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5-4-27 11:18 编辑
; V# P, g- }5 L! ]5 f4 g
* Y/ ^# M: h* s1 \" _# [特朗普对以色列的“铁穹”很感兴趣,一上台就要为美国打造“美国铁穹”,后来改名“金穹”了。% T6 b+ G- a, @- ?
' g7 |) c5 Q0 s* a“铁穹”是用来防御哈马斯和真主党火箭弹,“金穹”是要用来防御从先进巡航导弹、高超音速导弹甚至洲际导弹的。在名义上,“金穹”是针对朝鲜等“流氓国家”的,但针对中国(还有俄罗斯)的意味昭然若揭。中国应该怕吗?
' ~8 }7 ]) d; O/ e, E- p/ o" {. T0 l5 p0 ?: i& h
先进巡航导弹的防御美国有办法,难点在于高超音速导弹和洲际导弹。换句话说,这是堪比里根时代星球大战计划的“大家伙”。星球大战计划下马了,但特朗普有星球大战时代没有的“新式武器”,问题是这给美国带来安全吗?/ R# y9 y. }) @
" p$ A# A3 w; }6 o i& N星球大战计划雄心勃勃,要是能对冲苏联的洲际导弹,那在战略层面上就是颠覆性的。被拔掉核牙齿的苏联将没有与美国讨价还价的本钱,美国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绝对霸权了。. l1 b0 R" s+ L( K
4 i; D2 j6 e+ J' X9 A; F k6 Z7 C
星球大战分地面部分和空间部分。地面部分分为以导弹为基础和以激光为基础,导弹部分的低层的ERINT最终演变成“爱国者”PAC-3,直接撞击杀伤现在在很多新一代防空导弹和空空导弹上使用。激光部分最终没能克服技术困难,现在依然没能达到反导的能量要求。( p$ u+ A- W1 z0 i& S8 m" {
- r' j( Q/ r& y+ V, ^空间部分有反导卫星、空间激光等,后者超出了80年代的技术水平,但反导卫星概念并不复杂,难处在于低成本大量部署。马斯克的SpaceX的低成本发射技术和“星链”的部署经验可能成为星球大战2.0的关键技术。, P4 h6 h' `* m- V
1 {5 d+ P/ t7 F% d- l5 J“金穹”可以概略地分为探测和拦截两大部分。4 z$ |& {+ E9 r
R- |* o4 M) z5 A/ M. G洲际导弹的预警依靠红外卫星,从导弹尾焰判断发射,从上升段轨迹推断飞行路线和命中目标。一旦导弹升入大气层外的超高空,火箭发动机脱落,红外就难以跟踪了。一直要到进入地基预警雷达的视线内才能恢复跟踪。但用空间雷达探测的话,可以一路保持跟踪,并及时识别中途抛射的假目标,提高最终拦截效率。
/ _% x/ U4 T8 b& [. |2 l3 z6 r- K, T( j- i: n2 F
高超音速导弹的预警要困难得多。助推-滑翔弹的发射和弹道导弹相仿,也能观测到尾焰。问题是高超音速导弹并不按照抛物线弹道飞行,无法从上升段甚至再入段判断飞行路线和命中目标。高朝巡航弹的发射尾焰小得多,能否从空间可靠探测不好说,如果用轰炸机携带、在空中发射,更要大海捞针,急剧增加预警难度。7 z: ^& M1 u7 p* c# d) q+ k) I2 U/ m
. g5 h+ ?; z* M& g: }
好在高超弹的主要巡航段在大气层内,弹体与空气的摩擦形成强烈红外信号,有利于空间探测,但也只能用空间探测。地面探测还是有进入视线后才能捕捉的问题,高超弹的巡航高度和高空飞机相仿,远远低于弹道导弹的顶点高度,地球曲率导致的捕捉窗口太小,除了末端防御,地面探测的作用有限。; o. Z6 ]* J# A! o
4 _) g8 F9 i+ E$ `" [7 F) r+ `
用类似于“星链”的低轨道雷达和红外预警星座,可以有效地构造对洲际导弹、高超音速导弹的预警体系。实际上,同样可以用于对巡航导弹甚至隐身飞机的预警体系。反隐身一可以通过捕捉微弱回波信号,二可以通过捕捉“移动的黑洞”。隐身不是透明,而是降低回波。在地面杂波环境下,一个黑洞反成不打自招,但要与环境杂波相匹配,这是现代隐身还做不到的。
$ E4 P! _" z, }2 D$ y- A
4 n# B u" A6 r$ h洛克希德在90年代研制过“海影”时就发现这个问题。在海平面上看过去,“海影”完美隐身;但在海岸高地雷达的视界里,海面上一个“黑洞”反而显眼,空中看下来也是一样。: [( ?0 c8 C" Q$ x
# e4 I! M$ \1 C; }! f巡航导弹的问题一样。隐身巡航导弹以黑洞形式出现,非隐身巡航导弹以亮点形式出现,只要有反差,就能捕捉。
S% {5 g" ]' z* m" n3 \4 ^- D, F2 R: P
另一个技术是“动目标显示”。这是通过将时间上相邻的两幅雷达图像相减,不动的物体就消失了,移动的物体留下来。2 W( o3 S7 Q8 o# B+ n) d5 Y L# [4 f
' v# x6 t0 X* O: L
这些技术对红外同样适用。
( h1 ^: I3 [' k" l+ Q, N5 W6 _) N( n
. N* Q/ F8 N( s9 `3 G, |庞大的星座还像“上帝之眼”,对整个战区甚至全球保持全时观察,在理论上能做到对全世界每一个飞行体甚至移动物体都保持全时跟踪,其军事作用不言而喻,什么“神出鬼没”都没用。
' B, T# z! Z, @. `5 W# E, a B& m* @4 @4 G2 ^$ E7 W' i5 ]
探测的下一步就是拦截。空间激光依然是“还需要10年”,但反导卫星是完全可实现的。这可以是反导卫星直接撞击,也可以是发射拦截器进行拦截。
+ _/ R5 y6 e5 {7 {" R! n" Y; y, r- s" ?; r/ b( ?5 v
洲际导弹的速度很快,但那是下降段。在上升到顶点的时候,速度并不快。在潜在发射区和目标区之间,顶点区不难确定,这里就是理想的拦截阵地。
/ p) K( s( m$ Z+ p1 `9 s3 K$ q; }, w; e7 r' M/ b& C
高超音速导弹要复杂很多,不再存在理想拦截阵地。但从外大气层居高临下,有速度和提前量的优势,星座式拦截网络依然可以发挥作用。
. \& l$ Y0 ]. d1 p6 ^) T5 A' M& q ~& x
先进巡航导弹就直接留给战斗机和防空导弹处理了。: q7 t1 F: n! ]! z: G
, d! u5 B2 l( l4 L1 E0 o. f( @在SpaceX这样的低成本发射技术支持下,预警星座和拦截星座是有可能实现的,难怪马斯克拉上Palantir和Anduril提交“金穹”方案,准备吃蛋糕了。Palantir的强项在于IT,可能主承保指挥控制系统和预警部分,Anduril的强项在于飞行器,可能主打拦截器,SpaceX当然主打低成本发射。
$ l/ j; V; |- m% ], g8 h( B- ]" M( j: N6 x
“金穹”一旦打造成功,对朝鲜的威胁很大,朝鲜有限的洲际导弹威胁可能被有效中和。伊朗还没有发展到那一步,被“金穹”先走一步就更加被动。
9 d4 q; s6 y: z3 D3 G4 I
/ \$ I! ~6 u7 B对于中俄,“金穹”到底有多少用还有争议。数量就是质量,再厉害的“金穹”也有容量限制,有没有能力拦截大量洲际导弹和高超音速导弹是个问题。更大的问题是,“金穹”直接违反外层空间非武器化的国际公约,带来的后果可能与“金穹”的目的相反。
, x4 ~- f: a. O, c5 n+ n
+ T8 O2 c% `7 e, w0 Y5 z$ a3 n因为俄罗斯或许跟不动了,但中国不一样。中国既不是当年的苏联,更不是现在的俄罗斯。中国不仅跟得动,中国还有足够的技术基础,更有财力和超强制造能力。中国反手部署“中国金穹”的话,很可能在美国消解中国核反击能力之前,首先抵消美国的核优势。
8 _) k4 l* I. _8 ?* s y9 X. T0 a5 r- {4 |- U
更重要的是,这扇大门一旦打开,威胁在哪里停步就不由美国说了算了。% N0 n5 f, y9 u3 k
; [/ B* x% _4 Y, \! F4 L/ Q9 e首先空间武器化的大门一打开,就不会停止在拦截星座,预警星座和拦截星座的空间防御就是大问题。
9 T" z5 P" W6 S- M9 M- Q. j3 |2 P5 S" e
在和平时期,预警星座和拦截星座几乎是不受威胁的,毕竟轨道空间没有领空概念。但一旦冲突开始,缺乏自卫能力的预警星座和拦截星座就很脆弱了。空中攻击首先要解决防空问题,就推进到导弹攻击首先要解决空间防御问题。抛物线弹道的双向顶点其实相距不远,拦截星座首先对射是很可能的事。
* r/ V* b x+ t/ _) o' r* r2 F5 O; s# ~) G5 Y% b: D' ^
预警星座也大概率会遭到攻击。这当然可以看做绊马索起作用了,但也回到无星球大战时代的相互确保摧毁了。# }% Z% i4 Z* W' O9 }- w$ L" X
% l9 q1 N2 f$ T3 [/ [8 f- |; b
换句话说,回到原地。/ H' w5 H3 [3 ^ ?) x; q
; i5 l8 U* K. n, F# h还有一点,空间武器化后,不仅拦截武器可以空间部署,进攻性武器也可能空间部署。轨道武器化本来就是禁止外层空间武器化公约的初衷,现在反而倒退一步了。更加糟糕的是,“轨道炸弹”技术难度不高,有能力发射卫星就有能力部署轨道炸弹。美国果真更加安全了?
, ^) h4 [+ b4 n- z2 a# U" v% x/ z! |
特朗普常常异想天开,自以为聪明绝顶,从来不想后果。“金穹”可能是另一个例子。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