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46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武器展望] 076的迷思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23-3-11 02:54:1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3-3-10 13:00 编辑 % U" d- k& k! q( l; I7 F0 S; `% G1 q
' \) D" B: p7 G9 ?7 ^
坊间时不时会有076的传说。在传说中,076不仅比075更大,而且具有电弹,有的还设想有舷侧垂发。这是妥妥的小航母。理由是响当当的:两攻比航母的成本低,中国需要大量可以灵活部署的小航母,非076莫属。( j* v, i! ?9 L  n& B

& |" F( p% S; s8 I% u' Y4 d2 ~ $ L  g! B, f5 h. b. I
075具有平甲板,但不宜运作固定翼飞机
$ Y1 r) q' U$ }' y
' l; K  b+ v8 |075是平甲板,适合运作直升机,但不宜运作固定翼飞机。中国缺乏F-35B那样的STOVL战斗机,076的甲板和升降机也需要加强,075最可能就是按照两攻运作,连直升机航母都不是。但这不是076的迷思所在。
/ {7 h* X  r" D8 K% t  d! \8 [. F1 j; `3 [/ G& \! O2 t
直升机航母和两攻外观很相像,很容易混淆,其实两者的定位不同。' C* O3 u  ^3 h: w% H" V, a
. W" o  e: W6 @( S
两攻自然是以两栖作战为主,可以搭载和运作直升机,还搭载两栖车辆、登陆艇(包括气垫船)和陆战队步兵,一般以搭载一个合成营和可通过直升机一次出动一个连为设计基准。一般认为,考虑到起飞和空中编队需要的时间,这需要能一次出动至少6架中型直升机,也就是说,直-18一级。直-20的性能优秀,使用灵活,但两攻甲板上铺不开,并不适宜。美国海军陆战队用CH-46和MV-22,而不是UH-60,也是一样的原因。
3 Q& ^! S* p* {, i# s
5 k+ X% B0 k) B( |/ S+ w. m : i! Y3 k7 U8 i- n% |
075的内部结构+ D9 B6 {( p* ~: c, R. [# N% t
+ b- }1 W3 b; [2 b$ z5 i. \
两攻的船型饱满,船体侧面大段垂直,没有外飘。内部前段还是小分舱,内为住舱、服务和辅助舱室(如食堂、医院等);中后段甲板下可以上层前车辆甲板、后机库,下层坞舱;或者上层机库,下层前车辆甲板、后坞舱,看设计时的取舍了;底层才是动力舱。动力舱有一定的分舱和水密的条件,但机库、车辆甲板和坞舱都是通舱,不分舱的。
4 f- O- O$ }! I# ]+ P" P% U
: G& j" \% S; u" j( D+ R
# N. z( c% e: @/ ^075像其他两攻一样,船型饱满,内部容积大,但阻力也大
+ X  Y% @( q% H; P3 ?3 D& e, h4 n1 D( B
动力舱空间很局促,使得两攻的推进功率受到限制。船型饱满有利于内部容积,但航行阻力也较大。典型两攻最大航速不超过22-24节,美国的“塔拉瓦”级还有24节,“黄蜂”级降低到22节,“美国”级只有“超过20节”了。法国“西北风”级只有18节,西班牙“胡安·卡洛斯”级21节,澳大利亚“堪培拉”级20节。075的最大航速不明,估计也在20-24节范围。
9 n; B' R1 S+ T( K7 l3 ^& l- a) X8 \9 c
作为搭载固定翼飞机的航母,要滑跃起飞的话,这个航速是不够的。这就是076装电弹传说的来历。电弹可以提高起飞速度,但电弹不仅本身造价高昂(美国卖给法国下一代核动力航母装用的电弹-电拦是13.2亿美元,不清楚是单套系统,还是三台总价,“福特”号上的电弹单价为6.6亿美元),还需要大量的电力。两攻本来就因为动力不足而航速偏低,还要加上电老虎,在技术上不现实,在造价上更不现实。沉重的电弹也提高重心,两攻的重心本来已经很高了。
8 B& C9 a! v* o& c( X$ `  g" {( g; B& f$ F5 {6 N$ Q$ J' w
两攻是低成本舰种,但两攻的低成本是有条件的。两攻由大吨位坞式登陆舰发展而来,在基本的坞式登陆舰船体基础上,甲板全通,舰桥大大缩小、侧置,抬高甲板下空间,分出机库、车辆甲板,保留坞舱,这基本上就是两攻了。必要的话,适当加宽加长船体,恢复稳定性,动力也相应增加,但不大可能大幅度增加,因为底舱空间依然有限。
$ p0 i- G3 G: K. N2 Z4 ^3 z, Z6 [; y( M9 Z0 [. g
这样的基本构型使得两攻的重心较高,抗沉性不好。贯通的坞舱、车辆甲板、机库也使得防火成为巨大的挑战,“好人理查德”号被一把大火烧直接烧到报废,凸显两攻损管的挑战。两攻的坞舱决定了吃水不能太深,否则坞舱离水线太远。由于重心高,很难大量使用装甲或者加固甲板,否则太影响稳定性。' g+ O% |/ b3 G" B

! E5 F( S. g. g6 f登陆舰本来就是皮薄馅大,需要在扫清敌人主要火力的情况下才冲上去,对火力、航速、防护的要求较低,这样才达到低成本。搭载直升机是登陆作战的一个突破,但直升机的航程和速度没有想象的那么高,实际上垂直登陆离岸线的距离一般在60-80公里范围,不超过100公里,这样才能保证直升机重载起飞、空中编队后,抵达岸线浅近后方,还能安全返航。为了避免海岸防御阵地,进入和返航航线可能还要考虑一定的迂回。. b; ]) R% O/ Q5 F. `
  _# R4 q0 J) A9 u1 _& g4 s
60-80公里也是气垫船可以重载冲滩和返航的距离,控制在约一小时的海上时间。如果要用两栖车辆泛水冲滩,需要接近到10公里以内,才能保证泛水时间在半小时之内。两栖车辆的耐波性不好,海上颠簸时间太长的话,载员还没上岸已经趴下了。) `/ f3 m2 h4 X6 e# N; i+ \5 O

$ m4 q3 U/ P7 h7 U! P0 O$ n为了尽快形成突击集群,甲板上需要足够的起飞点,这是带后甲板直升机平台的坞式登陆舰不够给力、两攻采用全通甲板的最大原因,也是世界上大部分两攻都采用全平甲板的最大原因。一般左舷需要至少6个直升机起飞点,右舷作为整备区。$ ?+ }, c. {  a& D4 P. V8 a

% @3 Z; ~4 W$ K9 ^
; Y2 s1 n, L% }9 H两攻是可以搭载STOVL战斗机的,这是美国“的黎波里”号- S3 E) ]' n% [8 G2 M" \
% T8 `; K& X% P' R* `3 C
具有合适候选的话,两攻是可以搭载STOVL战斗机的。但两攻搭载STOVL战斗机的主要目的不是作为兼职航母,而是作为STOVL战斗机运载舰,在建立岛岸上的前进基地后,将舰上的STOVL战斗机转移到前进基地出击。只有在滩头战斗相持不下的时候,才有长时间从舰上出动的问题,但在滩头纠缠是两栖攻击的大忌。
* x. ~' A* @+ r6 t- l; i8 z4 q$ h% `& S: |$ v' @
在两攻到达两栖攻击位置时,离岸只有60-80公里了,出动有机编成内的STOVL战斗机大材小用,还不必要地冒遭到岸舰导弹攻击的危险。从更远的地方出动STOVL战斗机则发动两栖攻击太远,单独作为先头火力则火力不足。两攻上的STOVL战斗机的主要作用是掩护直升机,扫清滩头和着陆场的地面火力,不是作为缩水版航母使用。
3 N) J, }5 |- K% T: t
1 p0 ?9 e( Y0 b# i- ~4 K不考虑两栖攻击而单纯作为兼职航母的话,且不说两攻缺乏预警机、加油机等特种飞机,两攻不仅要有出动和回收STOVL战斗机的能力,还要有足够的指挥控制能力,包括远程雷达、海空指挥中心,足够的航空燃油和弹药,还要有适当的维修能力。与“塔拉瓦”级、“黄蜂”级相比,“美国”号是最接近兼职航母的了,甚至取消了坞舱,改用于额外的航空燃油和弹药。但“美国”级的雷达和海空指挥能力并没有比“黄蜂”级高多少,依然是以直升机为主要攻击手段的两攻。在“黄蜂”级时代,两攻上连分立的航空舰桥都没有,“美国”级还算进步了,在舰桥侧面有一个较小的分立航空指挥台,但依然不如正规航母,如“伊丽莎白二世”号。
3 a  O* Z; m  I6 i+ Z% x  h. Z4 c6 ^

, K) n! a5 \+ v" U1 W/ ~4 W两攻的指挥控制能力还是按照两栖作战的标准设计建造的,“美国”号连相控阵雷达都没有
: U+ \+ ^9 q  \! C# ^2 D5 `
# \% @6 h# d% F& w) I7 z / g$ Q5 U" }* m1 B3 i7 S& d
比较英国“伊丽莎白二世”号的舰桥
5 M- U$ J" s$ O& g$ C4 [) k3 l9 c/ e( Z5 q1 n! w. c0 K

: N* f8 v) g7 d0 c: Q8 p, ~再比较“福特”号的舰桥; K% ^3 C0 t4 p% Q' S# R

5 ?/ P/ M5 k8 ?% W6 E, h据报道,两攻的吨造价约为航母的45%,像法国那样用民标设计和建造,相当于披上老虎皮的滚装船,吨造价只有军舰的13%。但这也决定了航速、抗沉性、发电能力等进一步降低标准。
" D4 h$ s; j7 M$ E1 G- ], e  V5 N4 g# n
直升机航母是航母,只是只能运作直升机而已,有的还能运作STOVL战斗机,像日本“出云”级。! k- Z4 ~! ]0 X3 U8 A# \0 h7 f
1 a& T3 l( n( K( ~8 O, W
作为航母,航速高得多,“出云”级的航速高达30节。与此相应的是船型,水线位置的船型相对瘦削,甲板外飘显著。这也意味着吃水较深,风浪中稳定性较高。
* P! _# S5 g, r( A0 g' Y; }; }+ C* V6 I4 D" S* N- `4 H6 C
" i! w* o& E; T% I1 f
“出云”号是直升机航母,水线船型较为瘦削,甲板外飘显著,舰桥配置也是航母标准
; ]0 Y2 Z1 O" Y" [6 {4 V
, d6 }% J4 m$ e* K! A ; m4 \/ v7 {, [  y( ?
右舷后甲板的单升降机是比较特别的设计,一般单升降机设置在舰艉3 Z  f+ d. D- j% g9 F- ^$ Y6 C
- T" r. |) P+ r7 ^- I
# o& u- ^. u$ y) ^
075则在常规的舰艉位置
* m, ~3 A. S0 b6 L% u: R( }2 M5 w) d" S' j. y& g* W* ^
075那样升降机放在舰艉,有利于横摇稳定性,但占用了甲板-跑道,不利于作为小航母使用,本来就不足的滑行道更短了。改成像“出云”号那样的舷侧升降机在设计、建造、成本、运作方面的要求都要高得多。更大的问题是稳定性,很高的重心加上偏置的沉重而且上下移动的升降机,很不利于横摇稳定性。不然就要大大增加吨位,像“黄蜂”级、“美国”级那样达到40000吨级以上。“出云”号较深的船体和较低的重心就没有这样的问题。
2 Z- c7 M( Z  |1 ~8 y4 p1 B2 s: C6 x& Q6 w# D6 E
航母是舰队的重点目标,抗沉性和防火性有较高的要求,加班下的机库与两攻没有本质差别,但没有贯通的坞舱,而是小分舱,加强水密。更是大量使用装甲。& r' ?, p% B) y9 L7 H& d' n
2 s7 P+ ^- Q8 _7 R' ^( c+ p9 }% t

" a9 {6 N! G9 y. Q4 p; m3 V) [英国“伊丽莎白二世”号不是直升机航母,但设计原则是一样的,可见下层的小分舱7 L4 m+ l4 q9 r6 A
8 E7 `& Q" n! `' P2 e' C) k
航母的指挥控制能力也不是两攻可比的。
3 r9 a; n6 ~9 m% p7 t, c$ ~0 y7 T! s2 S8 }
不过航母和两攻在有一点上一样:只有近防能力。有人设想076还有舷侧垂发,这是想多了。这不仅增加重量、恶化重心问题,还需要全套雷达、火控和指挥系统配套,但在作战上属于画蛇添足。# {3 H! b0 x* J/ r9 g) Q! \' m( f1 S
8 t3 I) Y* O; f
两攻必然有护航,护航与两攻的距离不会超过近防的覆盖范围,重型或者中型垂发的防空火力与护航有很大的重叠,如果护航都拦截不了,两攻也未必拦截得了。两攻的防空火力是用于补漏的,近防才是合适的。
: }2 ]9 S  l% _, ~9 X$ G9 w  u, I# ~4 t% U( _( _) e
如此说来,075是会有后继舰的,这是在075的使用经验基础上的改进,但不会是人们想象的小航母。在形制上不相容,在功能上不必要。
. A9 x& _4 d1 o8 |+ m  O+ X$ V* t- o( w, {; J5 x3 z6 {
075是中国海军的新锐装备,对中国海军陆战队作战具有深远意义。但中国海军陆战队与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定位、作用不一样,使用环境更不一样。台海战争当然是用武之地,但并不是最必须的地方,因为解放军有十八般武艺都可以用上。南海岛屿很小,不需要大规模两栖作战能力。除非直接在日本或者菲律宾登陆,并没有集团军级的两栖攻击的需求。中国海军没有必要建造媲美美国海军的两攻舰队,在少量两攻上堆砌不必要的功能不是好主意。075是在071基础上改进而来的,所以可以短平快地设计、建造。为削足适履成为小航母而要加大到40000吨以上并无必要。
3 m/ k7 Y( D. [- S( M. N0 ]" i1 ^7 `9 R0 J4 e, p7 v1 n
如果076放弃两攻路线,直奔小航母路线,那就是另一个问题了。那就回到大小航母之争。美国海军历次航母大辩论的结果清楚地表明,大甲板航母的优越性无可替代,尤其在高烈度海洋战场上。对于中国海军来说,有折腾076小航母的功夫,还不如多造003。) D7 t4 e. W$ i+ ~9 L

评分

参与人数 5爱元 +46 学识 +2 收起 理由
常挨揍 + 10 涨姿势
住在乡下 + 4 精彩
老票 + 18 + 2 精彩
黑洞的颜色 + 10
pcb + 4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5-13 11:12 , Processed in 0.046940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