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3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书笔记] 权力结构与关系网络:透视中国基层政治生态——评《中...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4-8 10:45
  • 签到天数: 227 天

    [LV.7]分神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24-10-31 15:42: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权力结构与关系网络:透视中国基层政治生态——评《中县干部》
    7 C) R& J4 x2 }0 ]7 c一、 引言:中国基层政治生态研究的样本9 r! Y& @/ n' x3 U

    1 s  @8 P: ~; V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层政治生态也随之发生深刻变革。如何理解中国基层政治的运行逻辑,如何评价干部队伍的构成和流动,如何看待权力结构与关系网络的相互作用,这些问题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冯军旗的《中县干部》以河南省北山市中县为样本,对 1978 年以来的干部变迁和晋升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考察和研究,为我们理解中国基层政治生态提供了一个生动的案例,也为学界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研究素材。
    & t" [1 ^% b; Q
    ) z' v6 l& K6 c6 C3 d《中县干部》采用了政治精英生涯分析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大量干部档案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以及对 161 位重要干部的深度访谈,勾勒出中县干部群体的整体面貌和干部完整的政治生涯历程。该研究不仅揭示了中县干部构成、来源、晋升轨迹、关键机构和岗位等基本事实,还深入探讨了政绩、关系等因素对干部仕途的影响,并提出了“精英集群”、“政—党螺旋晋升模式”、“关系与规则的双环模型”等概念和模式,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其扎实的田野调查工作、翔实的资料收集和细致的分析,都为中国基层政治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0 P9 n! F4 s" C; D- j( B

    + R9 G3 u+ L1 d' I1 y+ K4 l然而,作为一名熟悉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共产主义者,我对《中县干部》所呈现的中国基层政治生态也有一些批判性的思考。该研究揭示的干部选拔任用中的制度化困境,权力结构与关系网络的复杂交织,以及政绩考核机制的弊端,都值得我们认真反思,并探索中国基层政治改革的方向。在肯定其研究贡献的同时,我们也需要从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视角出发,对中县干部现象进行更深入的审视,以期为中国基层政治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 C  R3 g5 Z, R* Q: H& H2 o7 b" Z/ `
    6 L6 U$ M% q  c# M0 h+ u二、 中县干部:权力金字塔下的众生相
    , a3 J: f. j. ^; u; k$ V/ B" H$ j+ J  H3 P9 Z' k
    《中县干部》首先对中县干部体系进行了全面的描述,指出其构成类似于一个“四级金字塔”,包括副科级、正科级、副处级和正处级四个层级,每个层级都分布着不同的职位,并呈现出政府序列职位多于党委序列职位的党政分立格局。这种金字塔式的结构,清晰地展现了中国基层政治的权力等级秩序,也预示着干部晋升之路的竞争激烈程度。1 c6 f0 Y+ E( n/ z# V

    7 a. h2 t/ y- l+ |2 K8 f从人口学特征来看,中县干部群体呈现出以下特点:
    / }7 U! K8 ?% a  Q2 ?! O$ Q- ]9 ~$ k6 ~9 Y
    家庭出身: 农民出身的干部占比高达六成,干部家庭出身的干部占比约两成。这一比例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重视从工农群众中培养干部的优良传统,但也引发了对社会公平的质疑。一些人认为,干部家庭出身的子女在教育、人脉等方面拥有更多优势,更容易获得晋升机会,这与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所追求的公平竞争原则存在一定的矛盾。我们不能否认,出身背景对个人发展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但更应该关注的是如何通过制度建设,为不同出身背景的人提供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让更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而不是让“拼爹”成为晋升的捷径。
    / ~) U1 L9 [7 }( H- B6 u+ d
    9 H: o3 x8 n$ w从精英理论的视角来看,中县干部群体中农民出身比例高,可以理解为精英再生产的一种特殊形式。帕累托认为,精英群体具有自我维持和再生产的能力,他们会利用各种资源和优势,将自己的子女培养成新的精英,从而保持精英群体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在中国,由于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结构和户籍制度,农民在教育、就业等方面处于劣势地位,其子女进入精英阶层的难度较大。然而,中国共产党重视从工农群众中培养干部,为农民出身的优秀人才进入精英阶层提供了一条通道。
    * U( X0 U/ [0 ]3 h) ^" R# X# |2 u; q+ C/ n4 u& n* p
    性别: 女性干部比例严重偏低,正科级一把手和县领导中女性占比仅为 6%。这种“权力尖端缺损”现象反映了中国社会根深蒂固的男权思想,以及女性在政治参与方面面临的种种障碍。尽管近年来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促进女性干部成长,但效果并不显著,女性在权力结构中仍然处于边缘地位。这不仅是性别平等的问题,也是社会发展的问题。女性参与政治,不仅能够更好地代表女性的利益,也能够为政治决策带来更加多元化的视角,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 O9 z. b! {6 N. T& M5 G

    ; p& H9 b5 `, \: Q) D. e/ Q# P- v从政治文化理论的视角来看,女性干部比例低,与中国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角色分工有关。这种文化传统认为,女性应该以家庭为重,男性应该以事业为重,这导致女性在政治参与方面缺乏动力和机会。同时,中国社会对女性领导者的刻板印象也阻碍了女性干部的发展。例如,一些人认为女性领导者缺乏魄力和决断力,难以胜任重要的领导岗位。
    , x' T3 v5 j+ }+ ~: c) v% w* L! q' K- o$ l: a% ?- H
    年龄: 中县干部群体以 41-55 岁年龄段为主,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纺锤形年龄结构。尽管近年来中国政府推行干部年轻化政策,但中县党政领导班子中仍然缺乏 35 岁以下的干部,存在一定程度的阶段性老化问题。这既与干部晋升的台阶制度有关,也反映了年轻干部在政治经验和人脉积累方面需要更多时间。如何既保证干部队伍的经验和稳定性,又注入新鲜血液和活力,是干部队伍建设中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8 \/ l' p; R1 Q  t7 ~4 I. {
    - {+ {; S. a0 Z& X) Q
    从社会分层理论的视角来看,年龄是社会分层的重要指标之一。在中国,年龄往往与资历、经验和地位联系在一起,年龄越大,往往意味着资历越深、经验越丰富、地位越高。这导致年轻干部在晋升过程中面临着“论资排辈”的障碍。
    " P$ e5 K! V. l1 C: K' j- F6 d/ |8 M& \: L
    教育: 中县干部群体以“中专一代”为主,第一学历普遍偏低,但通过在职学历教育,很多干部获得了本科和研究生学历。这种学历跃进现象一方面反映了中国社会对教育的重视,以及干部群体提升自身素质的努力,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在职学历教育的含金量问题,以及“文凭主义”的倾向。教育是个人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我们应该鼓励干部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素质,但更应该关注的是教育的质量和公平,而不是仅仅追求文凭。, ~' z/ z' C5 G1 V% }
    ; Y9 ]9 I1 K& M0 k& [6 I! W/ k, L
    从精英理论的视角来看,教育是精英再生产的重要机制之一。精英群体往往拥有更好的教育资源,其子女更容易获得高质量的教育,从而更容易进入精英阶层。在中国,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教育对精英再生产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5 i, j- n6 q! t

    5 d4 {4 @9 x0 E" C籍贯: 中县干部群体以本地精英为主,正科级以下干部基本都是中县人,副处级以上干部则以非中县的北山市人为主。这种籍贯分布的不均衡性既与干部交流回避制度有关,也反映了“精英集群”现象,即某些地域更容易集中产生政治精英。籍贯分布的不均衡性,一方面可能导致地方保护主义,另一方面也可能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如何平衡地方利益和国家利益,如何优化人才资源配置,是干部队伍建设中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C) y2 I0 u" u+ o* E  o8 E( r/ `6 Z

    8 p; i( B) G9 u/ j& V从政治文化理论的视角来看,籍贯分布的不均衡性与中国传统的“乡土情结”有关。中国人往往对自己的家乡有很深的感情,这导致他们在选择工作地点时,往往会优先考虑家乡。同时,地方政府也倾向于提拔本地干部,因为本地干部更熟悉当地情况,也更容易获得当地群众的支持。4 B) G$ t% X: Z. z5 y9 ?) _, @
    . I8 [9 g# y& F$ c0 q/ s9 M7 f
    三、 进入与流动:权力之门的开启与路径* J% j8 n& I" ~' S7 G: `0 j: T4 o6 O

    ) j7 @( L/ I# D' Z4 B《中县干部》指出,1978 年以来,中县干部获得干部身份主要有三个途径: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军队转业安置和吸收录用。这三种途径经历了从计划配置到市场配置的演变,反映了中国社会人才流动机制的变迁。
    8 ^! T; H; h; `3 \' s. c8 c4 }- i" c3 G: D  O7 i/ z* e
    大中专毕业生分配: 曾经是干部来源的主要渠道,但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就业制度的改革,其作用逐渐减弱。这一变化一方面体现了中国社会人才资源配置的市场化趋势,另一方面也加剧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使得“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受到冲击。从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视角来看,这种转变是必要的,也是积极的。它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人才流动壁垒,促进了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也为更多优秀人才进入干部队伍提供了机会。) @6 K9 o5 _* @: i- w/ t  ~; a1 _
    & j' d1 O  J5 t0 @6 v( B& t( A! v# D
    例如,在 1980 年代,中县很多大中专毕业生被分配到乡镇工作,这为中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很多毕业生更愿意到大城市寻找发展机会,这导致乡镇人才流失严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提高乡镇干部的待遇,改善乡镇的工作环境,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乡镇工作。" g8 S4 k4 H( @6 I
    - S) |6 H; I  w" F) q  L
    军队转业安置: 一直是干部来源的重要渠道,但随着军队改革和裁军,其数量逐年减少。军转干部在地方工作中 often 具有较强的纪律性和执行力,但也面临着适应地方环境和转变工作方式的挑战。军转干部是党和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如何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是干部队伍建设中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 J5 e* @$ O' \) A0 h  j6 v9 i$ B6 b4 I% p
    例如,在 1980 年代,中县接收了大量军队转业干部,这些干部在政法、教育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军转干部难以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也难以转变工作方式,这导致一些军转干部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加强对军转干部的培训,帮助他们适应地方工作,发挥他们的特长。
    * `: N1 Q' J  J2 k; P& n5 s* T8 Q- o% e+ D* m9 J. c
    吸收录用: 曾经是干部来源的补充渠道,但由于存在“近水楼台”和“暗箱操作”等问题,其公平性受到质疑,并在 2001 年后被停止。这一政策的调整反映了中国政府对干部选拔制度的规范化和透明化的努力,但也引发了对干部队伍来源单一化的担忧。从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视角来看,停止“吸收录用”是必要的,因为它违背了公平竞争的原则,也容易滋生腐败。5 h5 L( l( I, [. i' p

    ( H3 K. Z3 ^' v" R4 g1 D例如,在 1990 年代,中县一些单位通过“吸收录用”的方式,将领导干部子女和关系户安排到单位工作,这引发了群众的不满,也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政府在 2001 年停止了“吸收录用”政策,并推行公务员考试制度,以确保干部选拔的公平公正。
    9 [2 x( c! U8 t+ _2 D
      `: @% P- i+ X: F6 @' v+ R% c《中县干部》还对干部单位流动进行了分析,指出干部流动主要表现为“顺流”和“逆流”两种类型。( d% Q$ J, N7 i0 k# k$ B

    $ Y5 F' G! z1 p4 U/ r0 m顺流: 指从企业单位向事业单位流动,从事业单位向行政单位流动,从地理位置较远的乡镇向县城流动。这种流动往往意味着更好的待遇、更高的地位和更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成为很多干部追求的目标。# F, f/ H6 }; {3 m8 a" q* P6 o* w* e
    逆流: 指与“顺流”相反的流动方向,往往意味着放弃优势地位和资源,因此很少发生。
    8 L. p7 Q8 E3 ^% `2 U然而,在实际的单位流动中,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多少往往决定了流动单位的好坏,好的单位更容易成为干部子女和关系户的流动地和落脚地,这反映了中国社会中根深蒂固的“身份制”和“关系网”的影响。这种现象与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所追求的公平竞争原则存在一定的矛盾,也阻碍了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2 i" K( v3 x& A$ h
    # Z2 ~  h" L3 j. \! e
    例如,《中县干部》中提到的土地所,其职工大多来自破产倒闭的企业,并且都拥有较为丰富的关系资源,这说明单位流动往往是权力和关系运作的结果,而不是人力资本和市场竞争的结果。( j$ {: I* W: C3 m

    0 \6 X3 D2 }3 l0 o+ W+ {四、 晋升轨迹:权力阶梯上的攀登与博弈7 q1 p& z- E8 o2 j3 }' Z5 h

    8 J0 |& Y6 k* Y7 L《中县干部》对中县干部晋升轨迹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发现干部晋升存在“单一型”和“混合型”两种路径。- ^: ]8 U: j/ m9 i
    $ c* R$ g- `# i7 t5 W  w
    单一型轨迹: 指在一个单位内成长为副科级以上干部,这种路径往往需要较长时间的积累和磨练。例如,中县财政局长陈庆林,其整个职业生涯都在财政局,从办事员到科长再到副局长,最终成为局长,这体现了“单一型”轨迹的特点。& a9 ]+ G' z& H3 F8 {
    混合型轨迹: 指在不同单位之间成长为副科级以上干部,这种路径往往意味着更丰富的经验和更强的能力,也更符合组织部门的用人导向。例如,中县团县委书记程心夏,其职业生涯经历了乡镇、县直部门和群团组织等多个单位,最终成为团县委书记,这体现了“混合型”轨迹的特点。+ r) I1 }1 a: Y# Y
    从统计数据来看,中县干部晋升为副科级平均需要 8 年时间,晋升为正科级平均需要 3 年时间,晋升为副处级平均需要 7 年时间,晋升为正处级平均需要 7 年时间。这说明干部晋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经历多岗位的锻炼和层层筛选。+ x7 x6 x* T1 D# m' M  l

    / d0 T( e! P3 }( i% V" }该研究还提出了“政—党螺旋晋升模式”,即干部先在政府系统历练,然后晋升入党委系统,然后再晋升入上一级的政府系统,再晋升入党委系统,从而周而复始,呈现螺旋上升的晋升特点。这一模式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干部培养和选拔的重视,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6 B9 E' _3 S5 g2 X( u! V' Y  V1 S# V# d$ m8 E8 |9 d, K. v) b. O
    权力过度集中: “政—党螺旋晋升模式”使得党委系统成为权力资源的集中地,而政府系统则相对弱化,这与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所追求的权力制衡原则存在一定的矛盾。党政分立的初衷是为了避免权力过度集中,但“政—党螺旋晋升模式”却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党委系统的权力,削弱了政府系统的独立性,这不利于权力制衡和科学决策。% l7 f* H. O4 v$ f: \
    缺乏专业化: 这一模式强调干部的多岗位锻炼,但缺乏对专业化的重视,可能导致“万金油”式干部,难以胜任专业性强的领导岗位。在现代社会,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对干部的专业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仅仅强调多岗位锻炼,而忽视专业化培养,就难以培养出能够胜任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专业型干部。
    ! j6 z& K' X1 U) |《中县干部》还指出,中县干部晋升中存在“隐性台阶”现象,即同一级别内的不同职务设置,这使得干部晋升需要经历漫长的等待和复杂的博弈。为了规避“隐性台阶”的负面影响,组织部门采取了“选调生”制度、“小步快跑”方式和公开选拔方式,但效果并不理想,干部晋升中的“关系运作”仍然十分普遍。
    . E0 H; c" P; c: k# r" B5 y7 z. C/ {0 \) V. W
    “隐性台阶”现象是官僚体制的产物,它一方面可以作为一种激励机制,促使干部努力工作,争取晋升;另一方面也可能造成干部队伍的僵化,抑制人才的脱颖而出。而“关系运作”的盛行,则进一步加剧了干部晋升的不公平,损害了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公平竞争原则。
    - r! T2 a0 W- X  _/ N. a' u  G  [7 a9 V4 e0 }) T
    例如,在《中县干部》中,乡镇副科级干部存在 8 级“隐性台阶”,从综治办主任到副书记,每个台阶都需要 3 年左右的时间,这意味着一个 32 岁的副科级干部,可能要到 56 岁才能晋升为副书记,而这已经超过了 52 岁的“一刀切”年龄。* T; H' q$ X( B' t

    ' {+ {2 t* g1 U  ~9 ^五、 权力摇篮:关键部门与关键岗位5 R4 H& ^$ ^) |) a  _  E
    . d! {0 j' u$ h
    《中县干部》指出,中县存在一些多出干部的机构和岗位,例如县委办、政府办、组织部、纪委、乡镇等,这些机构和岗位往往权力和资源丰富,形成了“高进高出”的干部流动机制,成为高产出干部的“摇篮”。
    ( D. N/ R3 F6 [, [/ X: x& X& x8 ~0 Q3 R& |$ K( o4 S* z% @2 W* g
    县委办和政府办: 作为县委和县政府的办事机构,掌握着大量的权力和资源,其干部往往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行政能力,更容易获得晋升机会。这两办是县委和县政府的“神经中枢”,其干部能够近距离接触领导,了解领导意图,参与重要决策,这无疑为他们的晋升提供了便利条件。! M" X- }7 y: `6 t/ v3 O
    ! i' ~% i1 K6 ?8 l8 c, ]; w
    例如,《中县干部》中提到的县委办主任李宇,其职业生涯经历了乡镇、县直部门和县委办等多个岗位,最终成为县委办主任,并被认为是县委书记的热门人选。
    ( F3 o; C5 {1 b+ t( {9 H8 Y/ Y% m% H% [3 ]9 _
    组织部和纪委: 一个管干部选拔,一个管干部监督,这两个部门的权力极大,其干部往往具有较强的政治意识和纪律观念,也更容易获得晋升机会。组织部掌握着干部任免的“生杀大权”,纪委则掌握着干部监督的“尚方宝剑”,这两个部门的干部在权力运作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其晋升机会自然也更多。
      r0 w! Y; n, q7 q2 P# i
    : u* X8 Z$ E' @- `" n- Z8 J. S例如,《中县干部》中提到的组织部长张亚楠,其职业生涯经历了乡镇、县直部门和组织部等多个岗位,最终成为组织部长,并被认为是县委副书记的热门人选。
    ; g6 P# ^! T$ s% x" v" {* t% i! m
    乡镇: 作为县里的一级政府,负责几万人的生计和发展问题,其干部往往具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和群众工作能力,也更容易获得晋升机会。乡镇是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其干部直接面对群众,处理各种问题,这为他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锻炼了他们的能力,为他们的晋升奠定了基础。
    + s, r" m0 n2 z/ T0 B* a* e( J+ [+ [& X/ ~, Q
    例如,《中县干部》中提到的乡镇党委书记房龄道,其职业生涯经历了县直部门、乡镇和县委办等多个岗位,最终成为乡镇党委书记,并被认为是副县长的热门人选。
    ! }) J+ {! Z, o0 O  ]1 M' b" `" w: A, p: L' `" s: n+ H
    然而,这种“关键部门、关键岗位”机制也存在一些问题。* ~: `9 D4 v2 T
    8 G4 s1 K3 S1 h& f% j$ C
    权力过度集中: 这些机构和岗位的权力过于集中,容易滋生腐败和官僚主义。权力过度集中是腐败的温床,也是官僚主义的根源。这些机构和岗位的权力过大,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容易导致权力滥用,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5 t. y8 H0 J8 f) D/ W* j; q
    缺乏公平竞争: 这些机构和岗位往往成为干部子女和关系户的聚集地,不利于社会公平竞争。这种现象被称为“近水楼台先得月”,它使得一些人能够凭借关系获得晋升机会,而另一些人则只能望洋兴叹,这无疑损害了社会公平,也挫伤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U2 |6 p9 m( g/ z9 j0 v
    六、 政绩考核:指挥棒下的竞赛与造假
    7 @  c. U4 }& ^7 S' d
    ( F8 l, v# g2 Y《中县干部》指出,1978 年以来,中县实行了以激励为主的政绩型干部体制,政绩在干部仕途中起着基础性作用。中县对干部治理的主要方法是目标管理,即政绩考核。每年年初,县里会把任务和目标分给各个乡镇和县直单位,年终则会对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根据得分情况进行排名,奖励先进,惩罚落后。这种任务层层分解以及量化目标层层分配,是中国行政管理的一场革命,等于是建立了行政分权和行政激励相结合的自上而下的政绩指挥体系。
    * B; ?1 Z) O+ z" D& n
      K# G" G* X0 M* A2 V& G* Y5 L1 Y& o政绩考核机制的初衷是为了激励干部努力工作,创造业绩,推动地方发展。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这一机制却暴露出一些弊端。8 U0 b; q$ ~- W# L, i+ p0 r9 e

    & o, j; h1 @; @" C形式主义: 为了完成考核指标,一些干部不惜弄虚作假,搞“形象工程”,甚至牺牲长远利益,追求短期效益。这种现象被称为“数字出官,官出数字”,它使得干部只关注考核指标,而忽视了实际工作效果,最终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
    6 ]' j+ w# p8 e5 K" q) i* B) c+ F. p4 z2 }8 J
    例如,《中县干部》中提到的陈道白书记在任期间,为了完成“工业立县”的目标,要求每个乡镇都要上马工业项目,结果导致很多乡镇盲目投资,最终造成巨额亏损。
    - I! M+ k% C+ K! L- [& B) R  E
    6 z9 _! d. `2 X$ o虚假政绩: 为了获得晋升机会,一些干部不惜虚报瞒报,甚至编造数据,制造虚假政绩。这种现象被称为“假大空”,它不仅欺骗了上级,也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2 M. @2 y) t1 o& p" z$ @) z
    % p! i. |" a4 h, w4 C" I例如,《中县干部》中提到的杨玉琴书记在任期间,为了完成“农业行动计划”的目标,一些乡镇不顾当地实际情况,盲目扩大蔬菜种植面积,结果导致蔬菜滞销,农民损失惨重。# {# v; H4 n+ \9 P  J5 W0 j2 k
    4 y% `; K5 Z5 n+ Z! @2 E
    《中县干部》以农业开发和工业立县为例,揭露了中县干部在政绩考核压力下出现的种种造假行为,并指出政绩考核机制的扭曲导致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矛盾。例如,在农业开发中,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指标,一些乡镇不顾当地实际情况,盲目引进品种,大搞“一刀切”,结果导致农作物大面积减产,农民损失惨重。而在工业立县中,为了追求政绩,一些县直单位和乡镇不顾市场需求,盲目上马项目,结果导致企业亏损,债台高筑,最终不得不破产倒闭。
    # Q# p- D7 f' }1 _! ?7 O
    ! h$ p4 E- w* @9 i! z/ h  h这些案例说明,政绩考核机制必须与实际情况相结合,不能为了追求政绩而忽视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同时,要加强对政绩考核的监督,防止弄虚作假,确保考核结果的真实性和客观性。6 Y9 Z+ _$ s( ~2 u7 `

    / V5 x5 d% }9 M& e: E七、 关系网络:权力运作的隐秘机制
    9 F6 ^7 t; c. e  {7 X: |6 E  o# d* N, i; B. x1 r/ u
    《中县干部》指出,关系在中国基层政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甚至有时候是根本性和基础性的作用。中县干部关系网主要包括血亲、姻亲、干亲、同乡、同事、同学、战友等,这些关系通过喝酒、打牌、送礼等方式进行连接和维系,并在干部晋升、办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 S2 i) \$ Z# Y+ M. S- m

    : g) f4 J% _; e- p0 M( @关系网络是中国人际交往的重要特征,它一方面可以作为一种社会资源,帮助人们解决问题,获得发展机会;另一方面也可能成为一种权力运作的工具,导致权力寻租和腐败。在中县干部群体中,关系网络的影响十分明显,它渗透到干部选拔任用、项目审批、资金分配等各个环节,成为一种隐秘的权力运作机制。
    ! m! k6 k9 Z" y* t! V4 s% z/ Q3 O1 V9 V- M) r2 N
    该研究还提出了“关系与规则的双环模型”,即关系运作作为外环,围绕着现行的干部政策和规章制度这一内环旋转。这意味着关系运作往往是非正式的,但其结果一定会按照正式的程序来实施,从而获得合法性。例如,在干部晋升中,一些人会通过关系运作,获得领导的推荐和支持,然后在民主推荐和组织考察中胜出,最终获得晋升。7 d1 O- H8 ?2 V% u0 |
    . Q7 k' t0 ~) }) P; }) b
    这种“关系与规则的双环模型”反映了中国基层政治的复杂性,它既有制度化的因素,也有非正式的因素,两者相互交织,难以分割。+ h5 [2 R* v  K: w

    . S# a# k3 h0 M7 d$ o9 r《中县干部》还对“政治家族”现象进行了分析,指出政治家族是古今中外共同的政治现象,中县也不例外。政治家族通过教育、入伍、领导提携等方式进行繁殖和扩张,形成了庞大的关系网络和利益链条,对中县政治生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o/ p8 A& \! A
      q# e, _; B+ `5 b* _权力过度集中: 政治家族掌握了大量的权力和资源,容易形成地方利益集团和势力集团,阻碍社会公平竞争。政治家族的存在,使得权力和资源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形成了“官二代”现象,这无疑损害了社会公平,也阻碍了社会流动。6 f' t3 u) T8 M2 b) s
    2 V( {0 c- Q8 B) g7 j2 |! b+ m, N
    例如,《中县干部》中提到的张家,其家族成员遍布中县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形成了庞大的政治势力,对中县的政治生态产生了重要影响。
    , Q1 V1 d! p# o7 f% B0 x3 H0 F, j2 u
    腐败滋生: 政治家族内部的利益输送和权钱交易,容易滋生腐败,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政治家族内部往往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这为利益输送和权钱交易提供了便利条件,也增加了反腐败的难度。- \2 }6 x# m6 F+ f
    : m# N) X0 D: M( m) m# x$ |  z
    例如,《中县干部》中提到的杨忠木,其因为与时任县委书记杨玉琴是同乡关系,被提拔为县人事局局长,结果因为经济问题被判刑,这也牵连到了杨玉琴本人。
    5 c( J) `( k& U- H5 [! \# @: Q7 j( f
    然而,该研究也指出,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干部交流制度的推行以及社会观念的转变,政治家族在中县逐步呈现衰落的趋势。计划生育政策限制了政治家族的规模,干部交流制度打破了政治家族的地域性,社会观念的转变则削弱了政治家族的社会基础。- a9 N- ~" J- }/ {) n8 j! l
    : Q7 k/ h. ^' ~( B& M
    《中县干部》还对“拉票网”现象进行了分析,指出民主推荐制度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干部拉票行为的盛行。为了获得更多投票,一些干部不惜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来拉关系、送礼,甚至进行权钱交易,这不仅败坏了党风政风,也损害了民主推荐制度的公正性。
    " u1 o  a# G3 z& i4 M% M8 W9 k  F1 A+ N; O8 Z; X  r' w/ c
    拉票行为的盛行,反映了民主推荐制度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民主推荐的范围往往局限于少数人,这使得拉票行为更容易奏效;另一方面,民主推荐的结果往往缺乏有效的监督,这使得拉票行为更加肆无忌惮。
    4 O0 @. o& ~# @) q& T7 j* A* K) K6 C4 ]6 \1 n3 b1 n
    例如,《中县干部》中提到的某位县直一把手,为了在干部调整中获得更多投票,给每位县领导送了一册货币纪念册,结果他的票数排名第一,这说明拉票行为确实能够影响民主推荐的结果。
    6 F" [* X7 ]" I
    / s6 y2 h+ {$ m  N& ]) l0 j3 X八、 纪律:悬在干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2 U: h( F; b: i: X

      X4 o/ Z  ~2 y7 x* [《中县干部》虽然没有专门章节论述纪律问题,但从其对干部违法违纪案例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纪律在中国基层政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纪律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执行的重要保障,也是约束干部行为、防止干部腐败的重要手段。7 Z! D2 Y/ q: Y2 J, Y$ l* r

    - a/ H5 b/ O. i& D4 b* M( u在中县,干部违法违纪问题主要包括经济问题、作风问题和政治问题。经济问题主要表现为贪污受贿、以权谋私、公款私用等;作风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活作风腐化、道德败坏等;政治问题主要表现为违反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等。
    : y( R: u0 h5 _$ W- L8 L" K; b* k) K8 g! X7 z& v) I6 c
    《中县干部》中提到了多个干部违法违纪案例,例如王封文受贿案、贾本声受贿案、徐庆中男女关系案、刘军元与郑云波不正当两性关系案、陶勤先、叶理时等弄虚作假案、岳安达玩忽职守案等。这些案例反映了中县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说明纪律建设的重要性。
    . W* F5 r' f$ b( |# }, ?
      g* X: H2 L: G0 [6 W* `* m' x8 ^对于违法违纪干部,中县纪委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 Q4 V1 ^8 T6 A, ]9 U8 n9 Z0 d
    党纪处分: 包括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籍等。
    & j  M+ i# Z0 P8 M$ [2 z5 h3 o政纪处分: 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 }5 p! E) ?+ \) U( m) F) {% G$ r) D
    司法处理: 对于涉嫌犯罪的干部,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2 ~! O) A( l" @# Y从《中县干部》中提到的案例来看,纪律处分对干部仕途的影响很大。受到警告、严重警告处分的干部,其仕途发展会受到一定影响,但一般不会中止;受到撤职以上处分的干部,其仕途基本就结束了。
    + |3 u* b: i6 K/ r0 k4 X& X. o9 U# w
    例如,王封文因为受贿被留党察看一年,行政撤职,最终抑郁而终;贾本声因为受贿被判刑一年,缓刑一年,并被开除党籍,其仕途彻底结束;徐庆中因为男女关系问题被留党察看一年,行政撤职,后在陈道白书记的帮助下恢复党籍和职务,但其仕途也受到了很大影响;刘军元因为与郑云波不正当两性关系被留党察看一年,行政撤职,后复出担任副局长和党支部书记,但其仕途也受到了很大影响;陶勤先因为弄虚作假被党内警告,但其仕途并未受到影响,后晋升为乡长;岳安达因为玩忽职守被党内严重警告、行政降级,但其仕途也并未受到太大影响,后晋升为街道办党工委副书记、纪工委书记。
    % a' X9 t/ x0 R, G" p$ y" i6 M8 E6 D3 O( t6 v
    这些案例说明,纪律是悬在干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它既是约束干部行为的准绳,也是惩治腐败的利器。加强纪律建设,对于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执行,以及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A2 t. ]2 I, a, b* A; \! G
    & z3 _! S' v7 g1 G
    九、 制度化与关系网:中国基层政治的困境
    2 {* x9 @4 k% u9 V& a9 l
    & ^$ I1 c8 U* I1 g6 k3 y《中县干部》揭示了中国基层政治生态中制度化与关系网的复杂交织,并指出中国基层政治面临着制度化困境。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不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建立了一系列的制度和规范,推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另一方面,关系网络仍然在干部仕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甚至有时候是决定性的作用,这与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所追求的公平竞争原则存在着明显的矛盾。1 B$ a  X& N/ ^) J' M

    4 G  K7 E& L: g6 o1 m4 i2 N3 s这种制度化困境的根源在于:
    ) p* v9 I6 Z- k0 i
    3 z7 V$ e, f" q/ l. C1 C权力结构: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掌握着干部选拔任用的人事大权,这使得权力过于集中,容易滋生腐败和官僚主义。权力集中是官僚体制的特征,也是中国政治体制的现实。如何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是解决制度化困境的关键。5 C4 ]& g9 r/ i6 Q. B  h3 |

    3 o8 X% B3 y6 s% ^8 Q1 f例如,《中县干部》中提到的书记办公会和县委常委会,这两个会议是决定干部任免的关键环节,而这两个会议的参与者都是县委的主要领导,这说明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容易导致“一言堂”现象。! s& D- T6 p9 l4 v+ w- S9 p9 f. x
    5 q0 l* h8 j& V" N% Q
    政治文化: 中国社会是一个人情社会,关系网络根深蒂固,这使得关系运作成为一种普遍现象,难以根除。人情社会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征,它强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这与西方社会强调个人主义的文化传统有很大的区别。如何改变这种文化传统,是解决制度化困境的难点。0 z8 \+ F- R* `0 J! X; P; G1 x
    8 o# f! d$ n3 [
    例如,《中县干部》中提到的各种关系类型,如血缘关系、姻亲关系、干亲关系、同乡关系、同学关系、战友关系等,都可以在干部选拔任用中发挥作用,这说明关系网络已经渗透到中国基层政治的各个方面。& l  X5 u; S+ e: N2 w
    % C! Y: c+ j' P
    经济发展: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权力和资源的价值不断提升,这加剧了权力寻租和腐败现象。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但也可能成为腐败的温床。如何规范权力运行,防止权力寻租,是解决制度化困境的重点。
    1 u$ Z8 H0 A2 M$ p& z+ {
    ' n4 A+ f4 z' r6 v) _& w2 U例如,《中县干部》中提到的政绩考核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数字出官,官出数字”的现象,一些干部为了追求政绩,不惜弄虚作假,甚至牺牲长远利益,这说明经济发展也可能成为腐败的诱因。
    % i. A! y3 `+ r) J* k/ @2 F$ b# G) b5 o
    十、 结论:改革与展望& Z; |5 W8 t. W9 I

    ) U* N* A' v' B7 p7 u9 x8 W《中县干部》为我们理解中国基层政治生态提供了一个生动的案例,其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然而,从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视角来看,《中县干部》所呈现的中国基层政治生态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权力过度集中、关系网络盛行、政绩考核机制扭曲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反思,并探索改革的方向。5 i# I% C$ J4 l* C2 p0 K0 X

    % ~/ L& C3 Q' V0 T; F: [% `! v; _( g为了推动中国基层政治的健康发展,我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 f) N# H* i2 H: M! P
    7 b; W. _% W. f加强党的领导,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真正做到“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选拔出忠诚干净担当的优秀干部。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也是干部队伍建设的根本保证。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不断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把真正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 I5 V, t7 F4 I

    ' z& ]# J8 f4 w7 `例如,可以进一步完善民主推荐制度,扩大民主推荐的范围,加强对民主推荐的监督,防止拉票行为的发生。同时,可以探索建立更加科学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将干部的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纳入考核范围,并加强对考核结果的运用,真正做到“以德为先,任人唯贤”。
    7 `3 K% K6 M0 ~
    ) c, O7 M) J- Z* m! T& W推进依法治国,加强权力制衡: 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加强对权力的监督,防止权力滥用,促进权力规范运行。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也是解决制度化困境的根本途径。要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完善法律法规体系,规范权力运行,加强对权力的监督,防止权力滥用,促进权力规范运行。0 B% x+ _$ u: z- \7 a& E
      Z3 S( c. W+ i  X
    例如,可以进一步完善干部任免的法律法规,明确干部选拔任用的程序和标准,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防止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 ~( g) X; a" ]4 A9 `( C; D- L  t
    % T( l7 ?9 c' `% h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扩大人民群众参与: 拓宽民主渠道,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让人民群众在干部选拔任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社会主义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也是解决制度化困境的重要途径。要扩大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让人民群众在干部选拔任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o4 t: L4 g8 l6 i6 |( C
      s. L# a2 V% p' q; D9 |" @3 k  ]: E* P
    例如,可以探索建立基层干部直选制度,让人民群众直接选举基层干部,这将有助于提高基层干部的民意基础,增强基层干部的责任意识,也能够有效防止“关系运作”和“暗箱操作”。
    . F3 I( X/ @& C, ]7 d: L
    0 z) y* E1 ~' z. @  s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加强对干部的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和价值观,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思想道德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也是解决制度化困境的重要保障。要加强对干部的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7 M' m9 `* ~! E8 X8 P+ M8 G
    / [$ d/ y% ^- [2 F  o
    例如,可以加强对干部的党性教育、廉政教育和法制教育,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和价值观,增强干部的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 u3 Y! o( w( l
    7 F/ I" B+ d3 M% q7 e中国基层政治的改革任重道远,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实践,才能找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体现社会主义民主制度要求的改革之路。- L# }, ]% ~" x. e  h
    ' {& B/ ?3 L# }9 i% A, e4 J" P
    总而言之,《中县干部》是一部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著作,它为我们理解中国基层政治生态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考。同时,该研究也引发了我们对中国基层政治改革的思考,希望中国共产党能够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完善干部制度,推动中国基层政治朝着更加民主、法治、科学的方向发展。
    0 o; ~; B0 G$ P+ n: Q" H% y6 J) a, w: u! s) \$ o/ m
    这篇文章是我18年的时候,因为工作职责变化,不再管生产系统,清闲了很多。所以也看了好多兴之所至的书,顺手写了不少读书笔记。不适合在公开的场合实名发布,还有不少,以后整理一些放在坛子里吧,就当立此存照吧。

    评分

    参与人数 7爱元 +57 学识 +2 收起 理由
    helloworld + 10
    tanis + 4 谢谢分享
    住在乡下 + 1 淡定
    老票 + 18 + 2 精彩
    laser + 10

    查看全部评分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1-27 14:28 , Processed in 0.047582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