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6 L- e* A# X' p# o
哇,写了这么多,你能否告诉我如果汉军真的全面占优的话,为什么要这么冒险,直接正面战斗解决赵军不就得了。因为这么干危险很大,有可能因为某种失误而导致河边的部队失败,而正面战斗却没有危险,那又何必呢?; c2 u4 C) z. T% Y* ]4 n
9 Z+ M' N& M. Z! d' E
史记的问题就在于文学性过强,损害了史学上的可信度,这段只是其一个例子而已。
' o. H2 V$ ~" E. }. e! W* p) U) X
老大,你得弄清楚地形好不好,汉赵之战,本来就是一场正面之战,而韩信怕的是赵军不尽全力,败了之后,退回壁后固守呀。$ s3 h; u4 L" r q8 t5 c$ z
井陉关赵军所据的壁,就是一道越不过去的关隘呀。这个看李左车的战略就可以看出呀," j: `# W+ R8 u$ p% z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2-10-23 21:09 & f' M8 h. l& d$ Z( S1 P
中国历史上,主动的背水阵有好几次,不过结果都不好,原因就是风险算计没做到家。 ...
( P: b' c$ R# B6 d* A9 n
什么呀,主动的背水战,除了韩信这次,应该都是一些自信心爆棚到无知的家伙干的,还有,就是一些粉韩信的书呆子干的事情。不过,俺还真不知道历史上真有谁干过,《三国演义》里面倒是有好几处,不过应该都是演义罢。 ' j$ z7 K. Q8 r# F& S俺觉得,韩信背水一战,主要目的是引诱赵军,要知道,打仗时,将领未虑胜先虑败,不看到全胜希望,没有谁会独注一掷,而韩信正是利用陈余轻敌,摆出一个愚形来引诱陈余,从而争取一战完胜。 1 F7 ^- B) Q, b而且他是完全计算过风险收益的,因为如果韩信军战败,即使不背水,由井陉小道逃回去也必定是损失大部分,和背水时全部损失没太多区别。当然,不背水,他自己还是能跑掉的,而这人选择,就是考验将军的勇敢了。有多少大战,都是在胜败平衡点被打破后,主将弃军,从而由失败变成完败,以致于没有任何希望翻盘的。6 L% C* y: i N2 W
而且,俺觉得,此战中,用间是胜利的重大因素,否则不可能如此完胜。不但知道敌军有多少兵,而且知道什么时候敌军壁垒已空,这可并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