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5-7-31 10:26 编辑
5 d% l' O* \. `( X, C9 G/ o, ?( y
$ {' x- ]7 Z; H& W7 d ; p% s& ]$ n' }3 X7 ]; R1 I
. Q5 q8 L) b0 Q& W S
# w. }5 H3 W6 y& r! h6 K$ ]6 M
$ P- B1 p& o& K/ o- i- |# O
歼-35气动外形与F-35很相似,但干净得多了。这是空军型。0 X# Q) d# p8 w6 [* Z' i
; J9 N" T) B0 O2 k) K! E
% a2 b% g& [' i: a, W4 B" t& ? a; N! O7 c. X
这是海军型。: O0 I' s4 ?$ J8 ]3 Y$ t& I" d
" H+ k3 c& L1 J" R. |8 [
. M' U# P# r5 ~+ y' Q
- t# a4 l! K' h1 fF-35在X-35时代,还是蛮干净的。
, m$ v& K' z4 y
, u( L Y4 l: [. T% _8 s8 s 4 g. e7 K. w6 K2 t( D9 h
! N6 U8 p- N3 P d" F' N! Z
现在布满了万水千山。5 J$ l, C/ c( C/ G9 o
/ y* r1 ~0 e8 f4 F* l临近93阅兵,海军型的图片越来越多了。机翼后缘翼根切角很明显了,尾钩与后机身的整合比F-35顺畅得多,不过这是双发的福利,单发的F-35C不可能完美整合,必定突出。" I8 \; y! b- s) ?( G' `
3 a% q; v2 y: T# Z; ^8 e: S如果没有记错的话,这也是第一种彻底取消腹鳍的中国战斗机。腹鳍用于增加大迎角状态下的方向安定性。低空大迎角时如果因为气动扰动而“机头一歪”,基本上马上就是不对称升力导致翻转、失控。不用腹鳍就需要特别高大的垂尾,垂尾不特别高大就需要更加灵敏、精确的垂尾方向舵(或者全动垂尾)补偿。) ?' D8 g3 O+ J' {# t' _
/ x% C+ V5 E9 ?& L `" |' {
歼-35没有采用全动垂尾是个遗憾。歼-20就是全动垂尾,尺寸小,重量轻,隐身好。有可能是因为歼-20依然保留了腹鳍,所以全动垂尾小一点不要紧。但苏-57也没有腹鳍,也采用小面积全动垂尾,机动性有目共睹。或许因为苏-57双发之间的中央隧道提供某种相当于腹鳍的作用?& B* Z9 H/ I* W- i) v% g, }% _! ?. o
! s) ^- x- w f0 _2 J) ^4 E( W3 G
现在可以确定:歼-35没有侧弹仓,那视距内空战的问题就确定存在了。不知道军方是怎么想法。
- g2 ~/ C; r, T% ?4 e* E2 `( Y3 B1 o8 z, C4 X z* {
有意思的是浅色的前缘襟翼。浅色一般意味着透波材料,是某种天线采用的,现在不一定,有可能是某种吸波结构,用“电磁迷宫”把入射的雷达波吸收大半后,用导电材料将残余雷达波的能量转移到无害方向散发掉。歼-20B连进气口、腹鳍等前后缘统统包上。但歼-35前缘可见还有条状物,这应该是前缘雷达。这是苏-35S开始的。长条形的L波段雷达说是“用于敌我识别”。换句话说,用于远程概略探测隐身飞机。
4 [: c( R/ a# z3 o7 x$ M: v, f5 o" q. U2 L: x% A/ P
, Y a8 T. ] |, [: @3 Y
- Y) j1 F% ~# U. C
![]()
* Q, `' j4 m- w- o! B% D7 N# p9 c% n
中国购买了一批苏-35S,作为对当年提前终止歼-11套件引进的补偿。其他技术无所谓,可能这个机翼前缘雷达有点兴趣,现在自己也用上了。0 l- ?6 e1 V5 F+ O: E# A/ P
; U: }* x, O& N* T* J0 H# @ @![]()
9 p3 ]$ |" W2 E$ p' f
" F# s3 B5 W% |2 m- S% M% _歼-20也有类似的前缘雷达。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