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681|回复: 2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以色列的总参谋长们:4、和平战士拉宾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3 07:55: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和平战士拉宾”,这是纽约时报汇编的一本纪念拉宾的书名。和另一个战神达扬相比,拉宾显得低调、平实。依扎克•拉宾出生在耶路撒冷,但是一岁的时候就随父母搬家到特拉维夫去了。1940年时,拉宾18岁,刚从一所农业技校以优异成绩毕业,获得赴伯克利加州大学学习水利的奖学金,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学业泡汤。除了很多年以后到英国进修高级指挥课程外,这就是他的最高学历了。拉宾立志要成为一个灌溉工程师,但最后参加了帕尔马克,犹太人自卫武装哈格纳中的精锐突击队。哈格纳有点像民兵,成员都是“业余”的,平时种地,战时扛枪,当然对20世纪20-40年代的巴勒斯坦犹太人来说,战时比平时多。但帕尔马克是全职的,是哈格纳的常备军,所以日后成为以色列国防军的种子部队。由于部队规模小,装备差,常处于劣势作战,帕尔马克特别强调军官的独立作战精神和超常思维,善于因陋就简和随机应变,特别强调机动战。帕尔马克的作战思想成为日后以色列国防军作战思想的另一个主要来源。拉宾作战机智勇敢,具有指挥才能,是帕尔马克的第二营营长(达扬也是营长),1947年才25岁时,就担任帕尔马克的作战部长。' L. }9 H7 A4 v( B& o7 O
# v+ j9 i/ d- p1 [

7 ]# j" a; Q3 U) T 拉宾(右起第5人)陪同本·古里安(以色列国父,中间带围巾的秃顶老头)在内格夫视察
$ v, W! O* `- z9 s
. e, z5 d9 K) Z7 D, \. M, c8 D 拉宾与妻子莱雅
$ R% ^* I0 }% F8 L1 m, r& ~+ e4 p* k( V. c3 t; A: q
1948年独立战争期间,拉宾先指挥“哈莱尔”旅作战,后作为中线和南线的参谋长,先后在耶路撒冷和内格夫作战。耶路撒冷老城是一场无望的死战,犹太区被阿拉伯人包围,增援无法送进,最后落入约旦的阿拉伯军团手里。内格夫的情况要好很多,犹太人在沙漠里打出一大片天地,问题是和特拉维夫的联系必须穿过一个瓶颈地段,很容易被阿拉伯人切断。但联合国决议已下,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停火,以色列终获喘息机会,得以在1948年5月14日建国。在1949年,27岁的拉宾参加了在希腊罗得岛和阿拉伯人的停火谈判,这是他的第一次外交经历。
5 \% m6 v; u1 w
6 {0 D8 Z8 K; |7 Q1 f7 @; P" D( h但是新生的以色列面临不仅来自外界的困难,也面临内部的困难。以色列建国后,立刻解散所有犹太人的武装,合并入新组建的以色列国防军。由于本•古里安当政,哈格纳并入以色列国防军一点没有问题,但右翼的伊尔贡因为政见不合,加入了国防军但依旧保留相当的独立性,有点“军中之军”的意思。还在独立战争期间,伊尔贡领导人曼纳海姆•贝京就在国外收罗了大批武器和1000多志愿人员,买了一条旧登陆舰,用右派犹太复国主义精神领袖雅布龙斯基的笔名“阿尔特莱纳”命名,用来向正在艰苦战斗的犹太人补充武器和人员。6月20日“阿尔特莱纳”号到达的时候,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已经在联合国决议下停火了。贝京和本•古里安谈判,“阿尔特莱纳”号上的武器和人员20%用来补充仍在战斗的“耶鲁撒冷营”,80%用于补充已经并入国防军的原伊尔贡部队。但容许“阿尔特莱纳”号登陆是明目张胆地违反停火协议的,为了建立政府的权威,并制止“军中之军”,本•古里安出尔反尔,先同意“阿尔特莱纳”号在纳塔尼亚的维特京海滩登陆,但又命令当地驻军封锁海滩,命令“阿尔特拉纳”号无条件投降。贝京抗命登船,伊尔贡人员无视警告,强行卸载,附近的原伊尔贡部队擅自离开驻地,向“阿尔特莱纳”号的方向集结。在短暂的战斗后,“阿尔特莱纳”号转道向特拉维夫海滩靠拢,本•古里安命令拉宾带领部队和大炮,向“阿尔特莱纳”号射击。“阿尔特莱纳”号被命中起火后升白棋投降,但已经上船的贝京坚持等所有人都撤下船之后才离船。特拉维夫是伊尔贡的根据地,但周边帕尔马克部队正在靠拢,内战一触即发。贝京以犹太民族利益为重,制止了伊尔贡部队的可能的过激行动,命令向本•古里安投降,新生以色列的第一场危机终于过去了,但拉宾受命“犹太人打犹太人”的行动此后一直成为他一生的争议焦点。& U5 K) B: M4 L4 B6 A) u7 `
7 O: j1 H. {- M$ B' p) H2 b6 W
# j1 x8 ?( D! F0 B7 f
为了制止伊尔贡的“军中之军”,拉宾奉命向“阿尔特莱纳”号开火,这个“犹太人打犹太人”的行动此后成为他一生的争议焦点
) B( M8 T6 X" t" ^+ I% p8 c. x
$ _, R# J8 Z$ x  b1 v建国后,拉宾继续留在军内,1956年担任北方司令部司令,负责面向黎巴嫩和叙利亚方向的防务;1959年担任作战部长,1961年担任副总参谋长,1964年担任总参谋长。拉宾对以军现代化做出极大贡献,将军队建设重点转向空军和装甲部队,主持过营长培训班和以军作战条令的制定,并主导了将以色列装备从全面依赖法国向美国转变。作为总参谋长,拉宾制定了完整的战争计划,对各种应变情况作了周密的考虑,这些计划在1967年的六天战争中被证明为现代战争史上的杰作。7 m* I3 r, h) g% M. N' ^, W

7 k1 B& |8 s% L9 f+ W9 I西奈战争后,以色列在联合国停火协议的规定下,于1958年从西奈撤军。作为停火协议的一部分,西奈由联合国部队接管,沙姆沙伊赫的提兰海峡也对以色列船只开放。但1956年的西奈战争使自视为现代萨拉丁的纳赛尔十分郁闷,他一面和叙利亚商谈组建阿拉伯联合共和国,将埃及和叙利亚组成一个军事联盟,一面处心积虑要翻本。在获得苏联的大量军援后,纳赛尔决心和以色列再战一场,在1967年5月18日照会联合国军,命令撤出西奈。5月22日,埃及再次封锁提兰海峡。纳赛尔的战争意图已经很清楚了。
" W- y( {' i  J9 d. ^
" F, b! h, _( |/ Y7 w. g: p" l( }2 S, @# _实际上,低烈度的冲突在更早就开始了。从1964年开始,以色列从约旦河取水灌溉。第二年,叙利亚就在约旦河上游筑坝分流,不让约旦河流入以色列北方的加利利海(实际上是一个淡水湖),要渴死以色列。以军开始炮击叙利亚境内的筑坝工程,迫使叙利亚停工。
2 ~' f- _, h! s. ?) t, {2 d6 b& Q, s( V- b5 O" D( B
1966年11月12日,一支在以色列-约旦边境巡逻的以军巡逻队触雷,三名士兵丧生。以军认定这是萨姆难民营里巴勒斯坦游击队所为。13日,以色列一方面向正在秘密和谈的约旦国王侯赛因保证不会攻击约旦,一方面派遣由伞兵和坦克组成的精锐突击队攻入萨姆难民营。但以军突击队撞上了驻扎的一个约旦步兵营,双方互有伤亡,以色列突击队的指挥官沙哈姆上校丧生。侯赛因国王本来有意秘密和以色列缔结和约,但这么一来,只得在11月20日宣布全国总动员。# X/ |/ Z4 E0 `- Z2 [0 C. r0 T

0 w1 e4 y6 Y' A) i. S! {从独立战争之后,以色列和叙利亚之间就一直存在几块争议地区。按照联合国决议,这些地区被划为非军事区,但双方一直明争暗斗。叙利亚利用戈兰高地的地理优势,经常向以色列北方的加利利地区炮击。以色列也没有那么纯洁,除了射击骚扰叙利亚农民外,还武力掩护装甲拖拉机在有争议地区耕作,步步蚕食。到1967年4月,双方已经出动大炮和飞机,互相轰击边境村庄。3 n" F: S+ j9 Y

& m& n7 w, m4 m8 C在政治温度迅速升高的当口,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波德戈尔内交给埃及副总统萨达特一份秘密情报,声称以色列即将发动向叙利亚的攻击。叙利亚立即作出姿态,威胁要向以色列开战。埃及想成为阿拉伯世界的领袖,更加拔高音调,并在西奈采取封锁提兰水道的行动。在阿拉伯民族主义的高温烘烤之中,约旦的陆军总司令声称如果约旦不加入阿拉伯一方共同作战,约旦将面临内战的危险。本不愿与以色列为敌的侯赛因国王只得不情愿地被拉下水。5月30日,纳赛尔和侯赛因国王也签订互相防卫条约,对以色列的包围再一次形成。纳赛尔信心满满,决心把犹太人一脚踢下大海,战争一触即发。但事实是,纳塞尔在叫嚣战争,可并不想战争,也没有做好战争准备。他只是想不战而胜。
2 [* _; O- C7 m, w! r7 _; ]
: p4 S( P6 i% G& y面对日益严重的局势,埃希科尔的工党政府在5月23日决定,如果提兰海峡的封锁到5月25日还不解除,就将对阿拉伯方面发动先发制人的进攻。6月1日,埃希科尔辞去兼任的国防部长职务,请在军界和民间深孚众望的达扬出山担任国防部长。6月5日,以色利发动了先发制人的进攻,六天内扫平西奈、戈兰高地和约旦河西岸,史称六天战争。
# T, Z, d7 x- S
; s# N1 O+ O( X8 D/ Z) r拉宾的作战计划有三个难点:速度、伤亡和距离。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一旦开战,联合国必定要求尽快停战,以色列必须抢在联合国之前达成所有战略目标,这样即使联合国要求回到战前停火线,以色列也有更多的筹码。以色列是一个小国,人力、物力资源有限,在关键战斗中不怕牺牲是一回事,但在整个战争中承受重大伤亡则是以色里不能承受的。以色列到戈兰高地、约旦河西岸的距离不远,但是西奈是面积比整个以色列还要大的一块地方,要抢占苏伊士运河沿岸和南端的沙姆沙伊赫还是有很长的距离,兵力和补给线都是严重的问题。, K# l5 p/ I2 Y; _9 z

# `$ N: o3 b% T+ ~六天战争是首先从空中打响的,这是拉宾作战计划中的关键。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作战一开始,德国空军就首先把苏联空军压制在地面,既消除了长驱直入的德国装甲部队的空中之忧,又可以放心大胆地腾出手来支援地面作战。这成为现代战争的范本,拉宾当然不会错过,但拉宾走得更远。
* I' x0 J' k4 K  Q' ^# a3 f
2 G( X# c$ ]4 A* y空中行动的代号为“焦点行动”,由摩蒂•霍德少将指挥。摩蒂•霍德和达扬是同一个集体农庄的,霍德在1944年参加北非英军空军当司机,战后参加帕尔马克,但主要在欧洲帮助犹太人非法移民以色列,在罗马期间因此被当局拘捕关押过两个星期。霍德在意大利就开始学飞行,但被派到捷克后才开始正式学飞行。由于早期犹太复国主义分子很多来自东欧,具有社会主义思想,而且在和英国作对,斯大林在战后初期对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是持支持态度的。捷克作为被吞并的德国的一部分,具有大批德军遗留装备,包括捷克生产的德军规格枪械和梅塞斯密特Me-109战斗机。苏军占领之下的捷克也是欧洲军火走私的中心。霍德作为以色列第一批飞行员之一,参加把Me-109和作为剩余物资的英国“喷火”式战斗机从捷克飞回以色列的行动。对于刚学会飞行不久的年轻以色列飞行员来说,这个7小时之久的长途飞行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2 T0 O* k% a) g
5 _+ k- O3 i1 `* g6 W
/ u5 q1 H3 m" d+ v+ i# a 英国格洛斯特“流星”是和梅塞斯密特Me262同时代的第一代喷气战斗机,这也是以色列的第一种喷气战斗机  r% e1 O' T1 S$ y( Q

) ~; Q- y* ^8 f+ h1 X* | 年轻的以色列空军还用捷克制造的梅塞斯密特Me-109参加了西奈战争' X0 m2 D8 G  d8 I: l' X' ?+ `! \  \/ T

$ w' _8 [3 i6 g; V 但六天战争期间,以色列空军的装备已经比较现代化了,包括达索“幻影”III(左)% G! L/ E7 d4 \
' w8 T* `, J- M0 h, S' I) \' R( B
一回到以色列,霍德再次进修飞行,然后很快被派到英国学习喷气式飞机的飞行。英国的格罗斯特“流星”式战斗机是当时除梅塞斯密特Me-262之外世界上唯一的喷气式战斗机,这将是以色列的第一种喷气式战斗机。在西奈战争中,霍德的中队为埃坦营的米特拉山口空降护航。这以后,霍德在以色列空军中稳步晋升,直到1966年升任空军司令。1973年十月战争爆发前六个月时,霍德卸任、退役。但战争一爆发,他立刻被召回,到北方司令部协助霍菲少将组织戈兰高地的战事。战后他担任以色列埃拉尔航空公司的总裁,以后换任以色列飞机工业公司的总裁,但这是后话了。4 `$ o& h: ?9 s. [
, }9 x  o! R. Y" G$ M7 O) b
在纳赛尔的战备中,空军集结是一个重要部分。纳赛尔的空军对以色列占二比一的数量优势,不仅在从阿斯旺到苏伊士运河的广大纵深里部署,还把大量轰炸机抵近部署到西奈,一旦战争爆发,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轰炸本来就没有纵深的以色列,对以色列构成极大的威胁。面对日益升温的局势,霍德制定了一个大胆的作战计划,在45分钟里改写了世界空军史。' i7 P9 n" O& U1 ?6 }
8 `; S! a+ n1 A& Q7 D9 v% c
霍德自己认为六天战争里的这45分钟是他一生中最艰难的45分钟,这不难理解。为了在第一波攻击中最大限度地打击埃及空军,霍德只留了12架战斗机保卫整个以色列,其余183架倾巢出动,连教练机也挂弹出击。所有飞机保持严格的无线电静默,即使发生机械故障必须跳伞,也不得打破无线电静默。从埃及时间6月5日早晨6点10分(以色列时间7点10分)开始,飞机分批出动,但在7点45分时同时到达目标上空,展开同步攻击,以达到最大程度的突然。选择在早晨7点45分攻击是根据以色列情报局摩萨德和军事情报局阿曼的建议。埃及空军按照苏军条令,在敌人最容易攻击的凌晨出动巡逻,保持警惕,但在7点多一般都返航了,7点45分正是飞行员吃早饭或者上茅房的时候,战备状态反而最为松懈。事实证明果然如此,以色列的突然袭击奏效了,第一波攻击中特意绕道地中海,从意想不到的北方超低空进入,攻击了从阿斯旺到西奈的11个机场,摧毁了197架埃及飞机和8个雷达站,5名以色列飞行员丧生,另有5名跳伞被俘,基本都是因为机械故障而坠落。9点30分的第二波攻击打击了16个机场,107架埃及飞机被摧毁,2架叙利亚飞机被击落。12点15分的第三波将攻击扩大到叙利亚和约旦,取得了相似的战果。下午和晚上只进行了零星攻击,因为已经没有像样的敌人空军目标了,以色列空军已经完全控制了战场的天空。埃及一共损失了338架飞机,叙利亚61架,约旦29架,伊拉克23架(驻扎在叙利亚),黎巴嫩1架,以色列损失19架。
. ]- X# N. k& t7 Z( m* w& z( ~ * l% O6 |0 }. b, p+ A5 f
霍德的辉煌胜利远远超过了战术层面上的意义。在战争开始的时候就以压倒优势摧毁对方的空中力量,这个道理不新鲜,珍珠港和巴巴罗萨都在不同程度上贯彻了这个原则。但以色列空军把打击的范围从交战前线扩充到腹地和深远后方,在整个战场纵深同时摧垮对方空军的作战体系,这是空军战术的一个重大突破。
0 n# s5 _# W* o7 f9 D
9 t( m; m; I5 I! g+ j  ]" p以色列空军如入无人之境,开罗的空中大门洞开,在心理上对埃及在战争和战后的决策形成极大的影响。纳赛尔和后来的萨达特为了避免焦点行动的重演,只得全面倒向苏联,除了要求更多地先进武器外,还要求苏联飞行员在埃及驾机巡逻。埃及空军丧失了和以色列空军争夺天空的信心,从战略上改以空制空为以地制空,前线防空以包括先进的萨姆-6的防空导弹为主,对以后的战争和军事策略构成重大影响,但这是后话了。# c; N+ p# I) i' ?- U" i
3 c5 e, C5 `' |9 M7 P
从西奈战争中,以军就发现埃军(还有其他阿拉伯军队)具有凶悍但缺乏坚韧的特点。战争刚开始时作战勇猛,要是打成顺风仗的话,那真是拦也拦不住。但要是一场硬仗打败了,立刻就可以兵败如山倒,丧失继续战斗的意志,并将惊恐迅速扩散到整个战场。拥有天空的以色列空军可以任意打击和恐吓埃军,对促成埃军的瓦解造成很大的作用。除了常规的对地攻击外,以色列空军还玩邪的,在本来就声音很大、很恐怖的喷气式战斗机上安装特制的啸音器,在超低空高速飞行时发出尖利、惨烈的怪吼,使本来已经神经脆弱的埃军官兵更加无心恋战,大批投降或者开溜,不过这已经是第二天的事了。
' Z+ M  o( n) ^+ @+ {: ?
4 Q5 {8 }1 Q! e$ I) U) |/ r
! S! ^! q; r: u 行动一展开,装甲部队就迅猛突进
) {8 S  D% L2 \
5 B) O# d7 B6 M% _+ m 装甲突击的巨大成功给以军造成“坦克制胜论”的错觉,以后将付出巨大代价
# b: C% h8 X7 D4 I3 {. l" x
* L) `2 ]# Z9 ~( \) D 但在六天战争中,机械化开进使得犹太人在2000年后重回耶路撒冷
+ d3 k9 B; u6 R
$ H3 Z) Y- A2 R; Y, ^7 K 以色列伞兵先头部队抵达哭墙脚下是,充满了历史感和神圣感& S% f9 w( Z$ Y5 E
7 W  O  F( w7 m8 }4 r8 g) o
拉宾(左)、达杨(中)和南方军区司令纳尔基斯步入耶路撒冷
* [" j8 p3 I& {( O4 Z
2 b6 l, E9 \+ I( Z( t焦点行动一开始,地面的行动也同步展开。为了各个击破,打蛇打头,以军第一阶段的行动重点为西奈的埃军。由于战前围绕沙姆沙伊赫的外交动作使这个扼守阿喀巴湾入口的小城成为焦点,埃军认定以军会重复西奈战争时的战略,以中线和南线为重点,所以在中线和南线重点防御,准备和以军纠缠。然而拉宾耍了一个花枪,把重点放到北线,以抢占苏伊士运河沿岸和围歼埃军为重点。以军兵分三路,塔尔师主攻北线,约菲师在沙龙师后跟进,主攻中线,沙龙师在突破得手后转攻南线。以军常备军的最大编制是旅,和平时期只有架子师的编制,尽管有番号,但战时的师编制常以师长的名字命名。以色列•塔尔少将是又一个从巴勒斯坦的犹太人集体农庄长大的悍将,身材矮小精干,从达多•埃拉扎尔手里接任以军装甲部队司令后,不仅制定了以色列装甲部队的作战条令和训练大纲,强调多路迂回的协调攻击和行进间攻击,还奠定了以军以装甲突击为主的基本作战思想。塔尔不厌其烦地向部下强调:战争从来不按计划发展,最重要的是牢记作战目标。塔尔在沙漠里喜欢带上风镜,作战风格也酷似德国名将隆美尔,故有“犹太人的沙漠之狐”之称。70年代时,以色列组建独立的国防工业,由已经退役的塔尔将军负责组建坦克工业。塔尔根据实战经验设计了全新的梅卡瓦坦克,成为世界坦克中一个很有特点的异类。不过塔尔的装甲至上主义在1973年的十月战争和1982年的黎巴嫩战争中遇到很大的问题,但这是后话了。
" x9 @' e6 Z6 _6 D# g
/ f6 J: f, r" B9 a塔尔师的第7装甲旅首先猛攻加沙的拉法,然后目标是夺取阿里什。拉法到阿里什的公路是西奈北方唯一较好的公路,以军的卡车补给车队将依赖这条公路为前方猛打猛冲的坦克运送补给,否则拉宾的纵深穿插将无从谈起。戈罗迪什上校的第七旅是以军最精锐的装甲部队,配备美制M48“巴顿”式坦克和英制百人队长式坦克。埃军在这里按照苏军作战条令,用地雷场、反坦克壕沟、掩体中的坦克和反坦克炮组成多层防线,但还是被第七旅不计代价冲破了。埃坦上校的伞兵旅作为机械化步兵使用,乘坐半履带装甲车跟进,负责扫清残敌。但苏醒过来的埃及装甲师发动了猛烈反击,伞兵旅官兵陷入苦战,埃坦只得把已经冲到前面的戈罗迪什叫回来增援。戈罗迪什只好分兵,M48坦克营回援,百人队长式坦克营继续往前冲。: K& }& R  |+ N9 c' {7 _- c7 d5 a
1 H- X. b4 S) P8 t# U4 S+ o
M48的火炮只有90毫米,装甲也不怎么样,和埃军的苏制T-55坦克正面对打容易吃亏。好在M48的速度和加速较快,可以通过战术和机动打T-55的薄弱部,当然前提是不被T-55首先打中,不然M48的汽油发动机就会像火炬一样地燃烧。百人队长式坦克继承了英国风格,速度慢,但装甲厚,火炮威力大。戈罗迪什的意图是用速度较快的M48回援埃坦,速战速决,然后和速度较慢的百人队长会合,一起向离阿里什只有十几公里的杰拉迪山口突破。但是当百人队长式坦克营到达杰拉迪山口时,山口里静悄悄的,清晰可见的埃军坦克和工事好像鬼魅一样悄无声息,好像已经被吓破胆逃遁了一样。M48坦克营在拉法陷入苦战,要等的话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到。百人队长坦克营指挥官当机立断,枪炮齐鸣,猛冲过去。一直到以军坦克大队已经通过,根本没有想到以军已经冲到眼前的埃军才清醒过来,疯狂射击。个别以军后卫坦克和半履带车被击中,其余的不恋战,快速冲进阿里什。! A6 B7 h; R" P  {7 Q

8 e  x) c. n9 C从早上战斗打响,戈罗迪什的“百人队长”坦克营仅用了5个小时就冲破了埃军多层有地雷阵、反坦克壕、坦克和反坦克炮加强的坚强防线,占领了离出发线约60公里的阿里什。不过以军这样的猛打猛冲也使整个塔尔师拉得很长,面临被分割包围的危险。埃坦在拉法还没有结束战斗,M48坦克营在回头和已经占领阿里什的百人队长坦克营汇合途中,在杰拉迪山口遇到埃军的猛烈阻击,营长埃胡德•艾拉德中校阵亡。艾拉德是挺立探身在炮塔外指挥战斗时被击中的。尽管以军条令严禁坦克指挥官在战斗中把身体探出炮塔顶,大多数军官依然明知故犯。这一方面能看清战场,另一方面鼓舞士气,当然这样也使军官伤亡率很高。从帕尔马克时代开始,以军军官就总是“跟我来”,而不是“给我上”,所以以军军官的伤亡率是西方军队中最高的。艾拉德中校只是众多身先士卒而血洒疆场的以军军官之一。首先冲进阿里什的坦克只受到埃军的小股骚扰,6月6日清晨,戈罗迪什的增援部队赶到,拉法到阿里什的公路终于打通,塔尔师继续向苏伊士运河冲击。4 I- I! l* p3 w4 k1 x. O) G
& @' T+ o. r+ o! B
在西奈的中线,沙龙师向阿布•阿盖拉进攻。沙龙的计划是先拿下乌姆•卡特夫,然后东西夹攻阿布•阿盖拉。情报显示乌姆•卡特夫只有一个营的防守兵力,结果实际上是一个旅。沙龙赶紧增调兵力,并把所有炮兵全部压到一线作直接火力支援,连反炮兵压制都没有了。不过沙龙倒是不糊涂,埃军的炮兵要是不压住,一旦发起威来还是要吃不了兜着走的。沙龙计划用直升机机降一个营的伞兵,从地面干掉埃及炮兵,但以军只有几架直升机可用,计划执行得很勉强。沙龙在乌姆•卡特夫打了一场硬仗,一整天才啃下来。再花了三天半时间才打下阿布•阿盖拉,守备的埃及第二师被打垮。% w- w9 c2 n& n# e5 Y- m
( ^! e* b7 m- Z1 c7 B8 ?. u
拿下阿布•阿盖拉后,以军通向西奈中部和南部的大门就打开了,尽管埃军在西奈还有很多完整的战斗兵团和既设阵地,埃及国防部长阿迈尔元帅惊慌失措,命令全线撤退,西奈的战斗实际上结束了。以军以变应变,改攻击战略要点为大胆超越穿插,尽量包围埃军有生力量。战斗变成以军和埃军之间的疯狂赛跑,以军经常绕过埃军溃兵,对俘虏只命令放下武器,脱掉皮靴,然后任由他们就地等待或者走回埃及。埃军尽管丧师失地,还是撤回了一些部队。以军踩着埃军的脚后跟占领了西奈全境,饮马苏伊士运河。沙姆沙伊赫在西奈战争中费了很大力气才夺取,这次又成为战争导火线,但在埃军溃退的大潮中被放弃,以色列海军的一支小部队轻易登陆就夺取了这个祸水之地。/ C' C% \3 Z6 r% {; k
0 c# Q) b1 o5 P' K
在面向约旦的中部战线,以色列的方针是尽量避免战事。在独立战争中,犹太人夺取耶路撒冷老城的企图失败了,连耶路撒冷老城里的犹太区都落到了约旦的阿拉伯军团手里。犹太人只在新城和外围还占着一些地方,停火线两侧双方的工事只隔几十米,但犹太人对圣殿山可望而不可及。另外,阿拉伯军团占据了特拉维夫通往耶路撒冷的要地拉特伦高地,还有约旦河西岸的大片犹太人的圣地,如希伯伦、拿布鲁斯、杰宁等。约旦控制的区域将以色列挤压成一个哑铃形,北方的特拉维夫、加利利和南方的内格夫沙漠之间的走廊最窄处只有20多公里,在战时很容易被腰斩。但为了避免三线作战,以军没有打算主动进攻这个所谓的约旦突出部。以色列在战前就通过秘密外交和侯赛因国王接触,力图劝他置身事外。亲英美的侯赛因不想和民族主义的纳赛尔走得太近,但国内的民族主义和国外的泛阿拉伯主义迫使侯赛因有所表示。出于不太清楚的原因,当西奈的战斗打响后,约旦军队从耶路撒冷主动向以军进攻。由于西奈战事进展顺利,以军也就不客气地利用这个契机,拉宾的预案又派上用场了。! A4 ~! M( Z4 s7 Q6 X$ Q

7 q* C! }4 m* a0 X4 d. w3 \在耶路撒冷城外,以军一直保留着耶路撒冷旅和哈莱尔旅。这时,拉宾将原本在西奈方向的摩塔•古尔上校的第55伞兵旅调往耶路撒冷,并命令北方的埃拉德•佩利德少将率领一个师进攻约旦突出部,占领约旦河西岸地区。在南方,拉宾命令三个旅协手,由古尔的伞兵主攻,抓住这个机会收复耶路撒冷。古尔的伞兵是预备役,常备军伞兵正在跟着埃坦在西奈打得热火。不过以色列军队的特点是预备役经常比常备军打得还好,这些都是老兵,都是在国家危难时为国效劳的,而不是把军队当作职业生涯的。由于以色列常年征战,对预备役的训练远远比一般国家严格,所以这些预备役老兵的军事素质没有问题,还有老部队老人马互相熟悉的好处。: d- y. f7 D4 V

" n: q) v" v$ h% d. w; q约旦军队是英国人训练的,在独立战争期间还有英国军官指挥。这时英国军官已经撤离了,但英美的影响还在,主要装备都是英美的,比如英国的“猎人”式喷气战斗机,美国的M48“巴顿”式坦克等。约旦军队的战斗力也比埃军稳定,相对较少出现一触即溃的现象。但约旦军队还是不敌以军,在约旦第66装甲旅在机动增援的路途中被以色列空军打垮后,约旦河西岸的抵抗基本上瓦解了,战斗的焦点转移到耶路撒冷。: m# f/ p' a3 U6 ^, e9 w( F3 q4 W* _
( Q* I+ ~4 [% a3 e1 H( j% S
耶路撒冷老城很小,街道狭窄、弯曲,各宗教的圣迹很多,一旦打成逐屋争夺的巷战,任何一个毁于战火的圣迹对以色列都是不可估量的道义损失。达扬坚决反对进攻耶路撒冷,还是一心要早日收复沙姆沙伊赫。实在要打,也只能占领周围的高地,围困耶路撒冷,迫使守军投降。但耶路撒冷对犹太民族、宗教、文化实在太重要了,总理埃希科尔否决了达扬的决定,下令夺取耶路撒冷。6 X; R3 P3 s: F! F
3 W6 O9 @1 p/ d( C- R& R. @
由于联合国随时可能命令停火,以军又不能用重火力强攻耶路撒冷,拉宾的作战计划留了后路,首先猛攻周边的高地,即使错过了攻入耶路撒冷的时机,也要把耶路撒冷像铁桶一样地封死,好为以色列在战后政治谈判上的周旋留有筹码。
, b' c- t3 g9 z" Q% r) S& t. ]
, t; A% h& H- h- h( h1 b2 z进攻耶路撒冷的以军官兵的心情是外人难以理解的。在过去两千年里,犹太人对耶路撒冷可望而不可及,即使在有的时期获准朝拜,那也是限制多多。很多犹太人以死后葬在耶路撒冷老城外的山坡上为毕生愿望,就为了能看到耶路撒冷。在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冲突升级后,这些几百年、上千年的犹太人坟墓被阿拉伯人破坏,墓碑和遗骸散落遍地。在斯科帕山上的留守以军看在眼里,恨在心里,但又无可奈何。现在获得向耶路撒冷冲锋的命令,他们背后不光是父老乡亲的眼睛,而且是多少代犹太人的眼睛,这种使命感使最无神论的人也会莫名其妙地崇拜起神的意志来。冲进耶路撒冷不仅仅是战斗目标,更是民族的意志,历史的意志。
% l( }1 p; [: r4 y
- G1 \% [. r- U2 J( b5 H. k: t9 O6月6日,古尔的伞兵首先进攻军火山,这是耶路撒冷老城北面的一座小山,在英国托管期间曾是警察学校存贮军火的地方,所以得名。古尔要把军火山和老城东面的斯科帕山之间的连接地带打通,作为最后进攻的出发阵地。斯科帕山是著名的希伯来大学所在地,这是犹太学者犹大•马格内斯建立的犹太人的最高学府,曾经是致力于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在巴勒斯坦共存的学术中心,爱因斯坦、弗洛伊德都曾是希伯来大学的校董,很多著名以色列人士都出自这所大学,包括3名总理:巴拉克、沙龙和奥尔默特。斯科帕山也是耶路撒冷老城外的制高点,控制着进出耶路撒冷的交通要道。当年罗马大军和十字军都是从这里发动对耶路撒冷的进攻的。在独立战争期间,犹太人顽强坚守住斯科帕山,停火时还在犹太人手里,战后被联合国承认为以色列的飞地,尽管处于约旦阿拉伯军团的包围之中。古尔的伞兵不惜牺牲,夺占了军火山,打通了和斯科帕山的通道,占领了圣经中耶稣宣道的橄榄山。6月7日,古尔的伞兵会同增援的机械化步兵,从狮子门冲进耶路撒冷,没有经过太激烈的战斗,就攻占了圣殿山和犹太人最神圣的西墙。- }) b6 r' J* N- i% @( v* V
% Z/ `  Q$ D3 e# r, b6 ~4 t! x+ D2 b
城内约旦守军基本上已经逃散,只有零星的冷枪。以军迅速扩大战果,占领了整个本来就不大的耶路撒冷老城。不过以军还是有点后怕的。不知道是不是约旦军队故意的,圣殿山下堆放了50多吨弹药,要是万一被击中引起爆炸,那作为穆斯林圣地的金顶圣岩寺(也称奥玛尔清真寺)和犹太人最神圣的西墙就要灰飞烟灭了。
7 P0 q/ S3 [* }& _# t3 w0 m" s  \$ E% x9 T. p( Q0 Y  |
达扬得知古尔已经占领了耶路撒冷后,坐直升机来到耶路撒冷,和拉宾、南方司令部司令纳尔基斯一起步入狮子门。达扬已经不是军人了,是平民身份的国防部长,但还是一身戎装,好像他才是总参谋长一样。拉宾比较逷沓,帽子也没有带。达扬命令旁边的士兵把自己的钢盔给拉宾,毕竟约旦狙击手们还没有清除,在胜利的时候总参谋长被冷枪放倒了就太煞风景了。拉宾不大情愿地带上了。三人走过狮子门进入耶路撒冷的照片就成为以色列现代史上最著名的照片之一,象征着犹太人回到了耶路撒冷。和张扬的达扬不同,总理埃希科尔坐着汽车从特拉维夫赶来,等他走过狮子门的时候,大多数以军官兵已经随达扬涌到西墙和圣殿山那边去了。
" ^0 c/ y6 F( t
' }9 A8 g4 P8 i2 z# L. N. e" M夺回耶路撒冷的这一天,以色列和全世界的犹太人都欢呼雀跃,以军士气空前高涨,这时只有北方的叙利亚前线还按兵不动了。尽管有埃叙的共同防御条约,尽管有战前热度很高的叫嚣,叙利亚没有主动向以色列进攻。除了零星的小规模装甲袭击外,只是向边境地区炮击。以色列空军在首先消灭埃及空军之后,锋芒转向叙利亚和约旦,叙利亚空军被消灭2/3,其余的躲到很远的后方,再也无所作为。北方司令部司令达多•埃拉扎尔少将强烈要求进攻戈兰高地,解除对加利利地区的威胁,又可以兵锋直指大马士革,但达扬坚决反对。达扬不是没有道理的,戈兰高地地势险峻,面向以色列一侧的戈兰高地西坡很陡,高差达500米。居高临下的叙利亚军队在这里经营多年,重兵把守,工事坚固。达扬估计以军伤亡将达3万人以上。但是埃拉扎尔信心满满,加上西奈和耶路撒冷的战事超过预料地顺利,达扬最后也同意进攻戈兰高地了。
- H0 M! ?! ]8 Q6 s' Y% ~1 D
+ g* D# {1 v) M; j! K! F6月5日到8日,戈兰高地上叙利亚炮兵对以色列境内猛烈炮击,以色列空军则对戈兰高地上的叙利亚炮兵阵地猛烈轰炸。叙利亚炮兵受到的损失并不大,但是叙利亚的防御体系受到破坏,部队机动变得不可能。6月9日,在北线由一个装甲旅和最精锐的戈兰尼步兵旅发动攻击,在中线由另一个步兵旅和从佩利德师调回来的一个旅发动攻击。经过一天激战,以军突破了叙利亚的防线。6月10日,两支以军对叙利亚阵地发动最后的钳形攻势,但是叙利亚部队已经逃之夭夭,阵地上空无一人。在南面,佩利德的另一支部队爬上峭壁,也发现叙利亚阵地已经空了。在抢占“滩头”后,以军进一步夺占了戈兰高地上的一片平坦地形,用作作战回旋。这里西面是黎巴嫩边界上的高山,东面是通往大马士革的一马平川,叙利亚没有选择,只有求和。在占领有利地形后,以军停止了前进。
8 h) L+ X" G! w) z0 s3 X4 c) _% ]2 @$ s, ^% S+ n
六天战争以以色列的完胜告终。拉宾作为总参谋长,功不可没。但是拉宾的任期满了,1968年时,拉宾卸任,并退出现役,改任驻美大使。1973年十月战争期间,以色列差点阴沟翻船,以色列民众对军队和政府的“老人马”失去了信任,急切需要“新面孔”。1974年时,具有六天战争赫赫战功的拉宾当选为执政的工党领袖,担任以色列总理。在总理任上,发生了恩德培营救人质事件。1976年6月27日,巴勒斯坦人民解放阵线和德国“红军派”游击队联手劫持一架法国航空公司飞机,被劫持的飞机到达乌干达的恩德培机场后,非犹太人旅客和机组人员被释放,犹太人旅客被继续扣押。7月4日,以军派出精锐突击队营救,恩德培营救成为世界特种部队史上的一段传奇。7 n/ |8 P* P% _' ]1 n
+ ^& L- X2 Z. Y6 \; @2 M6 s' L
但是,当一批F-15战斗机在犹太人的斋戒日到达以色列后,拉宾的联合政府中的宗教派别抗议辞职,使联合政府垮台。拉宾夫人在纽约有3000美元的私人账户的事情也被暴露出来,这在当时实行严格外汇控制的以色列是非法的。拉宾以辞职以示清白和正直,这是拉宾第一次出任总理。
: t% R6 }5 q  r
1 L% ^" Z  V* y, N/ J/ d卸任总理后,拉宾受利库德党的贝京总理邀请,出任国防部长。拉宾指挥总参谋长利维,着手以军从黎巴嫩开始有限撤军,并在南黎巴嫩建立安全区。在南黎巴嫩安全区内,以军和亲以色列的“南黎巴嫩军”共同行动,在以色列和巴解组织盘踞的黎巴嫩之间设立隔离带。
* U8 [/ E4 K7 ^" Z& i7 v8 k/ Y9 \: b5 V7 G4 \5 w$ t
80年代末、90年代初第一次巴勒斯坦暴动期间,拉宾作为国防部长,命令以军用棍棒暴力驱散示威人群,并下令制造身体伤害,要给巴勒斯坦人一点教训。但不久,他就意识到,以暴制暴是一条死路。" m" k7 @6 q4 V! z) O' |' E
5 w1 y4 `2 s- r# ?; }
1992年,拉宾第二次当选为工党总理。在任上,拉宾主持了与阿拉法特的和谈,签署了历史性的奥斯陆协议。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互相承认,巴勒斯坦宣布放弃武力消灭以色列的基本原则,巴勒斯坦自治当局在加沙和约旦河西岸一些地区实行自治。拉宾也和约旦的侯赛因国王签订和约,一度和叙利亚的和约也几乎垂手可及。世界以为中东恶斗终于就要结束,拉宾、阿拉法特和西蒙•佩雷斯为此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但以色列内反对奥斯陆协议的人群也很有力量,有宗教原因的,有政治原因的,有文化原因的,也有单纯从军事和安全原因的。
) }/ n; ]: K5 Z0 V6 T! o; n5 P3 c, o6 C* l

0 q, ?: C. [4 j; I3 G 拉宾和阿拉法特在戴维营的历史性握手,人们以为以巴冲突即将成为历史! Z0 a' v  ]7 @0 M# O/ w7 |  ~* ^
# K4 d7 \3 |6 ^. B8 x
拉宾夫妇之墓2 f: D# M3 h" _4 }) ?
# d5 E& D! |, R$ A: ^# B. d' e2 Z
1995年11月4日,拉宾在特拉维夫的以色列国王广场上的集会中,宣讲和平。犹太极端分子伊盖尔•阿米尔向拉宾开枪,拉宾不治身亡。在倒下的时候,拉宾口中还在喃喃地唱着《和平之歌》。由于拉宾没有留下遗言,《和平之歌》就作为拉宾的遗言。拉宾遇刺震惊了以色列。不管赞成拉宾的和平进程,还是反对派,人们都对拉宾为和平献身致以最高的敬意。拉宾成为以色利在血与火中追求和平的象征,特拉维夫的以色列国王广场被命名为拉宾广场,以色列很多城市也用拉宾的名字命名广场和街道。拉宾之死使他完成了从战神向和平之神的升华。
4 D( x1 b% a8 L4 U2 d

评分

参与人数 6爱元 +36 学识 +3 收起 理由
重重无尽 + 6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MacArthur + 10 + 3
皇家骑警总监 + 2 谢谢分享!
河蚌 + 4 给力
燕庐敕 + 4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 TA的每日心情

    2020-11-20 06:24
  • 签到天数: 1618 天

    [LV.Master]无

    沙发
    发表于 2012-12-23 08:48:04 | 只看该作者
    拉宾的老爹是平足,当年参军是本·古里安放过去的。
    0 W/ K6 N: k5 |: s1 W! z6 n0 D/ I  m' x
    后来曾和拉宾说过,要不是我放你老爹去,就没你小子了。) K$ S* ^+ v2 Q4 Q& W* ?
    # C& P" Z" P+ R+ P7 x+ J! g( P; V9 q8 a
    拉宾家原姓鲁比佐夫,从俄国移居到美国。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3 08:49:56 | 只看该作者
    燕庐敕 发表于 2012-12-22 18:48
    * F4 @1 B; ?3 |9 ?拉宾的老爹是平足,当年参军是本·古里安放过去的。8 Z! B7 L8 M$ K0 v

    . b" l5 ~/ N" H0 `% d, U后来曾和拉宾说过,要不是我放你老爹去,就没你小子了 ...

    # U/ m) Q5 ?1 b$ I. l( O) `为什么不放老爹当兵,就没有拉宾了呢?
  • TA的每日心情

    2020-11-20 06:24
  • 签到天数: 1618 天

    [LV.Master]无

    地板
    发表于 2012-12-23 08:58:40 | 只看该作者
    晨枫 发表于 2012-12-23 08:49 ; J/ R4 M6 ], m! ]2 M9 x9 X4 c! w
    为什么不放老爹当兵,就没有拉宾了呢?
    ' H% X9 P) g& X

    ( O# m( v3 g) ?/ Q6 w1 Z# U因为鲁比佐夫同志是在美国,而后来的老拉宾是在巴勒斯坦遇到一个波兰还是乌克兰来的犹太姑娘。老拉宾用他那宽阔的胸膛紧紧拥住了姑娘,于是就有了拉宾。/ t. |9 `: B7 ~, |# i5 u# j1 f2 n
    + Q+ C* f: v+ u
    拉宾的表现比乃父差远了。虽然25岁就升任高官,可是在姑娘面前唯唯诺诺,一塌糊涂。同在派尔马赫的军官莉亚很不耐烦,在拉宾养病还是养伤的时候把他堵在床上,让他表态。退无可退,总算答应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3 09:00:35 | 只看该作者
    燕庐敕 发表于 2012-12-22 18:58 5 C3 Y5 }3 N2 o/ d5 q
    因为鲁比佐夫同志是在美国,而后来的老拉宾是在巴勒斯坦遇到一个波兰还是乌克兰来的犹太姑娘。老拉宾用他 ...

    6 g! {* _6 d4 R) L原来还有这么一段彪悍的历史啊!

    点评

    拉宾的老婆更彪悍!  发表于 2012-12-23 20:06
  • TA的每日心情

    2020-11-20 06:24
  • 签到天数: 1618 天

    [LV.Master]无

    6#
    发表于 2012-12-23 09:09:12 | 只看该作者
    晨枫 发表于 2012-12-23 09:00 3 H  }( K: z. W
    原来还有这么一段彪悍的历史啊!
    : i7 x+ L, q9 y. M& ^
    鲁比佐夫是一战去参加美军的。4 A+ c% E" W" \) P* l" d
    ( d5 G1 p* n& r+ w5 B+ |" M% k
    这一段八卦基本来自《铸剑为犁话拉宾》,唐师曾著,《世界博览》杂志。
    ( G! \9 U, ^6 _
    . G' q: N) T) g2 c彪悍?老拉宾?拉宾谈恋爱那个黏黏糊糊的样子,比我们晨老大的干脆利索差远了,也就和我差不多。
  • TA的每日心情

    4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1623 天

    [LV.Master]无

    7#
    发表于 2012-12-23 10:30:11 | 只看该作者
    反复看到的是,已经发现逃跑了这样的内容,唉,真是衬托出来的。
  • TA的每日心情

    2016-9-18 00:11
  • 签到天数: 285 天

    [LV.8]合体

    8#
    发表于 2012-12-23 12:28:48 | 只看该作者
    阿拉伯人的士气真是没用,严重缺乏战斗精神,活该他们被打成现在的局面。: V; E7 w7 r, x3 r
    话说回来,现在他们的战斗精神有了吗?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3 14:26:56 | 只看该作者
    空气精灵 发表于 2012-12-22 22:28
    5 F" r" D4 g6 T) H8 B4 _3 x: h阿拉伯人的士气真是没用,严重缺乏战斗精神,活该他们被打成现在的局面。0 P8 l- s( Z. `1 c: D
    话说回来,现在他们的战斗精神有 ...

    ( U/ L" f+ w3 \/ |% H* w8 C论士气,阿拉伯正规军不如游击队。
  • TA的每日心情

    2020-11-20 06:24
  • 签到天数: 1618 天

    [LV.Master]无

    10#
    发表于 2012-12-23 20:51:39 | 只看该作者
    晨枫 发表于 2012-12-23 14:26
    , \2 [9 O6 G& U3 d- y: z论士气,阿拉伯正规军不如游击队。
    : p. W) g! P: B8 Z# v7 d2 R" f
    真主党是阿拉伯人的真正雄鹰?
  • TA的每日心情

    17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417 天

    [LV.Master]无

    11#
    发表于 2012-12-23 23:50:51 | 只看该作者
    我喜欢拉宾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4 00:33:40 | 只看该作者
    燕庐敕 发表于 2012-12-23 06:51
    # q8 d6 X  u! @/ {, U* k  `真主党是阿拉伯人的真正雄鹰?

    4 j& ]/ M8 _" n$ r& Z$ H不赞同真主党的政教合一主张,但真主党游击队确实有跟以军硬抗的决心和士气,2006年黎巴嫩战争是历次中东战争中以军第一次不能厚着脸皮宣称胜利的一次。哈马斯游击队在士气方面和真主党相当。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4 00:34:43 | 只看该作者
    皇家骑警总监 发表于 2012-12-23 09:50 6 A! `7 t+ W0 A2 z$ a$ l
    我喜欢拉宾
    / B9 }) {  Q1 }! m
    我也喜欢拉宾。他是我最佩服的以色列军人和政治家,代表了犹太人的优秀品质。
  • TA的每日心情

    2020-11-20 06:24
  • 签到天数: 1618 天

    [LV.Master]无

    14#
    发表于 2012-12-24 12:19:15 | 只看该作者
    晨枫 发表于 2012-12-24 00:33 5 }' v3 N; }, _% C
    不赞同真主党的政教合一主张,但真主党游击队确实有跟以军硬抗的决心和士气,2006年黎巴嫩战争是历次中东 ...

      p2 m* m8 Y3 L- }; S  U( H哈马斯的战绩,就差强人意啦。9 n# G5 X7 x4 i0 y& z- V

    0 u6 o+ j) w2 i4 u' G真主党确实打得挺好。
  • TA的每日心情

    2021-2-5 00:48
  • 签到天数: 1421 天

    [LV.10]大乘

    15#
    发表于 2012-12-24 13:42:43 | 只看该作者
    以色列所面对的联合国的压力并不像以前传说中的那么大。1966年的安理会五常美国、英国、法国、蒋帮、苏联。美英法蒋四家完全可以在“合适的时间”通过联合国决议。换句话说,以色列的任何行为都可以有联合国的“配合”。7 i- b: \" t3 k
    , l$ ^2 ~# N! p
    至于拉宾的和平观。有点超出时代了。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昨天 20:48
  • 签到天数: 2096 天

    [LV.Master]无

    16#
    发表于 2012-12-25 19:29:19 | 只看该作者
    以前真不知道拉宾也是总参谋长
    : C; D$ i6 V. E% E看完晨大这个系列的一个感觉
    # Y6 }3 k5 }, W  u' K+ {6 \( n6 n以色列大概是地球上唯一的民选军政府了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9-4-30 09:19
  • 签到天数: 587 天

    [LV.9]渡劫

    17#
    发表于 2012-12-26 11:19:34 | 只看该作者
    大学正经买过的正版非教材书,拉宾传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2-23 17:02
  • 签到天数: 529 天

    [LV.9]渡劫

    18#
    发表于 2012-12-27 15:04:31 | 只看该作者
    拉宾之死使他完成了从战神向和平之神的升华。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昨天 03:49
  • 签到天数: 2084 天

    [LV.Master]无

    19#
    发表于 2013-1-6 05:57:48 | 只看该作者
    拉宾当年访问复旦的时候我还见过,后来没多久就被刺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20#
     楼主| 发表于 2013-1-6 07:07:41 | 只看该作者
    holycow 发表于 2013-1-5 15:57
    2 c3 y! J( d. r) y$ [* ~: ]拉宾当年访问复旦的时候我还见过,后来没多久就被刺了。
      u1 M0 g. O7 \; }% ^. p% ~$ H- E
    哇,神牛也来啦,欢迎欢迎!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5-14 17:34 , Processed in 0.060947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