋,并成功击溃了波兰人。第二天,波兰人的残部再次俄军主力粉碎,卡齐米日·普瓦斯基的弟弟弗朗西什克·克萨维利·普瓦斯基为掩护他的兄长重伤被俘,并于次日死亡。在奥列霍沃战斗中,俄军以极小的代价取得了极大的战果。此战后,普瓦斯基不得不在这一年其余的时间把精力放在重建部队上,而苏沃洛夫则在次年元旦被升为少将。 k* W' w1 P; G
1770年起,普瓦斯基离开喀尔巴阡山的越冬营地,转战小波兰南部维斯瓦河上游。这一年上半年,普瓦斯基在波兰的营地被端掉,于是不得不短暂进入奥地利。不过两个月后,普瓦斯基在1770年9月1日凌晨突袭了波兰故都克拉科夫,随后转向东北,计取琴斯托霍瓦——这里的光明山修道院是波兰的宗教圣地,修道院的“黑圣母”是波兰天主教最珍贵的圣物;同时这里也是坚固的军事要塞,在十七世纪中后期的“大洪水”时期,这里曾经成功的抵御了瑞典军队的围攻。在这里,普瓦斯基再次和俄军长期周旋。从当年的9月到次年1月,琴斯托霍瓦的光明山修道院又在俄军的围困中屹立了四个月。在琴斯托霍瓦的战斗让普瓦斯基带来了巨大的声望,波兰人甚至专门谱写了歌唱普瓦斯基、嘲弄俄军的歌曲。此后很长时间,琴斯托霍瓦都是普瓦斯基最重要的根据地。
$ T( Z" l$ l" x6 f1 e5 K: } 1771年年初开始,在杜穆里埃的筹划下,巴尔党人对俄军发起大规模进攻。4月18日,杜穆里埃率领的波兰军队的围攻并重新占领克拉科夫。得知此消息后,苏沃洛夫少将再次出马,率军直逼克拉科夫。5月10日,两军在克拉科夫附近的朗茨科罗纳(Lanckorona)摆开阵势准备决战。俄军3500人由苏沃洛夫指挥,而巴尔党人的3500兵力由杜穆里埃指挥。此外,普瓦斯基的骑兵拒绝接受外国人杜穆里埃指挥,而是单独投入战斗。但是战斗的结果完全是一边倒的——仅仅半个小时,苏沃洛夫的哥萨克骑兵就横扫了杜穆里埃凭借堡垒和树林精心布置的阵地,波兰人损失500多人。在粉碎了杜穆里埃的主力后,苏沃洛夫转而围攻普瓦斯基的骑兵。然而,普瓦斯基成功的用少数部队吸引了苏沃洛夫的主力,自己成功的绕过俄军主力,成功退出战斗。当苏沃洛夫发现自己居然上当之后,也大为感慨。朗茨科罗纳战斗不仅极大的削弱了巴尔党人,更使得杜穆里埃丧失信心,不久就回国了。不过,杜穆里埃等人也指责普瓦斯基“不听指挥”,应当为战斗失败负责。& r# H' \! y/ |2 Z
此后,普瓦斯基仍然在琴斯托霍瓦等地活动,不过,此时波兰南部已经几乎没有巴尔党人的武装,而苏沃洛夫于10月在斯托沃维茨(Stołowicze,俄语称斯托洛维奇,在今白俄罗斯布列斯特州北部)大败立陶宛的巴尔党人主力,使得巴尔党人已经没有可用之兵;另一方面,巴尔党人一起绑架波兰国王的阴谋被揭露出来,使得他们失去了国外对他们道义上的支持,而糟糕的是,普瓦斯基也卷入了这一阴谋。1772年4月,苏沃洛夫围困下的克拉科夫投降;5月31日,普瓦斯基离开琴斯托霍瓦的光明山修道院,逃往普鲁士的西里西亚;8月,琴斯托霍瓦被俄军占领。此后,巴尔同盟的活动逐渐被彻底镇压。9 C l0 a& [6 Y ]7 c/ u2 D
俄国和巴尔同盟作战的同时,巴尔同盟也引发了俄国和奥斯曼之间的战争,1768年10月,第五次俄土战争爆发。结果,俄国军队不仅在波兰取得胜利,同时俄国陆军在多瑙河两公国(奥斯曼控制下的瓦拉几亚和摩尔多瓦,今属罗马尼亚)以及俄国海军在黑海和希腊的胜利,使得各国不得不考虑用波兰喂饱俄国,从而遏制俄国在黑海和巴尔干的扩张。于是,1772年,8月,即巴尔同盟失败的同时,三国在彼得堡签署条约,完成了对波兰的第一次瓜分。于是,本意是遏制俄国势力扩张的巴尔同盟,却成为波兰被瓜分的直接原因。对波兰的后续瓜分和波兰的灭亡,只是时间问题了。1 G9 d& a0 y: `$ M6 W. n! i! a
虽然巴尔同盟失败了,但是无论俄国人还是波兰人都并非一无所得——苏沃洛夫完善了他的军事理论,“子弹是笨蛋,刺刀是好汉”成为这位名将一生的信条。而普瓦斯基在收获各种各样的批评(莽撞、不听号令、不顾大局)的同时,仍然被认为是巴尔党人最出色的战场指挥官之一,即使他的死对头苏沃洛夫也对他赞赏有加——在朗茨科罗纳战斗后,苏沃洛夫释放了一名被俘的普瓦斯基手下军官,让他把自己最心爱的烟斗送给普瓦斯基,表达他对普瓦斯基勇敢而智慧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