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2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我们为什么不能对自己好一点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24-12-4 11:48:1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时常听到灵魂拷问:我们为什么不能对自己好一点?

这当然是指中国的工薪水平相比于欧美来说还是太低。有人论证,以码头工人为例,上海港的人工涨一倍,对物流和商品成本都影响甚微。



有人指出,实际上是要求从38美元/小时增加到63美元/小时,相当于从6万美元/年增加到10万美元/年。这是按照每天8小时计算的,实际上可能是两班倒,每班12小时,还要加上加班费,相当于从12万增加到20万。

也就是说,假定上海港工人年收入14万人民币,每个集装箱收取港口人工费用20元;假定美国港口工人20万美元,每个集装箱收取人工费用370美元。高下立见。

这点人工费用打入集装箱的物流成本,显然,中国的物流成本极低,美国要高得多。这些本不是问题。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工资加倍呢?

没错,上海港工人工资加倍,对物流成本的影响微乎其微,因为码头效率实在太高了,人工成本微乎其微。实际上,上海港工人的工资相比以前已经提高,现在蓝领中已经属于高工资了,尽管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这说明了两个截然相反的问题:

1、大幅度提高工人收入的唯一出路是极大提高效率,这要求深度机械化、自动化、AI化。

2、大幅度提高全民收入是完全不同的问题,而这才是“我们为什么不能对自己好一点”的关键。

显然,全社会所有人工、物价统统涨一倍,最后沦为无聊的数字游戏,达不到收入提高应该带来的生活水平提高的效果。

要“待自己好一点”,必须有一个锚定。比如说,物价统统不变,收入统统翻倍,那才是有意义的“待自己好一点”。

有一个理论:如果所有人的工薪都翻倍,消费力立刻翻倍,经济立刻暴涨,错误就在于把物价里的工薪因素彻底排除了。

物价里还有材料开支,最终的源头是原材料,但原材料也是人造出来、种出来、开采出来的。人工成本翻倍,而期望原材料价格不变,这是不可能的。

只有一个情况:原材料来自外国。进一步推广,整个产业链都在外国,“自己”只是消费者。那样的话,收入翻倍,但人工较少“渗入”供应链内,消费力不说翻倍,也是实质性增长了。这正是美国的情况。

这样做的后果是制造业空心化,否则又回到前面的水涨船高的情况,成白费功夫了。

谁都不想活成美国的样子,中国人尤其不想。不是说中国人不想过美国式的舒服日子,是中国人不想染上美国式的经济鸦片。

所以,上海港是个好榜样。只有全社会极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尤其是通过机器人化、自动化、AI化、少人/无人化,才是极大提高收入的真实途径。

同时,极大提高效率也意味着极大降低人工,所以眼睛盯着那些传统的高收入岗位是不行的,效率的提高意味着那些岗位的减少,否则产能立刻过顶溢出。只有开辟新赛道,才能继续创造新的高收入岗位。比如说,上海港的效率已经逆天了,但公路上跑卡车的效率还是低。如果公路物流的效率也像上海港那么高,公路物流相关的从业人员的收入水平也能极大提高。接下来是门到门送货……这还是在物流的思路里滚,还有更多的赛道,比如家政、养老等等。

这使得大批现有的低技能劳动力失去工作,但他们和上海港原有的几十万码头工人没有两样,出路在于新赛道。

所以,“对我们自己好一点”是做得到的,但前提是“我们自己更能干一点”,一个人能干N个人的工作是一个人有N个人的收入的前提。在此过程中,中国经济扩大N倍,脚踏实地地跨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同时,不要指望快递、网约车、零售、餐饮这样的兜底工作有可能大幅度提高收入。中国式自动化、机器人化、AI化的特点是经济适用、自下而上,这样的简单劳动是被大面积替换的首选,酒店客房递送已经大量使用机器人了,洗衣洗碗更是早就用上了洗衣机、洗碗机。遗憾地说,他们是最需要“对自己好一点”的群体,但也是最不可能获益于“对自己好一点”的群体。

评分

参与人数 4爱元 +34 学识 +2 收起 理由
蓦然回首 + 10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pcb + 4
住在乡下 + 6 谢谢分享
老票 + 14 + 2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1-26 14:22 , Processed in 0.037983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