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我不是马甲 于 2019-3-14 00:13 编辑
2 a" j3 @8 A# ]$ |: S
& b8 ^: _5 @- B" p红军长征前,中央苏区的巅峰是大约有人口450万人,红军28万人。如果对这个数字没概念的话,扩大一百倍就好理解了。相当于建国前人口4.5亿人,军队2800万人,这个数字足够吓人了吧。平时说说老蒋也就是800万军队,2800万的一个零头。这还要考虑到中央苏区实际上不是什么富庶的地方,好地方国军都占着呢。0 C2 N& s! [# Q5 O! H2 ]$ R
$ g/ A% a) }' Y: {, l那红军靠什么养这么多人?有人会说:打土豪分田地啊?一共就那么点人,哪有那么多土豪?再说了,红军那都是穷地方,土豪也和别的地方的土豪差了成色。中央红军之所有养得起这么多人,主要还是因为家里有矿,还是那种紧俏货。另外,就是有几个理财高手和大管家。
1 `, e$ V) l2 O+ E
7 x7 E$ P" e7 y8 U) X矿是什么呢?钨。钨可是好东西,这东西坚硬无比,又重的要命,两个重要用途就是机械加工的刀具和穿甲弹。一直到今天,穿甲弹美国人用贫铀弹,我们用钨芯弹。我无心讨论这两者的优劣比较。两者相比,贫铀有穿甲燃烧作用和自锐性,自锐是靠不断地磨损弹杆实现的,所以穿甲过程不断损耗,为了满足要求就必须做得很长,另外铀易燃,加工比较吃力,而且初速受限。对美国,铀便宜,对中国,钨便宜。如果回到红军时期呢?那时候没有铀什么事,只能靠钨。当时德国憋着打仗,对钨的需求很高,有需求,有供应,陈济棠光靠收过路费(保护费),都能建一支空军,何况供应商呢。不过这样的一个可能性就是,当一发来自中华苏维埃的钨做成穿甲弹之后,命中的是另一个苏维埃的坦克。3 j* h) `) q3 {- X
5 L ^. A: g8 {. X4 j2 n* ~+ U有了矿,还得有理财高手。不然就跟陈济棠一样,赚了钱都是人家的。红军时期理财高手多多,比如林伯渠(经济部长)、杨立三(供给部长)、邓子恢(财政部长),我们今天谈的是中央银行行长毛泽民。
" X( K* U* M( N* F, m
! f( e* s7 |5 [8 ^- {作为毛泽东的二弟,其实毛泽民做周恩来的部下的时间更长。有一张著名的毛家三兄弟和母亲的合影,照片上,大哥一看就是儒雅书生,二弟土老帽,三弟虎头虎脑。几年之后,文化程度最高的大哥成了山大王,土老帽的二弟成了都市红色大亨,虎头虎脑的三弟进了黄埔军校。每次写到这里,想到三兄弟分别在脑袋瓜子、钱袋子、枪杆子三个方向全面发展,都觉得毛顺生太公上辈子可能是拯救了银河系。* K: @+ [) b8 N& s& t
# {' u7 n0 \$ }! p% |4 { E' }虽然对故乡的感情很深,主席其实呆在韶山冲的时间并不长。因为前面的两个儿子都夭折了,主席的母亲很小就把他送去了娘家文家抚养。为什么送去文家呢?因为毛家向来人丁不旺,而文家人口比较兴旺。那时候的人迷信,把主席送去娘家和让他拜石头做干娘一样,是一个非常朴素的迷信。主席十岁才被接回家,之后主席又是求学 直到17岁走出韶山冲。他对得起全中国的人,唯独对不起自己的家人,尤其是对父母未能尽孝。
& E% i2 h, {, J3 m" M3 k3 h
! U3 k+ K% L+ l' l1 E作为二弟,从长相到性格上更随父亲,因为家里的钱主要供了大哥读书,只比大哥小三岁的毛泽民早早挑起了生活的担子,承担了毛家太多的家务,受父亲毛顺生的影响也要深得多。毛泽民8岁和大哥一起进私塾,9岁就辍学回家,因为三弟出生了,他得回家照顾三弟。14岁就成了家里的壮劳力,种地、喂鱼、养牛、砍柴。17岁奉父母之命结婚管理家务,供应哥哥弟弟读书,家境还能一天天好起来。1921年,主席回家散尽家财带着全家闹革命,对大哥的话懵懵懂懂的毛泽民也离开了家。处理家产的时候,毛泽民做了一些保留,没有完全散尽,保留下来的这部分最后用在了秋收起义上。离家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一师附小管伙食经费。. ~8 d% Y( y, X! j& h! a/ _4 z0 ~
9 z% n* I3 u+ V) H+ d8 o
三弟毛泽覃比大哥要小十二岁,长相上和性格上都颇似大哥。毛家三兄弟的字分别是润之,润莲,润菊,取字都顺着大哥下来的,大哥本来字咏芝,后润芝,再改润之。/ }1 u4 K/ s" y6 Q/ p
o) j+ b4 f- [, P" Z咏芝,这个字来自主席的外曾祖母家“三芝堂”,三芝指的是外曾祖母的三个儿子绵芳(字芝兰)、绵熏(字芝仪)、绵姜(字芝祥),也就是主席外祖父兄弟三人,外祖父之下,主席母亲的三个哥哥是正兴(字玉瑞)、正莹(字玉钦)、正材(无字)。
- {4 L; l/ V: N0 A
* T( b6 X4 ~2 Q说着这里,插一句,文强的父亲叫文振之,无论从现有的谱系和名字排行上都可以看出,至少和主席母亲家的关系没他自己说的那么近。主席母亲家条件不错了,但是文强的祖父家境远比她们好,可以把文强的父亲送去日本留学,只是把文强留在老家。文强的父亲和程潜、蔡锷的关系很好,还曾经做过蔡锷的秘书,所以程潜还曾经想拉文强一把。文强字念观,弟弟叫文健,他们兄弟起名也没走大排行,文家都是三字名。 g) ?4 T. T7 C
! g, w& `" D4 ~/ f. X$ l0 ]- S9 E: t( D G) G; z5 h
这个从文强口述历史里摘一句:毛泽东的家那时是很穷的,他父亲是个放高利贷的。文强和毛泽覃年纪差不多,在长沙读书的时候,毛泽覃只能读一师附小,文强可以读明德中学。我就不吐槽放高利贷的很穷这一点了,主席家曾经还是很穷的,但是文强比主席小十几岁,等文强记事的时候,主席父亲这边家境已经到了富农了,虽然不能跟他文强的父亲比,但在当地,绝不至于到很穷这一点。从这一点上,我对所谓的口述历史深恶痛绝,尤其是什么老兵口述抗战历史和传媒大学的口述历史中心。文强口述历史,有当时记录者听不清又不去考证的错误,有时间太久文强记不清的错误,有文强自己给脸上贴金的错误,也有这种故意弄错的错误。所谓口述历史,可去你的吧,当年解放军元帅大将口述一段,都有小参谋来回的找人找资料查证,哪有现在某些人那样,找俩当年没杀掉的骗子伪军叛徒们,改头换面出来找些媒体自媒体炒作一番,找政府去坑钱。政府反正觉得坑得也不是自己的钱,错了也不会影响政绩,于是就搞出一大堆伪军抗战老兵来。
- B& _) W2 ?% q! `( u, s- n' H! y! a5 |/ \' Z* v
9 ^/ _( L6 a E( C6 f- m6 G
既然写到了这个话题,那就继续多写一点。文强自称文天祥后代,但是主席母亲娘家这一支并没有这么自称。文天祥有儿子女儿,儿子都死在战乱,女儿在战火中失散,文丞相没有后代,从家谱上说,他是有后代的,那是因为文天祥做汉奸的弟弟把一个儿子过继到了文天祥的名下,所以所有的自称党国文天祥后代统统都是汉奸的子孙后代,厚着脸皮传唱《正气歌》,反正也没多少人出来揭穿。
, r8 d6 Z! F& v' [+ Q+ t+ Y
0 _+ F8 z9 I- c v
0 q t- f3 ~/ W9 [1 V另外,根据文家的家谱,主席母亲这一支文家在文天祥之前几代就和文丞相的祖上分支了,这时候已经差不多出了五服,更不要说文天祥之后又过去几百年了。另外,从辈分上来说,主席的母亲这边的文家人丁不如文强那边兴旺,于是辈就大。主席母亲大约比文强高6辈或者4辈,所以文强非得自己往上贴的话,他应该管主席叫爷爷或者祖爷爷,而不是表哥。& [1 C. G! s4 _3 U3 o
+ E* {+ u) A0 U+ b
既然写到这里了,再说一下主席母亲的名字,主席自述母亲叫文七妹(文其美),但是过去女子出嫁之后就基本不用名字了,名字是在娘家用的。主席在家时间段,母亲没和他谈过娘家时候的名字是正常的,泽民和母亲在一起的时间长,又是一个非常传统的人,母亲和他聊天时候谈起自己在娘家的名字。主席母亲的名字叫文素勤,这个名字来自毛泽民在苏联期间为兄长代填的简历,简历里还写了毛岸英、毛岸青兄弟的名字,分别是毛永福毛永寿,这兄弟俩还有的名字是毛远仁、毛远义,毛远新用了远字,贺麓成(毛泽覃的儿子)用了岸字,后来改了母姓。
( C# v2 ?- s* L+ ]9 P# U z3 B7 C' r6 I( w9 R
未完待续2 i% }/ [! z# C! R5 P( x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