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462|回复: 2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济] 关于中海油购买Nexen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8-3 13:01: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海油出资151亿美元,拟购入加拿大奈克森石油公司。这是加拿大较大的石油公司之一,不仅在加拿大有传统油气、页岩气和油砂资源,还在美国墨西哥湾和欧洲北海和南美哥伦比亚有油气资源。中海油承诺保留奈克森的全班人马,并在多伦多上市,作为对加拿大经济的支持。一般认为,购入奈克森不仅扩大了中海油的业务和影响,还打开了加拿大油气(包括传统油气和页岩气、油砂油)向中国出口的大门,同时这也使得中国石油工业得以第一手接触西方最先进技术和管理。
9 t& i/ t. Q: A3 X  Q# W2 t1 @1 t( `' K
对于中海油的大手笔,加拿大舆论的反应很是矛盾。在2008年经济危机之前,加拿大的非传统油气工业(包括页岩气、油砂油)正处在大发展之中,但经济危机严重抑制了油气价格,压缩了油气工业的发展空间,不仅石油价格在80多美元的水平上低徊,天然气价格更是惨不忍睹,众多中等规模的油气公司叫苦不迭。中海油的出手时机很好,既避免了技术和基建超前带来的风险,又赶上了价格低迷。对于加拿大油气工业来说,这也是一个好机会,得到急需的投资,赢得可靠和富有潜力的市场,也换来了急需增长的本钱。
  r( L" |  [) Y% N4 h. r3 b
- A  d) c; G% R! w但是这样大笔的生意注定要引起政治上的争议,尤其当买家是来自中国的国营巨无霸。
  D% y+ [; s, u" n/ ]; Q4 K
" f" u) f  ]7 X% O4 }% X) Q* {反对的意见无非有几条:  N% _# v) E& q# \" A
1、        加拿大的制造业已经受到经济危机和全球化的沉重打击,只有油气业一枝独秀,这样的经济命脉不能流入外国的控制
0 Y' K; A* o0 W- M) c! @( }2、        非传统油气的环境问题没有解决,不能把油气送走,污染留下
5 F3 y% v/ X% R/ d3、        油气的得益分配不公,这主要是产油区阿尔伯塔和油气管道和港口所在的BC(不列颠哥伦比亚的简称)之间的问题,不能把得益都留给阿尔伯塔,BC也要分一杯羹- d0 q( i0 n2 r/ o0 @
4、        专制的共产党国家控制民主的加拿大的油气资源,这当然是高度不可忍受的事情
) Z8 l% x! Z6 R8 l% f$ V$ O. Q- x' ?. X
此外,美国因素是一个巨大的阴影。用英语里的成语来说,就好比是瓷器店里的大象,无法忽视。
. I. H1 o, A7 u/ a/ `7 {* B# D, Z& @) m; O' z) a) k3 {8 r+ S
加拿大起始于“我们不是美国”。在美国独立的前夜,曾经雄据从五大湖到路易斯安那广袤土地的新法兰西已经是强弩之末,新英格兰诸多殖民地不仅连片,而且正在加速向西蚕食,这就是美国历史上的所谓“开发西部”的开始。但是赋税、商业垄断和殖民当局的傲慢使得殖民地的人们揭竿而起,这就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起源。继续效忠英国的保皇派(Loyalists)大批北迁,进入尚在英国控制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五大湖和大西洋沿岸。由于英语族群的大量聚居,英国殖民当局把“加拿大”划分为“上加拿大”和“下加拿大”,前者后来成为安大略,以英语族群为主;后者后来成为魁北克,以新法兰西时代遗留的法语族群为主。大西洋沿岸的新斯科舍(意为新苏格兰)、新不伦瑞克和爱德华王子岛继续为英法族群混合居住地区,当然,随着英语族群势力的壮大,法语族群的势力越来越小。大西洋沿岸的法语族群和魁北克的法语族群也不一样,前者称为阿卡迪亚人,具有独特的文化和传统,至今依然如此。# k6 o9 R; \1 s9 B7 U" ~% d

  _" ?  M) J. a7 l7 ~$ b在美国南北战争之后,美国加速工业化,在19世纪末成为世界工厂,五大湖地区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安大略和魁北克成为美国东北的自然延伸,而美加在独立战争期间的芥蒂已经忘记。在早期殖民时代,“加拿大”特指现金安大略和魁北克,所以建立联邦时的代表来自新斯科舍、爱德华王子岛和加拿大,现代意义上包括从BC到新斯科舍的加拿大是建立联邦之后的延伸概念。建国伊始,安大略和魁北克(尤其是温莎、多伦多、蒙特利尔一线)就是加拿大的政治、经济核心,高傲地自称为加拿大的心脏(Heartland of Canada)。但随着美国东北制造业成为铁锈带,加拿大的心脏也衰竭了。美国还有微电子、IT和航空航天工业,加拿大没有这个本事,ATI姓AMD了,IT的RIM、北电都是昙花一现,航空的庞巴迪尔只能挑波音不走的羊肠小道钻。% g/ G+ c" ^0 U: E6 C0 |0 J
" ^, m. u' \: E+ r% ?: F
但是加拿大西部的油气业一枝独秀。早在得克萨斯还盛产石油的时候,阿尔伯塔就开始产油,至今依然是加拿大最主要的石油和天然气产地。但阿尔伯塔北方的油砂蕴藏量特别丰富,有的报告声称等价的藏油量超过沙特。阿尔伯塔也有丰富的页岩气储藏量。传统石油的开采是在地下打井,通过压力或者抽吸把液体原油提取出来。油砂油则不同,这好比是湿漉漉的连砂带油的混合物,可以像采砂一样挖出来,通过高温蒸煮和水洗把稠油“洗”下来,然后通过化工手段把油水分离,成为合成原油。具体过程当然要更加复杂,但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油砂开采向露天煤矿一样,对地表生态有较大破坏。蒸煮消耗大量的能源,大约两吨油砂加上34立方米天然气可以生产一桶合成原油(约1/8吨)。另外,整个过程消耗大量的淡水,并产生大量的废水。油砂业正在复原生态、水循环和节能方面下巨大的功夫,但离环保还差得很远。整个过程也应用大量巨型机械,安全生产具有巨大的挑战。中国在环保和安全方面的口碑不好,中国公司控制奈克森自然引起极大的疑虑。1 b( p( j$ v; c8 \
1 |/ u7 n) p/ R* R, y
油页岩具有很多空腔和裂隙,页岩气是这些空腔和裂隙里所含的天然气。由于油页岩的空腔和裂隙不连通,钻井不可能每一个空腔里都打一个洞,所以现在采用水力压裂技术,用高压水把油页岩的裂缝强行顶开,迫使空腔连通,便于天然气的开采。水力压裂必定迫使地质条件有所改变,是否有引发地震的危险谁也说不清楚,但水力压力可能改变地下水走向,污染地下水源,这个风险是已经证实的。同样,中国在环保和安全方面的负面形象加深了加拿大公众的疑虑。
) D% ~+ n7 g9 a7 x- y  s( X) ^& _% K- G' Z0 ^) A  J
即使在开采阶段环保和安全问题解决了,油气输送依然有不可忽略的风险。阿尔伯塔地处内陆,最近的出海口是BC。拟议中的基蒂马特(Kitimat)地处BC海岸,是一个不冻的深水良港。这里远离温哥华,土地充足,也亟待投资发展。但从阿尔伯塔通往基蒂马特的输油管大部分在BC境内,虽说现代输油管的检漏技术已经很发达,但恶性泄露事件依然时有发生,造成很坏的舆论影响。基蒂马特也深入大陆,进出的油船需要通过弯曲狭长的峡湾和河道才能进入太平洋。这里依然是原生态的海岸,发生“埃克森•法尔蒂斯”号那样的灾难性泄漏事故的话,后果不堪设想。BC作为输油港和管线所在地,在油气出口的得益中只占小头,但在意外生态灾难的风险方面却占了大头,不甘心沦为“廉价收租”的角色,而是要在“国家能源策略”中具有更大的发言权和得益权。
# G) i# L: E; g# s) S5 |$ O, W" N! N" D4 t& {
“国家能源策略”是特鲁多时代的的政策。特鲁多是加拿大现代史上最重要也最有争议的总理,他一手强力镇压魁北克独立运动,一手用“国家能源策略”补贴安大略和魁北克,使得加拿大这颗老迈的心脏继续搏动了30年。特鲁多版的“国家能源策略”是迫使阿尔伯特按照低于市场价格向东部提供能源,既损害了阿尔伯特的利益,也没有达到为东部争取时间实现转型的目的。哈珀版的“国家能源策略”不同,以市场为导向,扩大加拿大能源出口的走向,降低对美国市场的依赖,阿尔伯塔通向基蒂马特的输油管是其中的重中之重。但哈珀版的“国家能源策略”也有纠结之处。这直接威胁到美国对加拿大能源出口的垄断,也具有投资来源的问题。' V' p6 B7 _' Q8 S( n

. z% m! Y6 A$ A: {美加好比兄弟一样,在外人面前可以是一家人,但是关起门来,还是要“亲兄弟明算账”、谁也不肯吃亏的。历史上,加拿大的油气出口100%输往美国,但是按照远比国际市场为低的价格。在美国经济世界独大的时代,美国吃定加拿大,加拿大也认了。这也是一个可靠、稳定的市场,低风险和低收益互相补偿。但是当美国经济自己遇到问题,美国的环保压力与日俱增,“抵制脏油”、阻止阿尔伯塔通往美国墨西哥湾的输油管,这些损人不利己的事情一多,加上中国的崛起和在大洋那边不断抛媚眼,加拿大不免有了不同的想法。哈珀以亲美反共著称,但他也以加拿大的利益为重。在阿尔伯塔油气输往美国还是中国的问题上,他考虑的是加拿大的最大利益。在这个巨变的时代,加拿大的油气输出走向的改变就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了。1 I+ B( Q1 w; U* C' E5 [
* ~5 f# ^3 L7 w6 {
但是非传统油气的开发、输油管和港口的建设都需要天文数字的资金。加拿大自己没有那么多资金,美国对投资不热心,中国就是最理想的第二来源。
! B7 T* |) p+ x9 {9 E$ O# o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2-16 14:50
  • 签到天数: 818 天

    [LV.10]大乘

    沙发
    发表于 2012-8-3 14:24:22 | 只看该作者
    呃,脏了人家的地,拿回干净的油。。。中国也有这一天了。。。想起了我们的羊绒
  • TA的每日心情

    2020-11-20 06:24
  • 签到天数: 1618 天

    [LV.Master]无

    板凳
    发表于 2012-8-3 18:14:10 | 只看该作者
    雪个 发表于 2012-8-3 14:24 , z* M5 o# h5 e% P& A# T: i' p
    呃,脏了人家的地,拿回干净的油。。。中国也有这一天了。。。想起了我们的羊绒 ...

    4 _2 K; O0 \! Y, o. D可怜的毛乌素沙地,鄂尔多斯的高原。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2-2-8 01:13
  • 签到天数: 171 天

    [LV.7]分神

    地板
    发表于 2012-8-3 21:49: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不爱吱声 于 2012-8-3 08:11 编辑
    ) C+ U5 N& A+ o, i7 C: `
    油页岩具有很多空腔和裂隙,页岩气是这些空腔和裂隙里所含的天然气。由于油页岩的空腔和裂隙不连通,钻井不可能每一个空腔里都打一个洞,所以现在采用水力压裂技术,用高压水把油页岩的裂缝强行顶开,迫使空腔连通,便于天然气的开采。水力压裂必定迫使地质条件有所改变,是否有引发地震的危险谁也说不清楚,但水力压力可能改变地下水走向,污染地下水源,这个风险是已经证实的。

    3 L" s/ U, O# c4 g* N; ]
    8 ?3 {  Y, u* ?+ b. E8 t不知道晨大以上观点是从那里获知的,多半是通过各种新闻,但其实并不符合事实。因为自己是做这个的,所以必须出来说一句了。# Q) c+ |4 S% _4 h

    % v6 P7 G: T; e: Y8 }水力压力技术本身根本就不可能污染地下水,页岩层都是普遍在深度2,3千米以下,而地下水层深度最多也就2,3百米,水力压裂在页岩区产生的裂缝从来都有检测,目前的全美国范围上万口井的测试,裂纹区与地下水层都要相隔至少千米以上,在地下千米岩石相隔是什么概念?  C7 m* J4 k4 C8 Q0 H9 d

    9 m' x5 b, r' n" Z* V在现代石油开采技术中,钻井后要井封,井封采用多层多管,就是钢管外灌水泥,然后在小直径钢管灌水泥,井是由上至下半径越来越小的,在浅层的地下水去,普遍都有至少3,4层套管+水泥来封井,油或者气泄露到地下水层的可能性理论上为零。这当然不排除,违反工业标准的操作导致事故的发生,但这根本就不是技术本身的问题,同时目前也没有在现代的完井过程中发现此类事故。
    7 \. k$ {/ K' r! e; Z, I% V+ X2 T$ O' ?
    理论上,任何工程技术也都有事故的可能性,这包括最严格控制技术事故的航天工业,也包括所有的环境保护工业技术。几十年前早期的井由于技术上或者人为的因素有可能封井工作没做好,但是那跟页岩气开采业毫无关系,因为页岩气开采都是最近这十年开始火起来的,无一例外的采用最近的封井技术。  e/ A) s7 ^  p- o! x6 x

    1 g7 m, r6 T- A% O' c+ }. S我也读过(中国)国家的页岩气开采计划,中间也特别评估了页岩气开采技术对于环境的危害,也说明了相关保证开采规范化等政策制定的重要性,这足以说明国内业界也使对此非常重视的。
    6 ~8 [& g, p6 m7 R8 L2 E
    ( q+ [5 e! i, o# w- Z! F2 I1 {最后口说无凭,给你看看美国能源计划署给页岩气开采技术制定的规范标准吧。http://www.epa.gov/hydraulicfracture/4 M! \1 }1 h4 ]. q4 S. b: h

    . h! f% y! T# Z: f
    Natural gas plays a key role in our nation's clean energy future. The U.S. has vast reserves of natural gas that are commercially viable as a result of advances in horizontal drilling and hydraulic fracturing technologies enabling greater access to gas in shale formations. Responsible development of America's shale gas resources offers important economic, energy security,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C+ p0 ]" \+ V" Q! n1 q" Z2 e
    7 q9 Z3 M# |. V: _" j
    EPA is working with states and other key stakeholders to help ensure that natural gas extraction does not come at the expense of public health and the environment. The Agency's focus and obligations under the law are to provide oversight, guidance and, where appropriate, rulemaking that achieve the best possible protections for the air, water and land where Americans live, work and play. The Agency is investing in improving our scientific understanding of hydraulic fracturing, providing regulatory clarity with respect to existing laws, and using existing authorities where appropriate to enhance health and environmental safeguards.

    , d: p  c$ @4 q& L: }% z4 a$ i9 `+ g+ \/ E
    中国随着页岩气开采的进行,肯定有相关的法规出现,这可以保证工业发展过程尽量保护好环境,而这是在所有工业行业都应该有的,包括风能和太阳能等等也不例外。
    / R- N" J0 z# e% w3 H* i* }* t8 p( n$ G  o1 m+ Z2 E
    而对于引发地震说,我觉得这是公众看科幻小说看多了,真以为人类可以感天动地呢。其实人类在自然面前是无比渺小的。随便一场大雨都可以让最现代化的城市瘫痪。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楼主| 发表于 2012-8-3 22:55:51 | 只看该作者
    不爱吱声 发表于 2012-8-3 07:49
    2 |0 L; N8 ?: Q' x$ c不知道晨大以上观点是从那里获知的,多半是通过各种新闻,但其实并不符合事实。因为自己是做这个的,所以 ...
    / v$ g$ r6 c9 n) `7 f- _4 @
    确实是主要从新闻分析中看来的,可能有大量误解,多谢指出。看来公众(包括我)对此误解很大,因为这些已经成为“共识”了。水力压裂造成水源污染已经有大量报道,不知道有多少应该确实归罪到水力压裂头上,页岩气行业要赶紧洗清啊。地震问题,即使在新闻报道里,也是微地震,不造成任何损害的那种,人们担心的是累计的长期影响和触发影响,不是直接的地震危险。
    " K1 I; R- ?4 ?1 _% s! x' C" U7 S; J3 }
    关于安全标准,这个我也熟悉。理论上是非常完美的,实际上总是有纰漏的。输油管的安全标准够严格了,执行也比地下的水力压裂容易得多,但最近一两年接连出大事故。我们的site和一个co-gen连在一起,我们的高压蒸汽就指望他们了。按照设计,他们应该至少400年才可能出一次停止供应高压蒸汽的事情,开工10年来,已经停过至少五六次,我们都开玩笑:“我们都是千年不死老乌龟”了。
    9 @; C  |* U. d1 y5 {6 @1 c' N8 B# P8 o4 l
    安全设计里那套概率计算的东西我学过,太多的猜测,而且全部基于正态分布和独立事件,三下两下就可以估计出一个10万年不出事故的东西来,实际上不敢打那个包票。
    5 N! R& M$ h' E2 _8 \+ q. P: n0 o+ r  l7 U
    我通常对极端环保分子非常反感,但有时他们的诉求也不能一概无视。

    点评

    我错过了。下次补看。  发表于 2012-8-4 01:52
    不爱给过一个视频,就是这方面的科教宣传片  发表于 2012-8-4 01:14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2-2-8 01:13
  • 签到天数: 171 天

    [LV.7]分神

    6#
    发表于 2012-8-4 00:10: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不爱吱声 于 2012-8-3 10:11 编辑 ) q8 H% l8 ^: N! E2 S
    晨枫 发表于 2012-8-3 08:55 . v( }  [$ g. k% N9 i3 U
    确实是主要从新闻分析中看来的,可能有大量误解,多谢指出。看来公众(包括我)对此误解很大,因为这些已 ...
    . s1 o! D' z: `0 C) H

    ( P6 h( x, S* u$ j8 M9 w% X关于公众的误解,行业内其实非常气愤,着急,但是这个事情非常政治,特别是石油行业一直以来被外界政治化妖魔化的很厉害,现在又有环境保护,排炭等等.
    : J: r0 f* ^. A* A+ V其实,大多数民众习惯性接受自己想接受的信息,接受自己愿意接受的信息,特别是西方国家的普通民众,他们"独立思考"能力其实很差的,都愿意闻"政客"起舞的.所以行业内一直在努力教育群众,但影响不可能马上就出来.
    - I" K4 Z9 f7 v7 P; i, m4 |4 y" p. A' r# s0 ]0 ?/ R( i% Y
    安全标准你可以说有太多猜测,但是所有这些科学技术原本都只能"保证基于当前条件下的最好结果吧".这个和责任事故完全是两回事儿.6 u2 I- |9 O5 X4 L9 \; A  ?3 c
    5 O% Z- Z" t) Q5 {+ X, T
    安全标准当然不能覆盖"以后发生的各种情况的"所有可能性,那种完美的安全标准是根本不存在的.但是你不能以此来质疑安全标准不安全.这就好比,如果所有现有的手段都测不出来游泳选手使用过任何违禁药物,那么你就承认这个结果,而不能说是选手使用了"目前测不出来"的违禁药物.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楼主| 发表于 2012-8-4 00:26:24 | 只看该作者
    不爱吱声 发表于 2012-8-3 10:10 + }, m. X1 ^$ X! b# @
    关于公众的误解,行业内其实非常气愤,着急,但是这个事情非常政治,特别是石油行业一直以来被外界政治化妖魔 ...
      |5 m2 j8 @  n1 Z
    页岩气行业这个洗清的事情要赶紧做了,而且要有实效才行。现在是立法和各种项目审批的关键时刻,expert witness和公众舆论压力之间,政客们常常导向后者,这对行业可以是灾难性的。
    " x) p3 k& s; `1 L# z* Y7 r
    - {) }/ b9 N$ w: T3 t) H安全标准的问题,个人感觉现在的安全计算有本质缺陷。问题可能只是经验因子没有选对,但有太多的“不应该”的事故出现,超出了方法本身的错误几率。但你要问我问题到底在哪里,怎么解决,我也不知道,否则早就去赚这个大钱啦,哈哈。说实在的,谁要是能发明一套可靠的安全计算方法,不知道多少大公司会哭着喊着求你指点,而且这个没有exclusivity的问题,安全是全社会的事情,任何人不得垄断。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2-2-8 01:13
  • 签到天数: 171 天

    [LV.7]分神

    8#
    发表于 2012-8-4 00:32: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不爱吱声 于 2012-8-3 10:41 编辑
    0 O* x* X% z- R/ m
    晨枫 发表于 2012-8-3 10:26 % f5 j# U' ^0 A8 T- I8 {
    页岩气行业这个洗清的事情要赶紧做了,而且要有实效才行。现在是立法和各种项目审批的关键时刻,expert w ...

    " N$ d; ~  U! q& W- I3 D( P) H( x3 F
    ' }& w! [: Y: r% C其实政客那边石油行业是不怕的,那些"出声"的政客大多是没"实力"的或者是其他"党派"的,基本怎么争取都没用的,"政客"永远是各怀鬼胎的.这事儿不能说太细.: v1 L+ S! c5 E  a$ o9 R

    2 J1 y8 O0 f7 ~但是对于民众对技术本身的误解,确实是行业内技术人员应该好好跟大众说明的.这些事情也是大家一直在做的,包括拍纪录篇,开网站,写科普之类的.
    0 i* `7 H4 y% t% K9 e7 V, c5 y# T4 C- w4 V: q! N1 ]/ t
  • TA的每日心情

    2021-2-5 00:48
  • 签到天数: 1421 天

    [LV.10]大乘

    9#
    发表于 2012-8-4 00:38:16 | 只看该作者
    这个事情搞定了么?我怎么觉得很悬啊。相关各方的审批程序还没走完,前些日子又爆出老鼠仓还是什么的。感觉不是很乐观啊。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8-4 00:53:02 | 只看该作者
    猫元帅 发表于 2012-8-3 10:38 , f. a+ O* O. `; ^! P2 d( a
    这个事情搞定了么?我怎么觉得很悬啊。相关各方的审批程序还没走完,前些日子又爆出老鼠仓还是什么的。感觉 ...

    + F; r2 a& A2 f& y2 V2 F刚第一步,离搞定还远。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8-4 01:52:56 | 只看该作者
    不爱吱声 发表于 2012-8-3 10:32
    " l/ {* C' c" I* s# k; a其实政客那边石油行业是不怕的,那些"出声"的政客大多是没"实力"的或者是其他"党派"的,基本怎么争取都没用 ...

    ' F; v$ p4 t2 P4 C也没有那么简单。Keystone XL输油管就是例子。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发表于 2012-8-4 02:09:18 | 只看该作者
    我们到处争取能源,分原来是别人的份额,让别人成为原料输出地。真会让人嫉恨。
    $ u+ n; j5 Y0 s9 x9 G" U1 X6 n3 y# ~0 `' q
    不过被人恨的感觉挺好,呵呵。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
    发表于 2012-8-8 15:25:02 | 只看该作者
    我看这事儿悬。。。
    + X& x9 k; {6 G. r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0-9-22 02:23
  • 签到天数: 754 天

    [LV.10]大乘

    14#
    发表于 2012-8-16 06:27:30 | 只看该作者
    晨枫 发表于 2012-8-4 01:52 & \& {; @, @2 r3 z- m2 h6 i0 C
    也没有那么简单。Keystone XL输油管就是例子。

    7 P5 h" n% i7 Q8 p$ j关于Keystone XL输油管 你能不能详细写写?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
     楼主| 发表于 2012-8-16 07:30:18 | 只看该作者
    洗心 发表于 2012-8-15 16:27 2 ~9 q1 N* B# U3 s; K
    关于Keystone XL输油管 你能不能详细写写?
      j& Z3 u, }; Q$ I- ?
    我就是新闻上听了一些,也没有做仔细研究啊。我试试看吧。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2-3-24 22:43
  • 签到天数: 572 天

    [LV.9]渡劫

    16#
    发表于 2012-8-16 23:19:26 | 只看该作者
    不爱吱声 发表于 2012-8-3 21:49 1 z+ W. d6 u/ F% l/ O
    不知道晨大以上观点是从那里获知的,多半是通过各种新闻,但其实并不符合事实。因为自己是做这个的,所以 ...

    + r7 m- D/ |; y' h! N- P7 G这个是专业看法。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
    发表于 2012-8-18 10:14:00 | 只看该作者
    晨枫 发表于 2012-8-16 07:30
    4 _( V( e# r3 M( A我就是新闻上听了一些,也没有做仔细研究啊。我试试看吧。
      z- U* V1 D: C  q8 F
    晨大,好像Nexen还有深海勘探开发技术。上一次中海油并购优尼科,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老美觉得这种深海技术经过改进一下,可以用于导弹方面,至于媒体所热炒的能源安全、政治等等,应该都没有到点子上。不知是否有哪位老大对这些有研究?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9-4-30 07:46
  • 签到天数: 869 天

    [LV.10]大乘

    18#
    发表于 2012-8-20 21:32:21 | 只看该作者
    没有永远的敌人,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2-2-8 01:13
  • 签到天数: 171 天

    [LV.7]分神

    19#
    发表于 2012-8-20 21:59:02 | 只看该作者
    Hubert2000 发表于 2012-8-17 20:14 9 p7 U. X) d! M4 O( ], H" B. `
    晨大,好像Nexen还有深海勘探开发技术。上一次中海油并购优尼科,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老美觉得这种深海技 ...

    ! B  }% ^7 }5 U4 J  ~你在哪里看到的“老美觉得这种深海技术经过改进一下,可以用于导弹方面”?能否给了链接。
    0 A; u( w1 e- E
    0 K# o1 C7 p( S这个说法我是第一次听到,深海勘探使用地震波成像技术(seismic imaging),实在没想出来如何用于导弹。

    该用户从未签到

    20#
    发表于 2012-8-21 09:17:44 | 只看该作者
    不爱吱声 发表于 2012-8-20 21:59
    3 F2 v. o- r5 Q2 @' @* W4 t; p你在哪里看到的“老美觉得这种深海技术经过改进一下,可以用于导弹方面”?能否给了链接。( R  e) m% K5 K! g. E- r% B

    2 C; D, \% O9 v+ v) L这个说法我是 ...
    2 l3 }, m8 u4 N$ b( r% I( e8 d3 Q
    回不兄,我是在05年看彭博财经时听老美的议员提过这么一句,我也一直想找相关的文字方面的东西,没有找到,好像双方都在刻意回避这个议题似的。4 [- e, ]% G3 ]

    / l9 d( m  d9 E您说的地震波成像技术在石油上的应用,专业术语叫二维和三维的地震勘探技术,其原理与在医院的B超差不多,通过计算机处理地震反射波的数据,得到二维和三维的图像,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图像,找出有利区域进行更详细的工作,这只是石油勘探开发技术的一小部分。接下来还有深海钻井技术、水下井口技术,水下井口技术涉及水下精确定位、深水工程等,这些是否就与水下导弹发射有关?我不是搞军事的,对这些不懂,无法进一步讨论。
    5 W! ]. Q7 c) a1 b; c3 E+ B6 [! Z& z4 c! l) J0 W# T2 r
    其实,很多石油技术都可以用于军事的。比如,斯伦贝谢公司的测井技术,其使用了高精度的温度压力传感器以及定位技术的,我记得87年时,与一个老法聊天的时候,他吹牛说,他们斯伦贝谢公司这些技术就应用于法国的远程导弹精确控制方面。他也就这么一说,我也就听着,是真还是假,我无法判断,但相信内行人一听便知。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1-23 00:37 , Processed in 0.047642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