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近有报道,中国研制成功水下-空中两栖的无人机。水下发射的无人机早已有之,但都是有去无回的一次性使用。中国的厉害之处在于:水下“游出”、游动到水面后,升入空中飞行,完成任务后落到水面,然后潜水回到潜艇,回收后可再次出动。5 n0 W) x+ J" ~8 b3 M, X/ i
+ a6 Z# ?1 J* Q- h: L: ~6 G) V; ~! H
5 R0 S0 x" e: z3 I3 x1 \1 F- I
4 g! T, e! A1 `中国的潜艇无人机是可回收的& Z' M! a7 G' i; M
# _3 L& L# W9 j- T
& e# y, f- [ ` c/ C( P& t' u9 q+ c" n( _1 \, j! A2 c
在水下用尾部螺旋桨推进,在空中用四旋翼产生升力和推力
$ b. n1 ?( F$ E, y0 I; R! B" L+ Q6 ?# T& P- `; N! B8 F
这对潜艇有极大意义。& C+ K/ B+ ?1 G3 f2 |
: N4 i5 B* V3 Y
潜艇最怵头的是航空反潜。直升机反潜可以用吊放声呐搜潜,飞机反潜则用声呐浮标搜潜。潜艇一旦被发现,就凶多吉少了。可恨的是,潜艇即使知道有直升机在上面,或者有飞机投放声呐浮标了,除了悄悄溜走,几乎无计可施。+ R) R3 U& Y8 J' ]: p7 D3 t* g
1 O/ v" G$ b1 I( ^- U8 H! |$ W a可回收两栖无人机有可能改变这个被动。- _! Y6 z- b+ Z( G5 v- ~2 N
/ N; w2 K6 W: U( U2 l7 ^
可回收两期无人机用电力推进,在根本上解决了水下能源问题。在水下,用尾部螺旋桨推进;在水面,打开四旋翼的支架,准备升空,或者收拢四旋翼的支架,准备潜水;在空中,用四旋翼产生升力和推力。两端都是成熟技术,收放四旋翼支架也是现成技术,整合难度低,使用可靠。0 [3 m8 O' s6 H% ~1 P
1 Q; w9 i; W; [* T$ x水和空气的密度相差很大,水动力和气动力要求迥然不同,强行通用螺旋桨-旋翼会两头不讨好。既然折叠技术解决了,各用各的为好。电动螺旋桨在水下噪声很小,电动旋翼在空中红外特征很小,雷达特征则受到极低空和海面浪花的掩护,隐身较好。无人机不需要远程作战,速度要求不高,有利于节约电力。
1 I( B! a1 ]0 X# Z% x- F1 R5 S0 b. r4 M$ r" |! E, F# z
对反潜直升机来说,两栖无人机跃出水面后,目标小、发现难,但威胁很大。无人机既可以直接自杀攻击,也可以发射小微导弹攻击。反潜直升机应该离出水位置不远,无人机不会潜航很长距离。要是距离很远,潜艇应该溜掉,而不是主动交战。但距离近的话,直升机就很难躲开无人机的攻击,直升机还缺乏反击能力,猎人变猎物了。8 N0 b5 x/ L/ F5 V
+ z* w ]. P7 L4 D$ `对反潜飞机来说,不管是主动声呐浮标,还是被动声呐浮标,都要向空中连续发射信号,“汇报”所听所闻,这是理想的定位信号源。无人机锁定后,声呐浮标即没有机动性,又没有自卫能力,收拾就容易了,就近放下一颗遥控的小炸弹都行。
9 M% Q+ t. r5 j
N2 r; v9 F! J, L更重要的是,潜艇可以在不明海域释放无人机,到空中搜索一下附近的情况,再回来汇报,供潜艇艇长决定自己的下一步行动。空潜数据链依然是不好解决的问题,但无人机可回收后,情报回送就好办了。实时性还是差一点,但比两眼一抹黑、态势全靠猜要好多了。
( Y6 C9 |; |/ {9 W, n- V5 r
: ^% R5 a; N3 `% `, o释放无人机有暴露的风险,但无人机很小,又没有红外信号,容易实现隐蔽侦察。不仅可以在海上侦察,还可以飞到海岸线附近的陆地进行侦察。如果潜艇上升到潜望镜高度,还可以实现数据链通信,为潜艇上的导弹、巡飞弹指引目标。% [$ g1 G3 D t7 {
4 U1 R- `& Y/ c9 c7 q潜艇用“安静游出”的方式发射导弹、巡飞弹的话,暴露目标的问题都解决了。包装桶自带电动推进,无声浮出潜艇上的发射管后,安静地游动到发射位置出水,然后可以立刻发射,也可以延时发射。发射位置与潜艇保持安全距离,还留出时间容许潜艇安全撤离,根本无法顺藤摸瓜。, A4 C, c/ O+ @ |8 l/ R
3 H4 Z# t! z0 Z, R! o9 n
美国也在大力发展潜用无人机,但没有解决可回收问题,还是一次性使用的。这只是低成本巡飞弹,奥特曼啦。要靠这打赢反登陆战,还不如滩头上一字排开卡车式蜂群无人机发射系统来得靠谱。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