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3-6-3 21:32 编辑
; b. B ]& T" Q- [- n R ~0 a4 r% K& ^
手头有一本2020年第6期《海陆空天》,里面有一篇谈到脉动生产线的。
: ~+ d" [/ w6 S( ^' } J& W" T' c& l) b" ]$ {3 v! R, x
一直看到脉动生产线这个提法,一直不甚了了,这篇很好,从基本概念讲到Petri网络。早N辈子的时候听说过Petri网络这个说法,从来没有研究过,看来在离散事件系统最优化里用上了。
& S. D2 ^0 T$ z O; [: i2 b; f8 V6 d+ V& j. s
脉动生产线是相对于固定工位和流水线而言的。顾名思义,固定工位就是只有一个站位,从最开始的零部件组装到最后的产品测试,“人动机不动”,直到完工、拉走。在每一道工序的时候,相关的工人、工装、材料进驻,开始工作;到下一道的时候,换人、换工装、换材料。最初的汽车也是这么制造的,直到不久以前,飞机也是这么制造的。问题是每一个站位都是从头到尾,没有一点并行工作,产量受到车间里站位数的限制。
# V2 ~5 l# ?$ k4 t7 V3 r; y2 u8 D3 d0 t' o1 G4 W0 K
流水线反过来,“机动人不动”,装配线在不断移动,工人、工装、材料在固定位置,每一道工序在固定的位置进行,但在接连的产品上重复,所有站位并行工作,产量和效率大大提高。汽车制造从亨利·福特开始,就是流水线作业。问题是,每一道工序必须足够简单,不会因为问题而导致流水线堵塞,也需要有足够高的产量。
" C2 a: O; N8 p0 S( h- t: F) T5 Q9 H' J o
现代大部分制造业都是流水线作业。但飞机不是,因为飞机太复杂,产量又不够大,没法用流水线。3 I3 j9 T3 n( N
9 L4 ?( b g/ ]9 r
脉动生产线在固定工位和流水线之间。整个装配过程分解为少数几个站位,每一个站位完成若干工序,然后移动到下一个站位。这样,减少了固定站位需要不断有工人、工装、材料进进出出的问题,也容许不同站位之间并行工作。7 i0 _/ l7 `7 `" f
8 I: E8 Z; W9 u6 J
更加具体的还有很多问题:站位的划分,工装和材料的及时保障,等等。7 E8 ?8 [8 v) `7 w: |5 `! B& V
8 j3 Q/ ?) p* c/ Q Z根据文章,中国最早的脉动生产线是西飞制造歼轰-7A时建造的,2005年立项,2010年投产。2012年,洪都的L-15也用上了脉动生产线。2016年,成飞用脉动生产线制造歼-10改进型,估计就是歼-10C。2015-16年,西飞用脉动生产线制造运-20。2017年,陕飞打通运-9的脉动生产线。2017年,哈飞也在直升机制造上用上了脉动生产线。据报道,成飞已有3条歼-20的脉动生产线,第四条正在建设中。# w0 b6 l: j2 _# c q" [( z
* O7 k5 B, p9 X& s5 D: w, [西工大、上交大、南航、东南都参加了脉动生产线的建模仿真,但浙大先进技术研究院才是主导,已经研制了17套飞机自动化装配系统和2条脉动生产线,为歼-20和运-20的批量生产做出很大贡献。0 F8 T2 _8 v0 l5 I
/ \1 ^ L: c1 G( G文章中特意提到,浙大团队与中航联合,从航空制造加工工艺基础研究转向飞机装配工程关键技术攻关,攻克装配间接失效、制孔失准、定位变形三大难题,研制成功动态成组定位系统、移动机器人制孔系统、环形轨道制孔系统、5+X轴专用机床制孔系统、卧式双机联合钻铆机等,为运-20、歼-20、运-9等9个型号的制造提供工艺、技术、装备及系统的重要支撑。其中卧式双机联合钻铆机的钉头齐平读从0.05毫米提高到0.02毫米,实现了飞机壁板装备的全自动化,故障率小于千分之一。此前都是人工钻铆,故障率高达10%。' N& @( K9 p! d+ Z. C: f& A6 u
3 Y) P/ I8 q1 U8 `: l相比之下,歼-11早期型号总装时,都是人工钻铆优势需要工人跪着铆装,生产效率和质量不可能高。
$ B/ \/ f# `& b7 U. K6 t- O# g0 c- l! u9 `0 T& D8 V: Z) R& }
采用脉动生产线后,成飞某型生产周期从41天下降到30天,工作组数有12组降低到10组,一年可生产40-50架歼-10。
! ^" n% f0 l$ }& s9 ]6 I
3 E. ^0 ]* w1 O8 I% O% ^# y西飞以前制造运-7的时候,机翼与机身对接可需要一天时间,现在中i需要40分钟。预计脉动生产线可使得运-20的生产速度提高10倍。具体数据不知道,估计每年能有30-40架?
5 ?4 g; [! T. {- S a& G% j4 q7 E9 e
陕飞的运-9产能在脉动生产线之后,达到每年72架。: i" u3 @& d" W+ n, Q1 C! Y
; E0 k# |' a+ ~7 q' I6 B& W
“而某型新一代战机的脉动生产线正在建设中,据报道每月生产3架的能力。”这就令人浮想联翩了。这不是歼-20、运-20,肯定是什么重要飞机,会是轰-20吗?每月3架,一年就是36架?真按这个速度投产的话,美国空军又要跳脚了。+ b) b" V5 u" V* }
0 c8 r* D; s1 R y3 M5 b, g3 y3 q涡扇20也用上了脉动生产线,而且模仿赛峰和普惠,采用可升降、可转动的悬挂式,工人不再需要趴在底部装配了,大大提高装配的速度和质量。( [2 f4 X d& s; _0 Z+ i
6 n3 L+ w( h4 A+ ]" }) o
不能光看产品技术,制造技术也是大国重器,脉动生产线对航空工业就是这样的关键技术。
$ p8 f* {) J7 u$ y
0 R% Z0 K T% |; i9 `1 h
& [6 T- m# z/ z2 K& n% E7 S2 e赛峰协作商eXcant的发动机脉动生产线
! L0 @' M! R- e& N, e' R7 {' k! ^( I. `0 _
/ T+ E# c6 Z, p
F-22的脉动生产线
4 B; S, E9 F8 X7 H" e3 E1 w8 s. [& b
2 |; h% K3 D; ]/ }: E4 _1 t$ u
F-35的脉动生产线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