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河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管理] 美国技术外包为什么印度多而中国少?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6-4-20 00:14
  • 签到天数: 15 天

    [LV.4]金丹

    101#
     楼主| 发表于 2013-2-1 00:44:07 | 只看该作者
    四处张望 发表于 2013-2-1 00:34 8 z2 X5 N; P2 {6 `  N, n
    拼音盲打,对于现在的大部分程序猿,不应该有任何问题。
    3 ^2 {7 z4 y* q! I2 i
    当然,人手一台笔记本,这个再不去学,就太丢人了。时代不一样了。
    " j3 a4 ]# [& {& V. a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2#
    发表于 2013-2-1 02:41:58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题目有点大,至少在某些行业,印度根本没有可比性。可以google一下BGI,虽然它有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这种从wet side到dry side的一条龙服务,不知道甩出三哥几条街。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6-12-20 16:12
  • 签到天数: 62 天

    [LV.6]出窍

    103#
    发表于 2013-2-1 06:22:27 | 只看该作者
    河蚌 发表于 2013-1-31 23:54
    7 ]4 A& e( W# r$ P8 b8 Z这不是我们的企业文化,这是中国的企业文化 ,不管差不差,大家都适应了。而且,我认为,就是这一点,让 ...
    ) p9 y* v3 I1 n6 S
    劳动价值并不一定是跟时间和力气成正比的,随着社会的进步,拼力气的越来越不重要,最终都要被机器人取代的。最后国家能不能强盛,拼的是创新、是效率。
    " ?! p1 p, Z/ ~! A! A
    + `, C- [. y9 ^7 a" T! O* j做创造性工作的,没有人喜欢被人打断。而且用email沟通,是一个人与人之间平等尊重的态度的体现,哪怕你是老板,要找手下做事,需要先礼貌性地征求同意、约定时间。1 N5 O7 U) d% X: z

    9 X# K  t" |$ E+ Y中国社会的现在高低尊卑分化太严重了,基本上谁有钱谁有权,谁就觉得自己是大爷,把下面的人呼来喝去的,很看不习惯。
    # X6 M' \% H$ x3 o0 {& @6 m( t) r5 L6 {6 f' o
    这种简单粗暴的工作方式,也许一开始貌似有效,但发展到比较高级的社会阶段以后,就会变成极其低效的方式。打个最简单的比方,在工地上搬运水泥,也许是否心怀愤懑对工作效率影响不大,但对于一个从事技术和管理的人员来说,却会有很大的影响。' X: n7 a" }5 L# s
    2 U( e% d1 d5 U6 v5 A& r
    我不知道你从何得出中国方式效率高的结论,其实根据我的经验,中国在绝大多数事情上,工作效率比发达国家低不少。就连中国经常引以为豪的修路盖楼的速度,说实话,那个水分实在太大了,咱们是在2年之内把人家要修10年的东西修出来了,可结果1年以后就垮了、裂缝了、生锈了、暴线了……那不是浪费钱又危险么。

    点评

    这个也跟发达的劳动保护法有关。聘请了再辞去不那么容易在德国。  发表于 2013-2-5 23:01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8-31 04:06
  • 签到天数: 1 天

    [LV.1]炼气

    104#
    发表于 2013-2-1 07:45:40 | 只看该作者
    丁丁咚 发表于 2013-2-1 06:22
    ) `# A/ |& x+ I4 J8 E劳动价值并不一定是跟时间和力气成正比的,随着社会的进步,拼力气的越来越不重要,最终都要被机器人取代 ...
    " o- W7 }6 }1 P
    修10年的质量也未必就比修2年的好啊,破破烂烂的路还不修才是问题吧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5#
    发表于 2013-2-1 07:53:33 | 只看该作者
    natasa 发表于 2013-2-1 07:45
      ]" s. ?/ e- @7 F; w6 i, N修10年的质量也未必就比修2年的好啊,破破烂烂的路还不修才是问题吧

    5 u8 }& H" u  D: O! n" ^中国有两种建筑,一种是修三峡水电站这种,修时间短是因为中国人多可以三班倒二十四小时不停,但还有很多的靠的就是偷工减料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2-18 04:19
  • 签到天数: 1 天

    [LV.1]炼气

    106#
    发表于 2013-2-1 10:03:34 | 只看该作者
    河蚌 发表于 2013-1-31 12:02   X* _  v* i$ w; n
    哦,第二点,我还真没注意到。
    4 z/ C0 J" x& _  ?是不是也是因为第二点,所以,中国的外企比较喜欢用Email沟通?
    5 H2 |% m7 a# Y  [4 M我是特别 ...
    ( ~4 w( s1 P2 I: j4 u
    感觉还好吧。一般人怎么也得每天查看一次email吧。过一天问,也是给你留了足够时间查看email的。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6-4-20 00:14
  • 签到天数: 15 天

    [LV.4]金丹

    107#
     楼主| 发表于 2013-2-1 10:13:57 | 只看该作者
    丁丁咚 发表于 2013-2-1 06:22 ' w0 s: Y. u% Y8 d
    劳动价值并不一定是跟时间和力气成正比的,随着社会的进步,拼力气的越来越不重要,最终都要被机器人取代 ...

    % U; n6 C2 x. l! S5 c( ^# f9 w不是拼力气,而是拼敬业。每天8小时,然后其它时间,就认为是自己的,工作有什么问题都与己无关,这是一个态度问题。做技术的活,如果只是8小时,那是肯定做不好的。/ }4 ^6 d# W- t7 n
    在中国,大家都是这个习惯,有工作,就要保证完成。上班时间完成不了,那就下班时间带回家里做。这是一种职场上的工作态度,在脑力劳动者中常见。还真不是在拼力气,那些拼力气的蓝领,离开工厂反而是什么都不想,何况他们离开厂子也干不了活。
    ' i7 _6 T/ d, t4 E越是技术活,越是需要全身心的投入,一个问题,上班时间解决不了,下班,即使不在公司,也一样想,这样的技术人员,才能出类拔萃。其实,一个人的才智是基础,而更多的能力,是实践中锻炼出来的,那些能力突出的人,也是比别人付出多的人。2 G% K" e/ l; I+ b5 |
    至于电话和Email能够联系到平等,这更是有点太观念化了吧。在那个最牛女秘书的事件中,EMC的老板倒是用Email了,可是那里面能体现平等了吗?平等,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态度,与沟通手段无关。事有缓急,不需急办的事情,用Email通知一下,急办的事情,电话当然是最便捷也是沟通最好的手段。; N+ v& J9 X7 B% G- x
    高低尊卑这个东西一样是处世态度问题,那些把员工当作狗的人,用Email也是一样。那些把员工当合作伙伴的老板,用电话更能体现其平等,因为打电话时,他更得去在意自己的语气语调,甚至还得时不时问几句下属的想法。这些远比Email的公事公办要强的多。
    7 v& d! |, @' A. v  Y9 r至于工作效率,这个俺就不说了。中国的基础建设速度那是有目共睹。当然你也可以说是偷工减料质量低劣的,但咱们得说,这个比例问题,还是得弄对了。每天在外面跑,乘的高铁,去的汽车站,去的客户的大楼,基本都是这几年修的,可真象你说的,垮了的,出裂缝的,少见吧。俺说过现代人有媒体错觉,其实你要是只看那些事故,得出的中国印象估计比新闻联播中的中国也真实不到哪儿去。
    7 @5 i5 Y  o' F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6-4-20 00:14
  • 签到天数: 15 天

    [LV.4]金丹

    108#
     楼主| 发表于 2013-2-1 10:19: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河蚌 于 2013-2-1 10:26 编辑
    3 o1 I6 ~0 `0 I/ w, A
    黯影 发表于 2013-2-1 07:53
    . i5 K2 |' h9 F* e. @5 f中国有两种建筑,一种是修三峡水电站这种,修时间短是因为中国人多可以三班倒二十四小时不停,但还有很多 ...

    - @+ n$ i+ n7 f5 I( z: ~  R3 [1 \# }- Y& b* U1 ]& l( r* \1 \6 N; ]
    偷工减料和建筑速度之间是没有必然的关联。& T2 F& Y  t& j3 h0 b
    建筑速度第一个与项目总体控制有关,反而是资金越充足材料越充足,时间越快,第二个就是与工人工作时间有关,其实建筑的工作面就那么多,你想多铺人也铺不了,所以三班倒是个好办法,但这要求工人愿意去上夜班。第三个,才是与质量相关的,就是缩短必要时间,比如浇筑混凝土,应该有个自然风干的时间,但是为了赶进度,就想各种办法加快其凝结时间,这样实际上会降低建筑强度。
    $ d' j: X8 @. u9 V9 D/ _4 U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6-4-20 00:14
  • 签到天数: 15 天

    [LV.4]金丹

    109#
     楼主| 发表于 2013-2-1 10:22:50 | 只看该作者
    隧道 发表于 2013-2-1 10:03 , L' M1 T! K/ u' p8 y8 a
    感觉还好吧。一般人怎么也得每天查看一次email吧。过一天问,也是给你留了足够时间查看email的。 ...
    / C: P1 M3 C( P4 i$ d, t7 R+ Z
    我一天会查两到三遍,但出差在路上时就不能保证。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2-18 04:19
  • 签到天数: 1 天

    [LV.1]炼气

    110#
    发表于 2013-2-1 10:51:44 | 只看该作者
    河蚌 发表于 2013-2-1 10:22
    # Z4 V0 Y( T+ ]/ ^1 G3 A我一天会查两到三遍,但出差在路上时就不能保证。

    0 o5 V+ s9 W6 J3 L* C7 z; d0 ^那你直接说出差中不就结了,气愤啥。人家也不是没给你留时间查看邮件。- d0 i7 a/ e  R* w
    而且你出差也没通知人家。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6-4-20 00:14
  • 签到天数: 15 天

    [LV.4]金丹

    111#
     楼主| 发表于 2013-2-1 11:00:14 | 只看该作者
    隧道 发表于 2013-2-1 10:51
    ' ?$ H; U6 ~- g' v* ]9 R- y那你直接说出差中不就结了,气愤啥。人家也不是没给你留时间查看邮件。7 Y' d( K5 g' ?- f2 s
    而且你出差也没通知人家。 ...

    1 O" e  X" S* n5 e* r4 q' K) M1 S
    我出差是常态。* e& y9 y# a. S3 w7 N: Q9 A0 [
    公司很多销售,根本没太多的联系,有些连面都没见,我怎么知道哪个人会发来邮件呀。
    : r/ S" z( Z! E- ?3 j/ f人家最后也是打电话,上来就问,我昨天发的邮件你收到没有,怎么没回复,那个材料还没发给我。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2#
    发表于 2013-2-1 12:09:52 | 只看该作者
    河蚌 发表于 2013-1-31 22:22 . {; l2 @/ |) H, B
    电子邮件的沟通效率相当的低,这个你得承认。因为人在说事情时,总会有遗漏的,此时如果用电子邮件来来往 ...
    * ~2 l. m2 T! c: X
    这绝对是你观念上的错误,电子邮件跟大企业病没有因果联系的,因为电子邮件出现之前大企业病就存在N久了。你看天朝那些政府事业单位,绝对不使用电子邮件,干什么都得当面,不照样一点效率没有么?邮件系统就是个工具,用的人才是关键,我去年最忙的时候,周日被总部一个电话打到手机上质问我为啥bug没解完不去加班。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3#
    发表于 2013-2-1 12:11:12 | 只看该作者
    河蚌 发表于 2013-2-1 10:19
    4 _! J1 a. f$ j6 J偷工减料和建筑速度之间是没有必然的关联。
    3 c, e# K3 r/ V- S% o) ~7 b* n( m建筑速度第一个与项目总体控制有关,反而是资金越充足材料越 ...
    8 o5 S& z2 z5 [, s
    “但是为了赶进度,就想各种办法加快其凝结时间”这不就是偷工么?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6-4-20 00:14
  • 签到天数: 15 天

    [LV.4]金丹

    114#
     楼主| 发表于 2013-2-1 12:47: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河蚌 于 2013-2-1 12:52 编辑
    * j( q9 {4 \9 \/ e9 {
    黯影 发表于 2013-2-1 12:11 ' \( K6 A* a/ O* t* R' Y
    “但是为了赶进度,就想各种办法加快其凝结时间”这不就是偷工么?
    # b  M( {5 z, k, K

    4 ?  ~4 M) h5 k: j我是说“没有必然的联系”,不能因为同样的工程,一个10年做完,另一个2年做完,就认为2年的一定是偷工减料吧。0 u  W& }; j0 s

    / ]+ D" o5 [4 m7 M: \* i/ Y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6-4-20 00:14
  • 签到天数: 15 天

    [LV.4]金丹

    115#
     楼主| 发表于 2013-2-1 12:52:19 | 只看该作者
    黯影 发表于 2013-2-1 12:09 7 J5 P* x! i. D  Z, c
    这绝对是你观念上的错误,电子邮件跟大企业病没有因果联系的,因为电子邮件出现之前大企业病就存在N久了 ...

    6 R8 e/ f' T6 q: E. d$ k, l你为啥总是会把语句中加的条件限定给去掉呢?俺真是不明白。
    / c* L6 L/ B7 K% y* g# J" _我说用电子邮件是大企业病吗?我说的是,相互沟通依赖电子邮件是大企业病(而且是外企的),比如前面说的,要通电话,先邮件预约,这在中国的企业里就是很难想象的事情。
    9 L8 S0 x. C6 p' Y  G) _3 \4 B0 r在中国的本土企业,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都是电话为主,顶多是大型国企里,是先打办公电话,打不通再打手机,而私企里面,则直接打手机。
    8 Q* E& d4 l+ t( N, j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2-9-2 01:57
  • 签到天数: 37 天

    [LV.5]元婴

    116#
    发表于 2013-2-1 14:14:55 | 只看该作者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3-1-31 11:57
    $ [1 u6 r8 f7 l) d1 e% L: E4 W8 x没那么复杂,主要三个原因:
    6 e3 n+ ~1 S7 \8 G* U
    $ E5 X  U  d. E6 a第一。语言。印度受过教育的人群中通用语言是英语,因此他们人口中这类人的平 ...

    # [) Q% `" c7 U6 t# j- i除了您上面提到的因素之外,! ]0 q: _# q) k/ H

    + L7 L3 D: j7 Z: Y- K! W个人感觉中软、神州数码等规模较大的公司更加着眼于国内市场的需求,华为是个异数。
    5 s# D& {, }2 l% x(对一个企业而言,如果国内的市场已经能让他们吃饱,它是否有足够的意愿去开拓海外市场呢?)  @8 Q% |5 y8 p5 `# j' `
    相反,印度的IT企业他们在90年代初成立和扩大的主要动力与目标就是---外包。. s0 G( K) @4 |: I9 a
    大连在对日外包这个方面做的比较好除了您所说的语言(日语)因素之外,也是这个动力或者说3 D9 b2 h, s% q0 N4 u% f
    目标的不同吧。随着IBM,HP,埃森哲这些大头的牵引,对美外包市场的规模有所改变但还是不能: p: V$ P- y  ?
    和印度相比。3 X. \( [, W1 @( `; c
    4 A8 E1 b% \6 D" h
    除了规模、动机的因素之外,外包质量的高低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吧。
    8 L+ D* W9 H3 x7 o9 K* u手头没有非常确切的数字,印象中千人以上、取得CMM5认证的企业的数目
    3 Y3 h, x9 J$ S( D. |- S差的不是一个数量级。  X2 a: a" @; F4 X

    9 o1 p8 X2 R% ~6 v/ a+ d- x% e! g受中日关系和日本经济的影响,大连的IT外包若不能加大对欧美的力度,前景堪忧。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2-9-2 01:57
  • 签到天数: 37 天

    [LV.5]元婴

    117#
    发表于 2013-2-1 14:23:36 | 只看该作者
    草纹 发表于 2013-1-31 19:02
    . c6 K' p/ I% @3 S/ Q( t做过一段外包,主要是语言和文化习惯吧。像日本要外包到印度就成本比较高,而同为汉字圈的中国则语言壁垒低 ...
    % J# @$ C9 x$ _& X7 O6 ~, d
    对日本人而言,可能还有其不便名言的一些因素。
    5 C1 |& ]9 t; f7 p& R) J0 B目前接触到的客户都说和印度人比较难缠。做的项目也是问题多多,正面评价不高。( K& \+ e8 z% z1 z6 L
    现在的客户干脆私下讲不要印度教的。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6-4-20 00:14
  • 签到天数: 15 天

    [LV.4]金丹

    118#
     楼主| 发表于 2013-2-1 14:34:16 | 只看该作者
    alaok 发表于 2013-2-1 14:14
    ( l; N1 G/ }& ^3 _除了您上面提到的因素之外,( ^: ]( W+ d- O1 e. r
    6 z( Y) G& a4 ?, s) x
    个人感觉中软、神州数码等规模较大的公司更加着眼于国内市场的需求,华为是 ...
    9 y2 g: w/ g% B% f( g
    大连受中日关系影响极大,那天在机场打车回来,司机说,原来每天都有十几班大飞机从日本过来,现在基本都没了。
    3 X) U/ q8 V" U7 Y7 N& V大连的软件行业,胜在稳定,可以沉淀人,员工流失率低,上千技术人员的大公司很多,象华信、东软、海辉,外包做了很多年,收入很稳定。) O: g+ E2 W, N( Y3 J& X4 F% C
    大连的欧美外包企业也有比较多,只是比起日本外包,要小很多。这个转型不易,大连的软件学院,大部分加有日语教育,专为日本外包培养人,想转,要求整个体系的转向。但大连的优势就在于离日本近,转向欧美其实也是放弃优势,谁知道哪天政客们做了什么交易,然后两国关系又缓和了呢。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5-3-13 15:17
  • 签到天数: 591 天

    [LV.9]渡劫

    119#
    发表于 2013-2-1 15:16:56 | 只看该作者
    河蚌 发表于 2013-2-1 00:08
    % ^% F5 r9 {. j9 ]* E/ A0 U我是大学毕业后,在朋友的电脑公司里混,花了一个月时间学会盲打,然后工作后在计算中心当了三个月录入员 ...

    ) _- N' a- Q- L( G老兄大学毕业才会盲打,那本科大作业写起来得多痛苦啊……或者你们那时候是交纸上的源程序,不是直接在电脑上写?. {' n+ {' N8 x$ o
    俺是上世纪90年代末的计算机专业学生。大一暑假的小学期就有一门课(3天时间)是打字。180字/分钟及格,200字/分钟优秀。呵呵。俺看俺的师兄师姐也都没有二指打字,好像俺们老师也都是熟练盲打的。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6-4-20 00:14
  • 签到天数: 15 天

    [LV.4]金丹

    120#
     楼主| 发表于 2013-2-1 15:30: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河蚌 于 2013-2-1 15:31 编辑
    " e6 `" Q7 i+ F$ d4 C. P  I& h
    响马 发表于 2013-2-1 15:16
    4 ]* F. w, u2 m. t3 T0 m/ V老兄大学毕业才会盲打,那本科大作业写起来得多痛苦啊……或者你们那时候是交纸上的源程序,不是直接在电 ...
    0 S) s9 q1 T* v2 j
    5 G9 B! x- e) y) O
    我们的毕业论文是手写的,在专门发下来的论文格子纸上,打印是不允许的,态度是不端正的。
    " p, s# c" ^( E4 H90年代初,还是DOS的时代,WINDOWS3.0才刚出来,当时的打字软件,开始是WORDSTAR,然后是CCED,俺毕业之后才有WPS,象俺这样会盲打并且还会五笔的大概有5、6年都是程序员里的异类。6 [6 @9 R: y4 g* Y4 X
    从这个,你可以知道,那90年代那几年的科技是如何突飞猛进了,WIN95在计算机应用上是划时代的产品。
    # j8 u: s6 s7 n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11-29 00:26 , Processed in 0.040703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