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2-5-24 21:00 编辑 + w4 B# D l# w
9 Q5 {- g7 b0 w3 w' w* r
在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轰-20露面之前,轰-6还是中国唯一的“战略轰炸机”。加引号是因为按照常规标准来说,轰-6的"战略"实在是有点勉强。
5 N5 k4 X) r: w. q. P, O# P! N2 t% Z% h1 ^8 C# ?8 R* d
' N% Z) r5 p" ]' y+ }6 J# Y0 y
在轰-20出现之前,轰-6是中国唯一的“战略轰炸机” `- ?; B$ f1 k2 s# a
) H3 ~3 p' @% J$ _
轰-6是1959年首飞的,原型图-16更是在1952年就首飞了。这倒没什么,B-52和图-95也是1952年首飞的,1952年一定是“战略轰炸机年”。不过图-16的最大起飞重量只有76吨,载弹量9吨,航程7200公里。相比之下,B-52要大得多,最大起飞重量接近220吨,载弹量31.5吨,航程14200公里。图-95稍小,最大起飞重量188吨,载弹量15吨,航程15000公里。涡桨的图-95速度也低一点,巡航速度710公里/小时,B-52为819公里/小时。
8 f) W; x5 ]7 `4 e, \- I2 ]* f/ c9 s1 F( P) R% Y. j1 L4 x$ d
轰-6K换装两台D30KP2涡扇,最大起飞重量增加到95吨,载弹量增加到12吨。轰-6N在机身下有半埋挂架,用于挂载空射弹道导弹或者高超音速导弹,载弹量有可能增加到15吨。
; q' A+ k+ b( L1 v* g0 K2 |2 b. ]: _( s
从一开始,图-16就是过渡型轰炸机,其中程轰炸机的位置很快就被超音速的图-22取代了,以后是图-22M。难说图-22M是否能算图-22的改进型,但这是苏联最后的中程轰炸机。
" W/ `- \$ k1 z2 N" n- f: ]$ p' {) D
, F$ C5 N2 O( c0 s1 }$ k在中国,轰-6是最大的轰炸机,这个位置一坐就是60多年。早期轰-6和图-16一样,主要用于投放重力炸弹。重力炸弹还是尤其位置,地毯式轰炸有时还是必要的,特别适合用于伊拉克“死亡公路”或者大型露天物资装备堆放场。必须说,这样的作战场景已经不多了,轰-6用于地毯式轰炸也载弹量不够,不是地毯,而是脚垫。0 T0 C8 w/ ?2 T$ H3 z+ Q$ L
, ~( r' a/ k: T n% |
挂载导弹后,轰-6迎来第二春,换装D30KP2涡扇后,轰-6K更是老树新花,越活越有滋味了。座舱换上数字化显示,火控系统更是全面现代化了。重要的是,翼下挂架有一对增加到三对。新增的空中加油能力大大提高了作战半径。
5 u9 h9 `7 ?3 r$ r3 b! K
+ W2 o4 f5 C" i5 \) F5 n$ _6 Z+ A7 [1 L+ L, m( J# P' q
轰-6K可以携带6枚巡航导弹,这里携带了4枚, i; b8 [0 s# r1 e
9 @3 a8 ?3 Q( _; x6 z2 z* T- Q4 \ j! U `0 k
轰-6N具有在机腹携带一枚弹道导弹或者高超音速导弹的能力
6 P- j8 V8 g. f0 p( V# q2 j$ f
, T M9 A. v- ^轰-6N在携带空射弹道导弹或者高超音速导弹后,进一步增强准战略打击能力。空射弹道导弹和高超音速导弹的射程未必比巡航导弹更大,但更强的突防力和及时性具有显著的战略意义。! S6 w5 }, \" b8 c/ B
0 u4 B% z5 y8 o/ Q至此,轰-6不仅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还成为原始设计时的技术局限而因祸得福。
" p1 s$ l; f& T) R* ^0 P. N( x
+ p0 K% A. v$ y2 _" l空中发射的巡航导弹、弹道导弹、高超音速导弹把关岛到澳大利亚北方的纳入打击范围,更有意思的是,重型的弹道导弹和高超音速导弹只能在机腹半埋挂架挂载,这是轰-6机内弹舱不够大、翼下挂载能力不够强的无奈之举,但歪打正着,使得轰-6N具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能力。4 R9 |+ Y0 B* ~5 q+ g J: f1 v
& a7 C& l# L' A0 p+ C& n' P3 x8 M: m- n0 ]6 C, e$ T) L/ c) H
B-52的起落架是四点式的
5 a5 B& p* e. c+ P- d c4 S5 T3 I2 s8 V& I- q4 |$ K+ o; u
3 R1 d* c, [3 q0 }: Z, h3 o高超音速导弹只能翼下挂载,不仅重量受到限制,长度也受到限制,不能和后缘的襟翼“打架”
- y. H+ N! {. V4 B" f% o( v& U' f- e8 ~. B, E- w6 Q
轰-6采用常规的前三点起落架,机腹下是“腾空”的。半埋挂架为粗大的导弹争取一点额外的空间,比完全外挂可以挂载更大直径的弹药,代价是机内弹舱直接封死了,不再能在机内载弹。B-52则不同,为了便利机身承力,采用机身下的四点式“自行车”起落架,另外有翼尖的一对辅助起落架帮助在地面滑跑时平衡。这样的设计更加有利于结构受力,但机内弹舱的门占据了机腹挂架的位置,机内弹舱则限制了特重弹药的尺寸,所以B-52即使挂载高超音速导弹,也是在翼下位置。还不能太长,否则会和放下的襟翼打架。2 j# t( z& b/ ~5 x" F
' }8 J0 {; G$ K: D* N; z IB-52的机内挂架也有重量限制,所以美国的特重炸弹是用C-130运输机投放的,如6.5吨的BLU-82“菊花割刀”、9.8吨的GBU-43“炸弹之母”。轰-6N则不同,特别加强的机腹半埋可以携带10吨以上的重型导弹,也就可以携带10吨以上的特重炸弹。
8 g4 M$ @9 k# P& Q
5 z% ]: u. p+ J4 k: H; z* c马里乌波尔的战斗表明,威力特别巨大的超级弹药依然尤其独特的作用,但特重炸弹是战术核武器之外威力最大的常规武器,任何炮弹都达不到这样大的威力。
/ u$ k. H' K# U- c. Z2 A& w7 Z0 E, I ?8 y3 `& _2 X
" y5 M9 A B- u4 ~' i# f! Y) n' [在二战时代,“多拉大炮”的口径达到 800毫米+ [; m- J( m, y2 l
' @% V: _, t Q( n3 w
' {' W7 N# x* e炮弹重达4.8吨,在塞瓦斯托波尔之战攻克苏军要塞的战斗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R% [* I: d* r2 C7 U& K
4 K$ A4 v3 R4 c# _" h- ]1 t S0 |7 l8 e4 D
但英国的“大满贯”炸弹重达10吨,可以钻入地下40米再爆炸
Q- ~8 `! ?- O+ [* b
) j8 `) u; H% x1 c Y3 T二战中的英国“大满贯”炸弹重达10吨,可以钻入40米深的软土层再爆炸。越战时代的美国“菊花割刀”不是钻地弹,用于在丛林里清理出一片直升机降落场;反恐战争时代的“炸弹之母”则恢复了钻地攻击的能力。
6 n6 b. M& c/ p1 I" k
' f- E/ h# c' N7 Q在反对台独的战斗中,解放军也有钻地攻击的需求,300远火和战术弹道导弹有其用处,但什么也比不上10吨以上的真理。轰-6N歪打正着,正好是携带这样的特重炸弹的理想平台。/ s) B4 _* d0 ^
. P8 L g- C$ b% T; }- K! Q轰-6K也有大用处,机内弹舱携带大量制导炸弹,可以在地面、其他飞机的引导下精确攻击,这是解放军的炸弹卡车。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