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史鉴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英帝国的崛起之四:欧陆角逐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1#
 楼主| 发表于 2012-5-24 10:02:10 | 只看该作者
MacArthur 发表于 2012-5-24 03:10
, r- w+ d2 H3 S! f可能那会儿战术还比较古典:无论骑兵还是步兵,军官都必须站在前头领衔,就像罗伊准将那样,挨枪子儿也得 ...
- J% h* G7 H2 `! o
确实如此,那个时代当官的真得身先士卒,死亡率相当高。这一仗两个法军统帅之间的协调相当差,基本上各自为战,这是最大的败因。反观联军,马尔博罗和欧根亲王配合默契,互相支援,本来法军在中路最先出现胜机,但马尔博罗立刻从右翼调兵堵住缺口。待到法军中路出现缺口的时候,梅罗德居然调动不了援军,这样的指挥体系焉能不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2-23 17:02
  • 签到天数: 529 天

    [LV.9]渡劫

    42#
    发表于 2012-5-24 11:01:45 | 只看该作者
    MacArthur 发表于 2012-5-24 03:10
    0 P3 L2 n$ X* r( ~可能那会儿战术还比较古典:无论骑兵还是步兵,军官都必须站在前头领衔,就像罗伊准将那样,挨枪子儿也得 ...

    4 l! i' b" w/ W8 X, d  v好像以色列也是这样,所以班排长阵亡率非常高。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3-1 00:08
  • 签到天数: 2397 天

    [LV.Master]无

    43#
    发表于 2012-5-24 12:29:30 | 只看该作者
    爱思伯爵 发表于 2012-5-23 22:01
    ( x- n! Y/ y3 \/ }& ?( I/ `! R! W9 I好像以色列也是这样,所以班排长阵亡率非常高。

    : p% E, c7 B5 A- T( U  O; c/ DTG也是这样的啊。。。 从来都是“跟我上!” -- 民国范儿才说“给我上!”
    7 n+ p: L' e) q( F# o: G
  • TA的每日心情

    2020-11-20 06:24
  • 签到天数: 1618 天

    [LV.Master]无

    44#
    发表于 2012-5-24 13:37:36 | 只看该作者
    MacArthur 发表于 2012-5-24 12:29
    $ |4 ^' h* m: U" ~0 r: z1 tTG也是这样的啊。。。 从来都是“跟我上!” -- 民国范儿才说“给我上!”' S$ u5 ^2 W+ M
    ...

    % q! |( P) J. i2 H, w错啦,是给我冲!
  • TA的每日心情

    2020-11-20 06:24
  • 签到天数: 1618 天

    [LV.Master]无

    45#
    发表于 2012-5-24 13:39:55 | 只看该作者
    史鉴 发表于 2012-5-24 09:55 1 C, Y$ }. K: M8 x5 z3 j
    书上这么写,确实太高了,我估计这250个生还者不包括被俘的军官。

    8 D2 b9 b( C# a7 d! E1 p被俘的那时候都放回去?还是改成交钱赎人?

    该用户从未签到

    46#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09:52:24 | 只看该作者
    燕庐敕 发表于 2012-5-24 13:39 : f6 ?3 X( S0 c4 w& b( {3 f
    被俘的那时候都放回去?还是改成交钱赎人?
    & E8 d1 F. c; Y7 W8 S5 V: h
    那时候的规矩不清楚,知道的几个法军被俘将领都是关了几年才放回去的,交换战俘经常有,估计交钱也能赎人,但都是狮子大开口,出的起那价钱的不会太多。

    该用户从未签到

    47#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10:06:12 | 只看该作者
    4 }1 i5 u$ A" _6 S; i- e
    , `. |6 j- G# r4 r3 |* p! `
    7. 尾声
    9 ?4 s" N" C5 F6 H" d& }

    # E& j5 T7 |$ o' i6 o自从1415年亨利五世在阿金库特大败法军,布伦海姆战役是近三百年来英军首次在欧陆决战中告捷。消息传来英伦三岛举国沸腾,欢庆胜利。1704年12月初,英军结束了本年度的征战,胜利班师,举行了盛大的凯旋式,伦敦万人空巷,夹道围观。随后两百余面法军军旗悬挂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供人参观。英国百姓目眩神离,胸中洋溢着民族自豪感。马尔博罗受到议会两院的热烈欢迎,即使是最死硬的政敌也毫不吝惜溢美之词。
    / f/ B% [% g8 c5 z# C% [: k " R$ u& e, x3 o9 N7 {" Z
    最高兴的莫过于安娜女王。她力排众议坚持重用马尔博罗,承受的压力着实不轻,一片苦心终于得到了壮观的回报,那些怀疑她的判断力、指责她任人唯亲的政客们终于可以闭嘴了。战役结束不久,如释重负的安娜女王便写信给马尔博罗:您赢得的辉煌胜利不但屈服了国外的强敌,也震慑了国内某些别有用心的家伙。 安娜女王不知如何奖励自己心爱的将军,踌躇数月以后终于决定,从王室领地里划出15,000英亩,拨款24万英镑,修建布伦海姆宫,作为马尔博罗及其后裔的府邸。8 H4 b% H& d) V% T- d, W3 J4 E

    * u9 ]3 p2 w; R/ G: A% T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列奥波德册封马尔博罗为亲王,以感谢他的再造之恩。战役之前对马尔博罗百般制肘的荷兰国会,此刻佩服得五体投地,写信盛赞道:舍伦堡之战以后我们开始期盼更好的消息,但从来没敢奢望一场如此辉煌和彻底的胜利。您的战功足以让古往今来的传世名将艳羡,您的美名将流芳百世。荷兰国会下令铸造两枚巨大的纯金勋章,分别授予马尔博罗和欧根亲王。
    & w1 E4 ?- i8 ?( C
    ; O. o* Y2 x+ a# L) }- @布伦海姆战役八天之后,正式战报抵达巴黎,顿时恐慌气氛笼罩整个城市。接着来自前方将士的信件如同雪片一般送到巴黎邮政总局,路易十四下令王室侍从拆阅所有前方来信,以便他第一个获知真实情况。路易十四的廷臣们近水楼台,最先知道亲友的下落;平民百姓只好徘徊在凡尔赛宫周围,到处打听自己亲人的消息。圣西门公爵记载道:几乎每一个名门望族家里都有人阵亡或者被俘。公众的悲痛逐渐演化为愤怒,涉及这场耻辱的官兵无人得以幸免,将军和士兵一样受到舆论的责难。   H% U7 T+ r( \# O( P( L' j6 P9 U

    7 P4 @& @' o1 c% w4 o. z. b4 `# @* `这场惨败的具体细节陆续浮出水面以后,整个凡尔赛宫都为之颤抖。路易十四竭力装作若无其事,但沮丧之情常常溢于言表。一天路易十四突然问身边的情妇曼特浓夫人,她怎么看待这场失败。曼特浓夫人回答,国王应该遵从上帝的意志,才能避免这样的挫折。路易十四魂不守舍,喃喃自语:三十个法国步兵营沦为战俘啊...一位主教上前劝慰,路易十四叹息道:一个人不可能永远幸运。上帝在惩罚法兰西,我们必须遵从他的意志。
    - P8 w9 N" a6 N# Q5 x) h
    4 j, F0 q8 r6 W0 n. w0 N+ V布伦海姆是路易十四一生的转折点。此前已经习惯了战无不胜的太阳王,现在终于体验到了失败的痛苦、和平的可贵。路易十四鼎盛时期,孔代亲王、杜伦尼、卢森堡等名将取得的所有胜利,都无法和这一场失败相比。威廉三世积极倡导的欧洲实力均衡原则得以维护;法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最终破灭;路易十四被迫停止了对外扩张的步伐,而专注于保全法国的现有领土。十九世纪英国史学家克雷西(Edward Creasy)说得好:倘若不是因为布伦海姆战役,法国征服的幅员辽阔将与亚历山大帝国比肩,其稳固持久将与罗马帝国媲美,只怕整个欧洲至今还在其统治之下挣扎。
    0 N, x% F+ Z5 A0 {* j$ E 6 r9 a' l  A; G' f
    布伦海姆只是一系列灾难的开端。十九世纪法国史学家吉佐(Francois Guizot)在其著作《法兰西通史》中写道:1704年布伦海姆的惨败只是下坡路的第一步,接下来1706年5月的拉米利斯战役(Ramillies)才是最致命的一击。 拉米利斯战役是马尔博罗的又一杰作。此役马尔博罗指挥六万英荷联军,击败维勒鲁瓦元帅率领的六万法军。马尔博罗以伤亡3,600人的代价,换取了法军伤亡和被俘两万余人的战果。路易十四接到拉米利斯战报的同一天发生了日全食,整个法国都在窃窃私语,认为这是太阳王盛世终结的征兆。
    ) P; K/ c- N! Z1 M* a/ v. Y ' R5 }1 O' b/ _; f, E# F
    多亏大联盟的一系列错误判断,以及维拉尔元帅、贝尔维克公爵等法国将领的出色表现,路易十四得以体面地结束了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他的孙子腓力五世保住了西班牙王位。这场战争耗尽了法国的国力。路易十四执政末期,外债高达三亿锂(价值2,300万英镑),加上连年欠收,饥馑遍地,国家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
    ; F5 y/ g+ m4 W" S' |1 N
    % `! b3 P8 W6 |/ c然而祸不单行,家庭悲剧也接二连三降临在路易十四的身上。1711年4月,王太子感染天花去世,年仅49岁。次年2月,王太孙勃艮第公爵全家感染麻疹,公爵夫人12日病逝,六天以后公爵也随之而去,年仅29岁。勃艮第公爵留下两个儿子,都感染了麻疹。曾经给路易十四带来无限喜悦的布列塔尼公爵死于3月8日;两岁的安茹公爵奄奄一息,波旁王朝眼看就要爆发继承危机。所幸安茹公爵活了下来,三年以后登上法国王位,是为路易十五。
    5 v' S# g; e) Q+ S/ ` & q% o1 [. Z2 q9 P% x0 G
    圣西门公爵生动记述了接踵而至的打击对路易十四的影响:他如同一支皱巴巴的气球,使之膨胀饱满的气体都已经跑光了。他离开凡尔赛宫前往巴黎,往日神采奕奕的光环已经褪尽,只剩一张沟壑纵横的老脸面对世人。 曼特浓夫人记述道:有时他会无法抑制地痛哭,有时他脸色很难看。他变得沉默寡言。 ( \) _/ r& ^0 B: A4 [

    . V* ]# V, F7 k% H/ g5 i7 q* e" t1715年9月1日,路易十四病逝,享年77岁。路易十四临终遗言:不要效仿我为你竖立的坏榜样。我常常轻率地诉诸战争,为了虚荣而穷兵黩武。不要学我,要做一个和平的君主,努力减轻子民的负担。 , Q8 G0 J/ {- V0 j$ ~8 M+ f

    1 f8 S* h/ R8 R( i对于英国来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再创历史新高。战争期间英国陆军扩充至93,000人,海军扩充至43,000人;英国政府平均每年征税536万英镑,平均每年的开销却高达700万英镑。战争爆发前英国政府负债1,410万英镑,战争结束时猛增至3,620万英镑,远远超过了法国。战争之初安娜女王是坚定不移的主战派,到后来也倍感厌倦,逐渐接受了托利党的和平主张。年逾四十的安娜女王也越来越不满莎拉的长袖善舞和飞扬跋扈,和马尔博罗的关系渐行渐远。1710年英国议会大选,托利党大获全胜,扫除了议和的政治障碍。次年12月,安娜女王毅然解除了马尔博罗的总司令之职,为和谈铺平道路。马尔博罗于是自我放逐,携爱妻远赴欧陆游历,直到安娜女王病危才归国。: U  p- Y( o+ L' E; T' d# R- g/ i9 Y
    5 r6 f( C( Z: N+ E5 i. \
    1714年安娜女王病逝,汉诺威选帝侯乔治一世顺利继承英国王位。一朝天子一朝臣,马尔博罗官复原职,重获昔日的显要地位。然而马尔博罗的身体受到十年征战的严重摧残,健康每况愈下。1716年马尔博罗中风以后,便进入退休状态。1722年,一代名将马尔博罗病逝,享年72岁。+ }3 h/ m& E' f
    , w2 @5 B* T. u7 q  h- m! ~
    布伦海姆战役是英国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自从亨利八世强国梦碎以来,英国人就习惯了隔岸观火,作为局外旁观者看待欧洲事务。威廉三世将极不情愿的英国子民拖入两场欧陆战争,迫使他们对抗史无前例的强敌。英国陆军在威廉三世的锻打下脱胎换骨,浴火重生,最终在马尔博罗统领下击败强敌,威震欧陆。英国从此开始强势介入欧洲事务,在帝国征程上迈出了关键一步。正如温斯顿·丘吉尔所言:西班牙无敌舰队的毁灭保全了不列颠的生命,布伦海姆的冲锋为她打开了现代世界的大门。* k' p0 q! [: y7 _3 l% X& [" ~( U+ c( S
    , h  ?, `1 ^9 |% Z' }0 _- c

    2 v) e1 r1 }& b6 b# z

    评分

    参与人数 3爱元 +32 学识 +6 收起 理由
    煮酒正熟 + 14 精彩
    橡树村 + 8 + 3
    MacArthur + 10 + 3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2020-11-20 06:24
  • 签到天数: 1618 天

    [LV.Master]无

    48#
    发表于 2012-5-26 09:59:01 | 只看该作者
    史鉴 发表于 2012-5-25 10:06
    ) x6 k; K; P( a7. 尾声! I3 K: z+ r% E; _. f

    9 h, B- M# W5 G: l) A% U4 h自从1415年亨利五世在阿金库特大败法军,布伦海姆战役是近三百年来英军首次在欧陆决战中告捷。 ...
    4 z4 {% m: u+ B! `
    突然发现,丘胖子和俺儿子是校友,还有瓜瓜~~~
    8 Q8 q$ Z9 \1 N' q( R& t8 @4 p- X- ?; R) V% c$ T: D
    这都哪儿跟哪儿啊。

    该用户从未签到

    49#
    发表于 2012-5-26 13:07: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魔术师 于 2012-5-26 13:09 编辑
    : g* K- e% v+ O9 D, \5 h- ?6 o
    : M' W% X  Q6 m& e2 V* w一将功成万骨枯,此言不虚啊!一个英明神武皇帝的光环之下,是千万将士的尸骨和亿万百姓的穷困。5 P0 j# E) O/ B. B0 q& V* B6 d

    该用户从未签到

    50#
     楼主| 发表于 2012-5-30 09:49:52 | 只看该作者
    燕庐敕 发表于 2012-5-26 09:59
    : s2 Y9 V, ]5 F) [( p- b& u! b突然发现,丘胖子和俺儿子是校友,还有瓜瓜~~~
    5 N" x% }1 s# k
    ' o2 a1 s) o6 F" J这都哪儿跟哪儿啊。 ...

    2 \& `; Y' S9 H+ u$ q4 @哈罗公学的制服很有意思,尤其是那顶礼帽。

    该用户从未签到

    51#
     楼主| 发表于 2012-5-30 09:50:43 | 只看该作者
    魔术师 发表于 2012-5-26 13:07
    ! ^. q9 W9 z) p+ D8 M8 R. u. m一将功成万骨枯,此言不虚啊!一个英明神武皇帝的光环之下,是千万将士的尸骨和亿万百姓的穷困。
    7 G2 J4 e  v$ F- P6 a ...
    ! k& }9 E" m' M9 Y
    神武和穷兵黩武几乎可以划等号。
  • TA的每日心情

    2020-11-20 06:24
  • 签到天数: 1618 天

    [LV.Master]无

    52#
    发表于 2012-5-30 11:02:25 | 只看该作者
    史鉴 发表于 2012-5-30 09:49
    ( d3 {1 ?- h. I哈罗公学的制服很有意思,尤其是那顶礼帽。

    - H$ W* ~2 S- y5 A% C- f$ r好象是草帽,哈哈。

    该用户从未签到

    53#
    发表于 2012-5-31 16:40:49 | 只看该作者
    史鉴 发表于 2012-5-7 08:06 ( y/ X' T5 E$ k4 \
    4. 名将出世* V! Z  @5 x" U) r6 w# X! l
    5 F) e; h4 \( V  y/ w" f. b
    英国在中世纪曾经是欧洲一流的军事强国,狮心王查理、爱德华三世、黑王子、亨利五世等名将威 ...

    * y, W! t" J# W7 u( k& G楼主有没有可能开个专帖说说西方的情妇制度?都说现在西方人婚前开放、婚后专一保守,怎么老祖宗们都如此不堪呢?每次看到某某公爵夫人是国王的情妇,有些居然还生儿育女,我都在揣摩公爵阁下的想法。被公开戴绿帽子的滋味总是不好的吧。

    该用户从未签到

    54#
     楼主| 发表于 2012-6-6 09:18:29 | 只看该作者
    猪头大将 发表于 2012-5-31 16:40 $ X9 ]/ `/ t6 u- j* N9 P3 ^
    楼主有没有可能开个专帖说说西方的情妇制度?都说现在西方人婚前开放、婚后专一保守,怎么老祖宗们都如此 ...

    6 z0 \/ i) {8 R4 o  s没有研究,不敢瞎说。西方人这方面的观念比较淡薄,反正大家都乱搞,互相戴绿帽子。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8-9-13 10:09
  • 签到天数: 1 天

    [LV.1]炼气

    55#
    发表于 2012-6-6 12:16:14 | 只看该作者
    史鉴 发表于 2012-6-6 09:18 / z5 h" q( |  q0 [# i$ e- w( s
    没有研究,不敢瞎说。西方人这方面的观念比较淡薄,反正大家都乱搞,互相戴绿帽子。 ...
    5 B# G* d* K. b1 R
    难怪欧洲穆斯林越来越多呢
    : g9 \  a3 C& f3 e- ]6 [4 m( F

    该用户从未签到

    56#
    发表于 2012-6-17 14:03:09 | 只看该作者
    史鉴 发表于 2012-5-22 18:26 & p/ Q5 F: f2 c3 ]4 `
    6. 布伦海姆战役
    3 Y5 }6 Z! A$ r* @+ @" P/ r* e2 z
    2 F7 V" D+ o+ j. f. D+ E1704年8月13日清晨,正在布伦海姆村一个粮仓里酣睡的法军将领梅罗德(Jean Philippe Euge ...
    # D2 l  I- u, v
    荡气回肠

    该用户从未签到

    57#
    发表于 2012-6-17 22:39:16 | 只看该作者
    史鉴 发表于 2012-4-16 17:40
    . b4 y$ m2 [" U, l, z按照中国的规矩,他都不能姓丘吉尔,只能姓斯潘塞。
    2 t3 N: q& A6 E& f8 s; |' h
    哈哈,如今到Blenheim Palace去的人,不说99%,也至少有98%,是奔Winston Churchill的名头去的,而他只是意外才在宫里出生的,老妈造访Blenheim时hold不住,等不到回家就生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58#
     楼主| 发表于 2012-6-19 10:30:07 | 只看该作者
    晨枫 发表于 2012-6-17 22:39
    * D# ^$ J) F% K6 p! q9 P# R( p0 G哈哈,如今到Blenheim Palace去的人,不说99%,也至少有98%,是奔Winston Churchill的名头去的,而他只是 ...

    7 h0 W% a; r. Z$ O1 u丘吉尔的老爹是第八代马尔博罗公爵的三弟,到丘吉尔这一代已经属于旁支了,到布伦海姆宫的身份都是客人。

    该用户从未签到

    59#
    发表于 2012-6-19 11:04:14 | 只看该作者
    史鉴 发表于 2012-6-18 20:30
    0 Y1 V; Z! s8 I( w: X2 Z5 j丘吉尔的老爹是第八代马尔博罗公爵的三弟,到丘吉尔这一代已经属于旁支了,到布伦海姆宫的身份都是客人。 ...
    8 v. ~5 D9 ]' P9 N  y
    是的,传记里也这么说。丘吉尔是藏在家族墓地的,就在Blenheim外面。不过不能继承公爵的名号,丘吉尔的姓还是可以用的吧?

    该用户从未签到

    60#
     楼主| 发表于 2012-6-20 09:15:24 | 只看该作者
    晨枫 发表于 2012-6-19 11:04 7 L1 l2 F8 o9 V, m* g8 q  v
    是的,传记里也这么说。丘吉尔是藏在家族墓地的,就在Blenheim外面。不过不能继承公爵的名号,丘吉尔的姓 ...
    4 T, g6 J: m, Z: x
    马尔博罗公爵的儿子夭折,议会专门立法让马尔博罗公爵的名号传给他的大女儿。现在的公爵世系源于马尔博罗的二女儿,她的儿子查理·斯潘塞继承了姨娘的爵位,从此以后历代马尔博罗公爵都姓斯潘塞。后来第五代公爵乔治·斯潘塞为了重振家族声望,改姓“斯潘塞-丘吉尔”,所以丘吉尔的全名是“温斯顿·莱昂纳德·斯潘塞-丘吉尔”。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8-10 14:40 , Processed in 0.054268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