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23-2-8 04:51 |
---|
签到天数: 1811 天 [LV.Master]无
|
本帖最后由 moletronic 于 2024-9-14 23:39 编辑 " t% }- o: J" S: N+ _
/ D" V6 L6 s2 t6 j8 h
被老财迷点名了,又看到“28nm光刻机”这种让俺不爽的说法,俺就来稍微说几句。% M4 W* ^5 ~: s) i7 p u }/ l
光刻机是个很复杂的体系。大约30年前吧,俺第一次看到光刻机,那时洋名叫Aligner,后来又有Stepper,Scanner。但这些是根据样品台的运动模式命名的,俺个人以为也不算是很好的命名方式。
3 U( E6 ]) P6 x9 c& g) ?! P, v还是回到光刻机本身吧。顾名思义,光刻机就是在半导体生产中进行光刻的机器。现代的半导体工艺非常复杂,往往包含几十个跟光刻相关的子工序。每个子工序一般又会有以下几个步骤:/ t& ], d0 T; s% P( c' ^
1. 表面清洗; X. Z; \- d4 R/ m& r* M c
2. 预处理: W+ \$ f5 ?1 c, i) ?
3. 甩胶% Q7 s( p' N9 j+ h- Z' }# B" v
4. 曝光$ }1 l5 \" t" y' e
5. develop(显影?)
6 K. i# G' t5 A( \) z6. 刻蚀/离子注入6 a6 O. M4 h$ W4 F
7. 去胶5 e; t$ ~- {+ T6 S
光刻机就是进行第四步的。半导体工业有XXnm节点,这个XXnm,在早期基本就是光刻机的分辨率决定的。光刻机是光学系统,而Ernst Abbe在1873年就给出了公式:
7 T/ j( ^ D% T8 {, e2 @$ U. r( i # u3 }' z5 {* A& P3 A& j
对于光刻机,公式演变为:
2 P* A8 W: E) W; p1 a" r. ` . @9 l3 q% o& C
这里面CD是最小尺寸,lamda是光波长,NA是数值孔径,K1是整个光刻系统的系数。如果想降低d,要么减小波长,K1,要么增大数值孔径。下面是用过的波长:/ f3 l5 X3 K; A9 r* s+ C
1. 436 nm (水银灯"g-line")
" M f# U: q R0 u9 Q2. 405 nm (水银灯"h-line")
# }4 d. @8 } U$ `/ _1 b, `2 K3. 365 nm (水银灯"i-line")
5 e8 c# ]/ {# y, d" g4. 248 nm (KrF激光)
5 T$ E: M+ o) f* |; B5. 193 nm (ArF激光)
# ~7 _" C3 l2 ]/ L6. 13.5 nm (EUV激光)
" h7 A( W% l+ w/ L/ ]( K Z/ ?工信部说的那两台机器应该就是用的248nm和193nm。早几年浦东拿出来吹牛的“90nm光刻机”就是用的193nm,现在变成65nm,估计是K1和NA优化了。在俺看来这个“90nm光刻机”和“65nm光刻机”是一个东西,区别估计是Camry LE和SE的区别吧。193nm可以一直用到7nm节点,台积当初就做到了。三星水平差一些,有两层上了EUV。牙膏厂的10nm(对应台积7nm)就是不想用EUV所以卡了6年搞不出来。
3 ~5 d( H9 w' W9 J$ u: L按照公式193nm对应的极限是90nm,但还能继续是因为有一些别的技术:
$ M" q# ]8 U/ \2 c" Z1. 林本坚提出的浸水。就是在物镜和硅片间加水。这样折射率从空气的1变成水的1.44,相当于数值孔径变大1.44倍。* i4 v3 u; V* A
2. 光学临近矫正(OPC)。早年的光刻遵循的是几何光学,不考虑衍射,掩膜上的形状和印出来的是一样的。OPC会考虑衍射效果,掩膜上形状和最终印出来的不一样,这样可以做出更小尺寸。7 L& y2 a: j2 @( s* ?! i @
3. Double-Patterning。这个翻译为双重曝光其实不好。以前有double-exposure,那个是把前面工序变成1,2,3,4,4,5,6,7. 现在这个double-patterning要更复杂,简单说是1-7,1-7要做两次。这两次之间硅片会动,要回到原位,就有误差,就是那个套刻精度。
" X: L" z, {: B1 Y* J4. FinFet/GAA,这个其实并没有实际减小尺寸,只是让有效尺寸变小了,所以节点数字变小。
0 i' o1 F) _1 R: `8 b
2 E/ B+ e; g, Q3 l5 t网上谣言说国内的浸水还在测试,希望能尽快成功吧。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