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2-2-10 10:05 编辑 7 h6 E1 B: y/ C, g: T( I/ ?$ U' F
X {* j7 h; B3 Z/ F南华早报报导,在北京冬奥上,清华-上海交大-联通团队测试了涡旋的毫米波(vortex millimeter wave),在1公里距离上达到1TB/秒的超高数据率,可以同时传输10000个高清视频。这是6G技术的一个路线。
- o2 \3 ?) S- F2 X8 u7 F+ p7 O# h- k% W# n6 x, v6 T7 |# G
* X9 b; c) ^; v1 V) ~5 b3 z0 U# \
清华-上海交大-联通团队在北京冬奥场地测试涡旋毫米波通信技术,在1公里距离上实现1TB/秒的超高速数据通信
( o/ D7 ^( e! z' k7 h
/ m' n3 v M1 C* i4 c涡旋波因为带有“轨道角动量”(orbital angular momentum),不再是二维的平面波动,而是三维的螺旋形波动。因此除了常规的强度、相位、频率、极化等自由度外,在多了轨道角动量这个新的自由度,可携带的信息量大大增加,在理论上,在任何平路下都有无穷多互不干扰的正交模态,近年来在雷达成像、无线电通信等方面得到重视。
" q0 _# A% t' @ }: [* C7 ?/ W
1 p( O, A/ _! W1 c/ @
7 w: m& ~4 V% a4 M( b" c3 H# K涡旋波在轴线上其实是互相对消的,所以涡旋光波投影在与轴线成直角的平面上,中心是一个黑洞,但涡旋本身还可以正着转、反着转,既不正、也不反是一个奇点$ J4 }, F3 x# ^% @; C; b
9 ~0 |" E2 n0 u. b) M+ l
5 w* ] l6 F+ b) e! p% T: G
涡旋波的幅度、相位与平面波不同,看起来奇奇怪怪的,也正因为这些“奇怪”的性质,加上正交性,可以携带多得多的信息/ r8 Y4 d' t3 d7 K) v2 [
5 E, R' V: o$ a+ ~% e" \$ Z
7 ~5 Z7 j2 T1 p但涡旋波有越转越发散的趋势,给实用化带来很大的困难' Z4 d8 t8 W; T! o
# P5 g, H6 y) c% F% e( _涡旋波在1909年就被英国物理学家约翰·亨利·波因廷发现了,但很长时间里,谁也不知道这东西有什么用。等到想到了,涡旋波的产生和操作又是个问题,与平常的平面波很不相同。一个问题是涡旋波有“越转越大”的趋势,使得长距离传输时,功率密度降低太多,接收困难。
, C' ]6 i T3 u( E" |! H% l% ?7 \0 Y* [8 P
欧洲在90年代就开始研究涡旋波,2020年时,日本电话电报公司的团队在10米距离上实现了200GB/秒的通信速度。清华-上海交大-联通团队的突破来自于实现了更加窄的波束,使得在通信距离延长到1公里的同时,达到1TB/秒的数据率。在2018年,团队就实现了长达172公里的涡旋波传输,这个世界记录至今没有打破,但那只是能接收到信号而已,谈不上通信速度。0 v( F2 I, Z$ K+ s
! A$ n. R3 i' n3 U5 ]
据说涡旋波用于雷达的话,有望对隐身目标有效探测。现有隐身理论都是基于平面波的。但当前重点还是在通信。0 _( g% x9 m, C) h4 q) g4 j
0 ~6 n( i: ~$ `( y F- [# C
中国在6G方面再次领跑了。不久前,天津大学团队用太赫兹技术也测试了6G技术,这是另一条技术路线。
2 m" l5 M9 u# J" b: @5 O, O5 {8 Y7 o
据报道,中国的6G专利超过世界总数的40%,美国35%,日本10%,欧洲9%,韩国4%。& f0 S" @/ d; X) W7 Z
, E' `6 r( x! X% l) a7 F2 k
美国和日本在2021年4月宣布,联合投资45亿美元,与中国6G竞争。
1 Y. K7 N4 L& m! s( r2 Q' n# z5 S y
这是好事。中国欢迎竞争,中国也不怕背后打黑枪。中国科研也以“企业队”为主,国家的科研补贴和抵税拉动了大约6倍的企业投资。7 |+ T1 Y8 ~# z% P5 i6 W
& |5 ^& o8 b' @- u& C
据认为,6G在2030年左右有望实用化。华为5G由于芯片被美国打了黑枪。中国能不能在6G时代实现“芯片自由”是中国6G成功的关键。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