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30|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闲谈”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20-12-1 21:07
  • 签到天数: 1 天

    [LV.1]炼气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24-10-9 23:54: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前几天说起西西河,于是回河看了一眼,发现有人谈”计划经济“。正好,想谈一下。

    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经济体制的设想,我不太清楚。但显然计划经济是早期共产主义设想的一种经济方式。而这种设想又带有了19世纪”决定论“的思想痕迹。这种思想认为一旦人掌握了所有客观规律,就能对未来进行精准的预测。这很符合十九世纪人类的思维习惯。在经济领域,我们如果能够对经济进行精确的控制和计划,显然就能够消除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性。似乎从逻辑上来说理所应当。

    然而到了二十世纪,我们显然发现了很多事情并不是符合传统决定论的。除了量子力学这个bug外,还有一些事情表明客观世界比我们想象的更复杂些。比如地震的发生和天气预报。现在来说,处于临界状态的地形发生地震是一种随机的不可短期预测的事件已经成了共识。而天气预报则发现,短期内的预报还比较靠谱,而两周以外的预测往往发现观察误差外的变量最后演变成重要的甚至主要的变量,最初可以忽略不计的因素后续往往会发生极大的影响。而这是通过提高观测初始精度无论如何也难以避免的事情。即太平洋岛屿的蝴蝶扇动翅膀导致南美丛林的暴风雨的蝴蝶效应。
    说到底,随机性和难以预测的偶发事件不仅是难以避免的,而且很有可能产生重要影响的。即无论我们对客观规律有多么明确的认知,未来总是有很大的偶然性和随机性的。

    而在经济领域其实也是如此。经济来说,底层逻辑是商品交换,而社会化大生产说到底是资源配置的问题。
    全社会的社会化大生产是资本主义后才有的事情,马克思对此有深入的揭露。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自发的调节往往形成社会资源的大量错配,形成社会生产相对过剩,而这种过剩积累如同DNA上基因损伤的积累导致癌变,它导致社会生产每到一段时间就要产生经济危机。市场经济有一个“市场失效”的问题,就是说靠市场调节反而是坏结果,资源没有得到合理使用。Bug积累到一定程度,社会就要重启。周期性危机被马克思预言,而且非常顽固。因此,共产主义思想也就快速有了大量拥趸。人们开始设想用新的生产方式取代它。

    等到苏联建立了,种种挑战之下,搞了计划经济。而人们最初发现的是他的成功。的确,”计划经济“最初是非常成功的,它成功的让苏联变成一个工业国,特别是使得他有能力打赢千难万苦的苏德战争。而二战后建立的若干社会主义国家的初期发展都表现这种方式的有效性。有些事情的失败往往孕育在它的成功里面。

    计划经济的有效性在于它在已知领域表现卓越,比如要搞钢铁,要搞煤炭,要原材料,要搞某种产品,它都能完成的很好。但在未知的领域,它就无能为力了。而在计划调配下的社会资源下,经常发现社会需求不在配置的范围内。在市场经济下,这种情况很好解决,有需求很快就有大量自发的资源配置过来提供供给,而计划经济下则无法满足。另外一方面,由于社会需求的情况没有有效工具能够衡量,也就无法进行有效资源配置。而社会的商品交换往往带有很强的随机性和偶然性的,这种不可预测性往往可以产生重要影响。比如说同样几个类似的产品,偏偏某一个成了爆款,改变整个行业的改变,这是市场上非常常见的事情。但人们很难事前进行判断,给予资源配置。
    计划经济下,资源配置错误是常态,表现就是计划经济下总是出现供给不足的情况,即短缺经济。还要加上个人导致的错误指令导致的资源错配。市场失灵需要时间积累,而计划配置错误则是常态,结果是在和平竞争下,计划经济打不过市场经济。被琳琅满目的西方商品腐蚀不仅仅是个人的问题,说到底,人是对抗不了廉价工业品的。
    80年代之前,我们吃这种苦头可是太多了。不得不感慨一下,有些事情太过成功,让人往往以为理所应当。改开以后,我们市场化改革过于成功,我已经看到些言论认为如果继续搞计划经济会如何如何的调子。记吃不记打乃人的天性。

    个人以为,邓对社会主义最大的贡献是通过摸索最后确立了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基础性地位的表述,尽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词是他退休后才被提出来的。这如同设计一架飞机,飞控系统没有必要时时控制飞机的飞行姿态,而应该让它处于某种自运行的状态,而如果是必须时时调控的飞行姿态的飞机,一定是无法飞行的。

    当然,人类研究经济自然不是让它自运行的。我们研究,探讨经济也不是为了躺平的,更何况马克思的预言直到今日仍然有效。尽管微观上有大量随机自发的现象,但社会大生产总归是有些规律和方向可以掌握的。比如说地震无法短期预测,但地震发生区域和概率总还是能搞的,板块断裂带总还是很清楚的;天气虽然难以长期预测,但夏天热冬天冷总还是知道的。计划也许搞不了了,但调控可以。
    我们对经济的调控,即陈经说的官办经济,而且中央有汇总,根据既有的情况,对未来进行一个经济估算,然后据此对此进行一个主要性的资源配置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效率极高的。比如说电力,能源,钢铁,粮食,原材料等等。我们在00年前后进行的电力和能源超前部署都取的很好的效果,虽然03年还是又出现了电慌。现在我对中国非常有自信的一个点是一旦发现了有什么创新科技,我们就能有大量的资源配置过去,保证我们绝不会再次被落下。在社会公有制的基础上,实现了对整个社会生产的有机的,前瞻性的资源配置。从目前看,要比美国的方式强。我们可以通过产业政策,补贴,国家投资,等等手段实现对于某个重要产业的资源配置,而美国则只能拿出来补贴一条来。

    个人认为,我们现在话语权还太少,而未来最重要的经济学著作将是对我们经济运营模式的阐述。也许二十年后我们会看到这一幕。

    评分

    参与人数 6爱元 +48 学识 +2 收起 理由
    老票 + 14 + 2
    唐家山 + 4
    landlord + 12 涨姿势
    pcb + 4
    tanis + 4 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20-1-2 12:07
  • 签到天数: 1 天

    [LV.1]炼气

    沙发
    发表于 2024-10-10 00:20:23 | 只看该作者
    计划经济也许更适合大毛。搞市场经济,远东很快没人了。即使在中国,黑龙江也是人口萎缩的厉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24-10-10 00:33:54 | 只看该作者
    计划经济要解决的问题是资本主义盲目生产造成的资源浪费。“资源闲置浪费”或者“资源配置错误”恰恰不是计划经济而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当然,在资本主义这边,这个现象有个更著名的称呼“生产过剩”。

    至于你说的:
    在市场经济下,这种情况很好解决,有需求很快就有大量自发的资源配置过来提供供给,而计划经济下则无法满足。

    根本就是错觉。就拿那个最有名的大萧条时期农场主把牛奶倒掉也不供应市场的例子来说吧。是当时对牛奶的需求降低了吗?不是,当时有大批的人饿着肚子,排队在领慈善组织发的土豆汤,显然他们也是需要牛奶的。那么是像有人说的把牛奶运出去的运费比牛奶的售价还高,导致无利可图吗?那么按照你的市场理论,很显然由于运费高昂,市场应当自发的产生大量运力来解决这个问题对吧?但实际则是运力大量衰减。

    那么什么是“需求”?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里,所谓的“需求”只是买得起的人的“需求”。吃救济的,虽然也是人,也要每天喝牛奶,但由于他们买不起牛奶,所以他们的需求就不是“需求”。这就造成了一方面要喝牛奶的人很多,另一方面农场主因为牛奶卖不掉而要把牛奶倒掉。这其实就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任何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生产个体,不论其是否自己有所觉悟,都是以占领整个市场,实现垄断为目标的。因此其生产不是以自己的市场份额为准,而是以整个市场容量为准。这就必然造成浪费资源。原因在于市场上只需要100件产品,十个生产商都生产了100件产品,于是就造成了900件的浪费。但由于每个生产商的市场预期都是100件产品,那么自然原料备货也得是100件。这就是“资源闲置浪费”现象了。

    辨证得看,“生产过剩”有“生产过剩”的好处。也就是在消费者能够买得起得情况下不用担心短缺问题。但这里有个前提是“买得起”。就像在美国谁都知道几年换一辆新车是好的,但大多数美国贫民是没有条件来换的。不过这是涉及到更深的分配问题,可以另开文章讨论。

    从计划经济的角度来说,如果产品生产是有计划的,当然可以保证消灭“资源闲置浪费”现象。问题在于怎样预测需求。

    对于投资周期长,资金密集,需求恒定的产业,当然很容易作出预测。例如各类重工业。就算是中国这类基建狂魔,前几年疯狂建设需要大量的水泥和钢筋,由于基建周期长,也很容易计算出根据增长率在今后几年内的需求从而安排生产和投资新设备积累产能。而市场经济在这种情况下实际是比计划经济低效的。例如修建铁路。美国由于工业化的要求,19世纪曾经掀起修建铁路的狂潮。最后结果是大量铁路闲置作废连带导致了经济危机。

    传统上,市场经济比计划经济看似高效的地方是有关民生的短周期农业或轻工业,例如服装,食品,家具,甚至娱乐等等。这类商品的需求变化多端,而且品种繁多,人的口味和爱好又多变,因此在市场经济下用“生产过剩”来制造一个“适应需求”,“引导需求”的现象很容易。但是,要看到的是,这仍然是以资源浪费为代价的。只不过现代条件下,生产力发达,这类浪费大家可以容忍罢了。

    那么计划经济是不是对此无能为力呢?也不是,要对短周期商品进行计划,则要求及时得到需求信息并进行及时反馈。说实话,在及时得到需求信息这点上,市场经济做的也不好。只能依赖过去的销量辅之以大量的市场调研分析得到市场预估。这一点恰恰是以前计划经济所缺失的。但这并不代表计划经济不能搞依据过去销量辅之以大量的市场调研分析得到市场预估。计划经济对于过去销量一直都有统计。但错误的地方是往往只以过去销量为准而忽视短期的大量需求或花式变化。而进行反馈这件事已经说过了,市场经济是用“生产过剩”来“适应需求”,也就是浪费大量资源来满足市场短期商品需求的多变。

    那么在现代技术条件下,使用更好的通信工具例如互联网,计算机甚至AI处理需求信息并计划生产是完全可能并正在进行的事情。只不过在市场经济下,每个商品生产者都在自己搞一套这种东西,而没有全社会的统筹安排罢了。造成的结果是需求被扩大化,越是预估,则越是供过于求,最后导致经济危机。归根到底,资本主义追求的是个体利润的最大化而不是社会利益的最大化以及资源利用的最大化罢了。

    评分

    参与人数 3爱元 +22 收起 理由
    蓦然回首 + 10 给力
    landlord + 8 谢谢分享
    pcb + 4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24-10-10 04:39:06 | 只看该作者
    很有意思的话题,会试着从控制理论出发讨论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20-12-1 21:07
  • 签到天数: 1 天

    [LV.1]炼气

    5#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0 09:16:09 | 只看该作者
    孟词宗 发表于 2024-10-10 00:33
    计划经济要解决的问题是资本主义盲目生产造成的资源浪费。“资源闲置浪费”或者“资源配置错误”恰恰不是计 ...

    市场与计划之争说到底还是资源配置问题,市场配置失效是偶然的,需要积累的,而计划配置资源失效是经常的。这是被历史证明过的事实。

    我当然不是市场万能论的支持者。整个社会社会化大生产与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整个社会的生产的无政府性,生产无限化和的需求相对狭小的矛盾,这些从根本上来说都是资本社会所有制导致的,而不是市场本身的问题。

    市场调节资源配置并不需要”过去的销量辅之以大量的市场调研分析得到市场预估“,你忘了市场的根本杠杆,价格杠杆。我甚至认为你高中政治的相关内容并没有学清楚。市场需求是通过价格杠杆反应的。

    说到底,我认为这是个人所持方法论的问题。你以为未来科技发展,有了AI,有了高技术通讯,我们便有了一个无所不知的神可以用来主持社会生产。
    我认为,从微观来说,个体需求而产生的社会交换不可预测,即微观经济不可预测。例如一个小吃车,老板很难预测今天会有多少客人来吃,从而让手头的材料恰好不浪费。但宏观来说,社会生产是可以预测和修正的。小吃车固然无法预测客人的多少,但时间久了大体还是有个估计用多少米面油肉的。社会化大生产只要协调好了重要的,大宗资源的配置就可以了。对于偶发的,意外的情况有足够资源能够应对。

    换一个说法,有人或许以为科技足够高就能消除社会生产的不确定性,完全统筹社会生产,我认为社会生产的微观角度上的不确定性是它本身的性质,我们需要的是将其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而在宏观上实现社会生产的有序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24-10-10 10:09: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孟词宗 于 2024-10-10 10:12 编辑
    史节 发表于 2024-10-10 09:16
    市场与计划之争说到底还是资源配置问题,市场配置失效是偶然的,需要积累的,而计划配置资源失效是经常的 ...


    如果每隔几年就要来一次经济危机,每隔几十年就要来一次萧条,每隔七八十年就要来一次大萧条,如此有规律可循的现象,怎么会是偶然?搞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市场要失效,经济危机必然要发生。

    而所谓“计划经济导致资源配置错误”还真就是宣传。搞计划经济的国家大多是后发国家,就那么点家底,当然要精打细算,省吃俭用。而搞计划经济的不论是苏联还是中国都迅速用比资本主义国家少得多的资源,短得多的时间实现了工业化。而真正说来,计划经济进入正轨后就不存在你说的所谓“资源配置错误”。当然,如果你认为当年的凭票供应是“资源配置错误”,那么只好说这又是一个错觉。

    苏联人当时排队买面包,或者像中国人那样凭票供应,但毕竟都可以买到面包。而美国呢?不说美国当年大萧条的时候,一方面有人失业买不起牛奶,另一方面把牛奶倒掉,就说身为超霸的美国现在好了。

    据不完全统计:

    美国有4千7百万人得不到足够的食物,其中有1千4百万儿童(20%的儿童总数)。49%的美国人口领取食物补助。100%的美国县一级存在有人得不到足够食物的问题。

    出处:https://www.feedingamerica.org/hunger-in-america

    5.1% 的美国家庭(每 20 个家庭中就有 1 个)经历了非常严重的食物短缺,这是一种更为严重的粮食危机形式,这些家庭报告称,由于买不起更多的食物,他们经常不吃饭或减少摄入量。

    黑人家庭(23.3%)和拉丁裔家庭(21.9%)的食物短缺率较高,均为白人非拉丁裔家庭(9.9%)的两倍多。

    与郊区(11.7%)相比,城市地区(15.9%)和农村地区(15.4%)的家庭遭遇食物短缺的比例更高。南部地区的家庭遭遇食物短缺的比例继续高于美国其他任何地区,2023 年有 14.7% 的家庭遭遇食物短缺。各州的食物短缺发生率差异很大,从新罕布什尔州的 7.4% 到阿肯色州的 18.9%(2021-2023 年三年期间)。

    出处:https://frac.org/hunger-poverty-america


    更为惊人的是,美国CDC公布:美国2022年有21000人死于营养不良。而且这个数字是在增长中的。2018年才9300人。

    那么问题来了,美国是市场经济。如果市场经济真的比计划经济好,那么为什么作为印钱就能买到世界上任何东西的美国,居然国内有49%的人口领取食物补助,4700万近15%的人口得不到足够的食物?五分之一的儿童吃不饱?而且还有两万人死于营养不良?

    这里当然涉及到了所有制和分配问题。但经济归根到底就是如何改造和分配资源的活动。如果计划经济要求你排队,吃的不一定好,但保证每个人都能吃到,而市场经济不需要你排队,但只保证你有51%的可能性能得到吃的,你觉得哪个系统更好?

    如果你是属于51%能买得起面包的,当然不会觉得市场经济差,收入高的话很可能还觉得商场里的东西琳琅满目,物质极大丰富。但如果你是属于49%买不起面包要领食物补助的呢?如果你是属于5.1% 的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呢?

    所以,市场经济虽然不用排队,但绝不是什么对所有人的最优解,而是用局部的“生产过剩”来服务社会上的部分人口,从而对这部分人造成“物质丰富”的假象罢了。

    至于价格反映需求这个东西我真的只好呵呵了。前面已经跟你说过了,价格并不反映真实的需求,只反映“买得起”并“愿意买”的人的需求。就像牛奶,没钱买牛奶的人难道对于牛奶没有需求?但这部分需求是不反映在价格上的。哪怕牛奶降到一分钱一瓶,对于分文没有的失业者也是毫无意义的。又比如中国的房市,房价这么高难道真的反映了市场需求?如果是这样,也不会搞出前两年江西吉安半个新城空置,甚至一线城市也有22%的空置率这种奇景了。而这一点也是中学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而你举小推车的例子实在太对俺的胃口了。你举的这个例子哪里是在赞美市场经济,完全是在反市场经济啊。别忘了,市场经济主张供求必然最终达到平衡。卖小吃的老板可能头几天会多备或少备货物,然而时间一长他准备的货物必然是符合市场需求的误差是会越来越小的。而鼓吹市场经济的古典经济学家们最喜欢使用的例子就是一个小市场每天的进货量和销售量总是会达到奇妙的平衡,就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调节一样。而你呢,居然敢说小吃车的老板不知道每天该备多少原料。你真的相信市场经济?你真的相信看不见的手?你真的相信市场会自动达到供求平衡?

    我看,你骨子里是不信的。

    微观的统计恰恰是现代各个公司制定生产计划的基础。现代企业,没有一个是根据价格来制定生产的。而是反过来,先分析一个产品的销售对象和市场容量,然后制定一个生产计划,而价格则是计划的一部分。就像iPhone刚刚上市,市场上没有任何同类产品,水果教主是根据什么来制定每台iPhone卖499美元到599美元的呢?很简单,先算出每台的成本,然后根据预计的销售对象(例如中产阶级)市场容量预计每季度销量以及营销策略(例如饥饿销售)制定一个能够最大限度优化利润的价格就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9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795 天

    [LV.Master]无

    7#
    发表于 2024-10-10 10:52:28 | 只看该作者
    搬个小板凳看高手们辩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20-12-1 21:07
  • 签到天数: 1 天

    [LV.1]炼气

    8#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0 22:17: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史节 于 2024-10-10 22:18 编辑
    孟词宗 发表于 2024-10-10 10:09
    如果每隔几年就要来一次经济危机,每隔几十年就要来一次萧条,每隔七八十年就要来一次大萧条,如此有规律 ...


    我觉得有时候觉得很搞笑,但更多是很让人无语。客机大概几年总会出一次事故,看样子对你来说,飞控系统能够操控飞行器是谎言了。

    今天的中国也搞市场经济,今天的中国没有“国内有49%的人口领取食物补助,4700万近15%的人口得不到足够的食物?五分之一的儿童吃不饱?而且还有两万人死于营养不良?”
    是不是意味着市场经济的成功?
    美国的失败是市场经济的失败,那么中国今日的成功是不是市场经济的成功啊?
    不能只看对你有利的证据啊。美国的失败是资本主义的失败,而中国的成功也证明资本主义的失败,同时证明了市场经济的成功,当然并非传统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这有什么奇怪的,因为市场经济是美国人的专利?

    计划经济有政权搞过,而且在世界上得到了相当广泛的实践,为什么最后都一股脑的转向了市场经济?为什么这些政权会垮台?
    计划经济比市场经济优越,然后实践中都失败了,不是理论错了,是现实错了?还有没有一丝一毫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味道?哦,中国不搞你赞同的道路,你都要中国搞帝国主义了,的确不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的样子。
    91年国际共产主义的失败根本上是源于经济的失败,这么惨烈的失败不反思不检讨?
    把责任抛给宣传?经济上很好,只是大家都是被骗了?东西方那么巨大的生产力差距看不见?

    而真正说来,计划经济进入正轨后就不存在你说的所谓“资源配置错误”。

    我说实话有点无语。
    第一,我们这些亲历者还没死绝呢。
    第二,我的原话 “计划经济下,资源配置错误是常态,表现就是计划经济下总是出现供给不足的情况,即短缺经济。”
    你说不存在?众所周知,70年代正是整个苏东阵营的黄金年代。而匈牙利著名经济学家科尔内的代表作《短缺经济学》出版于1980年,而这篇著作是1976—1977年间他在瑞典以“短缺经济学”为题作了一系列演讲而总结的产物。也就是在70年代,施行计划经济国家发生的短期经济现象就是一个被普遍关注重要问题。
    第三,如果你要否认计划经济下发生过长期的,持续性的短缺经济现象。那么从中国到东欧,包括前苏联区域,当年的人被西方琳琅满目商品击溃信念的事件是怎么发生的?从西西河到爱知声,这批人的主体可就是这段历史的亲历者。
    哦,仅仅是因为宣传?西方人宣传厉害?是不是你觉得宣传就可以搞一场翻天覆地的革命了?老百姓都是没脑子的,可以全靠忽悠洗脑都?毛泽东的人民史观还要不要了?

    如果你觉得这些历史都没发生过,那我觉得的确没什么讨论的必要了。大约你和我们经历的不是同一空间的历史,甚至物理定律可能也不一致。

    我的原文:“市场需求是通过价格杠杆反应的”
    阁下:“价格反映需求”。
    我觉得我看到这,你后面写的东西我都可以不看了。原来可以肆意歪曲别人的观点啊?
    怪不得你以为我说小吃车是赞美市场经济的。
    我明明说了“但时间久了大体还是有个估计用多少米面油肉的。”
    阁下居然说:“小吃车的老板不知道每天该备多少原料”。

    嗯,写到这我才发现我的确是在浪费时间,我不是在做有益的探讨,而是在和肆意歪曲别人观点和无视现实做斗争。有些人活在虚幻的世界中,我又不想打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发表于 2024-10-11 03:55:05 | 只看该作者
    史节 发表于 2024-10-10 22:17
    我觉得有时候觉得很搞笑,但更多是很让人无语。客机大概几年总会出一次事故,看样子对你来说,飞控系统能 ...

    飞控当然能控制飞机,但飞机也出事故。那么是不是就是说飞控系统没问题?波音737最近摔掉好多架,最后被停飞发现的可是飞控系统本身的毛病吧?

    苏东波的问题以前就讨论过了,思想上先投降了,那么当然堡垒从内部被攻破了。你不承认这点,就不承认吧,不强求。至于亲历所谓“西方琳琅满目商品”,谁没有亲历过呢?“厨房辩论”又不是苏东波时候的事情。为啥当时人民被忽悠了?“远香近臭”呗。计划经济要求你排队,吃的不一定好,但保证每个人都能吃到。而人民当时没有感性认识,看到“西方琳琅满目商品”,以为这些商品都是谁都可以买得起的。另外,人在没有吃亏前,一般都不会认为自己不行的。即使有人告诉他们,西方资本主义虽然“西方琳琅满目商品”,但只有51%的人能买得起,又有多少人会把自己归类于买不起的49%?改开前和改开初期,大家只看到下海的人赚得满盆满钵,当然觉得自己下海只会赚得更多。这就叫做“只看到贼吃肉,没看到贼挨打。”

    而计划经济真的只有“短缺”没有“增长”?举例来说,苏联1929年至1955年的标准斯大林计划经济时期:

    1955年的苏联经济相比1929年增长了14倍。1955年,苏联是欧洲最大的经济体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在除去卫国战争时期后,这一时期的经济年均增长率为13.8%。 如果考虑到战争年代,年均增长仍超过10%,也就是说,即使是对于整个这个时期,经济增长的速率也是两位数的。同时,1955年相比1929年,人们的预期寿命增加了26年,国家的人口增加了4600万。如果没有四年的战争时期,那么,正如现代人口学家的计算结果显示的那样,人口将增加1亿人。同时,1955年的公民的实际工资相比1929年增加了4倍,他们在银行的存款也增加了5倍。这些都是由简单的、可衡量的指标所证实的事实。

    事实上,1928年的所有经济指标都大大超过了1913年的同类指标。当时,尽管内战之后,满目疮痍,但是从1921年到1928年,进入了新经济政策的时代,因此出现了一个恢复的阶段。1928年,当时的国民收入相比1913年的水平高出19%,工业生产增长32%,农业增长33%,固定资产增长36%。因此,1928年开始的斯大林政策实行使其的两位数的增长也是在高基数上发生的,这是一个真实的世界记录。


    所谓的“西方琳琅满目商品”是用局部的“生产过剩”来服务社会上的部分人口,从而对这部分人造成“物质丰富”的假象罢了。当然,从你的言论看,你显然是不承认这点的。

    至于“市场需求是通过价格杠杆反应的”,呵呵,俺还真不知道你到底要表达啥了?好吧,咱们回到古典经济学的标准需求-供给模式:经过一定时间,需求和供给总能达到平衡,而推论之一就是这个平衡点就是供需作用下的价格。供不应求(物以稀为贵)倾向价格上升,供过于求(降价促销)倾向价格下跌。 看好了,看清楚了,是供需决定价格,而不是反过来。当然,你可能会说,价格上升了生产者为了逐利就会多生产产品,反之则少生产。但前面说过了,买不起的人的需求是不计入的。所以价格并不反映真实需求。

    既然你把《短缺经济学》奉为圣经,却连市场经济的基本概念都没有,那我们就不要继续互相打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9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795 天

    [LV.Master]无

    10#
    发表于 2024-10-11 14:25:0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唐家山 于 2024-10-11 14:27 编辑
    史节 发表于 2024-10-10 22:17
    我觉得有时候觉得很搞笑,但更多是很让人无语。客机大概几年总会出一次事故,看样子对你来说,飞控系统能 ...


    我来凑个热闹吧。
    先说一段闲话。社会“科学”太软了,导致很多基本的假设都没有坚实的基础。而且人类社会本身就有反身性,没法做精确的受控实验。往往同一时间段内可以并存多个互相冲突但是各自都基本自洽的理论,而且这些理论短时间内还没法分出胜负。所以检验一个社会科学理论的有效性,只能看这个理论的中长期预测准不准。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下面回归正题。我认为短缺和过剩实际上是一体两面。做一个思想实验吧。假设社会产品总量是有限定的,并且不满足所有人的总需求。
    如果某种制度按照每人都至少分配特定数量的产品,类似于广度优先搜索算法,那么短缺是占主导的。即社会产品可以分配完,并且每个人都有基本保障,但是大多数人的需求都无法完全满足。
    如果某种制度按照某种优先权进行分配,类似于深度优先搜索算法。如果优先权出现了异化,那么过剩有可能会占主导的。优先级高的人群的需求不仅能够满足,而且还出现了优先权的富余。但是优先级低的人群的优先权不足,导致某些产品无法按照优先权分配给低优先级的人群。最后就是社会产品没分配完,出现过剩。金钱的多寡就是这样一种优先权。
    所以说短缺和过剩是和分配制度有直接关系的。如果是接近于按需求分配,那么一定是短缺的。如果是按金钱或者某种权证分配,那么有可能会造成过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20-12-1 21:07
  • 签到天数: 1 天

    [LV.1]炼气

    11#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1 15:32:54 | 只看该作者
    唐家山 发表于 2024-10-11 14:25
    我来凑个热闹吧。
    先说一段闲话。社会“科学”太软了,导致很多基本的假设都没有坚实的基础。而且人类社 ...

    你对社会科学的解读我觉得可以算作我的微观经济无法预测的一种注脚。
    不过我现在觉得微观经济无法预测这个话不准确,应该用微观经济测不准更好。

    “短缺和过剩实际上是一体两面。”我非常同意,本质上都是资源配置失灵导致的。但问题的主要矛盾不在于分配,而在于生产。
    计划下,主要资源要首先保证主要产品的生产。这个在逻辑上似乎没什么问题,但在实际执行当中问题太多了。因为制定生产计划的时候不可能预料到所有情况,而这种修改计划的反馈如果一定要到某层,环节时间都是不可调和的。
    还是小吃车的问题。一个馄饨摊子,他的粮食,肉类,油都需要高层来统筹吗?你就是最快的AI,通讯,它在程序上也是可笑的。而如果像去年的天水麻辣烫一样,突然火了呢,需不需要上面来调配面油肉的计划?就算在技术上没问题,统筹层面也会因为信息爆炸而宕机的。
    社会化大生产中到了极其复杂的当下,统筹者不可能掌握微观经济的所有情况,也没必要。而这种微观下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资源的配置是种必然,起码是当下历史的必然。未来人类出现了更好的工具再说。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4 收起 理由
    唐家山 + 4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9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795 天

    [LV.Master]无

    12#
    发表于 2024-10-12 08:57:35 | 只看该作者
    史节 发表于 2024-10-11 15:32
    你对社会科学的解读我觉得可以算作我的微观经济无法预测的一种注脚。
    不过我现在觉得微观经济无法预测这 ...

    我对经济学是门外汉,对于“短缺经济学”更是望文生义。
    但是我对“短缺”和“过剩”还是有直观的认识的。从常识来看,"短缺"是生产的产品供不应求,“过剩”是生产的产品供过于求。如果从货币和市场为基础配置的角度来看,“短缺”是消费者有钱但是买不到东西,“过剩”是有东西但是消费者没有钱买。两个“过剩”之间的“求”是不同的,这就是我说的“优先权的异化”。
    从最根本的原理来说,短缺是绝对的,过剩是相对的,因为资源总是稀缺的,而人类的需求是无止境的。如果从资源配置是否有效的角度来看,生产相关的是主要矛盾,我同意你的观点,没有异议。但是“计划”和“市场”都会造成资源配置失灵,两者的优缺点是互补的。目前阶段,“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应该是一个相对好的选择。
    不过从人类社会的整个经济活动来看,采用市场机制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固然有各种优点,但是毕竟引入了货币这种外在的等价物,相对过剩是难免的,这个是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2-22 17:16 , Processed in 0.148314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