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9-4-25 08:39 |
---|
签到天数: 178 天 [LV.7]分神
|
本帖最后由 史晓盼 于 2013-1-31 01:38 编辑 * c- w7 W, z! r# T
. [ N6 b7 _! z5 z q. }“元芳,你怎么看?”, u1 T* X+ |4 J" [. ?: T
“大人,我觉得此事有蹊跷。”
5 i( ^/ t$ y9 m# X! O
- X* V$ f. \9 S6 \呵呵,正如上文所言,关于榆社之战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 ~& |% F6 d5 [# W+ q- M; g" z作为一个现代史的爱好者,俺非常喜欢现代史这个领域最有趣的一个特征,就是“罗生门”。和那些古老的历史不同,现代史这个领域的史料多得令人应接不暇,同样的一件事情,当事人的叙述大相径庭,这样的事情,我们见过的实在是太多了。------因此,使得后来的观察者得以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来了解一个事件,--这,正是历史研究的引人入胜之处,----反过来讲,古代史就不同了,司马迁老爷爷写《史记》,很多后人不服,认为里面描写的一些细节司马迁是不可能知道滴,----但那又如何呢?谁能请亡灵法师复活刘邦项羽,樊哙张良吗?-----所以,就只能存疑了。----但,现代史的故事,就不那么简单了。---榆社之战,正是这样一个例子。
% Q0 x: b' B9 S+ v1 Q# _* H0 [% m& ]/ h) H6 O! j( V0 I
对于这场小小的战役,两个重要的当事人,直接指挥者周希汉,和坑道爆破的主要指挥员王耀南都留下了本人的回忆。但两者之间的差异之大令人咋舌:
3 D4 _. D9 k' r# ]& G; }5 @8 R在战斗时间上,周希汉的叙述是进行了2天半,从1940年九月二十三日二十三时开始,到“二十五日十六时四十五分,坑道作业胜利完成。当炸药在地下爆炸时”,总共才不到三天。0 H$ e% L& i, ?: u( D; G
王耀南的说法却是,386旅的确在9月23日发动进攻,但进攻了6天没有拿下,是在9月30日早上6点,由王耀南的部队28团帮忙挖了坑道,通过爆破才拿下榆社城的。-----这么大的差距,这简直就说的是两件事儿啊?: T& M7 y7 y5 J k- A% z
, b- A, I& f( e8 s9 a( D
因此兄弟俺第一次发现这个差别是,吓了一跳。----因为需要注意的是,周希汉这个叙述是为了《星火燎原》丛书的征稿,时间就在1957-1958年之间,这时候,王耀南叙述里面的刘伯承,李达,陈赓,包括王耀南本人都在世,而且正当盛年。----周希汉总不可能在这样的情况下,写一篇胡编乱造的回忆录吧。-----况且,周希汉作为著名的参谋长出身,写的文章都具体到几点几分钟,---这样的材料,有可能造假吗?
`; O+ v% X/ k
/ Y* f( Q4 ?3 w同时,还有一个重要的旁证,作为该战斗的摄影师,徐肖冰不仅拍摄了大量的作品,而且对这一他非常难忘的战斗留下了回忆。-----其中涉及到一个细节:“仗打了三天才把城攻下来,可是就在最后清点战利品的时候出了事故,徐肖冰也差一点儿把命搭上。战斗结束后,徐肖冰微微闭上了紧张了三天三夜的眼睛, 但战斗中的惨烈,仍使他的内心一时无法平静。略显疲惫的他全然没有料到,就在此时,危险正在向他袭来。远处,战士们在清点缴获的一门大炮时,不小心拉动了 炮栓,没想到炮筒里还有一发炮弹,滑膛而出的炮弹落到徐肖冰不远处爆炸了。一声巨响,土石裹着弹片四溅,地面剧烈地颤动着,徐肖冰随之倒地失去知觉,被炸 起来的泥土盖在了下面。
4 A5 h% B- v% ~9 Z不知过了多久,徐肖冰被大家扒了出来,弄醒了。还好,他只是被震晕了,没有受伤,身体也没什么大碍。等他知道了是怎 么回事,就赶紧端起相机拍了几张照片。可他刚受到剧烈震荡的脑袋还是晕的,眼也发花视物不清,等照片冲出来一看,焦点都是虚的。这种情况是很少见的,但是 徐肖冰觉得,那张模糊的照片是他经历战争最好的见证。”
4 d/ Q* c! X) W2 K2 ]. V% H t% i3 Q" vhttp://vip.book.sina.com.cn/book/chapter_53584_37991.html
$ u0 J( F1 V3 W* @4 E/ Y/ O1 Z4 i' u
下面就是这张模糊的图片。
+ ?# I$ K; v; X9 l8 W# u+ C% N4 h' w
* u2 M9 _. b. m) y0 ^7 W! T
- H8 ?5 O3 ]4 v; c+ P
考虑到这个细节,我想榆社城是在三天之内被攻下,应该是铁板钉钉的事儿吧。, P7 w9 x" A' k
, Z* ^% j5 O. R但是,事情并不这么简单,兄弟俺搬来了权威著作《百团大战历史文献资料选编》,其中有两条非常引人注目的原始文电:0 G0 D: F) q# ^, z: @) _3 w
50页《配合一二九师反扫荡部署》1940年10月1日1 O3 `4 ~5 M. i
“聂、贺、关、刘、邓并报军委:; O$ `5 _& @. S
增援榆社以东地区之敌,经一昼夜之激烈战斗,敌我伤亡惨重,今日辽县敌五百人西援与该敌会和。又由阳泉南援之敌步骑兵千余,亦于本申到达辽县北之寒王镇。一二九师因疲劳过甚,伤亡大,拟即结束战斗,估计增援辽榆之敌,可能顺势扫荡太北地区。。。。。& e' P, d. a1 z& A7 y$ k
3 X' E1 m5 b& X) z8 w3 w$ K朱,彭,左”
/ c0 g. N$ T, g6 ?" c( u这个资料是八路军内部朱德,彭德怀,左权三巨头给聂荣臻,贺龙、关向应,刘伯承、邓小平的。我们看的在10月1日的电报里,日军还向榆社以东地区增援,并经过一昼夜之激烈战斗,因此可见,在9月30日时,日军援军还企图救援榆社守敌。而如果25日榆社已经解放并全歼守敌的话,这个电报的内容就奇怪了。
6 `( }- ^( a f
9 N3 l' [% S9 e8 }然而,另一份电报,叶剑英转八路军的战报给蒋介石的,里面的内容是:(同书,225页)3 r1 O |4 q; s5 ]& v3 p
“第一零五要报。据刘师长伯承有电报称。(史注:“有”是25日。):困守榆社城内文庙之敌,经我不断围攻后,恐慌异常,本午该敌在飞机五架掩护下,企图冲出我X旅包围,脱离该据点。在城西郊数里处,复被包围。敌见无险可守,乃向我大肆放毒气,激战十五小时许,始将敌四百余全部消灭,生俘日兵十余名,缴获山炮三门,平射炮四门,迫击炮五门。。。。。我伤亡官兵约二百余人。陈赓旅长、周希汉参谋长以下中毒二百人以上,谨闻。职朱德、彭德怀叩有戊。”# N" D% }$ y$ d) q1 O" t
) y. m# m, I7 w0 y p看到这份电报,我们恐怕要大跌眼镜了,因为刘伯承所上报的榆社之战,居然又是一个版本,说的是鬼子被围攻然后突围,然后被歼。。这这这,和周希汉的版本差太远了吧。# ] K) z5 Y1 B. H# Z, Z9 F
( c8 _4 b5 ^: |( h. k/ g* y
嗯,再看另一份电报:
, O6 P- z) j G& k) {- ?; H3 @) w阎锡山就八路军攻占榆社致蒋介石等电(摘录) (同书,244页)
. c( R: d* n8 L! ^% u# z' K渝 委员长蒋,部长何,部长徐,军令部第二厅:(春密)。
8 D5 V0 s2 s1 `. G/ u“情报。。。。。。(丙)晋东:有日(25日,史注),朱德部陈赓旅攻占榆社。毙敌四百余,俘获颇多,我伤亡及中毒者约四百余。
; |8 c$ z# i1 y5 Y8 ~. y 阎锡山 艳未(29日,史注) 参谍天(印); J: L8 K5 \* ^$ j& _0 q# n! ]$ A
4 E( p: G t& n
这份阎锡山的电报同样向蒋介石报告,八路军陈赓旅9月25日攻占榆社。但值得注意的是,阎锡山的电报是9月29日才发出的。显然,他的情报不是第一手的。因为他所引用的词句,“攻占榆社。毙敌四百余,俘获颇多“和10月6日,卫立煌给蒋介石的报告一样。换言之,他们很可能是在“转帖”。----原始情报应该来自八路军的通报。+ M/ Z/ A6 ]8 e) \+ S( O: O
) E4 A. |2 i5 Z+ Z; n嗯,相信到这里,不像俺这样无聊的您应该对这些原始资料抓狂了。到底榆社之战是哪一天结束的,为啥当时第一手资料都有出入呢?---呵呵,我们再来抓狂一下吧:
) G. k/ q6 S. u4 T2 _2 C4 N, D& L; y/ }7 ?
引自八路军政治部的《八路军百团大战特辑》(战报汇编)$ w# Z; G( V# p, J: s: F
百团大战战报一O一:(同书 301页)2 b& V# P; T0 N' h a
(一) 二十三日,刘师陈旅及决死队一部猛攻榆社城,该城驻敌四百余,炮六门,经我数度强攻,城郊碉堡被我完全占领,城东南之中学校亦被攻克,敌大部被歼。。。。。* G% U* A, P! ?/ }$ j1 \3 }% r
! o8 V: J, J! s: S% ]; @% e# p
战报一O五/ t" X* H: _. g0 d8 T
刘师二十五日电称:困守榆社城内文庙之敌,经我不断围攻后,恐慌异常,本午该敌在飞机五架掩护下,企图冲出我X旅包围,脱离该据点。在城西郊数里处,复被包围。敌见无险可守,乃向我大肆放毒气,激战十五小时许,始将敌四百余全部消灭,生俘日兵十余名,缴获山炮三门,平射炮四门,迫击炮五门……
# U$ e% O- K% H* p b n# h. o" o4 h, j$ y) X
到这里,我们看的,战报一O五的内容和叶剑英给蒋介石的电报内容完全一样。----因此,这份战报就是一二九师上报八路军的原始文本。-----而对比周希汉的回忆,这份电报的内容是相当有问题的。; W5 m& X' i5 g; ], {
4 @3 _; R; Q, Z+ U7 }; \: O那么,究竟哪一个是历史的真实呢?关于榆社之战,到底是当时刘伯承的战报准,还是后来周希汉的回忆准呢?-----进一步说,周希汉和王耀南之间,谁又是说真话的那个呢?----再进一步说,既然真相只有一个,那这其中的撒谎者至少有两个了,而他们,这些后来的元帅,中将,又为什么要说谎呢?! f2 [1 U+ ?5 j3 E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