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2年,又是新春将至的时候,又是特区的命运,乃至整个中国改革开放的事业,面临一个十字路口的抉择的关头,小平再次来到了深圳。和八年前的那次“只听只看不说”不同,小平一路向南,一路发表着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的讲话。这是一个以“隔空喊话”的方式说服其他同志的过程,也是一个思想最后锤炼的过程。到了深圳,终于提出了自己结论性的论述。' o% V+ `3 v* T, y/ k* W9 v7 S7 \9 Z
* I! }7 a4 ~7 ^+ q/ o; P
小平说: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搞改革开放,不发展生产力,不逐步改善人民生活,走任何一条路,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动摇不得。* h1 R8 @# ^9 ^9 O- g2 G
7 X. {- w" K4 a3 [9 a6 K 小平说: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 [! o9 H/ c, f
! b* V: C* [' p4 [# E6 F$ l: b( F+ u 小平说:我最担心的,是不去抓历史机遇,一转眼就过去了。
1 D" b n! V! r' h7 `2 U( d8 i/ i4 d
1 T, ], h0 u- a 小平说:深圳的经验是干出来的,不是写文章写出来的。/ i3 I) x2 ^3 C1 z/ y0 ~0 p
8 r7 M4 ^, J: G 对于这些论述,应该怎么理解呢?* R$ J9 `. |3 r V
3 M5 { G) Y- G7 X, W& J( J3 }! l 我们还是应该坚持一个认识论的基本原则。这个原则,就是系统、整体地,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理解一些论述的精神实质。所谓“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脱离开具体的历史环境和论述的具体问题,以及前后语境,揪住只言片语,是无法领会精神实质的,而只能变成语录战、口水战。那么,当时的具体历史背景究竟是怎样的呢?
" C2 D9 M$ m0 h1 a6 O9 M1 l- w0 \5 z5 E1 m9 n
这就回到开头提到的当时的国内外环境了。
: p+ B4 I, X- @. {# J: A8 W |
|