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02|回复: 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历史] 如果历史上没有张学良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5-4-13 19:06 编辑

张学良, “中国人”,是条汉子!


他晚年写道:“不怕死,不爱钱,丈夫绝不受人怜,顶天立地男儿汉,磊落光明度余年。”

为其传奇一生,留下注脚。

近代中国,有三大风云人物,蒋介石、毛泽东和张学良。蒋、毛左右了中国的命运,而张学良于1936年12月12日发动的“西安事变”,却对蒋、毛的命运发生了重大影响。谈中国的盛衰成败,绕不过张学良。

1928年6月4日,日本人设计了“皇姑屯事件”,炸伤东北奉军首领张作霖,延至次日伤重逝世,其子张学良继任奉军领导人。

当时的东北悬挂北洋政府的五色旗,皇姑屯事件使得有“杀父之仇”的张学良,更加了解日本的野心,有意归顺南京国民政府,改悬青天白日旗。就在此时来了一个日本人林权助,到张府吊唁。

林权助(Hayashi Gonsuke 1860-1939),日本外交官,“会津藩”出身。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与伊藤博文协助中国变法维新,认识梁启超,变法失败助梁逃往日本。林权助此时受首相田中义一的指派,前来游说张学良,不要与南京政府走得太近,以免妨碍日本侵夺中国的图谋。

林权助给张学良开出许多优渥条件,简直可让他另成立一个政府,独立于中国之外。张学良怎么回答呢?他在台湾1990年获得自由后接受记者访问,回顾这段历史:

那林权助是头等外交官,他把中国古典书也念得很好。我跟他说:林老先生,你替我想得很周到,比我自己想的都好。

他说那很好,但是你为什么不接受我的意见呢?我说:你忘了一件事:我是中国人!

林权助知难而退。

“我是中国人”,何其壮哉!中国当时四分五裂,群雄割据,国几不国,“中国人”张学良,不受日本的威胁利诱,终于使“东北易帜”,在南京的中央政府至少在形式上归于统一。

张学良“我是中国人”的信念,使他干了另一桩惊天动地的大事——西安事变。这是一桩“盛事”还是一件“蠢事”,那要看谁来评断。

发动西安事变

“九一八事变”日本人占据了东三省,归顺中央的张学良及其东北子弟,希望抗日,“打回老家去”。但蒋介石的方略是“攘外必先安内”,不消灭共产党,就没法集中力量对付外敌。国军多次进击,称之“围剿”;共军不断败退,自言“长征”。在此危急存亡之刻,年轻的张学良及其部属,“思乡情切”,等不得了,于1936年12月12日,趁蒋委员长到西安开会时,偕同他的副手杨虎城,发动震惊世界的西安事变,劫持蒋介石,迫其放弃内战,尽早抗日。西安事变距今已86年(编按:到2025年是89年)了,谁能说清楚它终极的影响。

事变期间,中共中央还在保安,而非延安。12日晚间,消息传来,毛泽东等人欣喜若狂。13日下午4时,中共在红军大学附近草地上,召开300余人的会议。后在台湾政大东亚研究所任教的郭华伦教授,当时在红军大学教书,也在现场。据他说:毛泽东此时高呼,1927年“四一二事件”以来,蒋介石所欠共产党人的血债,现在是清偿的时候了。毛泽东接着表示,必须把蒋介石解送保安,交由人民公审,给予应得的制裁。换言之,他主张杀蒋。

不过,12月14日深夜,莫斯科共产国际的电令到达,批评中共所持的是报复主义,内战方针也是错误的;这样的方针,正符合日本军阀和中国亲日派的愿望,对苏联和中共都是不利的。因此要求中共中央,立即改采和平解决事变的方针。

共产国际的训令,当然来自史大林的深谋远虑。诚如共党问题专家王健民教授,在其所著《中国共产党史稿》中所指出的:无论中共如何宣传蒋委员长“不抗日”“向日本屈辱投降”,史大林非常明白,蒋委员长必能领导中国抗日,断不能容其牺牲于张、杨和中共之手,否则日俄之间无缓冲国,受害的将是苏联。

抗日救国初衷无可怀疑

史大林对张学良的不悦,非自西安事变始,在此之前,他已否决了张学良加入中共;西安事变亦使史大林深信,张学良是麻烦的制造者。

西安事变对中国有什么影响呢?有人认为促成了国共合作抗日,争取到最后胜利。也有人认为因此使垂危的共产党起死回生,造成中华民族空前的灾难。周恩来称赞张学良是“民族英雄,千古功臣”。张学良字“汉卿”,蒋介石在日记中叹道“汉卿坏我一盘好棋”“汉卿误我大事也”。

不管怎么说,张学良抗日救国的初衷是无可怀疑的,史学家唐德刚称他“少年气盛,忠肝义胆”。西安事变后,蒋介石批评张学良“小事精明,大事糊涂”。张晚年也自承“鲁莽,好冲动,捅娄子”。

不过张学良勇于认错,好汉做事好汉当,事变结束后,蒋坐专机回南京,张随至机场,坚持要送蒋回去,蒋劝他不要去,他去了反而不好善后,张坚持随护。到了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高等军事法庭审判张学良,以“图谋伙党,对于上官为暴行胁迫罪”,判刑十年,国民政府特赦,但却一生幽禁。

九一八事变时,张学良正在北平,住在协和医院。事变发生,广西大学校长马君武写了一首《哀渖阳》的诗。正当全国军民哀伤愤慨之时,这首诗成了一颗火种,立成燎原之势:

        赵四风流朱五狂,翩翩胡蝶最当行。
        温柔乡是英雄冢,哪管东师入渖阳。
        告急军书夜半来,开场弦管又相催。
        渖阳已陷休回顾,更抱佳人舞几回。

赵四是赵一荻,后来陪着张学良幽禁大半生,也算有情有义。朱五是政商名人朱启钤的第五个女儿朱湄筠,她在九一八前夕才完婚,证婚人正是张学良。至于胡蝶是当时著名的电影明星,九一八那天她在天津拍戏,不在北平,而且她从未见过张学良,她在《申报》上连刊两天“胡蝶辟谣”的启事。

勇于认错不推诿责任
九一八事件有一疑问,是谁命令驻军不抵抗的?外界传说是蒋介石,但张学良事后直言,是他下的命令,不是蒋,为蒋洗刷了历史的清白。不过那时任何人都能了解,中国还不是日本的对手。

张学良勇于认错,不推诿责任。他曾对旧部吕正操说:

我几十年失去自由是应该的。如果我是蒋介石,我会枪毙了张学良,因为这是背叛啊!但蒋先生让我活下来,这是蒋先生的宽大。我一生最痛苦的事是蒋先生杀了杨虎城,因为应该杀的是我。

杨虎城1893年出生于陕西浦城一户农家,后从军,1924年加入国民党,先后任国民革命军军长、十七路军总指挥等要职。九一八事变后,杨虎城积极主张抗日,多次面谒蒋委员长要求参加抗战。西安事变落幕,杨虎城解职出国考察,未奉令不得回国。杨虎城在海外期间,迭电蒋请求回国参战,均未得允准。曾有诗曰:

        西北大风起,东南血战多。
        风吹铁马动,还我旧山河。

1937年10月底,杨虎城从法回国。戴笠以蒋在南昌召见为由,将杨虎城带至南昌扣押,后又转至重庆。

1949年,国民政府行将撤离大陆之前,军统局“清理积案”,9月17日在重庆将他全家杀害,除了他本人,包括他儿子杨拯中、10岁的女儿、秘书夫妇及其子、副官及警卫员,共八人。相较于对张学良的处置,对杨虎城未免太残苛了。

由于中国大陆局势的变化,1946年11月,张学良与夫人赵一荻被解送到台湾,安排住在新竹县五峰乡清泉部落。1949年转移至高雄寿山,在短暂停留近一年后,又回到清泉部落。在深山老林中,与世隔绝,只能阅读书报、写作书法、种田、爬山、钓鱼等,度过寂静的山居生活。这段日子里,他写了一些诗,其中一首是这样的:

        山居幽处境,旧雨引心寒。
        辗转眠不得,枕上泪难干。

他睡不着,流了泪,是不是对从前做过的事有所反思?

反省文变忏悔文

1964年7月,国防部政战系统的《希望》杂志创刊号上,刊载《张学良西安事变忏悔录(摘要)》,立时震动各方,《民族晚报》立即转载,海外报刊也跟着转发。

张学良在文章中自承:“当时自用自专,为他人利用而不自觉。”他还说自己“立志报国,反而误国,想救民,反而害民。酿成巨祸,百身莫赎。”

这篇文章的来由,是1956年蒋介石撰写《苏俄在中国》,要张学良“将西安事变前后事实写一回忆呈阅。”张给蒋写了两封长信,总共1万余字,经蒋经国整理定名为《西安事变反省录》,发给政府重要官员参阅,《希望》摘刊了大约7000字,将《反省录》改为《忏悔录》。据说张学良在《民族晚报》上看到转载的文章,十分不悦,《希望》立即被停刊。外界对《希望》刊出的文字是否与原文完全一致,也有些疑虑。

后来,张学良离开清泉部落,先后迁至高雄西子湾和阳明山幽雅路,可外出旅行、购物、上馆子和会客,已能有限度和外界接触。此时,张学良的“安全”是由时任行政院国军退除役官兵就业辅导委员会主任委员蒋经国负责,两人也因此结为好友。

在宗教信仰方面,张学良受到蒋夫人宋美龄女士的影响,从原本笃信佛教改信基督教,不仅受洗为基督徒,还陆续读了几十年圣经函授课程,取得牧师资格。

在与世隔绝的寂寞中,张学良只有赵一荻夫人为伴,赵一荻则尽全力照料张学良。1964年,张学良基于基督教一夫一妻制的教规,在求得住在美国的元配俞凤至谅解后,与赵一荻办理结婚手续。

与赵一萩秘婚
赵一萩是张学良的第三任妻子,因在姐妹中排行第四,被称赵四小姐。她陪着丈夫幽禁大半生。(互联网)
赵一萩是张学良的第三任妻子,因在姐妹中排行第四,被称赵四小姐。她陪着丈夫幽禁大半生。(互联网)
台湾游客到渖阳观光,大概不会错过“帅府”——老帅张作霖和少帅张学良的故居。在客厅里,挂着一张放大的《联合报》第三版,时间是1964年7月21日,以当年流行的“文艺性”大标题写着:

卅载冷暖岁月,当代冰霜爱情少帅赵四,正式结婚,红粉知己,白首缔盟
  夜雨秋灯,梨花海棠相伴老
  小楼东风,往事不堪回首中

和赵一萩结婚是秘密进行,婚礼在台北市杭州南路一美籍人士家中举行,在场的只有蒋夫人宋美龄、少帅的东北乡长、考试院长莫德惠,以及总统府秘书长张群,总共12个人。

1975年4月,蒋介石总统去世,张学良到灵前致祭,写下挽联:“关怀之殷,情同骨肉;政见之争,宛若仇雠(chóu)”,道尽两人难解的爱恨纠结。

虽然因政治考量,张学良还不能获得真正自由,但行动、交往渐能自主。如每周至士林凯歌堂做礼拜,偶尔也与亲友打牌餐叙,亦曾前往花莲、阿里山、日月潭、中横、金门等地旅游。在人际网络方面,他与前立法委员王新衡、前总统府资政张群、画家张大千往来频繁,遂有“‘三张一王’转转会”雅号。另外,每逢节庆,蒋夫人也邀请张氏夫妇到士林官邸用餐,互赠礼品。

张学良毕竟曾是叱吒风云的政治人物,被幽禁多年,政治仍然会找上他。据蒋经国日记记述,1958年11月,北京曾透过中间人新闻界的曹聚仁,向台北提议,以1949年被中共俘虏的前国军高级将领黄维、杜聿明与康泽等10人,交换张学良,可见中共是多么重视他,但最后并未“成交”。

爱品评人物

张学良爱品评人物,根据他接受哥伦比亚大学的访问记录:

我有两个长官,一个是蒋总统,一个是我父亲。我父亲这人,有雄才,大略不如蒋介公;介公啊,我认为介公有大略,雄才不如我父亲。一个是有雄才,一个是有大略。

蒋经国就不同,我可以说,到台湾以后,要不是蒋经国,蒋介石就没有了。蒋先生什么都没有,蒋经国还留下点东西,蒋先生留下什么?没有。

张学良也不忘品评自己,这是28岁时,军次保定,所撰之自况联:

两字听人呼不肖,半生误我是聪明。

1947年5月,张学良东北乡长莫德惠去新竹看他,他写诗答谢:

        十载无多病,故人亦未疏;
        余生烽火后,唯一愿读书。

张学良最脍炙人口的一首诗,应是他访问台南所写的《谒延平祠》,礼赞郑成功。

        孽子孤臣一稚儒,填膺大义抗强胡。
        丰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入版图。

这与他早年“我是中国人”的“壮怀激烈”,或可遥相呼应。

1990年12月,张学良终于恢复人身自由。次年3月,偕夫人前往美国旧金山探视儿女,这是他幽禁50多年后首次出国,并于同年6月返台。1993年底,张氏夫妇再度赴美探亲,之后移居夏威夷。2000年6月22日,赵一荻夫人逝世;2001年10月15日,张学良病逝于檀香山,享寿101岁。

张学良晚年留下一幅字:

不怕死,不爱钱,丈夫绝不受人怜,顶天立地男儿汉,磊落光明度余年。

为其传奇一生,留下注脚。

张学良(1901-2001)
字汉卿,号毅庵,乳名双喜,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和政治人物。前半生深刻影响中国近代历史进程,后半生被蒋介石父子软禁。1990年,90岁高龄被李登辉释放,重获自由,并移民美国夏威夷州安度晚年。

https://www.zaobao.com.sg/lifest ... ory20250413-5311033

=================

这里面对张学良的吹嘘肯定是过了。但历史上要是没有张学良,或者张学良是完全不同的人,中国历史的走向还真是不好说。

东北易帜的时候,东北还是北洋政府的五色旗。这个好理解,北伐没有打到东北,张作霖继续做山大王,当然还是五色旗,尽管北洋政府已经没有了。但在“皇姑屯事件”后,日本人鼓动他事实独立,他还是易帜了,归顺南京政府。这里当然有杀父之仇的因素,但也保持了中国形式上的统一。

反过来,如果东北独立,日本不一定会不进攻关内,但东北的政治地位就会复杂得多,说不定和现在的台湾一样,日本因素剪不断理还乱。朋友的父亲是哈尔滨人,他听家里老人说,光复时,他们恍然大悟,“原来我们是中国人”。可见当时的洗脑之深。

多给日本10几年时间,没准东北人也会像台湾人一样,参加日军作战,那对日本的战时贡献就更大了。

另一个贡献当然就是西安事变。

当时红军入陕,与东北军、西北军屡战屡胜,加上《松花江上》引出的乡愁,使得张学良、杨虎城谋生抗日之心,但蒋介石还是一心“攘外必先安内”,遂有西安事变。

国民党和台湾方面坚持认为,红军已经一推就倒,没有西安事变,红军已灭。这未必属实。两万五千里走下来的红军人数虽少,但精锐程度极高。东北军、西北军不是没有与入陕红军打过,打不过还有叛意。中央军已经向西北集结,但在江西五次围剿未成,在西北第六次也未必就成了。所谓没有西安事变红军必灭,恐怕是一厢情愿。

另一方面,日本一直在等待中国内乱,但西安事变迫使南京政府公开抗日,机会窗口已经关闭,就发动七七事变、进攻关内了。但要是没有西安事变,中央军主力集结西北,其实是日军南下更好的机会,可能淞沪抗战、衡山会战什么的都没有了,国民党也不用退守四川了。

这么说来,张学良两次坏了日本人的好事。

要是他的家人愿意,在沈阳给他造一个陵寝倒是可以考虑。

评分

参与人数 3爱元 +22 收起 理由
唐家山 + 4
landlord + 8 谢谢分享
johnsonjian + 10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11-10 23:41
  • 签到天数: 16 天

    [LV.4]金丹

    沙发
    发表于 5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张学良和中共的交往还有一些小事,在经济上资助了刚刚到达陕北的中共不少经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5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下次转载时:标题上标明一下。初看时不敢相信:这居然是晨兄之笔?

    点评

    +1 翻到下面看到了晨大点评~2333  发表于 前天 09: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5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整个文章看起来怪怪的。比如这里说放蒋是奉共产国际之命,真的假的?官方党史可不是这么说的。而且遵义会议之后土共已经走上了自己的土路,不再鸟共产国际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hsb 发表于 2025-4-13 21:15
    下次转载时:标题上标明一下。初看时不敢相信:这居然是晨兄之笔?

    网林摘葩嘛,主体都是转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yanei 发表于 2025-4-13 23:56
    整个文章看起来怪怪的。比如这里说放蒋是奉共产国际之命,真的假的?官方党史可不是这么说的。而且遵义会议 ...

    基本上可以肯定,是台湾或者香港的什么人写的,完全是国民党立场。但这不影响了解张学良。这人还是蛮有意思,尽管我不大喜欢这纨绔子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5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赵一萩嫁给张学良和宋庆龄嫁给孙中山其实是一个路子。

    女方家里需要利用女儿找一个政治势力,但是有点名不正言不顺,于是采取先斩后奏,先把女儿塞过去,然后女方家庭再装作痛心疾首的样子断绝关系,让男方这边不能退人了。

    宋家先送给孙中山的是宋霭龄,但是孙中山嫌宋霭龄年纪大,又不好看,于是宋家咬咬牙,把压箱底的宋庆龄给拿出来送过去,再断绝关系,这回成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7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1866 天

    [LV.Master]无

    8#
    发表于 5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晨枫 发表于 2025-4-14 14:22
    基本上可以肯定,是台湾或者香港的什么人写的,完全是国民党立场。但这不影响了解张学良。这人还是蛮有意 ...

    晨大,下次转载文章的时候能否在标题里加一个“转载”?看完后觉得很惊异,想反驳才发现原来是转载,嗐,白激动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7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770 天

    [LV.10]大乘

    9#
    发表于 5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数值分析 发表于 2025-4-14 20:06
    晨大,下次转载文章的时候能否在标题里加一个“转载”?看完后觉得很惊异,想反驳才发现原来是转载,嗐, ...

    您竟然看完了,我看了两行就觉得不对,拉到下面一看,果然是转载,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7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1866 天

    [LV.Master]无

    10#
    发表于 5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长叶林 发表于 2025-4-14 20:53
    您竟然看完了,我看了两行就觉得不对,拉到下面一看,果然是转载,哈哈 ...

    晨大的文章么,即使批判,也得先充分学习不是?所以要求下次标题里标明转载,省时省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20-12-1 21:07
  • 签到天数: 1 天

    [LV.1]炼气

    11#
    发表于 5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正好前一阵看王立华讲抗战前这段历史。
    党内如果没有张国焘的干扰,红军其实可以夺取宁夏。三大红军会师后,大约有7万人,除去两万多的西路军,加上苏区原有人马有六万人马。以为红军可以轻易消灭,简直做千秋大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9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135 天

    [LV.Master]无

    12#
    发表于 5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不战退入关内到底是谁的命令?前一阵好像有讨论想不起来什么结论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2-18 04:19
  • 签到天数: 1 天

    [LV.1]炼气

    13#
    发表于 5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沈阳周边已经有二三个张学良纪念馆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无言 发表于 2025-4-14 07:34
    不战退入关内到底是谁的命令?前一阵好像有讨论想不起来什么结论了。

    国内官方说法是蒋介石的命令,现在也有说是张学良的自作主张。官方有定论,民间没有定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数值分析 发表于 2025-4-14 06:06
    晨大,下次转载文章的时候能否在标题里加一个“转载”?看完后觉得很惊异,想反驳才发现原来是转载,嗐, ...

    在考你呢。你通过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昨天 13:16
  • 签到天数: 3165 天

    [LV.Master]无

    16#
    发表于 5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晨枫 发表于 2025-4-14 10:28
    国内官方说法是蒋介石的命令,现在也有说是张学良的自作主张。官方有定论,民间没有定论。 ...

    好像记得,前几年民进党把蒋的底稿公布了。基本就是蒋的命令。不过,张那时候还是个表面依附的草头王,不听是完全可以的。张估计也有不和日本人硬拼来保存实力的想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9-7-13 03:21
  • 签到天数: 3 天

    [LV.2]筑基

    17#
    发表于 4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没有张学良,就不会有1929年的中东路事件,就不会破坏日俄在东北的平衡局面,就不会有九一八。东北会不会演变成类似南北朝鲜的局面都难说。

    从这个角度来看,张学良算是个破局者。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4 收起 理由
    唐家山 + 4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2-18 04:19
  • 签到天数: 1 天

    [LV.1]炼气

    18#
    发表于 4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石工 发表于 2025-4-15 02:15
    没有张学良,就不会有1929年的中东路事件,就不会破坏日俄在东北的平衡局面,就不会有九一八。东北会不会演 ...


    中东路事件,也不只是张的贡献,蒋也贡献很多。
    张虽然轻信了苏联农业欠收,饥荒吃不饱饭的错误情报,但也得到了南京方面的大力支持与怂恿,特别是军火与给养方面的支持承诺。
    但真打起来,南京方面给出除实际行动之外的所有支持,张发现打不过,想与苏联议和停战时,南京方面就开始外交解决奉系了,在报纸上谴责张出卖国家利益私自停战,把张架在火上烤,让张不能停战。
    中东路停战后,蒋来了一趟东北,在火车上假模假样的埋怨张未经南京允许,私自与苏开战,并与张达成协议,以后外交特别是开战宣战方面由南京全权负责。
    918的时候,张知道,蒋会继续外交解决奉系,东北军拼光了,南京方面也不会给他补充一兵一卒,一枪一弹。张这个时候毕竟是首先是个军阀,他期望最好的结果当然是东北军保持实力,让蒋去与鬼子消耗,虽然很不现实。
    后来西安事变前,很明显蒋是用围剿解决奉系。再不逼蒋抗日,张不但连军阀都做不成,连自己性命都危险,更别提家仇没有希望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8 学识 +2 收起 理由
    老票 + 8 + 2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2-18 04:19
  • 签到天数: 1 天

    [LV.1]炼气

    19#
    发表于 4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晨枫 发表于 2025-4-14 23:28
    国内官方说法是蒋介石的命令,现在也有说是张学良的自作主张。官方有定论,民间没有定论。 ...

    中东路事件后,蒋来东北埋怨张未经南京允许私自与苏联开战,并与张约定,以后东北的外交特别是开战宣战方面由南京全权负责。这个角度来说当然是蒋负责。就算张私自退回关内,蒋也可以调自己部队过去。
    但是东北军毕竟只听张的,所以张后来也说是自己下令的,自己负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0#
    发表于 4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赫然 发表于 2025-4-14 09:49
    好像记得,前几年民进党把蒋的底稿公布了。基本就是蒋的命令。不过,张那时候还是个表面依附的草头王,不 ...

    不过九一八对日本人也是个意外,或者说是一串意外,皇姑屯河本大作珠玉在前,张和蒋应该也都想不到事情会这么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4-19 10:05 , Processed in 0.040613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