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时美国潜艇技术只是一般,谈不上多好,也谈不上多糟。战绩主要在太平洋,针对缺乏反潜能力的日本。说战绩辉煌或者胜之不武都没错。战后潜艇是以核动力为分界线的,美国跨过了核动力的门槛后,就一骑绝尘,一直领先了。苏联潜艇技术一路猛追,但冷战结束的时候,“塞拉”级(945型)和“阿库拉”级(971型)已经很接近美国核潜艇了,但苏联追不动了,垮了。这里的核潜艇指攻击核潜艇,弹道导弹核潜艇是另外一个问题。3 R+ A: c0 ^/ a2 t, `* Q
5 w% R! i& E' n3 Y% Z) @
, F. y4 x" [7 o
“洛杉矶”级是美国最成功的一级核潜艇,一气建造了62艘,这是早期型,后期改为艏舵
& H( `) y' a& p4 x, k6 B7 c/ i; G" G7 X* ~" S2 h r# [
' m R D3 J/ a9 o; i0 U
“阿库拉”级的静音和性能已经很接近同时代的“改进型洛杉矶”级了4 I1 L1 }: P4 k: T' I- ?' U" s9 g
" ~8 X! O+ m8 j. M% u1 C1 }
这时美国核潜艇的主流是“洛杉矶”级,这是美国对核潜艇“速度vs安静”之争后,以速度为主、兼顾安静的产物。实际上,“洛杉矶”级的安静也足够出色,是70年代最先进的核潜艇设计。1 |6 a' @1 Q6 f1 `) _
- ?& T6 P. I$ c' N8 q" Q“洛杉矶”级出现的时候也是“鱼叉”反舰导弹初出茅庐的时候。在苏联大力研发反舰导弹的60年代,美国是不屑的,舰载飞机的航程更远,突防能力更强,炸弹威力更大、更精准。但在1967年“埃拉特”事件后,欧洲和美国都被迫重视反舰导弹,法国的“飞鱼”和美国的“鱼叉”就是产物,两者也都在设计的时候就考虑潜射的问题。“洛杉矶”级可以用鱼雷管发射“鱼叉”反舰导弹。
& |1 q+ F3 Z5 Q3 L0 Y. F% `) r+ P1 x3 \' M. ^; H2 w
这也是“战斧”巡航导弹开始崭露头角的时候,这使得核潜艇第一次具有对地攻击能力,从单纯的制海利器变为准战略平台。最初“战斧”也是像“鱼叉”一样,通过鱼雷管发射的。但“洛杉矶”级只有4个鱼雷管,在反舰和反潜的鱼雷、反舰的“鱼叉”、对地攻击的“战斧”之间换来换去匆忙不得,很费时间。通常为了基本的反潜和自卫,必须留2个鱼雷管装填鱼雷,所以可用于“鱼叉”和“战斧”的鱼雷管更少了,火力密度较低。后期的“洛杉矶”级加装固定用于“战斧”的垂发管,鱼雷舱容量腾出来,全部可用于鱼雷和“鱼叉”,反舰、反潜火力和密度都增加了,对地攻击的火力和密度则是飞跃式增加了。6 \ j& Q, h" M. z w
, m" ~$ o% r( }# M( B
# U- ~2 l" M' S4 D加装垂发管后,对地攻击火力大大加强了,使得核潜艇首次成为有意义的准战略打击平台
/ y" E/ o U) H( h
- k9 \0 X' ^4 P5 b* ^' }% B9 {9 i第一批31艘“洛杉矶”级(SSN688-718)为基本型。第二批8艘(SSN719-750)小改,增加了12个垂发管,用于发射“战斧”巡航导弹。最后23艘(SSN751-773)是大改,连围壳舵都改成艏舵了,便于在北冰洋穿冰上浮。这是美苏在北冰洋争霸的高峰。
8 I) S E* ~) V x$ p" u. ~/ q1 s% x7 _ a* b. y. Z
“洛杉矶”级非常成功,建造一直延续了20年,直到90年代中,计划建造66艘,实际建造62艘。只有当前的“弗吉尼亚”级计划建造66艘(已建成19艘,在建11艘,订购8艘),大大超过“鲟鱼”级的37艘和“长尾鲨”级的14艘,其他都是个位数。
7 R/ u8 Q* V# k8 q! m) |! u2 s& ?
4 F \( O4 B: s0 b' l- O但在“洛杉矶”级建造的后期,苏联“塞拉”级和“阿库拉”级已经和“洛杉矶”级的静音很接近了,苏联核潜艇的速度从来都很高。在80年代,美国海军决定建造“海狼”级,一号艇“海狼”号在1989年开始建造,但要到1995年才下水,1997年服役。6 L6 u2 f& F$ S4 D
* {' ]( y$ D9 ~+ d! M“洛杉矶”级在潜航中可达30节以上的航速,有说法可以达到33节。“海狼”级达到35节以上。尤其惊人的是,“海狼”级的安静航速就达到20节。早期核潜艇的安静航速不超过8节。换句话说,“海狼”级的20节安静航速好比F-22战斗机的超巡,可以在不动声色中机动到有利位置,赢得极大的战术主动性。
' l; O- A" m- ]6 q) V y' G# x5 v5 ~
为了达到20节安静航速,“海狼”级采用12米直径的艇体,以容纳高度更大的大功率反应堆。反应堆要降低噪声,只有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循环,那就需要高度,别无他路。全自然循环的反应堆安静是安静了,但功率密度低。“海狼”级的12米艇体比“洛杉矶”级的10米艇体粗大很多,吨位从“洛杉矶”级的6927吨急剧增加到9138吨,造价因此急剧增加。“洛杉矶”级后期型的造价在1990年尾9亿美元,折合2019年15.9亿美元。“海狼”级在1989年就是30亿美元,折合2018年50亿美元。“海狼”级计划建造29艘,但冷战结束,只建造了2艘。1998年追加了一艘“卡特”号,插入了一段30米上的艇体,用于特种部队输送,水下排水量增加到12139吨。1 L. ~ o% y# C4 P( A( c
( ^4 k5 R: Y {5 x$ t9 c Z7 i
/ O* d4 _5 H0 ~9 x! ]% L0 Y0 I& W“海狼”级速度和静音都优于“洛杉矶”级,这也是核潜艇上首次采用围壳填角
' K* f0 t! {! g8 U5 J
3 ?: a8 q$ H2 T8 O! o; S: Y6 t w2 e4 H
* m; g6 z! W5 v& Z4 ^* @6 N3号艇“卡特”增加了30米插入段,吨位超过12000吨0 d- G `- i! i. n! h( h) d" j
$ ?$ q9 d, r* ~* R2 S' v如果说“洛杉矶”级好比美国空军的F-15,专心反潜反舰, “改进型洛杉矶”就好比F-15E,反潜反潜和对地攻击兼顾。“海狼”则好比F-22,回到专心反潜反舰了。由于艇体直径增大,鱼雷管从“洛杉矶”级的4个增加到8个,而且口径从533毫米(21英寸)增加到673毫米(26.5英寸),一边发射更大口径的下一代鱼雷。
& V* V) v2 ?$ \! [- v. x; E+ g6 x. {" I9 j
这是苏联核潜艇用极限速度和深度补偿静音不足的年代,“阿尔法”级的速度超过40节,P级更是达到45节,“麦克”级的潜深则达到惊人的1250米。主流的Mk48鱼雷已经在速度和深度上都无法确保击毁这样的潜艇了,美国海军计划发展更大口径的新一代鱼雷。苏联海军也在发展650毫米鱼雷,并在“库尔斯克”级潜艇上装备了。! M7 u- Q( C Z' t1 B
- \! L4 v L; S; y
在新一代鱼雷还没有服役前,“海狼”级用Mk48鱼雷套上适配套筒过渡,使得533毫米鱼雷可在673毫米的鱼雷管里发射。但苏联解体后,极限速度和潜深的潜艇没有进一步发展,兼顾速度和静音的“阿库拉”级成为主流,新一代的“亚森”级继承了这个技术路线,所以美国海军最终没有研发更大口径的鱼雷,“海狼”级就一直“鱼雷带套”到现在。
" \4 O$ C$ J2 Q+ @$ F2 R
: _) @: A$ T$ Z5 K7 E由于鱼雷管数量大大增加,鱼雷舱的载弹量也从“洛杉矶”级的37条鱼雷(或者与“鱼叉”混装)增加到50条,弹舱容量够用了。不管是从“纯反潜反舰”出发,还是从缩短长度、降低吨位、降低造价出发,都不宜再像“改进型洛杉矶”级那样增加一段垂发管舱,专用于“战斧”巡航导弹。“海狼”也因此成为“改进型洛杉矶”级之后唯一没有专用垂发管的核潜艇。+ X9 ~* w0 i x& i; h% S
! Y- U- z* Q5 U% |) a3 Y
在某种意义上,“海狼”级的早早停产和F-22的早早停产一样,是美国对战略大势的误判所致。美国空军决定用“廉价”的F-35作为下一代战斗机的主体,美国海军则决定用“廉价”的“弗吉尼亚”级作为下一代核潜艇的主体。类似地,F-35是可以作为战斗机使用的战斗轰炸机,“70%为对地攻击设计”,“弗吉尼亚”级是可以执行反潜反潜任务的濒海作战平台,侧重对地攻击、情报收集、特种部队投放等“副业”。 Z5 Z* x3 A: C1 O. T
2 g$ ]* V4 h9 S) Y
2 |: k8 S5 W* M* @' s“弗吉尼亚“级是当前正在批量建造的核潜艇
6 j) o+ M7 q @" E5 S2 A; p2 F. N9 n" x5 v
% b, g: Y6 U6 K& J
“弗吉尼亚“级Block V将增加25米长的VPM插入段,进一步加强多用途能力,由于艇体直径不足,4个大桶只能一字排开, d2 `7 _9 n" X
; N" U& L: F, W3 }: R6 B# Y. s降低造价的主要途径是缩小艇体直径,“弗吉尼亚”级回到“洛杉矶”级的10米艇体。反应堆当然是新一代,功率增加了,更主要的是,自然循环状态的静音功率增加了,但最大速度降低到25节以上。尽管艇体回到10米,“弗吉尼亚”级的吨位还是增加了,基本型达到7900吨,Block V增加25米的插入段(用于大桶垂发的VPM),吨位增加到10200吨。但由于增加的艇内设备,与“洛杉矶”级同样的艇体直径,更大的吨位,同样4个鱼雷管,但只携带25条鱼雷(及混装的“鱼叉”)。 A: M; M7 Y* W; c( G9 e7 H
: {* E4 \8 B9 {6 C. m- k1 H就技术而言,“弗吉尼亚”级无疑是先进的,就像F-35无疑是先进的一样。但先进不等于够用,先进要先进得对地方。“弗吉尼亚”级和F-35一样,是美国对中国崛起战略误判后的一段弯路。
7 w) x+ x2 F; a( h- e
6 x, {2 ]0 M# k. b- ~1 r
. T, I4 C/ @2 X美国海军不愿犯美国空军同样的错误,被中国的突破性技术发展弄得手忙脚乱
6 V+ G- M, B" T' s. E; b4 f0 W6 h) `% [- {6 }% T
中国核潜艇的现有技术水平还落后于美国,但中国的发展势头太快。这好比中国空军还没有歼-20而美国空军的F-22已经停产的状态。问题是中国空军有歼-20了,美国空军不仅感到F-22的数量不够用,在性能上对标F-22、在技术上对标F-35的歼-20更是使得美国空军有点手忙脚乱。美国海军不愿意重复这样的窘境,在“中国人只要存在技术上的可能性,哪怕很遥远,也会突如其来地突然给你实现了”的思维指导下,在11月18日,未雨绸缪地推出SSNX下一代核潜艇。必须说,美国海军不是在瞎操心,中国在高超音速技术方面使得美国一惊再惊,美国海军不想在核潜艇上犯同样的错误,继续碾压要从现在做起。
! }2 J& S' c- m
/ a2 F' M/ _- M1 m% g) m美国海军的说法是,SSNX要重回蓝水作战,速度要快,维修要低,静音要好,还要带上大量鱼雷。换句话说,需要“海狼2.0”,当然不等于直接把“海狼”级拉出来接着造。
+ c# {% ]+ w. H% h
' B0 M$ W9 @% U* r3 R据说有4种方案:( |7 T. c' u9 G8 v1 C) }$ o' ~7 f: ^
, p1 f8 [; Z4 `! w# B+ i1、“海狼”级改进型# i+ Z# A% z) _' H
2、“弗吉尼亚”级改进型
+ K1 r! d0 O+ s" v3、“哥伦比亚”级改进型
% n V( l0 n3 g; b4、全新研制
. A Q+ Z4 z8 J( s. Z+ Z6 e' {8 O6 Y) ?) n _* y! v
“海狼”级的基本性能至今依然是碾压级地领先,但在系统方面需要全面更新了。还需要增加一段插入段,使得SSNX具有大桶垂发能力。尽管SSNX不再以对地攻击作为主要任务,哪怕是反舰,高超弹也是必须的,而高超弹大概率不可能通过鱼雷管发射了。大桶还可以灵活地在导弹和UUV之间换装。垂发导弹不是“散装”在大桶内,而是装在集束多管的“芯子”里整体装填进大桶的,所以“战斧”、“鱼叉”、高超弹、UUV只是“芯子”的不同。大桶还可以发射特种部队使用的潜航器,特种部队人员则从鱼雷管“游出”,与潜航器会合后出击。
1 k R, h' F( |% v: I1 k4 W0 ^
. @) a& M! m" D o7 Z5 I2 o更加要命的是反应堆需要换成新的全寿命不需更换燃料的类型,既降低维修工作量,也避免动辄几年的中期更换燃料的不在线时间。这就需要很大幅度的改动了,还不如全新设计。这和美国空军的F-22一样,依然是顶级战斗机,但要升级、恢复制造,改动工作量太大,实际上只能全新设计。
0 C' T# [6 N/ ~# m1 N3 V
2 k) l# h2 \, a, B+ `9 L0 M“弗吉尼亚”级已经成熟了,成本也较低,基本型造价28亿美元,加长、带VPM的Block V已经增加到32亿美元,但还是低于“海狼”级的50亿美元(估计的现价)。问题是10米艇体的限制使得“弗吉尼亚2.0”级不可能达到“海狼”级那样的高速和静音,鱼雷携带量对于蓝水作战也太少。
# H5 E8 B) x" Y3 o3 _0 z( p
& x& \2 p2 I( n9 \+ @8 ^! j7 R蓝水作战主要是反潜和反舰,都需要鱼雷。鱼雷不是百发百中,不仅有自身可靠性问题,还有对方反鱼雷的问题。核潜艇一次出航只有带足鱼雷,海上补给靠不住,回港补给太费时费事。“弗吉尼亚”级是因为设计基础就是不认为有太多的反潜反潜任务,所以可以托大,鱼雷只有25条。SSNX不能这么干了。* }! l4 t9 x/ t2 e
- e( I" ]& [# j! g3 _4 ^: J: w
“弗吉尼亚”级改进型路线获得选用的可能性比重新建造“海狼”级还低。) Z+ Q" W) }( ~5 E* C j! Z
3 d' Y6 ^" p6 p9 Q
" k* b6 V2 t, K2 q“哥伦比亚“级是下一代弹道导弹核潜艇,设计已经完成90%,建造即将开始+ x# k7 A$ ?- H3 D3 d
9 a: `9 |1 R/ p- k, D
“哥伦比亚”级是“俄亥俄”级的下一代。这是弹道导弹核潜艇,但核潜艇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是相通的。“哥伦比亚”级的艇体直径13米,比“海狼”级还大。这是搭载潜射洲际导弹的需要,但也为大桶垂发提供了天然的有利条件,最早的大桶垂发就是从“俄亥俄”级前4艘改装开始的,那是START II条约合规的需要,“俄亥俄”级数量超标了。
1 Z0 ?; S6 ?* D- e0 _$ A
4 M% [1 i& v! u( M“哥伦比亚”级采用全寿命不需更换燃料的新型反应堆。弹道导弹核潜艇的静音要求更高,所以反应堆未必可以直接用于SSNX,但基本技术可以借用,而且更大的艇体直径有利于更大的自然循环状态下的功率,还是有利的。不过“哥伦比亚”级的全电泵推是可以照搬的。1 P, ?6 n. I# }$ `! h+ X2 J2 [
' G7 [) | G$ h* ^1 \
“哥伦比亚”级的建造预计在2040年前完成,造价高达91亿美元一艘,直接搬过来的话,对数量更大的SSNX是不可接受的。但沿用同样的13米直径艇体的话,可以实现规模经济,降低SSNX的建造成本,与造价的增加相对冲。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的估价是55亿美元一艘,但这还是基于“海狼”级9100吨级的造价,采用13米艇体很可能更高。
" Z$ J; p6 Y1 H( w! P; v& u* }) c: v8 a+ o! @, Y4 e
5 k/ a. l; N0 @5 X: GSSNX现在还只是构想,但大概率是某种形式的采用部份“哥伦比亚“级技术的“海狼2.0“
, C7 E$ v1 I5 m7 e3 p6 |) U8 X% |
) K4 ?& R* C' x1 |* F2 Z# k& N全新设计的自由度就大了。很可能采用基于“海狼”级的12米艇体,基于“哥伦比亚”级基本技术的新反应堆和全电泵推,采用2x2的大桶垂发(与VPM一样数量,但比一字排开的VPM要短一半,VPM由于10米艇体没法2x2),8个鱼雷管,50条鱼雷,另加大桶垂发的载弹量。
( v: F9 _+ l& h) L- I) k
& ]7 G9 r$ i6 `$ V% ], i这就有可能控制在60-70亿美元的造价了。) s4 J$ J% h4 {7 ?- S- {% l/ z
) U4 r. Z6 i1 G7 U* X应该说,全新设计的可能性最大,“哥伦比亚”路线第二,“海狼”路线第三,“弗吉尼亚”路线的可能性最低。
' v/ A P) C9 r4 [& M" f S& X# w6 S; U4 [% @+ _ f
美国海军已经启动预研,准备在“哥伦比亚”级建造完成的时候,接上SSNX的建造,计划在2044年一号艇服役。但计划可能没有变化快。
3 `+ ?+ _9 N( h; L( L! s& k3 } g2 K" C5 Y
“弗吉尼亚”级的计划建造数量是66艘,但有可能在Block V/VI/VII后不再建造,总数停留在48艘,时间大概是30年代中期。Block V(10艘)是大改,增加了VPM,VI(5艘)和VII(5艘)是Block V基础上的小改。0 t" U/ h0 i7 U
! d9 }6 m4 M3 {+ }* M# h中国海军的095状态不明,技术水平不明。要是像歼-20那样出乎美国意料,继续大造Block V/VI/VII就不合时宜了,产能转到及早建成SSNX才是正理。考虑到中国核潜艇还在小步快跑阶段,每一级的技术进步是一个跳跃,但批量并不大,因为都还没有达到目标状态。但中国的国力和技术都在以美国没有意料到的速度发展,目标状态的达到只是时间问题。
4 j, {8 Q; O. @0 ` m' v
$ c& D+ R0 b* W( P/ o
. N5 ]* m2 z, E- E+ n
+ H% f1 o' i$ Q8 r
! D! ?+ p( U* D' I0 K2 ^
对于095,各种猜测都有,但097呢?
3 f3 B& ?5 ~) ?" Q! A" U" a: q9 |* l
中国不是苏联。苏联在冷战后期,核潜艇几乎达到了目标状态,但国家的财力崩溃了,社会也崩溃了。中国的起飞才刚刚开始。在上升阶段,快速迭代的发展速度是超常的。难说095能达到什么技术水平,但097的目标明确了:SSNX。就看美国先造出SSNX,还是中国先造出097了。, Z) h8 h# h; p& l. _8 q
6 { d3 @, Q$ k7 e& W! J7 u
根据公开报导,中国在自然循环反应堆、全电和无轴泵推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在大直径厚板筒体成型和焊接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中国的094已经达到12.5米艇体直径。这是双层壳,与同直径的单层壳不能直接相比,但至少说明095或者097采用相当于12米单层壳已经没有不可克服的技术困难了。美国海军的未雨绸缪是对的,因为大雨很快就要来了。( S! o5 x' g8 ]2 d9 l5 e! q# B0 S% w
+ q8 Z' O) k7 H' \% X美国海军终于想起来,海军以海战为主,别样只能是兼顾的。美国核潜艇发展回到正路了。( \7 S* f$ [1 t& I# P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